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生欲成才,得先成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学校德育教育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未来公民的爱国之心、立国之志和报国之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才能称之谓人才。最终代表人类进步和文明高度发达的绝对不是原子弹和经济指数,而是道德指数。我们要发展经济、发展科技,这都不为过,然而如果我们的一切发展都以道德的流失为代价,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社会在呼唤德育,学校在呼唤德育,孩子在呼唤德育,德育不能只是做做样子,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治口号了。我们只有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才能真正唤醒孩子的美好心灵。德育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并把它作为思想***治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这对于培养青少年具有爱国的情感、志向和报效祖国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德育渗透,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要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中国梦”的灌输。加强对学生进行***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要求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和学生年龄特点,各自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地理教师可通过组织学国美好河山、江河湖泊、矿藏资源等内容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人生观;计算机专业课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教学生健康上网、上健康网,绝不成天沉迷于虚无漂渺的网络世界;数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思想品德育课要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加强法制教育,从小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美术学科中渗透德育艺术的多角度性、多层次性和多色调性非常重要。教师应在教学中从挖掘学生心灵美的因素出发,借助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的美育材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感染和熏陶。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生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可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尤其是历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我们应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如:(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东晋时祖迪“闻鸡起舞”,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岳飞从青少年起就有“精忠报国”之志,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众口皆碑的抗金将领而名垂史册。再如戚继光组织“戚家***”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愿,但原海波平。”(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就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等,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历史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各学科联合互动,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
今后,学校一定要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围绕学校工作重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五路并进”的原则。即:在加强“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同时,坚持“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班级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五路并进,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各科教师都要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要不断完善学校德育网络,形成“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级德育队伍,充实德育力量,组建校长室——***教处——年级组、各班主任”和“学支部——共青团——学生会”两支专职德育机构,建设校园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中愉快地接受各种教育,其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