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范文

中小学德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育;中小学德育;学生

摘要:中小学德育的错位,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应该品质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应作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古今中外教育家无不重视德育。孔子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梯,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要求学生必先致力于道德修养,然后才学知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可见,德育的地位显而易见。

德育的任务,简而言之就是“育德”,即培养和发展人的本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定位及作用,对社会对历史起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或积极的推动,或消极的阻碍。德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人的本质中的积极因素体现并发挥出来,与才、学、识相结合而形成合力,推动其为人类、为社会和为历史的发展,贡献出其应有能量,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完成其生命意义。德育的途径,以直接、渗透和结合三种手段为主,兼而各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特色方法。但无论何种途径,总是围绕“育德”这一核心而展开的。

我国独特的德育方式是什么呢?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观点,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然后在这样的观点和理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爱***、爱国、爱社会主义等,最后才要求学生应具有哪些为人的品质、做人的道理。先教主义,后育做人,这是我国德育中无形的“指南针”。正如国家教委青少年品德教育丛书主编宗介华说的:“现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一种可笑的颠倒:小学讲为共产主义奋斗,中学讲建设社会主义,大学讲集体主义教育,而研究生进行文明宿舍的评比。”这种德育的错位,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其实,从个体成长发展来看,一个人的***治观点、***派意识、世界观人生观的出现大约在青年时期。而道德教育包含的讲究卫生、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诚实守信、敬老爱幼、文明礼貌等等属于公德的范围。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是从幼儿期就开始了,中小学阶段应该仍是重点。

学校德育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便是对榜样人物的“圣化”。榜华人物的人格和行为、信念和情操无疑是崇高的、也是伟大的。但是,榜样、模范人物也有不足及缺陷,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十全十美的人间“圣人”。在过去的学校德育中,我们对此是忽略或者说是回避了。这样做的最大的不良后果在于,一旦青少年学生发现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出现了问题,就会对整个人生乃至所有的榜样产生怀疑。

我们认为,几十年来,

第一、应该品质教育

应该品质,包括正直、诚实、信用、谦虚、团结、友爱、自信、上进、无私、助人、尊老爱幼、勤劳勇敢、救死扶伤、匡扶正义等。它是做人基本特征,是人的一种义务的责任,具有共同性、一致性和人类性的特点。应该品质教育,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或延伸至幼儿园教育)。

第二、社会道德教育

社会道德,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和平、坚持真理、改正错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利益规范、人际规范、各种原则等。它是国家公民的内在要求,是人的一种社会化品质,具有社会性、针对性和人为性的特点。

第三、信念信仰教育

信念信仰,这里主要是指共产主义。它是人的道德修养的“天地境界”(即最高境界),是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它具有排他性、稳定性和阶级性的特点。

信念信仰教育,是高中更是大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三种”教育明显的阶段性、层次性,很符合我国国情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现全国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之后,必将要实行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教育国策,为

中小学德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德育;中小学德育;学生

摘要:中小学德育的错位,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应该品质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应作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古今中外教育家无不重视德育。孔子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梯,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要求学生必先致力于道德修养,然后才学知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可见,德育的地位显而易见。

德育的任务,简而言之就是“育德”,即培养和发展人的本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定位及作用,对社会对历史起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或积极的推动,或消极的阻碍。德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人的本质中的积极因素体现并发挥出来,与才、学、识相结合而形成合力,推动其为人类、为社会和为历史的发展,贡献出其应有能量,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完成其生命意义。德育的途径,以直接、渗透和结合三种手段为主,兼而各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特色方法。但无论何种途径,总是围绕“育德”这一核心而展开的。

我国独特的德育方式是什么呢?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观点,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然后在这样的观点和理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爱***、爱国、爱社会主义等,最后才要求学生应具有哪些为人的品质、做人的道理。先教主义,后育做人,这是我国德育中无形的“指南针”。正如国家教委青少年品德教育丛书主编宗介华说的:“现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一种可笑的颠倒:小学讲为共产主义奋斗,中学讲建设社会主义,大学讲集体主义教育,而研究生进行文明宿舍的评比。”这种德育的错位,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其实,从个体成长发展来看,一个人的***治观点、***派意识、世界观人生观的出现大约在青年时期。而道德教育包含的讲究卫生、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诚实守信、敬老爱幼、文明礼貌等等属于公德的范围。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是从幼儿期就开始了,中小学阶段应该仍是重点。

学校德育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便是对榜样人物的“圣化”。榜华人物的人格和行为、信念和情操无疑是崇高的、也是伟大的。但是,榜样、模范人物也有不足及缺陷,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十全十美的人间“圣人”。在过去的学校德育中,我们对此是忽略或者说是回避了。这样做的最大的不良后果在于,一旦青少年学生发现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出现了问题,就会对整个人生乃至所有的榜样产生怀疑。

我们认为,几十年来,

第一、应该品质教育

应该品质,包括正直、诚实、信用、谦虚、团结、友爱、自信、上进、无私、助人、尊老爱幼、勤劳勇敢、救死扶伤、匡扶正义等。它是做人基本特征,是人的一种义务的责任,具有共同性、一致性和人类性的特点。应该品质教育,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或延伸至幼儿园教育)。 第二、社会道德教育

社会道德,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和平、坚持真理、改正错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利益规范、人际规范、各种原则等。它是国家公民的内在要求,是人的一种社会化品质,具有社会性、针对性和人为性的特点。

第三、信念信仰教育

信念信仰,这里主要是指共产主义。它是人的道德修养的“天地境界”(即最高境界),是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它具有排他性、稳定性和阶级性的特点。

信念信仰教育,是高中更是大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三种”教育明显的阶段性、层次性,很符合我国国情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现全国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之后,必将要实行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教育国策,为

中小学德育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德育;中小学德育;学生

论文摘要:中小学德育的错位,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应该品质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应作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古今中外教育家无不重视德育。孔子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梯,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要求学生必先致力于道德修养,然后才学知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可见,德育的地位显而易见。

德育的任务,简而言之就是“育德”,即培养和发展人的本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定位及作用,对社会对历史起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或积极的推动,或消极的阻碍。德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人的本质中的积极因素体现并发挥出来,与才、学、识相结合而形成合力,推动其为人类、为社会和为历史的发展,贡献出其应有能量,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完成其生命意义。德育的途径,以直接、渗透和结合三种手段为主,兼而各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特色方法。但无论何种途径,总是围绕“育德”这一核心而展开的。

我国独特的德育方式是什么呢?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观点,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然后在这样的观点和理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爱***、爱国、爱社会主义等,最后才要求学生应具有哪些为人的品质、做人的道理。先教主义,后育做人,这是我国德育中无形的“指南针”。正如国家教委青少年品德教育丛书主编宗介华说的:“现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一种可笑的颠倒:小学讲为共产主义奋斗,中学讲建设社会主义,大学讲集体主义教育,而研究生进行文明宿舍的评比。”这种德育的错位,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其实,从个体成长发展来看,一个人的***治观点、***派意识、世界观人生观的出现大约在青年时期。而道德教育包含的讲究卫生、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诚实守信、敬老爱幼、文明礼貌等等属于公德的范围。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是从幼儿期就开始了,中小学阶段应该仍是重点。

学校德育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便是对榜样人物的“圣化”。榜华人物的人格和行为、信念和情操无疑是崇高的、也是伟大的。但是,榜样、模范人物也有不足及缺陷,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十全十美的人间“圣人”。在过去的学校德育中,我们对此是忽略或者说是回避了。这样做的最大的不良后果在于,一旦青少年学生发现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出现了问题,就会对整个人生乃至所有的榜样产生怀疑。

我们认为,几十年来,中国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的失误;教育的最大的失误,在于德育的失误;德育的最大失误,在于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操作上的失误!

我们已步入德育的误区,该拿出勇气来直面它,拿出魄力来改正它,为我们的下一代负责,为未来的中国负责。按照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过程由浅入深、由低至高设计和实践符合育人方向的德育三步骤。

第一、应该品质教育

应该品质,包括正直、诚实、信用、谦虚、团结、友爱、自信、上进、无私、助人、尊老爱幼、勤劳勇敢、救死扶伤、匡扶正义等。它是做人基本特征,是人的一种义务的责任,具有共同性、一致性和人类性的特点。应该品质教育,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或延伸至幼儿园教育)。

第二、社会道德教育

社会道德,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和平、坚持真理、改正错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利益规范、人际规范、各种原则等。它是国家公民的内在要求,是人的一种社会化品质,具有社会性、针对性和人为性的特点。

第三、信念信仰教育

信念信仰,这里主要是指共产主义。它是人的道德修养的“天地境界”(即最高境界),是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它具有排他性、稳定性和阶级性的特点。

信念信仰教育,是高中更是大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三种”教育明显的阶段性、层次性,很符合我国国情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现全国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之后,必将要实行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教育国策,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类人才,提高中国国民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水平。

“万丈高楼平地起”,应该品质教育是教会学生们如何具有做人的品质的教育,这是最起码的。连起码的做人品质都没有的学生,因学习成绩好,而被老师提醒、要求、甚而帮助其入团、入***这是向纯洁的***、团组织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泼墨抹黑。共产主义是我们最高的奋斗目标,现行德育错误地用目标代替过程,为了这一目标,而忽视了应该品质和社会道德的教育环节,用共产主义理想代替一切,并用强制性方式要求孩子树立它,做为衡量品质的标准和行为的规范。更何况,一生“考试多少回”的我们以及那些孩子们,在“小考”、“中考”、“高考”和“学历考”等的指挥棒下,为了实现理想和达到不同的目的,已游疲于题海里,战伤于考阵中,使学校德育难以凸现。因而,许多人从小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强制性教育,长大走入社会后,诸多复杂的关系,丑陋现象,与课本上不同甚至相背的事实,反而对马克思主义具有了极大的排斥心理,权贵利钱的思想隐性地陪伴了他们一生。现实中,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件作为人应该做的事,马上会被新闻媒体、舆论说成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亮光闪现,这是极不正常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救人水火,在社会主义国家有之,在资本主义国家有之,在封建社会亦有之,应该品质与主义无关,无需爆炒,不应大肆片面宣扬,不然适得其反。“我不具共产主义思想,见死何必救、见伤何必扶,见弱何必助,让想当英雄的人去做吧,反正我也不想成为英雄。”这些负面效应的积淀直接地、顽固地抵消着学校德育的实效。

悲哉,英雄之名;痛哉,德育之状。我们自食传统德育的酸涩之果,该想什么?该做些什么?笔者只想说:中国的道德亚待拯救,中国的德育必须改革,共产主义才会因教育而达到思想上的接受,直至最终成为绝对真实的、一生不变的信仰。

中小学德育范文第4篇

一、创新与创新人才

所谓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时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创造性的运用。创新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现式创新,即经过探索和研究从而认识以前客观存在,但来被前人或他人认识的趋势、规律、本质或重要事实等,这种创新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另一种是发明式创新,即创造出以前不曾存在,并经实践验证可以应用的新事物、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或新方法等,这种发明式创新属于改革世界的范畴。两者的共同特点都是为了创造新的世界。创新最本质的特征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冠***”没有“亚***”。它追求的是“新异”、“独特”、“最佳”、“强势”,并必须有益于人关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具有这种发现式创新成发明式创新能力的人就是创新人才,他们是人类社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是新的生产力的封喇者和代表者。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这次不是高深莫测、高不可攀,仅属于少数人物的“专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创新的禀赋,都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都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

那么,能创新就是创新人才吗?朗加明认为,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品德性、才智高、胆魄大和毅力强的素质,富有创新意识,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认识世界或改革世界,对人类的和平幸福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根据这一定义,创新人才的素质应该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它反映的是创新人才的世界观与方***的完美统一。它要求创新人才不但要知道如何创造,还需要知道为什么去创造,前者属于创造技能的问题,后者属于价值判断的问题。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才是一个真正的创新人才,能够创新但不符合人类进步普遍价值标准的人不能算作创新人才。

二、培养创新人才对德育的挑战

既然创新人才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组成的,那么,学校教育就应该为两个方面因素的形成作出努力。一般地,我们把学校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等三个主要的方面。在学校教育中,智育重在时人的智力开发,这是培养创新人才才智机构的主要方面,而智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为此,学校总是把“教学”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这种“教学崇拜”还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使学生才智因素的培养有观念和行动上的保障。在此情况下,对学生非才智因素培养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德育是完成这方面任务的重要手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人的发展意义上的德育应取代社会发展意义上的德育。应该说,我们国家对学校德育是非常重视的,曾一度被提到“德育首位”的地步,但在实践中常常是“嘴上说起来重要,实施环节上次要,一忙起来都不要”。德育不放广为接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种德育是一种社会发展意义上的德育,即这种德育不顾学生个体的发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社会意志甚至***派意志,从而使这种德育打上了重重的***治色彩,德育已经成为“思想***治教育”的代名词,德育工作实际上是作为思想工作或***治工作来做的。虽然也承认德育包括道德品质的教育,但实际上也是围绕“树立坚定正确的***治方向”进行品质培养的。德育在我们国家包括***治教育是无可指责的,但进行完全的思想***治教育,则有泛化倾向,大大窄化了德育的功能。德育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强调它的地位本无可指责,但这种***治性的德育完全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了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德育应该由以社会意义为主转为以促进个体发展为主,担负起发展学生非才智性因素的重任,只有这样,德育才能获得新生,才能具有广阔的前景。

2.德育的内容必须进行改革。理论上讲,德育是***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有人把心理健康归为德育。但在实践中,这种全方位的德育常常变调,基本上已经演化为以***治为核心的德育。这种泛***治化倾向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治为中心任务的时代一脉相承的,但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新时期发生了背离,固此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德育工作的障碍。德育理所当然地担负培养全面的、完善的过德品质和人格的重任,而且应当作为主要任务。随着现代他的逐步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公民意识与品德的养成将成为学校德育的当然之责,而且是德育工作为社会所负担重要之责。

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现代公民意识是民族精神之所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德育的***治性弱一些,再弱一些,让道德目的成为德育的主旋律。

3.德育与诸育的协调。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总是人为地把德育与其他诸育割裂开来,把德育当作是学校分工中的一个门类。事实上,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三个重要方面,德育属于教育目的的苑畴,德育不是学校的一种工作,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之一。因此,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要把德育渗透到诸育当中去,做到相互联系,密切协调,共同育人

三、创新人才的培育与德育新体系的建立

德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主要承担着非才智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工作,因此,德育必须原先的内容体系和培养方式,创造出与培养创新人才相配套的斯体系。一般说来,非才智性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心理。这是非才智因素的主要部分,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力量影响生活各个层面来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心理方面的素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目标,原先的一些***治性课程可以削减,多开放一些心理保健和心理训练方面的课程,在5个方面进行强化:

①情绪控制:

自我安慰并摆脱焦虑状态;控制冲动和愤怒;处变不惊,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保持镇静、信心、希望和勇气;化解不良情绪。

自我感知:对自己仇缺点和所处环境的准确感受和把握,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③自我激励:持续保持热情,不断明确目标,始终专注于同标。

④认知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的感受。

⑤人际交往:顺利进行人际交往。

2.品德。

品德包括公德、私德和职业道德。公德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意识,养成其符合国民公德及社会公德外行为习惯,如遵守社会公共秋序、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维护因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等。私德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养成其在私人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养成其符合职业过德要求的行为习惯,如忠于职守、勤恳工作、诚实劳动、廉洁奉公、团结合作、维护本行业声誉等。

3.思想。思想教育的内容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影响思想的知识:关于中国近代历史、中国***的历史、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理论的知识,在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测验评价。情感教育: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情”,必须予以加强。世界观和方***: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观察分析问题,形成世界现和方***,这是在“意”和“行”层次的内容。

从这个新体系看,它完会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基础出发点,把德育作为一种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非才智性因素来处理的。我们相信,如果将德育与人的发展、人的成才紧密结合起来,德育会在长期低述的徘徊中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是德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适应21世纪的挑战,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中小学德育范文第5篇

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有学者开始关注中小学德育的衔接问题,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对德育衔接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中小学学段德育存在目标定位不准、内容与实际脱节、评价流于形式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德育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策略一、引言

因为中小学生成长的阶段性决定了德育过程的阶段性,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个体品德发展的顺序。德育总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阶段性德育目标的实现。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的分解与组合必须体现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学校德育必须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循序渐进的建立相应的衔接机制。***曾在2005年颁布《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并明确提出:“我国中学和小学各阶段的德育目标划分还不够准确,目标安排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简单重复和脱节等问题。加强中小学德育衔接,整体规划德育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是贯彻***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

二、中小学德育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目标定位不准

德育目标对德育内容规划、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的选择起到重要的统帅作用,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在德育过程中要实现的预期目标的规划与设计。它影响着德育实效,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结合教育实践和中小学德育纲要要求,笔者发现中小学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截然不同,但总体考虑较多的是社会要求,缺乏对学生本身需求的斟量,不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德育过程中学生参与较少,中小学德育活动的开展因缺乏明确指导,没有明确的德育重点和阶段性目标,只能凭经验行事,从而导致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具体德育生活中行为不一致,德育目标成为一纸空谈。

(二)德育内容与实际脱节

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体现,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实际德育过程中德育内容与实际脱节首先表现在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成长阶段脱节。固然,中小学不同阶段的德育内容,像爱国主义、家庭美德等不可能完全不重复。但德育内容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顺序。但高中阶段的德育内容与初中德育内容重复甚至倒挂的现象依旧存在。德育内容不仅缺少新意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德育实效。其次,德育内容与时展脱节。科学合理富有阶段性的德育内容既继承了优秀传统又能与时代紧密结合。审视中小学德育内容不难发现德育内容更多的强调继承传统美德,能够反映时代气息的却很少;空谈理想追求的多,立足生活实际的少。信息社会使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超过了他们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而学校德育工作在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好。

(三)德育评价流于形式

中小学校依据相关教育方针、德育法规和德育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运用各种德育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德育成效进行价值判断,为德育决策提供依据,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即德育评价。构建中小学衔接的德育评价体系是保障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有效衔接的关键。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在德育评体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德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单一,许多学校由于每年的德育评价工作都与升学考试时间同步,教师偏重对学生智育的考核,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只依据《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等,其他方面体现较少。另外,是德育评价体制主观性强。对于中小学各学段的德育大纲规定因为缺少考核而很少付诸实践,总结性、鼓励性的评价较少。

三、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策略建议

(一)明确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的衔接是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小学德育目标要明确,避免出现偏重高标准、大口号的目标要求,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育特点、理解能力进行分层确定。做到德育目标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阶段性与有序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导向性的统一。前后相邻学段德育目标内涵要保持渐进梯度和内在联系,依序构建中小学不同阶段学校的德育细则,建立相对稳定的学校德育体系。例如,对于爱国主义教育要一以贯之,小学阶段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公民,认识祖国地***,会唱国歌,尊敬国旗、国徽。到了中学阶段要让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德育目标既符合现实又要有导向性和前瞻性,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既遵循学生的成长特点,还要从新时期的社会实情出发。只有从现实出发,照顾到大多数人,才可能引导学生向更高的德育目标发展。

(二)完善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而安排的教学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做好中小学各阶段德育内容的衔接是学校德育衔接工作的关键。德育内容要围绕德育目标,立足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构建层次清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德育内容。要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体现阶段性和层次性和衔接的连贯性。教育者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知识结构,使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成长阶段相吻合,循序渐进,避免跨度过大,每个阶段的德育内容要落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德育内容要完整,要形成德育内容的合力,要螺旋上升,避免简单重复。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要善于抓反复,抓衔接,使其呈波浪式前进。最后,德育内容要与时代相结合。德育内容与时代相结合,与时俱进,与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相联系,才能提高新时期解决中小学各学段德育衔接问题的实效,对中小学生进行基本的道德信息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信息甄别教育,教导他们对信息进行理性思维,坚持正确道德立场。

(三)构建德育评价体系

德育是个系统工程,中小学德育是一个整体,中小学德育的衔接需要建立连贯而又层次清晰的德育评价体系。中小学要各自学段的学校要有自己的德育评价、班级德育评价和学生品德评价。学生品德评价是核心,班级德育活动评价是重要内容,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是重要手段。学校领导抓班级德育工作评价,班主任要抓学生品德素质评价。发挥评价系统功能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整体优化的根本保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规律,一方面要考虑德育培养目标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另一方面要考虑相应学段德育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力求实现德育评价的有效衔接。教师评价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和交流,使同学发现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引导学生既注重学习又重视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2005-4-20.

[2]叶雷.论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概念与标准[J].皖西学院学报,2011,(6):22-25.

[3]郑敬斌,王立仁.德育衔接问题研究评述[J].上海教育研究,2012,(2):18-21.

[4]周琴,胡昂.构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的有效机制[J].皖西学院学报,2011,(2):131-134.

中小学德育范文第6篇

一、理论假设与操作定义

(一)理论假设

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与超越,其标志是制造并使用工具。伴随着这种创造,“人的意识”不断增强,选择和改进是“意识”烙在工具制作上的人的痕迹。从第一把石斧开始,在经过无数次的打制和使用试验后,人必定能选择最适合的动作方向和动作力度,能选择最坚硬的石头作为打制的材料和工具,并不断改进打制的程序,这是最原始状态的“工艺”。而脑神经元已经相当发达的猩猩,即使它也可能偶而拣起地上的石头来敲坚硬的干果,但它的动作完全没有“工艺”意义。如果说动物的这种生存本能也可以称为“生产”,那么,“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1]

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也包括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工艺”,工艺凝结着预前、优化、能动等“人的意识”。人类进行的技术发明和技术选择(即使是最早的石斧),使“人的本质”一方面对象化为人工自然,一方面积淀为工艺文化。后者给社会的多层面、多领域以深刻的影响。在物质生产部门以及精神生产部门,工艺的推动作用是无庸置疑的。工艺的进步带来产品的优化甚至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科技界、企业界的共识。这一认识很快也移植到教育界,本世纪60年代末,教学技术依托电子工业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教育工艺学诞生了。

中小学德育工艺属于广义的教育工艺学范畴,和后者有着共同的理论依托:工艺进步促进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德育的工具、手段方面借助于现代科技,改进施教技术手段,对于提高中小学德育效度,是有正向作用的”这一表述应该是中小学德育工艺的理论假设的组成部分。

之所以说是“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乃是因为以上分析的仅是“德育工具系统”,仅是“技术性考察”。由于德育的主体与对象都是人,德育工艺要研究人的“产出”(表现为人的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不是物的产出;不是完成一个工件的制作,而是完善一代灵魂的塑造,因此,如果中小学德育工艺的理论假设只作工具性、技术性思考,不仅是不够的,而且是有偏颇的。

任何凝结了先进科技的教学工具(媒介)都代替不了教师的讲授地位。整个德育以至某一德育教程的实施和完成,都离不开施教者教学语言传递和人格魅力的影响。即便是教学技术媒介的设计与运用,也反映了施教者的匠心和情意倾向。施教者的素质(尤其是道德、审美、心理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德育的效度。

无论是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还是德育实际工作的经验,都表明一个规律:要打通受教者接受德育信息的心理通道,往往需要情意手段。工具意义上的技术手段(不是心理技术)无论其科学性如何严密,在情意领域却常常会一筹莫展。何况,德育对象在自我教育层面同时是德育主体,其主体选择、适应和享用功能往往受主体情意的强烈支配。因此,德育工艺不能简单称作德育技术,它是在现代科技介入德育领域的同时仍然不失去教育机智、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感应的德育方法系统。工业技术领域的工艺学理论,一旦给予德育工艺假说以技术论、工具论的影响,就必须同时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的改造,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上、从工程与心理的结合上、从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上规定德育工艺的理论构架和实际操作。

综上所述,我们这样来表述中小学德育工艺的理论假设:在中小学德育目标被正确设定的前提下,如果运用先进的德育工具和技术辅助德育施教,并运用情意手段打通受教者的德育接受心理通道,努力提高德育施教技艺水平,设计完善的德育工艺,改善传统的德育方法,以形成最优化的德育操作系统,就能大大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效度。(二)操作定义

中小学德育工艺,可以概括为“发现并实践能够达到最大德育效果的具体操作”。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施教过程中,就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德育手段的现代化乃是现代社会德育的必然要求,它既包括工具的现代化,也包括用现代思维及现代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方***来指导现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现代中小学德育问题。

作为操作应用研究,中小学德育工艺关注德育过程中所有影响德育效度的参与要素。教育工艺学把其研究对象划定为“教材与教具的构成与功能”、“教授者的构成与功能”、“学习者的构成与功能”三项[2]。其操作模型大致如下***:

(附***{***})

这一模型***式基本上反映了教学(教育)流程的大致面貌,揭示了教学(教育)的一般规律。它已把中小学德育工艺研究操作定义中最重要的变量都描述了出来,变量之间的关系也解析得非常正确。但是,它还没有能涵容教学(教育)操作流程中参与作用的所有要素。我们的研究认为,德育施教过程中发生着重要作用的变量,除了施教者、德育媒体、受教者以外,还有德育情境和德育程序。

德育情境是德育实践赖以发生、运作的物质基础(时空)和德育施、受双方在德育过程中必然发生的情感与意志乃至人格互相感应的结合。无论何种德育活动,特定的时空因素、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情绪,都会影响德育效度,或使其得到强化,或使其受到削弱。特定的德育情境会使受教者的德育接受心理受到影响。研究情境对德育的影响,既可从硬环境的作用,亦须从软环境的作用来考察,考察人际的相互作用,施受双方的情意互动。总之,在德育施教过程中,德育情境这一操作要素从开始到终结,即作为背景,又作为工艺环节,发挥着“场”和“力”的双重作用。

德育程序是施教者为实现既定的德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德育对象、内容、要求,整合参与施教的所有要素,按照科学、有效的原则,设计并实施的德育活动的方式与步骤。德育程序的设计与实施,能对德育过程进行有力的制导和有效的调控。它的运行在施教者德育机智的辅助与补充下,使德育活动既“顺其轨”又“畅其流”。因此,德育程序必然是中小学德育工艺研究视野里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综上所述,我们把中小学德育工艺的操作定义概括为:中小学德育工艺,就是在德育目标确定以后,从追求德育效益出发,研究施教者的构成与功能,研究德育媒体的构成与功能,研究受教者的构成与功能,创设使德育信息达到最大可纳量的德育情境,设计并实践能达到最大德育效果的德育程序,通过整体的、全程的优化设计和优化操作,形成能达到最大德育效度的方法、工具系统和教育技艺流程。

二、研究过程及内容

“中小学德育工艺研究”课题在进行了调查研究、培训教师、组织研究队伍、设定子课题项目等一系列准备以后,于1991年底正式开题。我们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将课题建设向前推进。

(一)理论研究

1.广泛借鉴,完善理论体系

中小学德育工艺研究虽然可以从教育工艺学中汲取理论营养,但由于教育工艺学本身十分年轻,其理论建设尚需不断补充、丰富,因此,我们从中国古代道德教育家的实践和论述中挖掘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德育方法,从国外道德教育家的实验和研究中考察操作模型,梳理若干德育施教中的工艺范例,加以分析、提炼,结合中国特点,形成我们自己的工艺理论素材。另外,我们尤其重视当今我国中小学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改革探索,分析他们的成功做法,归纳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而探寻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律,建构我们自己的中小学德育工艺理论框架。在借鉴考察中我们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和西方哲学一样,西方道德教育崇尚理性,注重分析,强调科学精神,其德育操作研究的实证色彩浓烈;现在,国外德育工具、设施、教学手段的科技化水平较高。这些特点为我们确立中小学德育工艺的效率原则、最优化原则和预前性原则提供了方***基础。

(2)东方,特别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崇尚感性,注重整体,强调人文意趣,其德育操作的审美色彩、情感色彩浓烈,在创设德育情境方面有独到、深刻之处。国外德育工艺中的情境,往往是“问题情境”,即向儿童提供道德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借此训练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而中国传统的德育情境,则是浸染着施、受双方情意,负载着德育信息的“德育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重视施教主体的资质、修养,强调“身教”。中国传统道德还极其重视情感与人性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它既体现为一种道德教育思路,道德教育理念,又表现出道德教育的一种操作样式。”[3]这些特点为我们确立中小学德育工艺的整体性原则及用人文精神改造工艺,避免单纯技术化倾向提供了方***基础。

(3)现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应该汲取中西方德育技艺中的各自长处,其德育工艺研究既注重科学实证意义,又注重人文精神取向,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这一理论认识,对于形成中小学德育工艺的理论假设与操作定义(如前所述)是有指导意义的。

2.确立工艺原则,规范控制实验

“中小学德育工艺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多数属于行动研究。由于这项研究的特殊性质,其变量控制不可能在严格的“实验室”状态下进行,基于此,总课题组对子课题组采取“准则控制”方式,研究设定中小学德育工艺原则。

(1)可操作原则

德育工艺研究特别关注操作性、应用性,更多地在德育具体、微观的方面进行研究,在行动上、做法上进行设计、选择与实施研究,而不作经院式思辩。中小学德育工艺遵循可操作原则,一方面规范课题研究始终在操作层面展开,避免研究范围的宽泛;另一方面,要求在工艺设计中,决不能脱离实际,而要从中小学现有的德育工作基础出发,在开发德育的硬、软件,完善一系列德育基础设施、工具等建设时,做到因地、因校制宜,土洋结合,追求操作效果,既不能等条件尽善尽美才有所作为,也不能不顾条件限制好高鹜远。

(2)整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设计和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忽略德育的任何一个要素和任何一个环节。系统论的“木桶原理”在中小学德育工艺中同样适用:德育工作的效度,往往受那些“短板”——相对消极的、有缺陷的甚至产生负效应的因素影响。只有所有参与德育过程的各工作要素整体优化,方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成效。整体性原则体现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全员育人机制、全课程领域,还体现于中小学德育的施教区域范围的广泛性和整合性,即在经常、普遍的联系中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合力。

(3)预前性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着中小学德育工艺的能动性。讲求“工艺”的德育,必定十分讲究设计,尤其是可以有所准备的、较为规范的德育施教过程更是如此。即便是随机出现立即需要进行德育施教的问题,预前性原则也要求施教者运用教育机智,调动平时积累的德育施教经验,立即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处理意向和调适机制来解决突发、偶发事件或问题。是不是有预前意识,也就表现了是不是真正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是体现了人的自主自觉的意识活动。

(4)最优化原则

追求最优化是工艺最基本的精神。换一种表述,德育工艺完全可以称作“德育最优化操作”。最优化原则,首先体现在对德育工作的操作设计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设计会有所“损耗”,最优化设计与操作损耗成反比,即设计的优化程度越高,则损耗率越低。最优化原则还体现在德育工作的操作实践过程中,德育施教过程不仅是技术性的规则复现过程,更是艺术性的创造工作过程。最优化原则要求整个操作是一个精心实施的过程,是一个相机调控的过程,要求特别重视反馈、即时评价和适时矫正。最优化原则还体现在对德育工作的自觉总结上,按照工艺精神组织的德育活动,应该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逐步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不断筛选,不断积累,再在新的实践中不断验证,形成较为稳定的工艺模式。以上所列四条主要的中小学德育工艺原则和其他教育原则,如序列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反馈—矫正原则等一起给予“中小学德育工艺研究”各子课题实证研究以指导与规范。理论研究在这一方面也不断发展、完善。

(二)实证研究

1.中小学德育工艺是实际操作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实证。在实证研究方面,5年多来,我们10余个子课题研究项目承担学校(或单位),在不同类型的中小学同时推开,坚持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创造、积累了大量德育实际操作经验,不少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范式,给予中小学德育工艺这一应用研究以强有力的实证支撑。

下面是子课题研究项目一览表:

(附***{***})

2.把课题研究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与德育整体改革紧密结合,使我们的研究既从德育实践中获取永不枯竭的事实之源,又为德育改革注入科研的生机与活力。

第一是德育队伍的优化。

开题之初,我们即通过报告会、科研读书班、小型交流研讨等活动,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德育工作任务和课题规定目标的实现。

许多子课题学校,将校内德育队伍重新调整:班主任、思想***治(品德)课教师、团队干部等多条德育工作“线”,统一由新成立的德育处管理,形成了德育主体的工作合力。

我们注重社区教育中德育主体的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全国优秀校外辅导员、总参离休干部王遐方,多次接受我们邀请,到子课题承担学校做报告数十场。“南海守礁王”、某部参谋长龚允冲,将在祖国南疆飘扬过的五星红旗赠给家乡***门,我们组织千名中小学生在1996年10月1日举行广场升旗仪式。平时,我们请法院、检察院干部到学校做法纪报告,请宣传部领导到学校做形势报告。通过一系列活动,使社区德育力量整合进学校德育队伍之中,发挥了巨大的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中的德育主体,在新形势下同时又是受教者(通过教育父母来教育学生)。许多学校的家长学校坚持数年,课程建设完备;另外,家校结合,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合力,形成特色,成效显著。

第二是德育课程建设。

加强主导性课程——思想***治(品德)课的建设,是德育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一方面抓教材建设,编撰《南通德育人文景观》作为地方乡土教材,还补充若干思想***治课、交往课教材等。另一方面抓教法改革,通过组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总结出实事求是说真话、理直气壮讲真理、师生互动融真情、务求实效显真功等原则与方法。

加强辅助型、濡染型课程的德育结合与渗透,各学科均坚持“双纲”(教学大纲、德育大纲)备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求自然渗透和有机结合;所有子课题承担学校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育人的良好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德育格外讲究知行统一,因此加强活动课程是我们课程研究的重要方面,各校创造出许多新颖的活动形式。总课题组则抓综合型大型活动。如组织1995年度优秀中小学生代表赴京参加国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活动。这一活动通过观看升旗仪式、在国旗护卫队***营一日生活、拜访老红******、参观圆明园遗址和芦沟桥等,使学生在短短几天里受到深刻教育。再通过他们回来后的辐射作用,造成更大范围的教育影响面,可以说是一次大投入(财力、精力)换来大回报(受教面大、受教效果强)的成功尝试。

第三是德育媒体、工具和基地建设。

除了上面说到的印刷媒体(教材)外,声像媒体、计算机媒体在各校得到普遍的开发与利用。承担子课题研究的市电教馆,将南通地方德育资源、人文景观以及大型德育活动制作成专题教学片,供学校使用;各中小学在德育教学与活动中大量使用投影仪、电视、录像设备和计算机。特别要报告的是我们的德育基地建设。海安县中学的校办农场、江苏省南通中学与***垦系统东方红农场联办基地,在实施德育过程中都体现了自主性、主体性特征。海安县中学的农场,被列为江苏省德育基地,是全省唯一的学校自办的德育基地。通过个案和行动研究,德育基地已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形成了较规范的运作工艺系统。第四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受教者的心理问题,既关系到德育信息通道的畅通,又是德育工作的目标对象。我们多数子课题承担学校都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有课程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考核,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设立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引进和改制适合本校使用的计算机心理教育软件,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工作格局,教育效果十分明显。

第五是德育方法的改进研究。

改进德育方法,是中小学德育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这里讲的德育方法,既指微观意义的操作技艺层面,又指中观意义的方法类型层面,还指带有宏观决策意义的改革举措。开题以后,课题组发动广大教师从成功的德育工作经验中筛选、总结,撰写了大量德育工艺案例,其中不乏方法得当、技艺精湛的施教实录,再反馈到广大教师中,使技艺层面的德育方法成为全体德育施教者共同的工作财富。而“德育性态研究”、“少先队操作工艺”等则属于中观意义的方法类型层面。在决策层面上,总课题组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从思想***治课教学和考核的现状与要求出发,提出1995年南通市中考***治课开卷考试的建议,经教委论证后被采纳。这一做法实施后反应良好,省内有的兄弟市也采用了我们的做法。在评价研究方面,我们通过调查、分析、比较,博采众长,结合德育工作实际编制出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考评系列,该工具经试用,得到不少德育工作者的肯定。

三、成果与讨论

(一)课题研究促进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改善

1.从子课题研究报告中看,各中小学学生的道德风貌均呈现可喜的变化,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校、市、省级三好生人数逐年增加,参与研究的全部子课题学校都被评为市级德育先进学校,其中有5所为省级德育先进学校,有5所被评为省模范学校。

2.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参与研究的教师。这些教师的德育实际操作技艺和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伴随着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得到同步增强与提高。他们从科研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推动了教育效益的提高。再由他们去影响带动其他教师,就会形成育人效果不断增大的“链式反应”。

3.实证研究一方面为理论建设提供了大量事实材料,另一方面也通过筛选、试验、再筛选、再试验,形成了相当一批德育实际操作的工艺范式。如德育基地活动模式,心理咨询技术,思想***治(品德)课教学社会化、活动化形式,等等。

4.经过5年多的研究,课题组获得较为丰厚的理论成果:一批有创见的于教育报刊;体现课题研究集成性的成果——《中小学德育工艺论稿》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总课题与子课题全部15个研究报告完成并结集;许多子课题学校编印了自己的论文集、案例集和补充教材。

(二)研究工作走出了自己的探索之路,表现出一定特色

1.教育科研工作、教育实际工作、教育行***工作三方面结合,发挥合力作用,保证了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决策、操作的科学性。

2.参加研究工作的子课题承担学校,有重点中学、实验小学,也有一般中小学;有城市中小学,也有乡镇中小学。多方面的实证研究为课题理论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事实支持,课题也因此而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扩大了成果的适用领域。

3.如前所述,中小学德育工艺研究致力于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探索及二者的结合。德育情境的提出和创设研究,应该是对教育工艺学和德育学的贡献。当然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三)中小学德育工艺研究的价值

1.从理论建设方面看,作为教育工艺学的分支,我们的研究为这门新兴的年轻学科增添新的研究内容,并以情感性、审美化和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对特别注重科学性、技术化的教育工艺学进行丰富和补充。作为德育学的分支,我们的研究注重通过汲取德育基础理论营养,建构应用理论体系,在操作性、应用性上下功夫,为德育学增强可操作色彩。

2.从德育实际操作方面看,该项研究作为解决德育现实难题的对策性研究,对德育方法系统的改善作用是明显的。中小学德育工艺的实践意义已被许多中小学德育施教者所认识,他们自觉地将德育工艺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实践,用显著的工作成绩证实该项研究的实际价值。

该项研究从开题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遇到不少困难,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如德育媒体工具的优化开发,特别是计算机德育软件的制作与使用方面,研究成果还不理想。这一不足,我们将在今后努力弥补。而德育工艺学的理论体系,则更需要从幼稚走向成熟。

注: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97页。

[2]参阅[日]坂元昂编,钟启泉译:《教育工艺学简述》,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40—42页。

[3]朱小蔓、朱曦:《中国传统的情感性道德教育及其模式》,《教育研究》1996年第9期,第30页。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德育工艺研究”的终结报告。课题主持人:严清、何广余;本文执笔:严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小学德育范文

学习

点亮大数据时代的营销智慧

阅读(22)

现在已经到了让企业多年信息化布局积累的用户数据发挥价值的时候了,我们需要用大数据来分析用户,还需要用大数据来分析竞争对手,实现智慧营销!数字的本质是人,数据挖掘就是在分析人类族群自身。因此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问题的关键已经不仅包括

学习

法语翻译范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法语翻译范文,内容包括法语整篇翻译网站,法语翻译中文版。法语翻译范文第1篇[摘要]本文从法语音韵节奏的翻译障碍、情感意境的翻译障碍两个方面浅议了法语诗歌翻译的障碍,指出了法语翻译时应该从法语文化的本质及法语表达方

学习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内容包括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生产厂家,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组成。内容提要:本文叙述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出现的背景、发展历程、系统构成、工作原理、控制器选择方法及在节能方面的效果等内容。索引词:智能照明控

学习

社会性别文献综述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性别文献综述,内容包括社会性别文献综述,社会与性别参考文献。现代社会中,大量的女性步入职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模式被打破,近年来在工作领域中对一些工作行为变量的影响上,男女在传统生理性别上差异越来越小,而社

学习

怎样选购蜂蜜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怎样选购蜂蜜,内容包括怎样选购蜂王浆,怎样选购蜂产品。在我国,蜂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营养食品。早在公元前3世纪,《礼记・内则》就有“子事父母,枣栗饴蜜以甘之”的记载。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对蜂蜜保健功效的认可,

学习

浅谈电力系统中的电抗器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电力系统中的电抗器,内容包括低压电抗器与电力电容怎么匹配,低压电力电抗器技术标准。电抗器依靠线圈的感抗阻碍电流变化的电器,电力系统网中所采用的电抗器,实质上是一个无导磁材料的空心线圈,它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为垂直、

学习

服装风格的设计浅析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服装风格的设计浅析,内容包括服装店铺设计风格,服装有哪些设计和风格。时尚是最耀眼,最刺激的舞台。同时,时尚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面对时尚的历史长廊,即使是时间流逝,也无法阻挡时尚对我们的诱惑。时尚的服装有着艺术和商业的双

学习

社会稳定指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稳定指标,内容包括最稳定的指标选股,社会稳定性报告资料大全。改革、稳定和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着一个形势,即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不同阶层和群体在改革中获得的利益

学习

罪恶,从撞见弟媳婚外情开始

阅读(27)

撞见弟媳妇婚外情,血性哥哥强势介入弟弟婚姻2007年6月的一天,江西省南城县县城。出租车司机于新民驾车在街上寻找客源,由于只顾着看路两边有没有人打车,没注意前面一辆黑色桑塔纳轿车突然停车,砰的一声,于新民的出租车撞了上去。轿车的车主刘

学习

金融工具计量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工具计量,内容包括金融工具计提减值准备,金融工具计提减值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已经得到会计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公允价值有着广泛的外延,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标准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

学习

百岁画师萧龙士其人其艺

阅读(28)

花鸟一门,从“徐熙野逸”一派发展到文同(与可)直接落墨写竹,始有写意花鸟;至杨无咎、赵松雪、王渊、张中,完成了从绘画到写意的转折;又经“吴门画派”沈周、唐寅再传陈道复、徐渭、“扬州八怪”,遂有大写意花鸟。至近代吴昌硕、齐白石,大写意花

学习

新媒体互动式广告研究

阅读(32)

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发展,对广告及广告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广告及广告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网络化、数字化转型问题。以互动式发展趋势的广告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当代广告问题。关键词:互动;新媒体;广告;交互设计如今不同领域、学科已相互合作,设

学习

植物扦插繁殖技术

阅读(42)

扦插是植物繁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具有繁殖速度快、易采集、遗传性变化小、管理方便等特点。一般来说,植物一年四季都可以扦插。通常每一树种都有它最适宜的扦插时期,同一树种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环境,扦插技术和扦插时间也不同。一、扦

学习

把表扬和批评正确地结合起来

阅读(21)

最近收到许多青年同志来信,询问“以表扬为主”,还要不要强调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这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同志进步的方法,通过表扬可以使人们的积极因素充分地调动起来。但是,并不能因此忽视评的作用,更不能用表扬来代替批评。表扬所以能够调动

学习

德育教育之个性化教育

阅读(36)

一、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内涵剖析陶行知先生指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可见,个性化教育需要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简言之,个性化教育就

学习

德育教育研究论文

阅读(19)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孔子视“礼”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把守礼和越礼分别视为道德上的大是大非。而礼仪本身并不是道德,却被认为是一切道德之源。学校和家庭中的礼仪训练,如果被赋予道德内容,它就是道德教育

学习

服务案例范文

阅读(92)

本文为您介绍服务案例范文,内容包括服务案例开头范文,餐厅优秀服务案例范文300字。服务案例范文第1篇服务近海外包(nearshoring)迄今大部分服务离岸外包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如2001年爱尔兰、印度、加拿大和以色列占据了世界服务离岸外包市

学习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阅读(55)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就是德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育人过程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德育工作的诸要素在学生的各个阶段实现有机结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

学习

中小学管理制度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中小学学校管理全套制度,中小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内容。一、校务管理1、办学思想端正,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坚持依法治

学习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精选

阅读(2441)

本文为您介绍今日说法案例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今日说法案例大全30字,今日说法2022年最新十则案例。今日说法案例篇1对宪法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习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进程的迅速推进,以及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新的发

学习

大德育 第8期

阅读(22)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进行改革,开放国门,奋力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日本社会大为改观。但与此同时,开放也引进了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不良风气也随之进入,对日本传统的道德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在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日本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