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宫廷服饰色彩既有满族特色也是中国封建官服制度的发展,色彩制度上在坚守满族旧制基础上参照了汉代服制内容加以制定。在特色方面,官服中的大红色的使用得到了强化、黄色仍然是皇家用色、湖蓝色、紫色等高纯度色彩使用也是清朝宫廷礼仪服饰一大特点。清朝宫廷礼仪服饰遗存较多,配色大都丰富而明快,这源于清朝纺织、染色技术的提高。清代宫廷礼仪服饰色彩主要体现在服装的镶滚包边、下摆、大襟、裙边和袖口上缀满各色珠翠和绣花,鞋上也绣上多色彩密匝的花纹,表现出了清朝官服繁复的特点。即所谓的服饰色彩的“三镶三滚”、“五镶五滚”、“七镶七滚”,多至“十八镶”。
关键词:清朝宫廷 服饰礼仪 色彩研究
一、时代背景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而封建制度由此也衰落下来。清朝统治者强令汉民剃发易服,致使中国古代服装在最后一个封建朝生了重大变异。男子的服装以满族装束为主,具有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装制度,由于八旗兵的进关,而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异族服装与强化的色彩,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中国广大的地区。
清朝官服色彩,既有满族特色也是历代官服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在坚守满族旧制基础上参照了汉代部分服制内容加以制定,内容繁缛和杂琐。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记载,官员要按照礼制规定着装,逢穿礼服之日,不能穿吉服,该穿吉服之时,不可穿礼服,官服制度严格而具体,官制中还把各种礼仪分为五礼,即“吉礼、***礼、嘉礼、宾礼、凶礼”而每一礼中还包括若干子项目。凡遇礼仪之时,参加者无论是皇帝、后妃、还是文武群臣,所穿服饰,一律要按制度而行,按章守法,否则以失礼罪之。这些具体详细的条款在清朝《内务府现行则例》、《大清通礼》及《清实录》等籍中也可见到。
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永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由明朝男子的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而变成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长袍马褂、紧袜、深统靴。在女装方面保持了不同民族原有的服饰习惯,使在长期满、汉共存生活中,在长期相互影响下,服装色彩风格、面料织造、装饰特征等、纹样取材等方面逐步趋于融合。
清朝服饰在形制和风格上,既保留了本民族的习俗特征,又融入了汉民族服饰系统。并发扬前朝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内容,其条文的庞杂、章规的繁缛、精致的装饰却超过了以往历代。清朝服装尽管在外观形式上摈弃了许多汉族传统服饰元素,但其内在的文化却没有改变,其精神实质与整个中华民族服装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清朝无论在服装质料、装饰、色彩等方面,官与民的服装优劣都是泾谓分明的。另一个特点,旗装以用料节省、制作简便、穿着便利而成为时代进步的标志,是我国又一次较大的服饰变革。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剪除辫子,更换旗装,成为起义***清朝最鲜明的标志。它建立了***权,颂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更换了服装形制,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服装制度的农民***权。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灭亡。
清朝官服遗存最多,服装配色丰富而明快。这源于清朝纺织、染色技术的提高。清代不仅可以织出幅面近3米宽的各色绢,还可以织出各式成衣的丝织匹料。清代织造工艺不仅保留和发展了传统的织绣工艺,而且有很多的创新,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风格,最有特色的是锦缎,把缎织物的光洁、平滑、高贵的特性发挥到极致。皇族帝后、王公贵族服饰面料与刺绣***案华贵富丽,最能体现精湛技艺和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织绣发展的最高水平。
清朝服饰面料主要有绫、锦、绸、罗、绢、葛、棉布、缂丝等。入关以后,服饰***案中也常出现许多汉族的福、寿、万等字的吉祥符号。虽然满族的服饰有很强的民族传统特色,但也被深远历史积淀的汉族文化所融化,在长期与汉族杂居中,满、汉两族服饰的色彩、***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融合与发展。织物纹饰多用寓意吉祥纹样,以团形纹、适合纹、菱形纹、散点纹为主。花边***案广泛运用,不仅用在帷幕、桌围、床上纺织品,也大量使用在男女服装上,镶、滚、绣工艺是此时服饰的重要装饰手段。
满族服饰色彩常用红、蓝、紫、白、淡黄、紫黑等色。白色在满族服饰中是一个重要的颜色,满族传统上有尚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净,象征着如意。
二、民族色彩意识
满族早在关外建立后金***权时就已开始有了衣冠服制,从努尔哈赤起,经过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五朝修订了官民的服饰条例与制度,至乾隆朝更趋于完善。满汉文化的交融期从清***入关后就已形成,其中满汉服装官服体现更加明显。清朝在礼法制度上多承袭明朝,并参照中原古礼制的传统,其冠服体系周详严整,尤其官员服装的补子服上的纹饰品章延续了中华传统的衣冠文化,其形制也多仿明朝汉官服饰,明朝发明的补子,清代沿用,但形式上稍微有些区别。
在民族特色方面,满族官服中的马蹄袖、小马褂、马甲是清朝官服的一大特色。明朝的乌纱帽换成了花翎,官员的朝服是行袍、行裳、马褂、坎肩、补服,佩戴的朝珠、荷包香囊等也尽显时代民族特色。清朝的专制也导致官员穿用什么款式、质料和颜色都要受到规定礼制的限制,违反规定的以犯罪论处。雍正皇帝赐死年羹尧的理由之一,就有年羹尧擅用鹅黄小刀荷包,穿四衩衣服,纵容家人穿补服的罪状。可以看出清朝将服饰的等级之别,分细到极至。女装虽然相对宽松,但精雕细刻无微不至,镶边有所谓“三镶三滚”、“五镶五滚”、“七镶七滚”,多至“十八镶”。在服装上的镶滚之外还包括下摆、大襟、裙边和袖口上缀满各色珠翠和绣花,鞋上也绣上密匝的花纹,表现出了清朝官服繁文缛节。
从整体看,清朝虽然对明朝服制有所改变,对华夏族的衣冠形成了冲击,但从整体看却从未从根本上撼动华夏族的衣冠治国方略的根基。从某种角度来说,清朝是继承发展了华夏以衣冠治其国的传统,并掺进本民族压迫意识,形成了清朝特有的服饰制度。
清朝是少数民族***权,出现了汉化的趋势,汉族文化底蕴深厚,汉人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学习汉族文化有利于统治。清王朝的意识形态构建始终保持着对汉族儒家思想的解释,也保持着北方民族特有的理解和演绎,并用此保证在服装制度上的践行。清朝服饰也是中国历代服饰中最为庞杂和繁缛的,对于近世纪的中国服饰影响较大。
三、朝服及色彩
1.最隆重的礼仪服装是朝服,大典及重要祭典时所穿用。皇帝朝服的纹样主要以龙纹和传统十二章纹样为主。朝服颜色依次有明黄、蓝、红、月白四种。其中明黄为等级最高的颜色。朝袍为上衣下裳,分裁而合缝,箭袖、大襟,肩配披领,腰间作方形腰包为饰,保留了满族服饰习惯。
2.吉服。
清代帝、后吉服又称“花衣”、“彩服”,主要用于重大吉庆节日、筵宴,以及祭祀主体活动前后的“序幕”与“尾声”阶段。皇帝吉服包括衮服和龙袍;皇后吉服包括龙褂和龙袍。所谓花衣和彩服,是指这些服装会根据不同时令节日里(花衣期)的不同需要,随时变换衣服的纹样或色彩。有时,皇帝也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定制其喜欢的颜色龙袍来享用。清代帝、后吉服,于庄重中蕴涵活泼,于成规中追求精美,可谓异彩纷呈,独具特色。
一般在吉庆典礼、宴会和朝见臣属时穿用。吉服由吉冠、吉袍、吉带、朝珠和靴组成。龙袍样式特点是圆领、大襟、箭袖、开四叉。以明黄、金黄等亮黄色为主色,领和袖口用石青色为辅色。龙袍上共绣金龙九条,前后都可看到五条团龙,九五之数寓意“九五至尊”。龙袍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涵义之外,还有“山河永固”、“万世升平”的寓意。
3.蟒袍:
官员的礼服,来源于明朝。清朝又称“花衣”。皇帝穿龙袍,群臣穿蟒袍。不同级别的官员在颜色、蟒数上有区别限制。蟒袍款式与龙袍相似,圆领,大襟、右衽、袍长及足。多用石青、蓝色、紫色,周身以金、银线及彩色线刺绣纹样。在蟒袍的下摆处还要绣上斜向海水江崖、福山寿海等***案。蟒袍下部斜向排列的线条称“水脚”,俗称“江崖海水”。
4.披领:
披在肩部的官服佩件,多用于官员的朝服。其样式两隅略呈尖锐状,形似菱角。冬季用紫貂或石青色加以海龙缘镶嵌,夏季用石青加片金缘边制作,上面绣纹样。另外还有领衣,是清朝礼服无衣领,需在衣服外加硬领,叫领衣,对襟,用钮扣系之,束在腰间,春秋季用浅湖色缎,冬季用绒或皮。因为造型酷似牛舌状,百姓俗称“牛舌头”。
四、宫廷服饰色彩与礼仪
我国古代不同民族由于时代、社会、***治、历史、经济、文化以及传统生活习惯的不同表现在服饰、色彩爱好、审美情趣方面也不相同,色彩元素与宫廷服饰会因时代不同而产生相悖的偏好与禁忌,例如,绿色在***国家被誉为生命之色,而在西方看来绿色有嫉妒的含义。红色在清代被认为喜庆色彩,越红越吉祥、越红越喜庆。由此可见,古代宫廷服饰的流行色彩发生是具有民族、国家、地域特性内涵的。
清王朝统一天下后,借鉴吸收了传统服饰文化中的色彩与纹样等精髓,又融入本民族的骑射等文化元素形成鲜明的服饰色彩制度。以皇帝后妃为主体的清代皇家服饰包括礼服、吉服等服饰在不同场合穿着的各种服装。礼服色彩庄严肃穆,吉服喜庆热烈。特别是女子的旗袍色彩及***案之美,成为中华服饰文化在世界民族服饰之林中永远不凋落的奇葩。
结论
礼服为清代帝、后参加重大典礼时所穿用。如皇帝登基,祭拜天、地、日、月,皇后亲蚕,以及在元旦、万寿、冬至三大节日接受朝贺时须穿用的配套服装。皇帝礼服包括端罩、衮服和朝袍;皇后礼服包括朝褂、朝袍和朝裙。清代帝、后礼服的繁复,有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这些服装的设计,不仅继承了古代传统礼制中的十二章纹饰,五行中的黄色,龙的形象等,还融入了马鞍、马蹄和弓的形象,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与满族特色巧妙地融为一体。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通过冠服的形制和色彩等,得到极致的张扬。
清代帝后成衣出自江南三织造,他们根据宫廷画师所绘服饰***样进行织造。织绣好的成衣匹料进呈宫中验收后,再交由衣作匠人按照衣料上的“裁剪线”裁剪缝纫成形。衣料的精湛织绣工艺成就了帝、后服饰的最高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清代宫廷礼仪服饰色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