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化运动席卷了中国大陆,农村公共食堂作为1958年“”和化运动的伴生物也应运而生,并且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共食堂从1958年夏的迅速兴起到1961年夏季的倏然解散,走过了四载的起伏曲折的历程,期间曾得到了积极地肯定、宣扬,同时引起了部分民众的反感和抵触,本文通过山西农村公共食堂的视角,论述公共食堂在时期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共食堂;积极影响
农村公共食堂是农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倡导下,对农民农忙食堂的一种升华,是国家***策和人们生活的交汇点,同时公共食堂作为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的一把钥匙。由于公共食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十年内有关公共食堂的著作、研究层出不穷。但是,对公共食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食堂的消极作用上,而忽视了食堂在建立之初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山西农村公共食堂角度出发,从公共食堂的积极方面论述,使人们对公共食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妇女***的康庄大道
公共食堂在建立初期,倡导就是彻底***妇女。公共食堂的建立首先使妇女从繁重琐碎的劳务劳动中***出来。“从前百人上锅台,如今一人上锅台,一人围着锅台转,百人都***出来”。i使妇女脱离了“四台”(锅台、炕台、磨台、碾台),成为生产战线上的一支主力***。因此,在公共食堂成立初期,就得到广大妇女的支持,如“刘家山管理区全区149名妇女,自1959年冬办食堂开始,百分之百参加了食堂”ii。即使在农业六十条颁发后,一部分青年妇女坚决拥护公共食堂,他们认为“办食堂是继续贯彻执行婚姻法后的第二次***,入了食堂一不磨面,二不做饭,下工就吃饭,放下碗就休息。利利洒洒,能休息好,少操心。”iii不愿意解散公共食堂。同时公共食堂还被赋予妇女***的***治意义,使妇女同男人完全站在了平等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之下,农民干劲十足,斗志昂扬,他们不仅要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业基本建设,而且要以同样跃进的速度兴办工业,大炼钢铁,因而劳动力不足成为农村普遍现象,妇女也成为农业建设的主要劳动力,为此当时农村妇女提出了“男人去修百里滩,千斤担子妇女担;一天顶两天,黑夜当白天,月亮当太阳,坚决打胜战。”“只有在开始把琐碎家务普遍改造为社会主义大经济的地方,才有真正的妇女***,才有真正的共产主义”,因此,妇女们十分拥护公共食堂。正所谓:“全民办食堂,妇女真***,男女齐下地,共同进食堂,全村成一家,心花喜洋洋”公共食堂己经成为妇女***的康庄大道。
二、食物的补充站
公共食堂的成立,大大推进了副业生产的发展。不少公共食堂建立了自己的蔬菜和副食品生产基地,他们组织食堂管理员、炊事员利用空闲时间养猪养鸡,种植蔬菜,如“沁县西营公社牛狼河生产队公共食堂的事务长和炊事员,三个人喂养猪18口,平时积攒南瓜籽、麸皮、老葱籽等,食堂人员利用地头堰种植蔬菜,改善了人们生活”iv。在1960年《八个省公共食堂的调查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甘肃、辽宁、吉林、黑龙***个省的电话汇报整理的材料中,认为公共食堂办的好的标准是“种了菜,养了猪,部分或全部副食品能够自给。”这就鼓舞了一些食堂农副业的发展。因此食堂保留一部分自留地,用来种植蔬菜和饲料。而这些生产的农副产品除一部分上交国家外,都归公社集体所有,这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代食品的加工厂
三年困难时期,由于粮食减产,公共食堂在粮食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社员的吃饭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严格贯彻***中央执行的“低标准、瓜菜代”的号召,通过发动群众,经过反复试验,根据本区情况进行了代食品的加工。如“常村管理区用荞麦秸、小豆桔磨面,该区把全部能制造代食品的秸秆全部储存起来,进行加工,共可搞代食品四万一千零七斤,按全区三百九十四人计算,每人平均一百斤。”v在当时,粮食减少的情况下,这一百斤代食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虽然这些食品没有什么营养,但是对缓解人们的饥饿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生产叶蛋白,小球藻橡子粉这些代食品,由于场地和技术的原因,依靠一家一户个人的力量完全不能实现,所以,“依靠公共食堂度渡荒,发挥集体力量,才能大搞食品,要分散开来,势必形成家家户户都搞代食品,能否搞成搞好也难保险,这样既浪费劳力,又浪费原料,最后落的生产、生活两耽误”vi 因此,在刘耀公共食堂的报告中提到“大搞代食品,办好公共食堂,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吃饭问题,关系到能不能度过灾荒和争取明年丰收的问题,这是一件具有强烈意义的***治工作”。vii
四、营养医疗站
公共食堂在成立初期,充分考虑到病人、老人、小孩的吃饭问题,在规章中就有明确的规定。“病人由食堂做病号饭,分别根据病情,从病人的要求和营养做饭,住院时,按照医院标准供应”viii “产妇和老人,逢吃干饭的时候,可给另作汤饭” ix。“老人、小孩在雨天、雪天、晚上或是特别冷的天,允许打饭,但应注意节约,不准浪费” x。尤其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全省浮肿病、干瘦病的病人不断增加,公共食堂发挥食堂的有利条件“指导病人的饮食,亲自监督病人吃饭,并给病人吃大锅药,做到吃饭吃药相结合,如晚餐吃豆浆汤及糠麸饼,集体喝松针糖浆、糠麸水等”xi。公共食堂成为当时病人的营养医疗站。
五、思想教育的课堂
时期,由于集体在公共食堂吃饭,公共食堂就成为了农民们日常生活、活动的中心,首先公共食堂成了平时生产队开会与宣传方针***策的会场,并且当时的一些扫盲学习也在食堂中进行,这些使社员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治、文化生活,他们的眼界大大开阔,思想不断进步,心情更为舒畅。同时三年困难时期,公共食堂“利用集体吃饭时间向病人讲解了浮肿病的原因和***原则,使之认识到疾病的发展规律及***办法,从而能在***中和医生充分合作”xii。总之,农村公共食堂作为人们生活集体化的重要标志,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它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场所,同时也是社员思想教育的课堂。
六、结语
农村公共食堂作为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平均主义的色彩,因此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但是公共食堂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尤其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公共食堂在保证人们渡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消除了人们对灾荒的恐慌心理,维持了社会的安定。因此,我们队农村公共食堂不能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公共食堂,正确认识公共食堂在时期的影响。
注释:
i李为明.公共食堂手册[M].山西人民出版社,1960.
ii《刘家山管理区食堂办的好显示了优越性》,C77-4-193,山西省档案馆
iii《山西省农村对公共食堂的讨论情况》,C-54-6-64,山西省档案馆
iv《公共食堂是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必然趋势》,C77-4-193,山西省档案馆
v《刘耀关于办好公共食堂的报告》,C-54-2012-150,山西省档案馆
vi《张敏关于全省公共食堂的报告》,C-54-2012-150,山西省档案馆
vii《刘耀关于办好公共食堂的报告》,C-54-2012-150,山西省档案馆
viii《兴县公共食堂管理简章》,C77-4-193,山西省档案馆
ix《晋城县巴公红旗对几项集体福利事业的安排》,C77-4-193,山西省档案馆
x《晋城县巴公红旗对几项集体福利事业的安排》,C77-4-193,山西省档案馆
xi《1961年省直灾区医疗突击队第一梯队晋南分队工作总结报告》,C-89-5-124,山西省档案馆
xii《1961年省直灾区医疗突击队第一梯队晋南分队工作总结报告》,C-89-5-124,山西省档案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时期农村公共食堂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