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效应指人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似心理反应的倾向。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功的教育教学依赖于一种充满心理安全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让学生充分释放潜能、彰显灵性、张扬个性,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教师应恰当运用心理效应杠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心理效应;教育教学;作用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50-02
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应恰当运用心理效应杠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利用“首因效应”树立良好形象。社会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认识某一对象时,首先得到的信息能在感知者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称为“首因效应”,又名“第一印象”。教师要尽量给学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如,教师准备好与学生第一次见面,充满着对学生的关心与期待;上好第一堂课,表现出丰富的学识与新颖的技巧,让学生陶醉产生浓厚兴趣等。
二,偶用“近因效应”优化教育教学。近因效应指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一贯看法。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最近留下的印象难以忘怀。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后切记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既认识到错误又能产生动力,避免出现意义障碍;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小结,让学生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三,巧用“南风效应”走进学生心灵。法国作家拉封丹寓言描述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抵御北风侵袭便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徐徐吹动,行人因觉得暖和便脱掉大衣。南风这种顺应人的内心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的现象叫“南风效应”。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要讲究方法,如果采用专制型“北风”式教育方式会使学生恐惧封闭,将“大衣裹得更紧”;如果采用民主型“南风”式教育方式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学生就会“脱去大衣”,使教育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借用“鲇鱼效应”增强竞争意识。某水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这些鱼很快死亡。后来渔民把一条鲇鱼放在水池里,由于鲇鱼环境陌生四处游动,整个池里的鱼发现“异类”也紧张快速游动寿命得以延长。这就是“鲇鱼效应”。同一个班,学生处于相同的学习环境容易出现不思进取、缺乏竞争意识的风气。教师偶尔可在一个班表扬其他班同学(引进鲇鱼)进步快,让本班学生产生危机感激励其奋发上进。
五,运用“门槛效应”帮助树立自信。所谓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困生制定学习目标,再将目标分解成子目标,学生实现第一级目标后就通过一个门槛,在老师的赏识指导下,渐渐提高目标层次,主动完成高级目标,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六,善用“共生效应”形成良好氛围。自然界中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共同生长则根深叶茂。这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让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让学困生不断进步,优生更优秀,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七,活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生潜能。古希腊有位擅长雕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一次爱上了自己亲手雕刻的少女塑像,他的狂热最终使塑像变成了真人。这种期待着一种可能实现的强烈信心对方便会应答他的期望的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教育中,正确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生满怀期望,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成长,教师的期待会在学生身上转化为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不断取得进步。
八,应用“反馈效应”及时进行反思。反馈效应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强化作用促进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中,要及时地进行自我反馈,重视老师的评语,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提问、作业等途径提取反馈信息进行教学反思。
九,采用“霍桑效应”促进学习动力。美国芝加哥霍桑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极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对其进行“谈话试验”,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不久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这种让人们尽情地宣泄抱怨和意见,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的现象称作“霍桑效应”或“宣泄效应”。教学活动中,学生面对每节课,每门作业,每场考试,承受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这些压力会积聚成学生的不满和懈怠,为此教师应该采用“霍桑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负面情绪,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保持愉快心情主动学习。
十,妙用“蝴蝶效应”使教育事半功倍。美国气象学家洛仑兹认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这种现象叫做“蝴蝶效应”。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利用蝴蝶效应,有意写点只言片语,或许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可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类似“龙卷风”般的效果。
十一,泛用“对比效应”增强实际效果。对比效应是指把相近或相关联的被感知事物同时呈现,形成对比感让学生有效感知。作为教师,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教学中语言抑扬顿挫,语调起伏变化,重要内容用直观教具及彩色粉笔显示引起学生注意,突出教学效果。
十二,避免“超限效应”产生逆反心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仍没讲完,他不耐烦地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再过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演讲时他非常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泄气。此故事说明刺激过多、过强和时间过久,会引起人们心理的不耐烦或逆反。这种现象叫“超限效应”。因此,教师或家长对学生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坚持“犯一次错误只批评一次”的原则,如果非要再次批评,应换角度换方式;教师讲课也应努力避免“超限效应”发生,不该重复的问题不要过多重复,不然学生会厌恶学习,出现逆反心理。
十三,克服“晕轮效应”正确评价学生。现实社会中当我们看到他人某项品质特别好时,就会认为他还有其他好品质;反之看到他人某项品质特别坏时也会认为他还有其他坏品质,这种效应称之为“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教师有时会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对学生认知上出现偏差,认为“一好百好”或“一差百差”。教师要克服“晕轮效应”的不良影响,辨证对待学生优缺点,客观评价学生。
十四,智用“狐狸博士效应”提高教学艺术。实践证明,教师的学识加上明星式的表演更能增强对学生的影响,这种心理效应称为“狐狸博士效应”。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广博性,又要重视表演才能,努力像明星那样富有表演力,提高教学语言的表达水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精美的板书设计,展示个性魅力,寓教于乐,吸引学生,将学生带入美的境界享受无限乐趣。
总之,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还有很多,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利用其积极因素,避免其消极因素,从而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儒德,等.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3.
[2]邓木辉.几种心理效应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语文教学通讯,2011,(0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运用常见心理效应优化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