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这个问题,是基于目前大为流行的一种说法:现在的青年人最讲实惠。
那么,讲实惠好不好呢?
我以为,这是一个很难一言以蔽之的问题。首先,讲实惠的特点就是充分强调物质利益的重要,按理说,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所孜孜以求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就有“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这一特征。而且,“讲实惠”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还有其独特的大背景。
大家知道,五六十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左的错误指导思想,表现之一就是“精神万能论”,企业不能讲利润,劳动不能讲按劳分配,商品不能讲其价值,更不能讲“物质利益”……结果,物质生产搞不上去,精神文明也没有搞好。后来,***和国家拨乱反正,重新强调了物质利益原则的重要性,并且在改革中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这一代青年人的世界观就是在更多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背景下形成的,同时,便形成了“讲实惠”这一特征。
故尔,在肯定“讲实惠”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转向由“讲实惠”而派生出的两个歪杈:一个歪杈是一味地只讲“实惠”,只讲自己的利益,却置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于不顾;另一个歪杈是只讲物质利益、物质享受,不讲道德,不讲奉献,更不讲精神和精神追求。
这里,我们有必要提一下1989年两院通告期间纷纷落网的那些经济罪犯。他们无疑是最讲实惠的。但是,他们都被横流的物欲吞没了,利欲熏心,将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弃之脑后而不顾,最终触犯了法律,被押上威严的审判台,锒铛入狱。更有那些向外国人出***家机密、甚至向外国人出卖肉体的人,他们的腰包是“实惠”了,但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尊严却被损害殆尽……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而且这方面的问题已讲得很多,在此不再多说。我只是想从个人和个性发展的角度,谈一谈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不讲精神追求的弊端。
让我们看看某些拼命追求实惠并且已经得到了实惠的人吧!几年前,东北地区就有一批个体户发出这样的呼声: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有钱还穷,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他们没有说假话,他们的穷是精神上的穷,精神上的贫瘠和空虚。这是发自他们内心的痛苦呼声。
钱多而精神空虚的人,有一个大体的规律:先热后冷。一开始有钱的时候,头脑发热,什么东西都敢买,什么钱都敢花,什么都要试一试,什么都要过过瘾,而唯独缺乏真正的精神追求。有一位个体户,对音乐一窍不通,可是,帕瓦罗蒂来华演出的时候,他买了10元钱一张的前排票,带着女朋友去看。往剧场里一坐,他就打起了呼噜,搅得周围的观众无法安心看演出。于是,人们对他的评价是:让钱给烧的……这样“热”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精神上的空虚并未得到弥补和充实,便又由热变冷,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电影《本命年》里有一位老兄就说了这样一段话:“上班,没劲;不上班,也没劲;玩,没劲;不玩,也没劲;恋爱,没劲;不恋爱,也没劲……”总之,他活着就没劲。
细想想,如果一个人精神空虚,那么,即使他有很多、很多钱,活着也没劲。活着没劲的人还能有什么健全的个性吗?
我在广东遇到过一个个体户,名叫高得良,有一段时间他失业,很穷。后来,他拣起祖传的太爷鸡卖,赚了不少钱。但他一直都在认真阅读各类书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他有一句口头禅:“没有钱是可怜的;只有钱是可悲的。”据闻他现在已当选区劳协委员,干得很带劲。充实的思想给了他力量。我以为,他所追求的就是健全的个性。
古人有一句很深刻的话:丧志。意思是说,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就会丧失志气和志向。可以想见,目前这种一味讲实惠的思想一旦急剧泛滥起来将会多么可怕。它不仅会毁掉一大批人,还会毁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
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里所说的精神,当然是指积极向上的精神。具体说就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想想看,一个人如果有了这样一些精神,他会成为一个多么健全、多么可爱的人。这样的人大家都欢迎,他自己也会感到生活得充实、生活得幸福。
当然,我们这么说,并不是想导致另一种极端的出现,即从根本上否定物质利益的重要。一个人可以讲实惠,但一个人只讲实惠是可怕的;一个人仅仅有钱也是不够的,最终还是需要有一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