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高考作文范文精选

2016上海高考作文篇1

根据对近两年高考作文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随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大热,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社会热点,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提升Z文素养的三条途径”材料作文、全国新课标卷Ⅲ“小羽成为致富带头人”材料作文、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命题作文、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材料作文、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材料作文、浙江卷“虚拟与现实”材料作文等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直击时事热点的试题。

既然已经知道高考作文命题专家的这一倾向,那大家该如何应对呢?方法其实很简单,多关注社会生活,多关注时事热点。然而对于正在题海中奋战的高三学生而言,这看似简单的方法却成为了一种奢望,毕竟大家的备考时间太紧,备考科目太多,精力有限,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近期发生的时事热点。于是,《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的编辑们急大家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特邀全国一线名师、高考作文命题研究专家精心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命题专家在命制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时最为关注的时事热点,并附上多角度的热点事件解读与个性化的热点事件评论,通过这本《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热点大全》呈现给大家。

本书中的时事热点都来源于2016年9月~2017年4月发生的时事热点事件,并且这些事件本身就是一则则新鲜实用的写作素材,在遇到其他作文题时,也可以拿来为大家所用。在排版、设计中,我们将这些时事热点按照月份排列,既能使大家清晰地了解从2016年9月~2017年4月国内外所发生的热点事件,又能使大家有条理、有规律地轻松进行高考作文复习备考。

这样一本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热点与最新写作素材二合一的***书在市面上绝无仅有,是《课堂内外・创新作文》专门为大家打造的高考作文备考利器。只要大家能掌握书中的内容,在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或使用时事热点作为素材时就能理解更透彻,观点更独到,在写作高考作文时就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成为考场之王。

2016上海高考作文篇2

一、“稳”中有“变”

试题材料类型

稳定――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延续了前两年的选材理念,试题材料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

1.生活现象(故事)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山东卷“我的行囊”,共计5道。

2015年――安徽卷“观察蝴蝶翅膀”,山东卷“辨别丝瓜藤与肉豆须”等,共计4道。

2014年――山东卷“打开窗户看风景”,江西卷“探究式学习”等,共计9道。

2.社会现象(焦点)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共计2道。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违反交规的父亲”,全国新课标卷Ⅱ“最具风采人物”等,共计4道。

2014年――广东卷“数码时代与胶卷时代”,北京卷“老规矩”等,共计5道。

3.言论类

2016年――江苏卷“个性与创新”,共计1道。

2015年――浙江卷“文章与人品”,江苏卷“智慧”等,共计5道。

2014年――上海卷“自由与不自由”等,共计3道。

变化――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材料虽说主要集中在以上三个方面,但却呈现出以下细微的变化。

1.侧重现象淡化故事。2015年安徽卷“观察蝴蝶翅膀”等;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山羊过独木桥”等,这些题目试题材料均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2016年,这种以故事为试题材料的题目数量明显减少,仅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试题材料属故事型。

2.将“我”融入材料。2015年广东卷“感知自然”等;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等,这些题目试题材料中均找不到“我”。而2016年, 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江苏卷“我的个性与创新”,这些考题试题材料中均突出了“我”,从材料的内在要求上强调了考生写作的自我意识。

关注方向

稳定――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和前两年试题所关注的方向大体相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关注时代焦点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关注的是教育改革话题,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及北京卷“神奇的书签”关注的是文化传承及学习方式话题,上海卷与浙江卷关注的是“科技与人文”话题。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违反交规的父亲”探讨的话题是“依法治国”,同时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又如何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

2.关注传统文化

2016年――北京卷“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与“神奇的书签”,“老腔”与“书签”既是具体的事物,又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及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语文素养”与“阅读”既是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手段。

2015年――北京卷“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浙江卷“文章与人品”,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考生对民族文化经典的阅读情况。

3.注重价值构建

2016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告诉考生既要学会尊重、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又要理性地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告诉考生只有创新与分享才会有更大的成功;江苏卷“个性与创新”教导考生既懂得“藏”又要懂得“露”。

2015年――四川卷“老实人与聪明人”,引导考生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重庆卷“赶公交车的妈妈”告诉考生,人应该有一颗宽容、理解、尊重之心。

变化――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和前两年试题相比,在关注的方向上有以下细微的变化。

1.将个人的价值观念与时念有机结合。2015年,广东卷“感知自然的远与近”,四川卷“老实人与聪明人”等;2014年,重庆卷“出租屋的故事”,江苏卷“不朽的青春”等。这些考题要么重在从个人的角度上切入注重价值构建,要么从社会的角度上引导考生关注时代焦点。但2016年高考作文明显地做到了让二者有机结合,如: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既是对个人阅读方式的思考又是对全民阅读方式转变的思考,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既是我与他人之间的评价又是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评价,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既是个人的素养又是全民的文化素养......这些考题考生均可从自我切入,然后便可升华到时代的高度上,可谓可大可小,亦可先小后大。

2.避开具体的社会热点事件,关注焦点话题。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违反交规的父亲”;2014年大纲卷“老王生病”与福建卷“坚守大山的***支书”。这些试题均为具体的社会热点事件。而2016年此类试题一个也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从“面”上给考生展示一个时代焦点现象,如,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形式既能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又能有效地避免了试题被猜中的可能,从而保证了考试的公平。

考查能力

稳定――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仍延续前两年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辩证分析能力

2016年――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既可赞同电子阅读,又可赞同“纸质阅读”;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各有其优缺点;山东卷“我的背囊”,背囊中的东西有用与无用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

2015年――广东卷从远与近的角度上感知自然其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四川卷“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2.创新思维能力

2016年――江苏卷“个性与创新”鼓励考生要张扬个性,敢于创新,说出自己的想法;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告诉我们,坚守固然可贵,但突破自我、大胆创新更有出路。

2015年――天津卷认为“智慧是一种境界”;湖南卷大树转变思维能让“种子传播到远方”。

变化――对“二元矛盾”即辩证分析能力的考查有所淡化,对“多元矛盾”即开放思维能力的考查明显增强。

上海卷用一句“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作为提示语,而没有限制某个具体的写作方向;天津卷用“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作为提示语,写作角度同样很宽泛;浙江卷用“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作为提示语,也没有限制某个具体的写作角度。

二、守正“创新”

创新试题――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在全国上下都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为备考重中之重的大背景下,适用范围最广的全国新课标卷Ⅰ却命了一道漫画型材料作文,这让广大师生感觉自己被狠狠的“耍”了一把,但静下深思,其完全在情理之中。因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一般是以时事热点文字素材为载体要求考生就事论事,而漫画型材料作文的写作仍是要求考生就事论事,二者在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漫画命题,只不过是将试题材料由文字材料换成漫画而已。避开大家都能想到的形式命题,既是创新,又是命题中心反押题思维命题的具体体现,可谓一箭双雕。

创新试题――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试题的命题背景是试卷上的阅读理解《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如此设计作文试题既降低了命题作文试题的难度又增强了其开放性,这种命题形式将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机结合,将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有机结合,可谓独树一帜。

2017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展望与备考策略

1.命题展望――继续鼓励考生关注自我,抒发真情实感。

备考策略――从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可通过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书札、读后感等方式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

2.命题展望――继续鼓励考生关注社会焦点,增强历史使命感。

备考策略―― 关注各大媒体时事新闻,并思考热点背后的时代性话题。

3.命题展望――继续加大对考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

备考策略―― ①关注哲学中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包括两个论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几个范畴(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②多做开放式思维训练。

4.命题展望――在命题形式上会继续有所创新。

2016上海高考作文篇3

表达为本的积极语用新理念,在修改前后的高中语文课标中都获得了彰显。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语文新课标一致强调“表达为本”的积极语用新理念。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积极语用新理念深入人心、广为弘扬,尤其是在高考作文题型的改革中得到鲜明的体现,从而对考生的写作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新课标鼓励每一位考生敢于充分表达,即基于***思考、心灵感悟而以理性表达、自主评论和审美抒写等形式来严谨缜密、逻辑清晰或生动感人地展开应试写作行为――这无疑是近年来高考写作中的一种值得充分肯定的新趋势。

消极语用的高考写作,考生往往根据“命题”或者“命意”的要求,套用预设作文的模型或者按照作文“潜规则”而作出过度泛化的“公共表达”,以求凭借“入套”应试标准而获得理想的作文评分。而积极语用的高考写作,考生能够超越狭隘的“命题” 或者“命意”而作出相对自主开放的个性化表达,以一己的思想立场和心灵感悟来作出***评论、理性判断,从而深刻彰显出写作主体的语用活力和审美个性。作为一种书面的表达行为,区别应试写作的语用行为是消极还是积极,其重要的客观条件是卷面作文题型是否能够自觉地引领考生释放思想的活力和表达的个性。

因此,高考作文题型是否引导考生积极语用,这是判断高考作文改革力度和进度的重要标志。2016年的高考作文试卷,承接着近年来的大趋势而在“去命题化”“创新文体”“表达多元”等方面推进改革的深度,使高考写作继续进行着重大的价值转型。

二、“去命题化”:为积极语用开放思维空间

“去命题化”包括硬性的“去命题”和软性的“去命意”。命题半命题去命题:这是高考作文题型改革的一大特点。统计表明,近年来自拟题目、自选立意、自定文体的“自主作文”已经蔚为风气,每年约占总数的70%以上且连续呈现出上升的势头:2009年12/16、2010年14/18、2011年13/17、2012年14/17、2013年15/18、2014年17/18、2015年16/16、2016年10/10(分母是全国高考作文题总数,分子是全国高考作文撤去命题或者命意的作文数。2016年是三份全国卷,另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天津六省市自命题,其中北京卷是二选一,故总数是十份)。这些数据向社会各界释放出了一种空前强烈的信号:高考作文正在加速走出保守、闭锁的消极语用之命题框格,让普天之下的学子实现“人”“文”归一、“心”“声”融合这种积极语用的写作佳境,完全顺应着重思想、重表达这种高考改革的积极趋势。

这类“去命题”甚至“去命意”的作文题型,布设了开放性的材料或材料+话题,从而给考生留足了充分的自主思维空间。它们鼓励考生尽可能释放自己积累的人生经验和基本哲学思辨,在对社会、人生和文化诸多重要问题的深刻考量中,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立场出发而抒写自己独特的看法、展开***自足的逻辑论证。

2016地方卷高考作文题型示例。

1.上海市“评价他人的生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浙江省“虚拟与现实”: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3.江苏省“话长话短”: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4.天津市“我的青春阅读”: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5.山东省“我的行囊”: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点评:以上所举地方卷作文题型,都是开放度很高的话题材料,题目自定,既无硬性的命题,也少软性的命意。北京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与《神奇的书签》二选一,虽然预设了题目,但是话题材料具有一定的开放度;换言之,虽有题材的限制,但更有立意的自主和抒写的自由。

正是近年来持续推进的这种“去命题”与“去命意”的大趋势,为众多考生突破思想束缚、自主积极表达敞开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话题及其背景性材料的多元开放的特质,天然决定着考生的思维流向、思维深度和思维创意,为其内心思考(内语用)洞开了风光无限的大世界。

三、“文体创新”:为积极语用敞开表达天地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高考作文,同时致力于写作文体的深刻创新。如果以“去命题”和“去命意”为指归的多元流向话题,为积极语用开放了思维空间;那么,文体创新则为考生们的积极语用敞开了表达的天地。

语用行为,虽然包含从输入到输出、从心灵到感官的全部语用,但是,建立在深度思考基础上的输出性语用即感官的表达行为,是语用的重中之重。高考写作,是展示考生们表达品质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平台。从传统记叙文、写景文、抒情文到近年来逐渐兴盛的评论文之文体转换,给考生发挥才智、拓展积极语用新天地创造了前提条件。作为思维自由体操的外显,纵横思想、凸显智慧的评论文,确实比传统平面再现、客观叙述、格调甜俗的“文艺体”,更容易传递思想表现力,比缺乏缜密思辨、逻辑理性贫弱、思想标准化、论证程式化的议论文,更容易展示考生个性化的思想观念。

2016年的高考作文同样继续着近年来的文体改革与创新。除了北京卷的二选一《神奇的书签》明示写“记叙文”之外,其它所有的作文题型都没有文体上的特别限制。首先,普遍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更主要的是,这些多元、开放的话题,本身内在地、逻辑地规定了考生自主思考、***判断、缜密论证,因此,等于前提性地规定好了以“评”和“论”为文体特征;换言之,传统惯称的“议论文”已经悄然成为高考写作的主要文体角色――而且很大程度上已经蜕化为谈天说地、议论风生、纵横捭阖的“评论文”。

之所以自觉区别“评论文”与“议论文”之异,是因为今日之“评论文”与往昔之“议论文”毕竟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区别。自觉清醒地把握这种区别,对于深入认识“评论文”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议论文”往往是或明确或内在地限定考生的思想观点,要求其恪守一贯“正确”的价值立场、“高尚”的思想情趣,按照提出论点摆事实、讲道理升华观点这种逻辑论证过程来展开全文,从思维路径到技术路线都明显带有“套路化”倾向,因此,对于考生积极语用的能力发展,显然束缚多于松绑。

而“评论文”写作,迥然有异。题目本身预设了一段开放的话题或者材料,其中思维空间开阔,考生可以基于***人格和自由思辨而表达一己的个性思考。2016年地方卷的作文题型,更是鲜明地具有这种特色。上海市“评价他人的生活”、浙江省“虚拟与现实”、江苏省“话长话短”、天津市“我的青春阅读”、山东省“我的行囊”等话题,充满了鲜明的时代气息、青年特色和前卫视野,而且现实感强烈,很适宜优秀考生基于思维积累和实践感悟而个性化地展开以表达为核心的积极语用。

四、表达为本:积极语用的哲学元命题

积极语用是高考写作乃至整个语文教育的一种新观念和新趋势,而“表达为本”则是这种新教育的哲学元命题。这里,所谓“表达为本”,实质是关涉语用的本源价值或语用的本体功能。与其说“人是语言的动物”,不如说“人是语用的动物”;与其说“人是语用的动物”,不如说“人是表达的动物”。除了***自主的表达,人再也没有更好地凸显自身存在价值的方法或途径。

20世纪以降,人类哲学研究的中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向:语用问题已经上升为哲学研究的中心,所谓“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乃至“语用学转向”(pragmatic turn)即是。这一由德国语言哲学家卡尔・威廉・冯・洪堡特所开启、历经索绪尔 、维特根斯坦、奥斯汀、塞尔、乔姆斯基等哲人之思的学术长旅,贯穿着一条鲜明的学理探索的主题线:人类日益深刻地关注着自身的言语现实和语用行为,持续深入地将研究中心置于作为存在主体的言语生成、表达和创造之上,共时态的静态语言观逐渐进化到历时态的动态语用观,而全部语言之“用”则聚焦在思维主体置身于特定时代、生活场景和具体语境中的***和自主表达。人类所有富于意义的精神活动就是形式各异的语言表达活动――高考作文当不例外。这样,从语用哲学到母语教育理论之间就可以辟出一条敞明的逻辑通道,当代哲学中心转换过程中最重要的学术增长点即“语用思维”就获得了教育层面上的实际应用价值――包括高考作文在内的语文教育,其目的当然要引导学生表达力的养成。

正因为“人是表达的动物”,故需要通过高考写作等途径来彰显考生精神存在的价值。换言之,写作测评与写作教育同样需要彰显这种哲学元命题的价值意蕴。新世纪以来的高考作文改革实践,使我们坚信:对写作教育深具风向标意义的高考作文,尤其要自觉、清晰地鼓励考生弘扬“我写我思”“人文合一”这种价值导向。通过去除单一机械、狭隘封闭的“命题形式”、设置多元开放的话题材料,通过释放考生个人思辨、彰显理性价值的“评论文”及其缜密的论证表达方法,明确引领考生最大化地实现一己思想价值――这就是“人是表达的动物”这个语言哲学命题在高考作文中所应收到的一种积极语用效应。

鉴于高考作文对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发生着直接、广泛和显著的影响,因此,及时提炼并弘扬高考作文所凸显出来的促进考生积极语用的价值导向,无疑将会对语文教育改革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而积极语用新观念、新思维的深远传播,则能够有效释放青少年学生的表达欲望,养成其表达习惯、提升其表达品质、优化其表达能力,为成长中的新公民夯实一生发展的母语基本功,最后汇合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长期发展。因此,正在逐渐走向积极语用新境界的高考作文,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具奠基作用。

2016上海高考作文篇4

孔令元: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全国九套高考作文也新鲜出炉。今年的命题是否有大的变化?能否从整体上对这九套试卷做一个点评?

杨林柯:要说命题变化,感觉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不过由过去材料作文的“诗意迷失”和“辩证陷阱”中走了出来,想接“地气”,但还是“低空飞行”.距离感拿捏得不好。当然,也可能想揣摩上意,接上“文化空气”吧,只不过因为命题技术的僵硬惯性,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虽然由过去的十七套命题变成九套题,题目变少了,想来应该更好些,结果除了上海、天津、全国一套的漫画命题之外,其他感觉也没有多少新意,有些命题甚至出现倒退,比如全国卷第三套的“小羽创业故事”显然是一个编造的伪故事,江苏的“话长话短”就和自己命题要求的“不少于800字”明显冲突,而且“个性的彰显”与“创新意识”之间是可以兼容的,不是并列的。

张岩泉:我的本职工作使我无法像两位一样长久、专注地关心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对此也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因此以下的谈论只算得上是即兴观察或零散感想,不是严谨论证。高考作文命题,年年变化,不变才不正常。总的来看,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外在形式的变化大于内在实质的变化。比如:由于多数省市区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作文试题数量大为减少,有利于评分标准的一致,自然也方便各个地方教育水平和录取分数的比较;而且,全国卷设计了三套试题,北京卷可以二选一,可见教育主管部门力求兼顾高考选拔的公平性和维护地方、考生自主选择权的用意。

在近些年主打论述文写作侧重明事说理的背景下,今年北京卷、山东卷从材料引导及题目暗示来说,明显是指向记叙抒情的。具体来说,上海卷以话题的现实感和发散性及一定程度的思辨性获得较大认可,全国卷I、天津卷也因审题的无难度和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得到肯定。其他试题则往往在趋新与守成、开放与限制等方面进退失据,看不出多少务实有效、具前瞻性的命题思路。比如:浙江卷过于趋新。考生面对VR技术与引导语,怕是短时间难以建立既有知识储备与作文立意之间的有机联系,最新技术例证反而成为审题时的干扰因素;江苏卷题干表述有些缠绕,作为语文试卷本身却未能在规范、流畅、简明方面率先垂范,有些遗憾。

孔令元:晌焕鲜λ谈的一些问题,我也有所注意。作文题目的数量确实比去年减少了,但总体来说命题质量不很满意。现在的作文命题走向了两个极端:上海等省市不断加强作文命题改革,凸显思辨性和生活性,质量较高。但还有一些题目在原地打转,没有新意,毫无创新,立意狭窄,难以突破。

因为地域原因,我重点关注了全国卷Ⅱ的作文。全国卷Ⅱ的作文保持了去年的作文类型,让学生思考提高语文学习素养的途径方法,给出几种方法,让学生权衡比较选择,谈出自己的见解,应该说在审题上没有限制思路。去年开始,也有人把这种作文类型称为“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两位如何看待从去年到今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发生的变化:从一般性材料作文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这种现象?

2016作文命题的变化与创新

杨林柯:这样的提法可能需要仔细推敲,因为我以为以前的高考作文也是有“任务”的。至于说“任务驱动型作文”,我觉得进步的一点是在审题上不让学生过分“猜心思”了,改变了过去材料作文那种过分限制立意、追求最佳立意、揣摩命题人心思的不良现象。进步的第二点也吸收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考试命题技术和理念,让作文逐渐靠近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但从目前命题实际情况看,我们和他们的距离还是比较远,这一点我们看看法国、美国以及新加坡的试题就知道了,命题差距实际上是教育差距、理念差距。

张岩泉:如果从高考作文题型或学校写作训练角度分析,其实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早就存在,难以认定就是从去年到今年的显著变化;倘若换一个思路,我觉得作文题型、考核方式可以且应该因时而变,但是要花大力气认真研究、透彻认知写作能力的核心要素、结构层次及在教育培训中的序列关系等,这才是稳定性指标,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缺乏长时间、大规模的实验数据对比,也没有做过精密严格的归纳分析,仅仅依赖少数命题老师模糊经验的积累,命题过程必然进退失据,试题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前后年相比,看不出调整的充足理据与改进的显著成效。其实据我所知,高考作文命题并不存在诸多“***治纪律”的刚性约束,倒是一些命题者没有***思想,自缚手脚,使命题回到语文教育和语文考核的本质上来,反而是加剧了命题者与中学师生的“彼此猜忌”乃至“互相怨恨”。

对2016作文试题的评价

孔令元:如果要给九套作文命题评定等次的话,您如何评判?评判的依据是什么?

杨林柯:我不喜欢凭个人偏见给一切人定等次,同样,对高考命题也一样。如果硬分类,我个人认为,上海命题依然独领风骚,展现了海派语文的宽宏与开放。表现了命题者对世道人心的关注,它甚至可以联系到知识界对于钱、杨二人作为的道德争议和社会评判,是今年最理想的命题。

全国Ⅱ卷、江苏卷、天津卷显示了对语文教育本身的关注,避免了凌空蹈虚,容易写,但出彩也不易,而全国Ⅱ卷关于“语文素养”的话题讨论,也许更适合中小学教师去写。

全国I卷的漫画表面上给考生的“联系实际”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但价值指向单一和肤浅也容易绊住考生的手脚,尤其是优秀的学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浙江试题密切联系生活现实,并且要求写成论述性文章,很具体。

北京作文题为何突然关注“老腔”,没想通,是否和“传统文化”有关,但我担心的是,如果真有学生没有看过“老腔”怎么办?这是一个社会评论,文化评论,让学生去写,真是有些勉为其难。另一个记叙文《神奇的书签》也许更适合初中生和小学生,让高中生写,太弱智了。山东卷依然“文艺腔”严重,玩青春抒情,但能不能触及学生写作“感点”,点燃生命体验,不得而知。

我评判作文试题的标准:一是能不能让各类考生都有话说,能不能起到“点燃思想”的作用;二是有无对世道人心的关怀与引领,能够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是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要预设思想的“标准答案”。

张岩泉:评定等次不容易,也不厚道,前后言论会体现态度。挠欣提高的角度说来,今年九套作文试题尚不能充分因应当今社会发展对母语教育的要求,不能真实反映中小学作文教育的成绩,也几乎没有办法从审题到评分阶段对应不同考生,准确区分、拉开级差。就以普遍认为较好的上海卷为例,命题可能也忽略了材料中隐藏的“伦理困境”,即以公开方式谈论私人生活,“涉嫌”侵入非公共领域。这一话题的宽阔度与尖锐性,可以激发考生作更深广的思辨,但题千语里似乎并无这方面的明示或暗示。全国卷Ⅲ也是遗憾一例,材料说明中本来包含着技术创新、商业伦理、法制社会、经营之道等因素的错综交织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复杂博弈,但题干在“弘扬正能量”的诱惑下,剥离其他审题立意的可能性,指向简明、单一;这一代替考生审题的“轻率”之举,阻断了优秀学生深度发掘的空间。作文命题细节还有改进之处,如全国卷Ⅱ的题干说明是站在学生角度立言,但第一条“课堂有效的教学”,明显是对教师的要求,与后两条不是同一立场;此外,题干直接开列三条,客观上使考生无需思考归纳,不利于“异想天开”的作文出现。其实,这个题目直接定为“语文素养面面观”可能更好,因为几百万学生高考,自然是“大家谈”,但如此命题,“面面观”就不一定了。

孔令元:我上午也和几位同事聊天,聊聊关于各位对高考作文的认识。其中都对上海卷的作文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命题质量较高,而且年年有进步,今年又上了一个台阶。我对上海卷做过一些研究,发现最近几年上海卷的作文均以思辨为主,如2013年“最重要的事和更重要的事”、2014年的“自由与不自由”、2015年的“坚硬与柔软”等,均鲜明体现了思辨性强的特点。今年的作文则是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谈谈你自己的思考。这个题目很思辨,但同时又有生活气息,在前几年写思辨的基础之上,进步为“既要写思辨,又要写生活”,因为对他人生活的评价要对生活有所观察,思考来源于现实生活却又高于现实生活。这样就把前几年试题过于浓重的哲学味给适当化解了,我觉得这是最成功的一道命题。

因为陕西使用的是全国卷Ⅱ,所以对这个作文我也请教了我的几位老师,觉得命题限制程度减小,内容回归生活,有引领价值和意义,但命题细节有需要注意之处。天津卷向阅读靠拢,体现了对阅读的重视,但似乎也容易出现套作和说假话的嫌疑。山东卷重视思辨,也是一种进步,写作空间似乎不太宽广。浙江卷要求思考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要求必须写论述类文章,体现了鲜明的命题指向性。如果让我来评判的话,我觉得上海卷和浙江卷是我们语文作文命题的方向,代表着一种趋势。

理想中的高考作文

孔令元:我们总是希望作文试题有它应有的样子,那么想问两位,你们理想中的作文题是什么样子的?

张岩泉:只能说有点期许吧!原则地说是“三个面向”或“三个适应”:面向,适应语文与写作,面向,适应中国与现实,面向,适应世界与未来。具体一点的设想包括:审题环节不要设置过高的障碍,宜以超过当年录取率以上若干百分比为标准,使绝大多数考生不绊倒在作文第一道门槛上。当然,像全国卷I,审题难度偏低,以至于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多位小朋友的“下水作文”,竟然在网上得到好评。题目和题干设计要体现包容度或张力性,内含延展性与级差,以满足不同层次考生充分施展能力与才华,体现高考在尊重差异前提下的选拔功能与公平性(在一个虚拟性的逻辑前提下设定立场或观点,不一定会阻断写作思路,破坏开放性,就像辩论赛双方的攻防一样;但如果是先假设一个事实情境,然后又“越俎代庖”式地人为清理所谓的繁复斑驳、混沌芜杂,很可能碧空如洗、清水一池,当然不能指望出现“鸢飞鱼跃”的作文景象)。考核目标聚焦于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尤其是其中的核心成分,不宜左顾右盼,承担非语文教育使命。或者换种说法,其他任何特殊目标的实现,以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为提升路径、方向与目的,并完全融汇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之中。

杨林柯:命题形式和命题思想上能够尽可能地和国际接轨,不要再玩“文艺腔”和“伪辩证”,能够真正让学生敢于思考,放手去写,不断引领学生的自我发育和精神成长,促使学生自觉去博览群书,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孔令元:两位都说的很好,高考作文试题具有导向性和指挥棒的重要作用。有什么样的高考作文,就会有什么样的语文导向。正如孙绍振老师所分析指出的那样,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正在逐渐由抒情性向议论思辨性靠拢,只不过我觉得这种力度可以更大一些。尤其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更应该拓展视野,以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为目标,加快改革。

孔令元:最后一个问题,最近高中语文新课标即将修订完成,预计将在六月底公布。这次修订以“核心素养”为依托引领。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那么我们把上个问题再做一下拓展,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您认为高考作文命题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张岩泉:回归语文本质,守护心灵写作,测试真实水平,培养现代公民。语文教育的目标目的明确了,写作能力的基本要素清楚了,教育规律训练方法掌握了,高考作文的路就可以稳步走了。合格的或优秀的作文命题应该包括对这三方面内容的考核,合格的或优秀的高考作文也应该呈现这三层次内容的面向:

第一,文从字顺,结构成文。即是一篇没有或很少错别字、遣词造句毛病的文章,满足文章外在格式规范要求。

第二,体现与高中毕业生相适应的知识、见解、思维品质(知、情、意、思的深度、广度、特殊性、***性及复杂程度),以及把这些要素组织融合的能力。

第三,情趣与文采。我将此视为更高级的目标,因为我认为“情趣”不仅仅只属于作文中的抒情段落,而是先充盈其间才能流溢其外的写作者的“才情才性”的自然表露;“文采”也主要不是指“文笔”的花哨出彩,而是与写作者的情思意绪如影随形、亲密无间的语言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得不如此呈现。

杨林柯:张老师说了很多.我也非常赞同。我想从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真正的意义角度再说几句:高考作文要真正引领全人格发育,让人真正学会思考和选择,有符合现代社会的基本观念,让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成为可能。

2016上海高考作文篇5

关键词:高考作文 命题特点 备考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76-01

2016年高考已尘埃落定,今年高考作文题特点鲜明,认真研究这些特点能帮助师生把握2017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掌握正确的复习方向,使备考事半功倍。

1 命题特点分析

1.1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频现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共9套,作文一题除北京卷采用命题作文形式,其它八套均采用材料作文形式,可见,材料作文仍旧是高考作文的主流。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体会出发,比较语文素养提升的三种途径,阐述看法和理由。考生在写作时要结合自身学习语文的实际,分析三种途径的利弊,在比较中明确自己的观点。这道试题很有语文味,具体的写作要求也会使考生的作文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天津卷作文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我的青春阅读”,要求考生写作时要“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依据这个写作要求,考生在写作时不能抛开自己的阅读实际对阅读方式的多元化进行高谈阔论,文章处处要“着我之色彩”。北京卷作文题连续两年都是二选一式,题型相似,考查点相似。今年的第一题是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要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这就限定了论述的内容,考生难以从以往阅读的范文中生搬硬套。第二题是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但要求中规定要“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也就是说书签如何神奇任考生想象,但文章主旨已明确,文章内容万变都不能离开这个“宗”。这几套试卷的作文题都在写作要求中明确了写作任务,要求考生按照任务指令作文。与传统作文相比,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时具有一定封闭性,考生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就事论理,有效避免了宿构、仿作和套作,有利于考生展现真实的写作水平。

1.2 关注社会热点,调动生活体验

在思想内容方面,几套高考作文题都聚焦社会热点,传播正能量,将“一点四面”(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渗透其中。全国新课标2卷“提升语文素养的三个途径”、北京卷“神奇的书签”、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暗合全民阅读活动,引导考生通过读书提升自己,完满生命,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建立书香中国。我国已是互联网使用大国,今年国家尤为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和治理工作,如何理性认识和正确使用网络就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生活”就各从一个侧面引导考生思考这个热点话题。北京卷将着眼点放在文化方面。“老腔”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试题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意在让考生通过这一个点探查、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创业”与“创新”都是当今社会的热词,创业中往往包含创新的因子。全国新课标3卷作文题“小雨创业的故事”并没有简单地引导考生泛泛地思考这些问题,材料本身有很明确的思维导向,即如何应对创业与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山寨版”问题,这就能激发学生对创业与创新更理性、更深入的思考。

1.3 重在引发思考,贵在强调辨析

在能力考查方面,各套作文题都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本身就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角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阐明观点。而全国新课标1卷的漫画作文、江苏卷的“长话短说”、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虽没采用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但都提供了相反的情境或对立的概念,考生若想明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就要进行深入辨析,这无疑对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4 强化文体意识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整体上都很重视文体规范,今年的考题也不例外,9套试卷中有7套试卷提出文体方面的要求,凸显了文体意识。北京卷和浙江卷明确规定了文体,全国新课标1卷、2卷、3卷、天津卷、山东卷要求明确文体或文体特征鲜明。考生要写出符合文体特征的考场作文,不能写成“四不像”。

2 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攻略

作文的备考仍要以材料作文训练为主,尤其要加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训练。此类材料作文既有自主空间大、立意多元化的优点,又有防止宿构和套作的优势,在2015年高考中首度出现。去年16套试卷中有2套采用这种题型,今年9套试卷中有3套属这种题型,比例大大提高。此题型在未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很可能会受到更广泛的青睐。写作此类型作文时,不但要明确材料的立意角度,还要明确任务指令,按照指令要求作文。要主旨明确,就事论理,不能架空材料,信马由缰。

材料作文的主要类型有事件类和事理类。事件类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多关注生活,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考生要多留心那些紧扣时***要点、凸显社会热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材料,并对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可适度读一些评论性文章,以将思考引向纵深处。同时,教师可选择一些材料引导学生写议论性文字,指导学生辩证思考问题,这可促进学生把思考条理化、明晰化,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近两年高考中事理类材料作文选择的都是能促进青年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材料,这是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自己,向内关注自身的成长。复习时可采用话题法,精选和青少年成长相关的话题进行训练,并积累相关话题的素材。

要加强文体训练,必须要掌握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尽量能运用多种文体进行写作,如书信体、日记体等。练习时,要强化文体意识,突出各类文体的文体特征。要掌握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在习作中,要根据文体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考生要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定义抽象概念,能分析相似概念的异同,能辩证分析相反的概念或事物的对立统一性,要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如今已不是背诵几则素材、掌握几个作文模板就能应对高考作文的时代了。考生若想在作文一题赢得满意的分数就需要针对近两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下真功夫、花大力气练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切实提高写作水平,这应是考生最终的努力方向。

2016上海高考作文篇6

一、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述

关注当下,弘扬时代主旋律,注重思辨,是多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主要命题方向。2016年的高考作文自然也不例外。

1.传递正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当代精神文明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2016年各省的高考作文材料,大都反映了时代新气象,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精神风貌。

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Ⅲ卷作文题: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府部门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个字。

试题创设“花茶新工艺”的情境,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评价。材料与生活紧密相连,关注社会民生,关注时代热点,体现了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友善”。

考生可以由果溯因,挖掘小羽致富带头人的成功原因,并以此立意。当然小羽的成功有多种因素,既有创新开放,又有规则合作,更有分享与共享的时代正能量。材料以“小雨的创业故事”设题,展示当代青年敢于担当、无私奉献、讲求诚信的情操,呼应着科技创新、能人引领、行业合作等当代人的精神品质、时代风貌,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站在时代的潮头,重视母语学习,谁都可以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

如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的作文题: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要求考生从自身的角度审视语文学习,比较分析语文学习的途径。考生可聊课堂有效教学,如启发式教学和激趣式教学等;可讲课外大量阅读,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可议社会生活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等。谈如何学习语文,对当今那些不重视语文学习的人能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具体说来,考生可选择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家,参照他是怎样在三种途径之间游刃有余的,再结合自己的体会,串联起来;可三者合一,通过三个不同的事例来完成自己的作文;可以三条途径选其一或者其二(更推荐其一)进行重点论述,另外的途径作辅助,主次分明。

这道题直接考查语文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态度。考生在写作时只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方能写出一篇能展示出鲜明的个性风采、洋溢着对语文的热爱的文章来。

2.回归生活,强化高考作文功能

2016年各省的高考作文命题牢牢把握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题,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语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功能,体现了语文考试的人文特点与时代气息。

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根据夏明作品改动)]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一文题的寓意,指向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问题。这个话题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首度出现在2004年湖南高考自主招生试卷上(以“家庭教育”为话题),此后的十多年里都没有直接登场,而今在我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2016年重回高考考场,意义非同寻常。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王从华老师点评本题时说:“作文题紧扣2016年的热点问题――教育问题来命题,实现了两个回归。一是回归学生熟悉的教育生活;二是回归写作的常态功能。” 这话一针见血。众所周知,高考改革问题、中国教育的危机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等,使教育成为2016年度社会各界不可绕过的热点问题。而家庭教育方面确实存在诸多误区,如家长过度重视分数、轻视能力、轻视劳动等,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身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中,感受最多、体验最深。因此,漫画讨论的话题是学生感同身受的问题,回归熟悉的生活,自然有话可说。

另外,写作不是为写作文而写作文,而是要发挥一定的社会功能,发挥交际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作用,身在其中的考生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奖励和惩罚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体验、观点和看法。考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观点和看法,与真实写作情境是一致的,体现了高考作文功能的常态回归。

写作此类题目,考生可从对比中入手:我们可以看出要求不同、标准不同,所得到的待遇也完全不同。我们可不可以用同一把尺子量人呢?由此可引申到“公平公正”。从“公平公正”入手,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可以从生活感触方面入手:“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十二年苦读,不少学生有过这样的感触:难道考试就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方式吗?难道分数就是考核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吗?叙事时要抓住自己的最佳动情点,用心去写;说理时要讲出自己的深刻见解,让文章富有思辨色彩。

3.弘扬传统文化,展示民族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而这一命脉,常在高考作文题目中得到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可以升华为整个民族的品质。

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其一):《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

本题要求考生从我国传统文化华阴皮影戏“老腔”的魅力说开去,涉及保护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题;通过这一话题引领人们认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只有将社会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统一起来,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承担起他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文化责任。

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无论社会形态和利益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老腔”这一民间艺术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如材料本身所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一种象征”。

考生可以紧密结合时代背景,或突出民俗表演的意义,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着笔;或赞颂黄土高原上的农民沧桑劳作的一生,赞颂他们与大自然斗争的乐观精神;可以写现实生活中对雅俗共赏的认识,俗有其淳朴,俗有其耿直,等等;可以创新立意,由此及彼,想到一些短命的艺术、一些短命的企业等,分析其没落原因,指出根治措施,把生活中的“老腔”品德发扬光大。

生命需要格调,不同的格调会让我们享受不同的精彩。

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阅读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本题要求学生就“长话和短话”这一话题进行思考,其实是考查考生对“个性的彰显与创新意识的闪现”的深入理解与认识,其间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4.创新思维,放开眼界

创新是一个民族永不衰竭的动力。创新思维,是语文学科时代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找一个小小的支点,将思维发散延伸,便可以发现别样的风景。

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其二):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这一题目,要求考生围绕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书签”展开想象,运用创新思维,描写有自己个性的书签,写出其神奇之处。写作时,考生可以对书签倾注热爱之情,通过对书签的赞美讴歌,表达自己好读书、读好书的主旨。同时,只有写出新意,写出个性,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

又如2016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

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以青年在阅读方式选择上的不拘一格来设题,让我们体会到社会发展带来的阅读方式的改变。题目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味墨守成规,无法适应当今形势,只有与时俱进,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才能成就自我。我的阅读我做主,如果读中有“我”,文中有“我”,“靠自己”,那么文章自然高人一筹。

写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能承载和张扬写作主体的个性。考生只有选取新奇的角度,才能感受到柳暗花明。

如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题目要求考生从虚拟与现实的角度解读互联网生活。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面对虚拟的网络,是拥抱,还是远离?需要每一位考生做出鲜明的回答。写作本文,如果仅泛泛而谈,文章就容易被打入冷宫。考生只有运用创新思维,存同求异,从“天涯”与“咫尺”的角度挖掘,才能发现与众不同的风景。

写作此类题目,需要结合题目要求,发散思维,对话题进行多向解读,力求得出个性化的见解,展示新颖的写作思路。

5.哲理思辨,全面反映,客观认识

思辨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注重题目的思辨性,既符合《考试大纲》中对“考查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评判一个高考作文命题好坏的重要标准。

2016年各省的高考作文命题,大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工夫。很多题目要求考生以辩证统一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201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评价他人的生活”要求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个体与他人的矛盾中寻找到一种平衡。这一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抓住一个角度,辩证地看待,要进一步讨论出这个问题本身的两难性、矛盾性,认识到这是一个关乎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群体、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永恒命题。

又如201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准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此类题目,考生需要揭示话题的思辨性,表达内心感悟,运用富有哲理意蕴的语言,表达客观全面的认识,这样整篇文章就会有清晰的论述条理。

6.弘扬阅读主旋律,构建书香校园

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因为阅读提升的是一个人思想的高度。******在两会上多次号召全民读书,用以提升个人的素质和全民的素质。细品2016年各省的高考作文试题,可以说全民读书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素材“我的青春阅读”。题目旨意明显,目的在于引导青年学生反思自身的阅读行为,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以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以此构建书香校园、书香社会。考生可写传统的书本阅读,也可写时尚的网络阅读;可写精读的深入,也可写速读的实用;可写传统阅读方式的局限,也可反思快餐式阅读的不足;还可以写自己在阅读方式选择上的心得或困惑……但不论写什么,都应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展示自我的个性。

此外,2016年高考北京卷“神奇的书签”、全国新课标Ⅱ卷“语文素养的提升”等都紧密联系阅读,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的功能。

二、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展望

2016年各省的高考作文试题,突破了2014年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9个考区的作文类型可谓五彩缤纷。在2015年北京卷出现命题作文之后,2016年又有这一题型;漫画作文久别重逢,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全国新课标Ⅰ卷之上;驱动型作文仅占两席:全国新课标Ⅱ卷和天津卷;新材料作文依然为主流类型。可以预测,作文类型百花齐放这一趋势,在2017年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在2015年北京卷出现命题作文之后,2016年漫画作文回归高考考场,可以大胆预测,2017年话题作文极有可能再次回归。当然,在试题材料的选择上,2017年各省的高考作文试题会进一步展示出多样化的特征。

从整体上看,各省的作文试题所给材料虽然形式不一,但在关注现实、表现积极人生等方面是目标一致的。这些方向从不同角度引导着年轻人的思想,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1.自然习性值得期待

所有动植物都有着很独特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而这些习性和规律又能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某种自然的道理,从而引发人类对生存的思考。这种材料的选择在近几年也很流行。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成为命题人关注的对象,拿有关动植物的素材命制作文题,既能引导考生走出书斋,又能让考生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2015年高考北京卷由《说起梅花》引出“深入灵魂的热爱”这一命题,山东卷由“丝瓜藤和肉豆须”表现出生活的哲理,湖北卷则由“喷泉与泉水”揭示辩证的关系。相信2017年还会有更新颖材料出现,以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

2.漫画值得关注

漫画作文曾作为一种较为重要的作文命题形式多次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这种形式因其画面的丰富性,在命题方式上也有着很大的灵活性,无论是对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甚至驱动型作文,都能提供材料支撑。在2007年之后,2010年全国课标I卷和 2012年湖南卷考查过漫画式材料作文,2016年重考漫画作文,释放出一种信号――2017年出现漫画作文的可能性很大。

3.哲理故事风采依旧

当今高考,引导考生追求积极健康的人生方向始终是一个不变的主题。一些具有深刻哲理意蕴的故事类材料,自然会成为命题选择的重要对象。每一个寓言故事,都会给我们带来 心灵的启迪;每一个哲理故事,都能激发我们去探索人生的真谛;每一个励志故事,都能教给我们为人的道理。运用这种素材命题,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让考生最直观地理解题目要求,进而得出最准确的立意。2015年高考湖南卷“那棵大树”让我们明白了“靠自己”的真理,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Ⅲ卷有“小羽的创业故事”,2017年也将会有此类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去思考人生。

4.时事热点最受关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中国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优良传统。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本身也是一种认真的生活态度和担当社会责任的公民精神。只有以真诚的心灵拥抱社会现实,写作才有更为广泛的言说空间,也才更有生命朝气。

时事热点,已经成为近年来高考最受关注的材料。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或现象,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问题,以及能够引领时代精神风貌的材料,都成了高考命题材料的热门素材。选用这类材料来命题,可以让考生对社会、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适合考生多角度立意,发散思维。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等都从不同角度选取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反映出具有时代感的命题方向。2016年浙江卷作文材料就对应了2015年12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浙江乌镇峰会。2017年,这一方向必将再次成为高考作文中的主角。

三、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前面有车,后面有辙。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一定会成为2017年作文备考的指针。

1.关注时事热点,提升认识高度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2017年各省的高考作文在选择命题材料时,仍然会倾向于现实感很强的素材。因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品评时***应该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考生要利用网络、报刊、电视、广播、手机等多渠道、全方位关注社会,了解时***。关注社会,关心时***,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加强感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认识事物的高度,从中悟出生命、生活的真谛。只有这样,考生在作文时,才能站在社会道德层面关注社会、思考人生,才能立意高远。

2.运用辩证思维,彰显思想深度

多角度、深层次地考虑问题是高考作文的特质。要做到这点,就要求考生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注意事物间的联系,认真、全面思考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平常写作的材料进行正反、利弊、美丑等的思辨,要注意探究成因,想想这类现象的影响等,能够由表及里进行思考。要多做双概念的审题构思训练,如“实干和巧干”“抬头和低头”“见义勇为与见义智为”等,甚至要进行三个概念的审题构思训练,如“国宝、国器、国用”等,这样在应对考场作文时,才不会走思想极端,才不会顾此失彼。

3.注重母题训练,确保立意熟识度

高考考来考去,离不开几道母题。因此,考生要“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做到吃透一种,通吃各题。平时要多对常规题目进行做思考。想得勤,想得全,想得深,方能在考试时写得准,写得深,写得好。备考复习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培养自己死记硬背的习惯,以求“死”去“活”来。

4.注重模式训练,增强结构亮度

写作始于模仿,终于创新。考场作文更是如此。因此,在备考2017年高考作文时,考生需要对一些基本的写作模式进行全面整理,并结合题目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进而得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要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中,有选择地背诵二十篇经典作文,并用心涵咏其结构特点及开头、结尾的妙处,平日严格按模式行文,然后归纳出适合自己的作文模式,记得牢,用得活。对于有文学功底的学生,可以尝试戏剧体作文。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用兵作战的这句名言,用来形容高考作文也非常贴切。尽管题目年年有更新,考查方向不断变化,但我们只要抓住了命题者的命题规律,掌握了各考查点的特点和趋势,备考就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附:1.(2010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猫吃鱼的故事”: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012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3.(2015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爱为什么能深入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4.(2015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2016上海高考作文篇7

文学性,教育性,高考作文应该坚持哪一点为重?

高考几十年,有没有见过从高考满分作文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人材?没有。这一事实就说明:高考作文不等于文W创作,也不是为选拔作家服务的(况且,作家的天赋也不是靠一小时的作文时间就能显露出来的)。所以高考作文题的文学味不必太浓。身为天下第一考,高考作文的角色应该是学生高中生活的最后一堂语文课。第一层面,它检查的是考生使用母语的能力。第二层面,它“检验、指导”考生怎样去做人。高考作文的命题者有责任、有义务利用高考这根指挥棒来引导考生走出“个体”和“小我”,学会“关注他人”,学会“以多元视角关注社会”。因此,相对于选拔人才而言,“育人”是高考作文更应该珍惜与坚守的一条主线。

来看看2016年全国与各省市的九道作文题有没有抓住这个对学生教育的最佳时机。

1.(全国卷Ⅰ)全国卷一的漫画“吻痕掌印”不能说对学生没有教育意义,但是笔者以为这个教育意义对考生来说有点遥远。这幅漫画讥讽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那么要求我们的考生在考场上转换到为人父母的角色与思维,其间的不适应可想而知。命题缺憾:舍近求远,跟考生的现实生活脱节。

2.(全国卷Ⅱ)全国卷二让考生比较“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笔者就想问命题者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阁下难道不清楚语文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尴尬地位吗?你出这道题,除了让学生说一堆连他自己也不相信的假话,还能有什么呢?命题缺憾:又是一道纸上谈兵的作文题。

3.(全国卷III)小羽研发花茶的故事。此题立意类似前年的山羊过独木桥,告诉考生做人要有长远眼光,心胸要开阔。从教育考生的角度看此题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部分考生立足于批评***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不知命题者有没有注意到这一角度。命题缺憾:忽视了***府的形象。

4.(北京卷)北京卷共有两道作文题:议论文谈“华阴老腔”,记叙文谈“书签”。笔者觉得北京卷这两道作文题在难易程度上走了两个极端。议论文太难,华阴老腔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话题。试卷中的那篇现代文阅读《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只能让原来一无所知的考生知其一二。记叙文太简单,“神奇的书签”更适合做一道中考作文题。命题缺憾:育人的意义很不明显。

5.(天津卷)谈谈“我的青春阅读”,着眼于平稳的叙述。天津卷的作文题可以说是紧扣了考生的生活,是今年九道作文题中命制还算可以的一道题目。但是考生从作文材料中并不能领悟到什么做人的道理,因此它的育人功能尚有欠缺。

6.(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个话题可以有。但是这道题目涉及的面太宽了,三百六十行,到底评什么?仿佛面前放了一大堆拼***,考生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这是这道作文题唯一的缺陷。如果收缩到评价他人生活中的某一类行为,考生可能会受到实实在在的启发与教育。

7.(山东卷)山东卷对行囊的描述一共有四个分句。合起来看,有点莫名其妙,或者说叫人捉摸不出命题者的意***。“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这是应该的啊,是正常人的思维。“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这也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行囊中漏掉一二样东西在生活中是常见现象。但是对于另外二句描述,笔者就有些费解了。“有的暂时用不上”。这是一句模糊的表述,读者关心的不是暂时用不上,而是最后用没用上。如果最后用上了,就是准备充分;如果最后没用上,就是傻子行为。“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在行囊里放上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这不是正常人的思维啊。拿一个不正常人的行为来让考生分析,命题老师,你逗考生玩的吗?命题缺憾:文艺过头,不合逻辑。

8.(江苏卷)江苏考生大多对“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一句怎么看怎么别扭。笔者学校的很多考生评价今年的作文题像绕口令。为什么众多的考生觉得别扭?就是因为人们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句话已经形成思维定势,而且是正确合理的思维定势。现在命题者为创新而创新,强行改变这句话的表述,当然会给考生造成不适应的感觉。2014年谈青春的二个观点“不朽”“天真”都不完全正确,反而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讨论空间。而今年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二个观点都是“正确的废话”,无需论证,或者说难以彰显考生的思维深度。命题缺憾:哗众取宠,画虎不成反类犬。

9.(浙江卷)浙江卷走的是前两年天津与广东卷的思路。质疑高科技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可能使我们的人文精神逐渐丢失。笔者以为,这样的质疑可以讨论,但价值不大,毕竟谁也阻挡不了科技进步的滚滚洪流。命题缺憾:无谓争论,教育机会白白浪费。

回顾近几年的作文命题,2012与2014两年各省市的材料作文题最为精彩。为强化感性认识,举三例如下:

【2014重庆卷】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2016上海高考作文篇8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15年高考呈现出哪些特征和规律?怎样把握2016年高考作文的方向?这是新一届高考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与大家一起结合2015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情况,分别探究这些问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015年高考作文大“***”

材料作文气势未减

从2015年高考作文的题型来看,新材料作文仍然气势未减,只是材料形式各有千秋,具体情况请看下表:

话题作文、命题作文重出江湖

1.“范儿”牵出新类型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一度沉寂,只是与过去直接要求以某某为话题作文不同,2015年天津卷将话题“范儿”融入一段材料里,更确切地说,是用一段材料来帮助考生理解话题,并对作文的立意从不同角度进行提示。如“范儿”多指好的做法,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

2.出现了新形式的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曾于2012年一度盛行,此后逐渐淡出高考。2015年北京卷采用由材料引出标题的形式,给考生提供了明确的写作突破口,这就使考生下笔不容易卡壳、偏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文备考N次方

前车之鉴

2015年高考阅卷老师眼中的低分作文:

1.偏离题意

女儿举报你,给人们以警醒,平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巨大的。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代大师贝聿铭可以打败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因为他向肯尼迪夫人介绍方案时,注意衣冠整齐。可见,细节决定成败,要注意那些细小的事。

(2015年河南考生《致老陈的一封信》)

文章主要从情与法两个方面,劝慰老陈改过,但这一段插入了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无意间把题意引上了歧途。这种不符合题意的作文,表达与特征分(发展等级分)均不得超过12分,也就是说,如果立意不合要求,文章总分一般是在36分以下。

2015年高考作文总体上立意难度不大,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地抓住题意。但相当一部分考生在行文过程中发生偏离题意的现象,一般是因为引述了一个与立意角度不相干的材料,在对材料的分析中题意走偏,或者在行文过程中,突然提出一个与主旨不相关的观点。

2.素材“撞车”

李白、杜甫、陶渊明总是“很忙”,马云、马化腾、李嘉诚轮番登场,林丹、李宗伟不下十万次的厮杀与拥抱……这些频频在作文中出现的人物已经让阅卷老师严重审美疲劳。

3.材料错位

材料与观点是否对应,这是阅卷老师对考生使用材料是否恰当的基本要求。如果考生的材料与观点不对应,会在内容项中被扣分,同时发展等级分也会降低。如2015年江西一考生在《谨慎驾驶,安全出行――给老陈的一封信》一文中,用许多笔墨描写官员的贪腐事例,观点与材料本质无关联,在内容项只得了11分,总分33分。

4.语言不通

因为语言被归入低档的作文,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语句不通顺。语句不通,病句迭出,表意晦涩、含混。一篇文章最好不要出现4个以上病句。二是语言形式混乱。“灰常感动”“十动然拒”“心累”……网络用语层出不穷,文白夹杂或文中夹杂过多英语词句等语言形式破坏了文章的语言风格。

题旨

1.关注身边的生活,体现人文关怀。如重庆卷“一位母亲乘车迟到,全车人不停埋怨,当大家看到她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这种取自生活细节而又蕴含人文关怀的材料,更多地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关怀。

2.倡导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北京卷引入模范人物为材料,以爱岗敬业、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等作为立意选项,立德树人、倡导主流价值观倾向非常明显。

3.哲理性明显,培养辩证思维。如2015年上海卷,“坚硬”与“柔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说它们对立,是因为性质不一样,说它们统一,是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它们。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的确关乎自我的成熟与成长。

文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2016上海高考作文范文精选

学习

拿什么拯救你《苹果》:解读贺岁片《苹果》的主题漂移

阅读(42)

摘要2008年贺岁片《苹果》以现代化大都市北京为背景,演绎了都市中两个阶层的家庭之间情感的错位,揭示现代都市中的人性迷失。但影片《苹果》的故事主题是有所漂移的,尤其是“儿子”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安坤人性的迷失有所救赎,但整体上

学习

浅谈文人画与文人树盆景

阅读(30)

文人情趣深深融入文人画中,而文人思想在画外充分体现和流露。文人画的艺术创作理念是由多元素文人素养作为依据,是诗、书、画、金集于一体艺术形式的集中体现。隐士是文人画的社会历史背景,又Q“野逸”。文人树盆景缘系于文人画,它是附属岭

学习

纯水之湖:喀拉库勒湖

阅读(23)

喀拉库勒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不足称道。偶尔一去的人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但这个湖类似于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以深邃和清澈而驰名远近,是一个清亮、深碧的湖,更是一个远离嘈杂和喧嚣的湖。在梭罗看来,所有的湖泊起码有两种颜色:一

学习

写景作文700字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写景作文700字,内容包括写景作文700字初中优秀作文,写景作文700字秋天。秋天,是一个凉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辛勤劳动人民得到回报的季节。在秋天,公园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有红色,白色,黄色紫色各种各样的颜色为秋天增加了

学习

数学新课程的时代特色

阅读(20)

文章通过对数学新旧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比较得知:数学教师要突破传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思维惯性约束,必须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为指导锐意课改。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

学习

握住你的手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握住你的手,内容包括握住你的手歌曲原唱,握住你的手韩国电视剧全集。夏日里,凭着勇气,我们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题记初识的那个夏天,你向我伸出了你的小手走进那间陌生的教室,我低着头,在新班主任指定的位置上坐了

学习

猫眼PK豆瓣,谁在左右中国电影的口碑?

阅读(22)

如果你是一个电影艺术造诣爱好者,相信你能在豆瓣上找到知音。兴许轻松娱乐的商业片在猫眼的高分不能代表电影的艺术价值,但其评论人潮则是电影商业价值的不二体现。在近年中国电影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以豆瓣为代表的电影社区,通过用户自发

学习

对话诗人,品析诗歌结尾余韵

阅读(21)

姜夔这样高度概括诗歌结尾的艺术性:“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的确,诗人在写诗过程中对结尾高度重视,强调结尾意蕴丰富,能够余韵不绝。因而作为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赏析诗歌结尾的意境中品析出其艺术价值。一、以朴衬奇,以平实

学习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内容包括幼儿启蒙教育百科知识,幼儿启蒙教育模板。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它不仅是知识启蒙,还应包括兴趣和态度的启蒙。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有目的、

学习

10款顶级粉底大测试

阅读(28)

即便喜欢素面朝天,可以决绝地与口红眼影说Bye―Bye,却也很难彻底放弃粉底。改善肤色、遮掩皮肤瑕疵于无形,粉底能弥补肤色或者气色的不佳,掩盖皮肤上的小瑕疵,这也是为什么广告里的妙龄女子得意洋洋地面对镜头笑问:“你能看出我擦了粉吗?”[粉

学习

好儿童画报·童话故事城堡

阅读(28)

1.分享邓笑2.罗吉蛙放声歌唱张李3.关在十八层地狱的捣蛋鬼周锐4.七星瓢虫鲁冰5.罗纳尔多的球鞋欧阳志刚6.除梦奇案简梅梅7.秋天的声音彭懿8.疑似杂技表演云乐9.胡仔儿唐敏珠10.亲情解咒符姚晴11.龙卷风中的世界/乖乖熊的故事章杨曲,苏慧1

学习

长城第一墩景区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长城第一墩景区,内容包括长城第一墩景点门票,长城第一墩景区怎么样。长城第一墩于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对于它的雄险,著名长城专家罗

学习

爱满天下,积极期望

阅读(24)

皮革马利翁效应是教育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育效应,它是由一则古希腊神话而来。传说在古希腊有一位国王叫皮革马利翁,他擅长雕刻,有一次他精心雕刻了一个美女,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于是他每天都深情地凝视她、抚摸她、对她倾诉衷肠,并且真诚的

学习

修拉艺术生涯晚期的三幅作品

阅读(40)

乔治・修拉(GeorgesSeurat)是位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艺术家,他严肃细致的研究前辈大师的画作,并理性的将当时最前沿的科学研究理论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这种将科学分析引入绘画的理念影响了后来的主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他特有的黑绒

学习

征文活动方案范文精选

阅读(58)

征文活动方案篇1活动目的1.庆祝20xx年国际护士节2.通过活动探讨护理学术、丰富护士生活、促进护理发展活动评委团霍杰曾任石家庄现代护理科技发展研究所所长,原《现代护理报》总编辑。现任石家庄中捷健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健

学习

从财务报表中精选投资标的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从财务报表中精选投资标的,内容包括怎样看财务报表选择投资股票,投资公司怎么看财务报表。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告诫人们:“永远不要投资于你不了解其财务状况的公司。买股票最大的损失来自于投资了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如

学习

设计项目总结范文精选

阅读(29)

设计项目总结篇1【关键词】榆林炼油厂;20000Nm3/h制氢装置;设计总结1概述榆林炼油厂位于陕西榆林靖边县东南的瓦房梁化工工业区,紧邻307国道,厂区占地1542亩。炼油厂以加工榆林地区原油为主,预计2014年原油产量接近500万吨/年,超过了炼油厂的

学习

上海才女蒋丽萍

阅读(37)

听到十多年前只缘两面的人去世很揪心,这人一定有独特的魅力。这人就是上海女作家蒋丽萍。上世纪90年代,蒋丽萍因为给我们写过数篇好稿,被杂志社特邀到哈尔滨开笔会,去俄罗斯一日游。那时她很青春,短发,穿着苏格兰格背带裤。蒋丽萍“不装

学习

上海人的衣食住行

阅读(25)

上海人的衣食住行,不仅反映了一定时期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上海人的才智在不少人看来,上海人的生活很精致并非在于财力雄厚与物力充裕,而在于精打细算和善于当家。上海人的衣食住行,不仅反映了一定时期上海人的生活方式

学习

格律诗范文精选

阅读(20)

格律诗篇1一、为什么有建立现代格律诗之必要我在那篇文章里说,“虽然自由诗可以算作中国新诗之一体,我们仍很有必要建立中国现代的格律诗”。不少同志同意我这样的看法;但也有不以为然的。有一位同志说,他认为诗只应该在语言的精练、和谐和

学习

媒体策划方案范文精选

阅读(195)

媒体策划方案篇1一、互动节目的必要性:互动节目的必要性主要基于以下两点来考虑:(一)扭转长期以来公众对河流整治的误解,争取市民支持。市河流众多,主干河流就有231条,由于城区规划等原因,长期以来,河流整治就成了的一个软肋。由于媒体记者对河流

学习

联网核查范文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联网核查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联网核查结果怎么填写,联网核查结果证明怎么写。联网核查篇1答:企业出口收汇进入待核查账户,银行应在按规定进行联网核查并为企业办理结汇或划出后,为企业出具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银行对于企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