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继“作者已死”之后,当代批评界又发出了一声带有惶恐而又有点惊世骇俗的呐喊。那就是“理论已死”。本文从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关系切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文化研究将成为文学批评的趋势。
【关键词】文化研究;文学研究;作者已死
在继“作者已死”之后,当代批评界又发出了一声带有惶恐而又有点惊世骇俗的呐喊。那就是“理论已死”。得出这个结论也不是毫无根据。近几年不少权威的理论大师过世给理论界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如后殖民主义大师爱德华・赛义德和结构主义大师雅克?德里达,一个给了有“回归”趋势的后殖民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一个宣告了解构主义的终结。而在世的理论家也很少为我们带来具有震撼力的理论著作。理论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全球化使得各个民族、国家不仅在经济***治上不断融合,也使得他们在文化上融会贯通,互相渗透,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加之消费时代下的媒体时代和网络时代盛行对文学批评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消费所引起的人们的欲望使得人们对理性越来越不信任,理性中心加速消解,而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理论似乎也失去了意义,文学研究逐渐转向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其中的各种观念和思维已经深深的影响着理论家们甚至是一般读者的思想和意识。很大程度上,这些理论观念就有如方***一样在指挥这人们的阅读和批评,以作为后结构主义大潮之中坚力量和后殖民理论批评之核心观念的解构主义为例,虽然雅克?德里达的去世宣告了解构主义的终结,但解构主义的理论已经撒播甚至融合到了文学批评,文化批评甚至与此相关的各个领域,对批评家和读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因此,只要有阅读的存在,有文字存在,有一切想要表达,传播或交流的东西(还可以是***像等各种媒介)的存在,无论以那种方式,理论都将起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研究是不可能被文化研究所代替的。当然,文学研究也难以实现“回归”,因为文学研究的范围毕竟比较狭小,所谓的精英文学都需要时间的历练,可以这么说,所有的精英文学都是由时间在大众文学中挑选出来的。加上前面所说的全球化大趋势中文学批评所遭遇的尴尬,文学研究回归也一时难以实现。
那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很多理论家担心文学批评的终结就是因为他们把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放在了对立的角度。这是一个误解。虽然,在“文化研究”这个概念提出的时候,伯明翰学派确实是因为他们“不满于法兰克福学派那样站在精英主义立场来研究文化的方式,特别是他们认为的本真的大众文化,即底层的工人阶级的文化,力***从英国文学批评的利维斯主义传统中脱离出来。”《伯明翰与法兰克福:两种不同的研究文化的路径》但并不等于说两者没有交叉的地方。从很大程度上说,目前我们是用研究文学的方法在研究文化,用文学批评的观点在批评文化,解构主义的知道作用就是很好的证明。除此之外,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消费时代,媒体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文字阅读的兴趣逐渐专向对***像的喜爱,形成了所谓“***像理论”。
文学的文化研究和文化的文学研究既可已看作是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关系,也可以看成是两者今后总体的发展趋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引起新的文学研究理论和文化研究理论的建立,其中既有交叉的部分,又有各自***的部分。
王宁教授在他的文章《全球化、文化研究和及当代批评理论的走向》中就对文化研究的去向做出了恰如其分的预测。他认为文化研究将(1)突破“西方中心”及“英语中心”的研究模式,把不同语言、民族-国家和文化传统的文化现象当作对象,以便对文化理论自身的建设做出贡献,这种扩大了外延的文化理论从其核心文学和艺术中发展而来,抽象为理论之后一方面可以自满自足,另一方面则可用来指导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所有文化现象的研究;(2)沿着早先的精英文学路线,仍以文学(审美文化)为主要对象,但将其研究范围扩大,最终实现一种扩大了疆界的文学的文化研究;(3)完全远离精英文学的宗旨,越来越指向大众传媒和所有日常生活中的具有审美和文化意义的现象,或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视角来考察这些现象,最终建立一门脱离文学艺术的“准学科”领域。这中间还有不少令人不解的地方。首先,对于第一个方向王教授没有指出文化理论建立的方式,也模糊了文化理论与文学理论的关系。其次,在第二个方向中,“将其研究范围扩大”是扩大到哪里去呢?“扩大了疆界”又是什么概念。整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文化研究的对象是一切与审美文化(文学)有关的文化现象?最后,既然是大众传媒和所有日常生活中的具有审美和文化意义的现象又如何能脱离文学艺术成为准学科呢?
提倡“文化研究”的第一声呐喊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半个世纪,而“文化研究”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很多学者关于“文化研究”发展方向的预测也只是对于一些现存现象的总结。我觉得,“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影响有:
学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学科的界限将被打破,新兴边缘学科将会明显增加;文学和非文学学科的边界日益消失。对于文学研究来说,这又导致了很多新兴理论的出现――如以哈拉维(Donald Haraway)等为代表的后人文主义(posthumanism)是美国新兴的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计算机时代出现的新生命体(organism)以及人的主体性(subjectivity)可能出现的新模式,重新讨论关于现代主义的问题。同样的,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也会引起新的理论的产生。例如,在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时,生态主义就应运而生了,它注重写作环境以及文本阅读的生态视角。因此以这两种方式产生的理论并不是什么“宏观的理论”,而是对于某个文本或某些文化现象的概括。
研究方式将变的越来越“随意”。“文化研究”覆盖面十分广范,任何有关的学科的研究方法都可以作为文化研究的方法。人们看待问题的视角将越来越多样化,视野也将变的开阔,开启了批评创造的多样性和阅读阐释的无限可能性。
文化理论的建立不可能只依靠文学理论,在文化理论建立的过程中,一场文化界的变革不可避免;文学理论为了配合“文化研究”的大趋势,也将做出变革性的转变。解构主义已经衰落,新历史主义正在兴起,接受美学也逐渐显示其顺应潮流的方面。
文化研究的兴起必然给文学研究以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它打开了文学批评的大门,给文学批评注入了新的血液;另一方面,也使文学批评陷入了困境。文学理论也一度被人宣布“终结”。但是,文化研究的繁荣也必将引起人们对文学研究的重视。精英文学(审美文化)也必将重新迎来辉煌。重读经典作品,重探文学批评的经典理论而得出新的结论也将是一个不断为文学研究增加活力的有效途径,也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人们的审美重心将被转移。大众媒体把人们的视线由书本转向“***像”,电视文化,电影文化,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像文化等也将成为研究的对象。
有两条主线将始终贯穿着文化研究的进程。一是宏观的,即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各学科各领域的融合,学科界限的模糊以及文学与非文学学科壁垒的消除,文化研究的范围有不断融合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边缘科学越来越多,新兴的领域也将层出不穷,各种新的理论也将在研究各个学科的基础上不断选择综合而建立,形成多元化的局面。宏观更“大”,微观更“微”的趋势不可避免,如何处理好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关系是如何处理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发展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宁.全球化、文化研究和及当代批评理论的走向[J].天津社会科学,2005(0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作者已死”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