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生命意义观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摘 要:马克思对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分析是丰富而全面的,他将个体生命放在与他物、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中进行综合的思考,认为整个人生就是生命在从物化到更高程度上的人化这一辩证过程中不断的扬弃和超越,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生命的意义既通过社会合作和劳动实践来确证,又通过主体的自主选择和能动创造来实现,是奉献社会与完善自我的有机统一。马克思的生命意义观启迪我们在生命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生存意志,激发学生在省察自我、创造性劳动实践和挑战苦难中去发现和开创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生命意义;生命教育

中***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1)01-0001-05

在一个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压力日益变大,科学与人文、功利与价值、理性与非理性冲突日益显现的现代社会里,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似乎成了现代人最强烈的追问,也成了教育工作者们最渴望解决的命题。西方学者如奥伊肯(Rudolf Eucken)[1]、弗兰克尔(Victor E. Frankl)[2]99-113、赫舍尔(Abraham J. Heschel)[3]、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4]等从生命本体论的角度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提出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它总是牵涉到意义。在我国,既有学者如季羡林[5]、郑晓江[6]、许纪霖[7]等从人生哲学的视角强调生命的安顿、文化的重建离不开意义;也有学者如鲁洁[8]、刘济良[9]、冯建***[10]、于伟[11]等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提出,人对自身生命、生活意义的追求是教育得以产生的最直接的基础和根据,教育对人的关注,核心应是生活意义的关注。我们则认为,马克思庞大深邃的人学理论中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意义思想,今天,重新审读马克思的生命意义思想,对我们的生命教育会有着深刻的启迪与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对生命意义的科学阐释

马克思的生命意义观与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整个人生就是一种生命在从“物化”[12]28到更高程度上的“人化”[12]28这一辩证过程中不断的“扬弃”[13]21和超越,并最终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作为生命意义的“本质力量的确证”[13]126。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人的生命意义通过社会合作和劳动实践来确证

在马克思的观念里,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人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14],“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13]122-123就是说,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依赖于社会交往、社会协作来提高个人生产力和生活能力,孤立的个人是无法生存和生活的。即使在表面看来不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活动,如诗人的创作,那也是社会劳动,因为他创作的灵感和材料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作为社会产品来给予他的;而他创作的产品是从其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只有满足了大众的需求才会被社会认可。在这里,马克思特别强调了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特殊方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的生命运动形式。劳动是人生存的基础,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生产劳动不要说停止一年,就是停止一个星期,其生存也难以为继,这是连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劳动还是人的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形式。劳动实现了人的肉体的和精神的潜力,以客观的物化形式展现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人的创造性的社会本质,确证人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15]。人是在劳动中而且也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能动地表现自己,离开劳动,人不仅无法肯定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本质力量,连自身的***生存都无法继续下去。

梅 萍:论马克思的生命意义观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二)人的生命意义通过主体的自主选择和能动创造来实现

意义作为生命的本质力量的自我肯定自我确证是离不开人的主体意识的。马克思在探讨人的本质时,一再强调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16]3。人的社会劳动不仅把主客体自觉地区分开来,而且还建立其自身特有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等主体性特征。马克思认为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13]167,人的能动性可以使人自主选择,自由创造。早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就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人:“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17]3如果说主体的选择是在诸多现实可能性中进行挑选,那么创造则主要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主体的选择虽受到多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主体从不囿于这些限制,他总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改变环境、超越现实,创造新的世界。创造把人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成为活动主体;创造使人离动物越来越远,“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18]主体的创造活动既是自觉的,也是自主自为的。自主是自为的前提,自为是自主的目的。在现实世界中,主体总是把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当作一个不证自明的前提,“从主体方面”[13]125去理解事物,“从自己出发”[19]329去从事创造性活动,把事物、活动及其结果看作是“为我而存在的”[19]34。马克思是从人类的角度肯定了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人;但另一方面,马克思又指出,对于现实的个人来说,人和主体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并非每一个人都是现实的主体。主客体关系的建立既取决于客体的性质,也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象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13]126只有当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并现实地作用于客体时,他才可能成为活动主体,创造生命的意义。

(三)人的生命意义体现着奉献社会与完善自我的有机统一

人生意义问题,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对于自己生命活动的反思。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者,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体现者,必然要同客体发生对象性关系和功能性联系。这种功能联系就是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作为价值客体,人的价值就是人通过劳动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这可以称之为人生价值。马克思历来强调并身体力行于对人类的贡献。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提出: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17]7作为价值主体,讲人的价值就是要强调对人的劳动权利和创造精神的尊重与满足,即对人的地位和尊严的维护。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非人”[16]32性质时,特别强调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人的权利和尊严问题,指出:“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17]6。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一个人只有能够成为自由自觉的劳动主体,才能创造价值,做出贡献,对人具有价值。“对不希望把自己当愚民看待的无产阶级说来,勇敢、自尊、自豪感和***感比面包还要重要。”[20]尊重人的价值,即是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尊重人的劳动创造精神,尊重人的做人的资格和起码的权利;另一方面,人的劳动贡献越大,人生就越有价值,它就会越发受到他人或社会的尊重与满足,他的人生也就越加完美。在这里,马克思特别强调,人生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不能以自我是否满足为惟一标准或主要标准,不能由自己裁判,而应以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得到社会承认为标准,由社会来裁判。

(四)人的生命意义需要不断扬弃与超越,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生命用生存的自觉展开来表征其存在,人在与外界进行的对象性的生存实践活动中,当人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了作为对象的物中时,人也就实现了生命与非生命的互相转化,从而人被一定程度的物化甚至完全的异化将在所难免。“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是属于对象了。”[21]45然而,在马克思看来,也正是通过这种物化或“异化”[13]21,个体生命及其所处的物质世界就会在更高的程度上人化,这是一个不断扬弃和超越的过程。他指出,自觉推动人类***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21]73

马克思一向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通过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历史。发展的内容归根结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发展的最终成果是人类获得彻底的***,创造出具有全面素质和真正自由自觉的人。共产主义社会正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22]649的社会形式,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19]330的时候,个人的独特性、自主性、自觉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行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自决能力,从而在实践过程和结果中呈现鲜明的个性特征。“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3]96人的自由的特性促使个体一方面借助于现实的社会实践,依照人的主体目的要求实现对对象世界向属人世界的转化,并在这种转化中使主体的潜力得到确认,使主体的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另一方面,个体借助于能动的实践而不断超越旧式分工,使主体的自由从潜能变为现实。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实践活动“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22]202

二、马克思生命意义观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马克思对生命本质及其生命意义的分析是丰富而全面的,他是将个体生命放在与他物、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中进行的综合思考。这就为我们科学认识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对其进行科学的价值引导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分析方法。

(一)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在省察自我中发现生命的意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我存在、自我认知和实践活动的认识和评价。它是在自我与非我区分开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主体之为主体的核心。马克思非常鲜明地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只是由于这个缘故,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21]50个体对自我生命意义的追问,正是建立在个体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人们只能在省察自我、理解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意义。卡西尔(Ernst Cassirer)也认为,人是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23]“人的生命及其意义,是靠人自己寻找和发现的。”[24]自我意识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自身发展的自知、自控和自主的程度,从而决定着其主体性的发展水平。教育不可能给予人以现成的生活意义,教育可以通过引导个人的精神结构来启发人的生活意义。通过教育与引导,促使大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创造自我,超越世俗的拘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升华自我,守住生命的热情;沉思自我,伸展情志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整体的人文自我,凸现人文情怀,让生命走向丰富、充盈、绚丽、深刻。”[25]

(二)涵化学生的生命激情,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中体验生命的意义

生命激情是个体对自我生命的确认、接纳和喜爱,是对生命意义的肯定、欣赏和沉浸,以及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和珍惜。马克思在强调人的理性思维的同时,也特别强调了人的情感、意志、直觉等非理性因素,认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13]169,它会使人在生命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力量的有无,不仅是活动持续进行的必要因素,而且在关键的时候可以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决定着活动的成败。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6]情感是认识的驱动力,也是意志行为的强化剂。热情洋溢的生命情感引人振奋、催人向上,成为幸福人生的动力源泉;缺乏生命激情则意味着对生活的麻木,对生命意义的无望,对他人生命价值的漠视,以及由此而生的生命状态的贫乏乃至沉沦。生命激情是沟通认知与行为,提升生活品位,建构丰富人生的基础与桥梁。关注个体生命激情,并不意味着对生命情怀的简单或粗暴的干预,而是一种陶冶,一种于无声化有声的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和涵化。这种涵化有其特殊性,它更多不是通过“说”(宣讲、灌输、说教等)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感”(感染、感悟、感化)的方式进行的。“感”在生活实践中有正面感受(如神圣感、美感、道德感)和负面感受(如恐惧感、耻辱感、负罪感),情感涵化既要激荡升华正面情感,又要让学生体验化解负面情感,调动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谐运动,以感性的意象传达理性的观念,于不经意间悟出人生的真谛,于潜移默化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三)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创造性劳动实践中开创生命的意义

“生命意义是什么”和“生命的存在对我有什么意义”是两个十分相似却又有着截然不同意蕴的命题。前者是一个绝对性命题,可以说,生命本身就是意义,活着就是意义;后者是一个具有价值指向性的相对性命题,生命之于人类而言,并非仅仅意味着生存、活着和代际延续,而且意味着人对物质生命的超越、对社会生命的发展、对精神生命的诉求,以及生命独特个性的彰显。弗洛姆(Erich Fromm)认为:“人除了通过发挥其力量,通过生产性的生活而赋予生命意义外,生命就没有意义。”[27]马克思特别强调劳动在生命中的意义,认为在人的自主活动中劳动者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3]123离开劳动过程,人无法表现自己的主体性;离开劳动产品,人无法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离开劳动,人无法肯定自己的主体地位。人是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实践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马克思明确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19]329社会对这些规定、使命、任务所作的有意识表达,就构成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要求人多为社会和他人着想,勇于自我牺牲,而不是一心一意追求个人的享乐。生命的意义正是体现在承担责任、勇于奉献与不断创造中。在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历经磨难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Victor E. Frankl)认为,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人生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28]教育要尊重人的权利,启迪人的责任感,帮助学生走出个人主义的小圈子,深入社会,参与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和技术创新等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自觉以社会劳动者的姿态反观自已的生命,努力地生活和创造,从而克服因人生短暂和社会变化无常而滋生的虚无之感。

(四)注重学生的理想和意志培养,引导学生在挑战苦难中实现生命的意义

对生命意义的发现与获得,可以借助在生活中体验价值、通过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在苦难中实现价值三种方式来实现。个体的生命体验不仅有愉悦、幸福的人生体验,还有生活中的重要丧失、挫折、苦难甚至死亡的威胁。这些负性体验并不都是有害的。弗兰克尔(Victor E. Frankl)认为:“如果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意义,那么,这一意义也必然存在于痛苦之中。痛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就像生和死一样。没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是不完整的。”[2]69-70人是在面对苦难和死亡,体验生活的失意中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逆转,进而敬畏生命;人是在追求真理和理想的艰难跋涉过程中用顽强的意志战胜苦难,进而实现生命的意义。马克思强调:理想和意志是人“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22]202的必备素质。推动人们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成为“理想的意***”[29]324或“理想的力量”[29]324;实现自己的目的,“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22]202,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坚强的意志和对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会使人在身处痛苦与灾难时仍然能够自觉地选择某种道德及利他的行为,这样他便无形中把痛苦与灾难转换成了某种人生的成就;因其有此成就,而使他在痛苦与灾难之中获得了意义;因其有了意义,而使他有了活下去的愿望;因其有了这样的愿望,他就有可能在最为艰难的处境下、在最痛苦的状态里生存下去,从而使自我的生命保有了尊严[30]。因此,德育工作者应注意引导学生追求本真的生存,教会学生追求理想,挑战苦难而获取欢乐,使人生活得充实而精彩。

参考文献

[1]奥伊肯,R.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万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8.

[2]弗兰克尔,V. E.追寻生命的意义[M]. 何忠强,杨凤池,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赫舍尔,A. J.人是谁[M].槐仁莲,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46-52.

[4]马斯洛,A. H.人的潜能和价值[M].沈弘,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23.

[5]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8.

[6]郑晓江.寻求人生的真谛[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2-20.

[7]许纪霖.寻求意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175-243.

[8]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32-34.

[9]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87-194.

[10]冯建***.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0-156.

[11]于伟.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2-97.

[12]马克思.《经济学手稿》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4]马克思.1857-1858经济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34.

[15]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5.

[16]马克思.《***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8]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19]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0]马克思.“莱茵观察家”的共产主义[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18.

[2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3]卡西尔,E.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8.

[24]光.生命及其意义――人的自我寻找与发现[L].学习与探索,1999(5):49-56.

[25]夏中义.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封2.

[26]列宁.书评[M]//列宁.列宁全集:第25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27]弗洛姆,E.为自己的人[M].孙依依,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60.

[28]弗兰克,V. E.活出意义来[M]. 赵可式,沈锦惠,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84.

[29]马克思.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0]梅萍.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73-77.

论马克思的生命意义观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马克思的生命意义观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学习

浅析女性在求职中的性别歧视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女性在求职中的性别歧视,内容包括思考遇到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求职中的性别歧视。【摘要】性别歧视已经成为职场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了,其中在求职过程中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问题日益突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女性的性别特征

学习

中西融合中的本土文化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中西融合中的本土文化,内容包括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完整版,中西文化融合最好的城市排名。[摘要]电影海报是宣传和推销电影作品的重要形式,它承载着商业和艺术的双重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电影海报的

学习

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分析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分析,内容包括目前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指数,人民币国际购买力平价。本文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分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人民币汇率与

学习

熟人社会病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熟人社会病,内容包括怕见熟人是什么心理病,怕见熟人是什么病。熟人社会病属于灵魂医学soulmedicine理论体系中的社会病学范畴,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某些时期,人们信仰、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所有言行过分打上“关系”远近、“熟

学习

爵士乐常用的音阶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爵士乐常用的音阶,内容包括萨克斯爵士乐基本音阶,爵士乐音阶最好听的。1.蓝调音阶:如C蓝调大音阶:12b34b56b71,如C蜜克索里底亚蓝调音阶:12#23456b7,如C多利亚蓝调音阶:12b34b5还原56b7。2.利底亚属七音阶:123#456b7。3.变属七音阶

学习

广告活动策划书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广告活动策划书,内容包括广告策划书怎么写,广告创意文案策划书。广告活动策划书(一)一、广告目标(一)俱乐部提出的目标:本次广告活动旨在提高俱乐部在杭州文教区的品牌知名度,打开大学生细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并提升俱乐部品牌美

学习

移动运营商应用MASP开展专线接入分析

阅读(20)

[摘要]文章分析了某移动运营商的现有大客户建设模式,介绍了几种光纤接入传输方案,提出引入MSAP以进一步提升专线接入能力,分析了应用MSAP承建专线接入的优势。[关键词]专线接入MSTP光纤收发器MSAPPTNPON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企

学习

文体视野下的外国小说欣赏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文体视野下的外国小说欣赏,内容包括外国小说精选人教版,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电子版。内容在小说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不在于对文本的精细分析,因为这种差强人意的精耕细作,有时候会造成对文本的颠覆性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乏新课

学习

波音飞机 7期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波音飞机 7期,内容包括关于波音飞机文章,关于波音飞机的事情。波音在世界民机市场上占据的霸主地位,与它一直致力于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积极应用计算机信息与自动化技术不无关系。然而它的成功也是从一片混乱中走来的。

学习

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几点建议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几点建议,内容包括大学生提高抗挫折承受力的方法,大学如何提高抗挫折能力。【摘要】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提高抗挫折能力,使他们顺利步入社会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介绍什么是

学习

春种一棵树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春种一棵树,内容包括春种一棵树,春种一棵树下一句是什么。写记事文,要写出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这样说,同学们可能难以理解。换种说法吧,要选择自己有“真兴趣”,动了“真感情”,有了“真感受”的事写,实实在在地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学习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内容包括玉米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上的应用,基因工程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山东省邹平县黛溪街道办事处,山东邹平256200)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农业生产也渐渐步入了科学化、技术化的时代。生物技术的

学习

认知负荷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认知负荷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内容包括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效应,认知负荷理论。在小学语文的“问题教学”“体验教学”“探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发现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有效,学生经常遇到学习的阻碍,更需

学习

人民日报评论现象

阅读(82)

本文为您介绍人民日报评论现象,内容包括人民日报评论方法,人民日报评论最新范本。凡能称为“现象”的,都有其特性。这特性,相对于自己来说,是种持续性的变化;相对于同类来说,是种鲜明的个性。人民日报的评论,是可以称为“现象”的。人民日报的

学习

庄子的生命哲学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庄子的生命哲学,内容包括庄子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庄子的生命美学。作为道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的学说在先秦诸子百家立独行。独树一帜的思想与洒脱飘逸的文风使得庄子成为影响中国文化千年之久的思想家,其顺应自然、无名无

学习

恽铁樵的医学编辑实践与启示

阅读(19)

恽铁樵不但是近代翻译家、小说家,而且是一位中医学家、知名编辑。他弃文从医后,转而创建中医函授学校,并于1934年创办《铁樵医学月刊》,其间知人善任,择稿严谨,注重实用,冀望启迪民众、改良社会,影响一时。关键词:恽铁樵;《铁樵医学月刊》;大众化;中

学习

真爱列车驶向生命下一站

阅读(64)

真爱列车驶向下一站2002年9月29日夜,从北京西开往青岛的T195次列车,犹如一条青龙蜿蜒在沉沉夜色里,伴随着“哐当哐当”的轨道声响,睡在11号车厢3号中铺与4号中铺的两个年轻人交谈了起来。3号中铺的是位女孩,名叫周容。时年23岁的周容是北京师

学习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及其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阅读(28)

大职业教育主义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职业教育必须和普通教育相沟通,必须加强与职业的联络,必须和社会紧密联系。大职业教育主义所揭示的职业教育的教育本质、社会属性以及平民意识等观点,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学习

从余华的《活着》解读生命的意义

阅读(20)

【摘要】作为人,活着是自然本能,是对生命的惟一要求。生命本身是没什么意义的,我们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意义,那么如何活出价值和意义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最需要思考的问题。《活着》这本书裸地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期人们“好死不如

学习

顾客价值营销新启示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顾客价值营销新启示,内容包括顾客价值导向营销理念案例,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营销教程doc。[摘要]价值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全面价值管理下的顾客价值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本文通过对全面价值管理下的顾客价值管理的分

学习

基于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的客户管理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基于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的客户管理,内容包括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的计量和基于此的客户管理。从客户细分管理和和客户管理的决策两个方面,对基于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的管

学习

亚洲金融风暴的当代启示录

阅读(47)

12年前,一次源于企业疯狂借贷迅速扩张,导致银行坏账倒闭引发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无独有偶,2008年,一次源自个人疯狂借贷提前消费,导致金融机构崩溃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于全球华商企业而言,这两次的金融危机源头类似,本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