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其英雄历史源远流长,其英雄文化灿烂辉煌。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英雄主义”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呢?本文从情感、观念、思想、动力四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英雄主义形成的渊源,旨在为了解和弘扬英雄主义做一些贡献。
【关键词】英雄主义 形成 渊源
【中***分类号】C9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195-02
***战争年代需要英雄,和平时期也需要英雄,没有英雄的时代是苍白的时代,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而“英雄主义”是哺养英雄和造就英雄的***汁和精神食粮。那么,何谓英雄主义呢?“英雄”,就是才能勇武过人,且能为他人和国家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主义”,就是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因此,“英雄主义”就是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持有敢于斗争、乐于献身,为了他人和国家勇于追求做出巨大功绩的观念和主张。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是历朝历代所颂扬的,是始终鼓舞人们为了他人和国家不惜鲜血甚至生命去追求崇高的巨大动力。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是什么原因能够使它源远流长呢?探索英雄主义的形成渊源,不但能解决这个疑惑,而且对英雄主义的培育和弘扬也大有裨益。
一 英雄主义的形成源于人的自恋和对死亡恐惧的情感
从心理学层面来说,在人的天性中,与生俱来就潜在存有英雄情结,这是人的主体性心理,是一种原有欲望。这种情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人的自恋心理
人从出生开始,就具有对抗外在侵害的能力,并能战胜一切困难而活存下来,这种活着的欣慰能够使其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出类拔萃,感觉到自身的聪明和强大。这种认识和感觉慢慢地就形成了人的“自尊”意识。“自尊”意识一旦形成,其就会在维护的过程中,生出“自我价值”的观念,也就是自认为自己的存在是有必要的、有意义的。这就是我们每一个社会的自然人,无论其是居在高贵的家庭还是生活在低下的阶层、是健全的还是不健全的都会想方设法要去活着的原因。正是在“自尊”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交互促进的作用下,最终产生成了“自恋”的心态。这种心态的出现,使人沉溺于自我、关心于自我,以至于产生了不愿被超过、被贬低、被遗忘的心理。在“自恋”心理的驱使下,人为了表明自己比他人、它物更为重要和更为突出,就会竭尽全力证明自己在整个宇宙之中是最优秀的,自己是最有价值的,如此,英雄主义情结就诞生了。
2.对死亡的恐惧
在天地万物之间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是有思想和灵魂的,而其他动物本质上是没有思想和灵魂的,在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是纯天然的肉体动物。可人不但有动物的肉体,而且在长期的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地脱离了舒适自然之状态的无知而遁入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出现使其产生了恐惧死亡的心理。而人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种种死亡的威胁,如可怕的疾病、凶猛的野兽、恶劣的环境、自然的灾害、无奈的衰老和人类的杀戮。正是由于人内心中深藏的死亡恐惧和面对着数不胜数的死亡威胁,致使其竭力地、不断地寻找精神的支撑和寄托,以此来强化自身肉体与残酷现实的对垒。这样就出现了人们赞赏面对死亡的“坦然勇气”,就产生了人们尊敬忘却死亡的“无惧精神”。这种赞赏和尊敬的心理,也促使了英雄主义情结的产生。美国思想家夏勒在20世纪初也指出:“首要地说,英雄主义是对死亡恐惧的反映。”正是由于内在“自恋”心理的积极驱动,使人追求成为英雄;也正是因为外在“死亡”威力的迫使,使人渴望成为英雄,在这两股情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英雄主义的情感。
二 英雄主义的形成源于人类对英雄关注和尊重的观念
在“自恋”心理的作用和驱使下,“优秀”已深埋在自己的意识和观念之中,不容任何人去亵渎和小视;在“死亡恐惧”心理的推动和迫使下,每个人都在磨砺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去战胜恐惧。然而,尽管有很多人在内心中承认自己卓越,但却总也不能挥去对死亡的恐惧,在这对矛盾的复杂斗争和纠葛中,生出了几多的苦闷和彷徨。正是在这种苦闷和彷徨的折磨下,在自己想做到,但却又做不到的情况下,从而对有些能够做到的“人”产生了关注和尊重。这时,人们
心中的英雄,可能不在于其能为他人或社会做出多大的功绩和奉献,而在于他是否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做出其他人不能做和不敢做的事情。其实,不能做和不敢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是否勇敢而界定的。也就是说,最初对英雄的关注,就是想弄清楚他是怎么做到的,以此来为自己能够做到找到答案和途径。最初对英雄的尊重,就是因为自己不能做到,而对能够做到者的一种羡慕和钦佩。这种关注和尊重,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是通过言语谈论的形式传递下来的。而当人类的进化和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出现了文字的时候,就以文字的形式被记载,而后流传下来。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传说和记载的东西成了故事,在当时那些大多数人做不到而他能够做得到,那些大多数人害怕和畏惧做而他敢去做的人物,慢慢地被人们称视为“英雄”。翻开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英雄人物画卷,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如此被传承下来的。如大禹、后羿、夸父、愚公等。人们在了解这些英雄人物的过程中,知道和掌握了什么样的行为才能成为别人心目中的英雄,什么样的举动才能被人们视为英雄。这样,英雄观念就慢慢地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在追求物质满足和享受的同时,也开始慢慢地追求精神的需要和愉悦,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希望成为人们心目中敬仰的对象。如此,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自愿地把英雄作为自己的榜样和目标来奋斗,这样一来,就会使其更多地、更深地、更全面地了解英雄、认知英雄和记住英雄。正是由于人们在大量地了解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基础上,产生了人们对英雄的关注和尊重,并把“勇敢”和“巨大功绩”视做成为英雄必备的条件所认知,这种关注、尊重和认知,被人类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形成了英雄主义的观念。
三 英雄主义的形成源于对英雄精神树立和歌颂的思想
人的“原欲”对英雄主义产生了情感,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使其渴望自己能够成为英雄。而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关注和尊重,使其了解和认知了“英雄”,形成了何谓英雄的观念。在这一“情感”和“观念”的促使下,有力地推动了“英雄主义”的进一步形成。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可从英雄主义形成的过程来慢慢分析。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出现了分工,在分工需要的作用下,英雄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勇武过人,但却损害社会与他人的自私自利的狭隘英雄;一种是勇武过人,且能为他人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高尚无私的英雄。尽管这两类英雄都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它们两个对人类的作用不同,致使人们慢慢地厌恶狭隘英雄而喜欢和尊重无私英雄。人们从维护生存的角度出发,最终把既勇武过人,又能为他人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者称之为真正的英雄。把为了个人利益或狭隘利益的英雄看作是“奸雄”或“枭雄”。这也就是有史记载的勇武之人无数,可能被称之为真正英雄的并不多。黄帝被称为英雄,因为据有关记载,黄帝尚武勇而又重修德;尧、舜、禹被称为英雄,因为他们不但勇武过人,而且也特别爱人;荆轲被称为英雄,因为他既勇武无比又是为了他人。所以,孔子说:“见义不为,非勇也”;荀子也讲:“持死、重义而不挠”;左传中还提到:“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他们都以“义”作为英雄主义的价值导向。这种既要勇武又要为人类和社会做出巨大功绩的英雄主义精神之树立,使人类发现了英雄主义的重大意义,知道了英雄主义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而且还能起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用。也正因为有“义”的英雄,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才使人类开始大力树立和歌颂英雄精神工作的兴起。从早期的神话传说到历史写作的记载史传,再到诗、词、歌、赋、戏曲和小说等,几乎所有中国传统的文学和文艺样式都有大量的歌颂英雄人物的作品,甚至还大量存在并流传于民间的说唱文艺、街头文艺和具有各地方特色的曲艺样式中。在这大力歌颂之中,使英雄人物连同他们的英雄事迹,通过文字或文艺作品传颂下来,使英雄人物成为人们尊敬和仰望的偶像,使英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英雄品质成为中国人民道德品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正是对英雄精神的树立和大力歌颂,才有了英雄文化和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偶像,有力地推动了英雄主义思想的形成。
四 英雄主义的形成源于对英雄人物敬仰和崇拜的动力
由于英雄人物做出了对他人或社会具有巨大积极意义的壮举,且他们又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思想境界,所以,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历史有意的记载,会受到人们自发自愿的衷心敬仰和热情崇拜。而对于“人”来说,能被历史记载,能被世人尊敬和崇拜,这是莫大的荣誉,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人都曾经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典册中或刻在石头上,希望名垂后人,可最终还是被扔进垃圾中或埋进泥土里;有很多人不遗余力地吹嘘标榜和粉饰自己,想让人们对其尊敬,可到头来却被人们所鄙视和唾骂,原因就是他们不是人们心目中的真正英雄。真正的英雄对人类是有功的,对社会是有益的。做到了这点,达到了这个要求,其根本不用把名字刻在石头上就能名垂青史,根本不用标榜粉饰就能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英雄能够获得人们衷心的拥护和爱戴,能够获得人们的敬仰和崇拜,所以,人们都梦想能够成为英雄或愿意去争当英雄。也正是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英雄,能够名垂青史和被人歌颂,而对于已做到的英雄人物,就会十分地敬仰和崇拜。敬仰他们做出的丰功伟绩,敬仰他们是众人瞩目的对象,敬仰他们能被人们所记住;崇拜他们的胆量和勇气,崇拜他们的豪言壮语,崇拜他们能被世代的人们所歌颂。在这种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拜作用下,其就会对自身的人生价值产生积极的认识,有了向英雄人物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心态,从而在内心升起了其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争做英雄的激情。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找到了获得敬仰和崇拜的途径,而对自身未来道路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有了要想成就人生的辉煌,就必须去争当英雄的想法,激起了他的雄心和壮志,有力地促其向英雄豪迈之举进发。正是因为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拜,历代才有了英雄人物的不断涌现,才有了英雄主义的源远流长。因此,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是英雄主义形成的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念选.谈中国古代神话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陈本俊.盛产英雄和英雄崇拜[J].领导文萃,1999(8)
[3]叶文宪.论英雄、枭雄、成功英雄、失败英雄、民族英雄和国家英雄――兼许电影《英雄》的统一观[J].探索争鸣,2003(11)
[4]宋广梅.论“仁”的历史渊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