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指南明确指出,当患者空腹血糖≥7.0毫摩/升即可诊为糖尿病。但如果仅凭这一条作为诊断标准,那么可能仍有超过4%的糖尿病患者出现漏诊,且有将近8%的患者因为应激性高血糖而被误诊为糖尿病。由此可见,只检测空腹血糖来诊断糖尿病难以兼容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两者互相排斥,互相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确诊造成一定障碍。同时,糖耐量试验可作为协助诊断糖尿病的精确手段,但其操作繁琐、费时,不适合大批患者的常规检查,导致这项检测方式的推广存在很大程度的局限性。所以,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指标。
近年来随着检测科技的发展, 已经有更多的方式可以检测糖尿病,评估糖尿病发展及诊疗状况,其中就包括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检测,虽是一字之差,但其检测途径大相径庭。
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清中的各种蛋白质与葡萄糖发生缓慢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各种血清蛋白质与糖的结合过程基本相同,其结构类似果糖胺,故将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称之为果糖胺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手段中存在的不足,如当患者有血红蛋白异变体时,会使红细胞寿命缩短,此时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不大,而果糖胺的检测就凸显其价值,所以说,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对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诊疗监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可靠、便利的检测手段。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意义与糖化血红蛋白相类似,由于血清中白蛋白的半衰期s21天,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当时血糖浓度的影响,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良好指标。
监测患者的糖化血清蛋白是为了观察就诊患者短期内的血糖改变及波动水平。但是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实验数据结果会受患者多种疾病的影响。对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异常蛋白血症或急性炎症反应之后的患者,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结果往往并不十分可靠,因为此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会对患者的血清蛋白浓度和半衰期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降低了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糖化血清蛋白虽然能作为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的一个灵敏指标,能让患者和临床医生在短期内得到***效果回馈,但是考虑到该项检测仍旧存在其缺陷,我们还是推荐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应该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评估,不是一味的替代。
糖化血清白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的是血液中糖化白蛋白一种物质,其检测结果不受进食、胆红素、尿酸、肌酐、血红蛋白及维生素C等指标的干扰,尤其是排除了肝肾疾病、溶血性疾病和蛋白质结构异常对血浆蛋白量的影响,其具有稳定性好、变异性小、准确率高的特点。由于白蛋白是血中含量最多的蛋白,因此检测糖化血清白蛋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检测有助于了解检测前2~4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清白蛋白不仅是监测血糖变化的指标,也是临床鉴别应激性高血糖的重要参数。但是,对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肝硬化的患者来说,其白蛋白的转化出现异常,血清白蛋白的更新速度直接影响了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数值正确性,在评估疾病时,要尤为注意和谨慎,以免出现误诊。
总的来说,糖化血清蛋白是用来测定血清蛋白中糖化物的绝对量的,糖化血清白蛋白是用来测定白蛋白的糖化率的。在广泛的使用中及大样本的调查后,得出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更为精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上更为推荐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
(刘建平主任每周一上午在浦建路临沂北路仁济医院东院9号楼三楼有特需门诊,周二上午在江月路2000号仁济医院南院有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在山东中路145号仁济医院西院4号楼四楼有特需门诊)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清白蛋白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