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左权殿上崔府君爷历代受当地老百姓尊崇,香火鼎盛,本文则介绍府君爷以及府君爷信仰,并探讨,府君爷信仰在当代的价值。
【关键词】殿上;府君爷信仰;价值
由于古代科技不发达,中国历代老百姓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人们只能把取得好收成的美好愿望寄托在“老天爷”的身上,并且相信世上存在着不同的神灵,他们各司其职,掌管人间各事,确保人间各项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因此,老百姓在耕种之前、庄稼生长过程中,以及庄稼收割后都要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期各路神人能够保佑自己在一年中能有个好收成;如若在耕种过程中发生什么异常状况(干旱、洪涝、虫灾等),人们便相信是自己哪里做错而惹怒了神灵,在这个时候人们便更会求神拜佛,做大的祭祀活动,以求神灵能够宽恕自己,从而能够使一方从此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按照李亦园先生的理解,这种的层次属于满足个人心理需要。
历史上,左权一直遭受干旱之灾,特别是辽西殿上,十年就有九年遭灾,因此人们信奉崔府君则是希望府君爷能够在殿上干旱的时候显灵,并降甘露,使得庄家能够健康成长,从而人们能够有个好丰收。
一、崔府君神信仰
(一)崔府君其人
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生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六月初六,系唐河东道乐平郡平县张菽村人(今山西省左权县殿上村)。崔珏于唐贞观元年(627)入仕,历任潞州长子县令、蒲州刺史兼河东道采访使,官最高至礼部侍郎。他于唐咸亨元年(670)十月十日卒于任上,终年六十四岁。因其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并不畏权势,能秉公***,深受老百姓爱戴,因此在其死后,传说天帝敕封他为殿上土地神,并领《雨薄》,掌管殿上一方的雨事及平安。崔珏为神后,频频显圣,黎民百姓得到他的庇佑,年年风调雨顺,因此府君庙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
(二)崔府君仙绩
关于崔府君的仙绩很多,最著名的是他泽施南尹的传说。传说明正德年间,南尹大旱,颗粒无收,饥蜉遍野,民不聊生。南尹乡绅听说殿上府君爷很是灵验,便和几个人前往殿上村求之。当他们把府君爷请到南尹并祭祀后,南尹马上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并连下三天,村民得以扶犁耕种,解决了南尹干旱之灾。之后,府君爷美名远播扬,殿上附近的村子每逢干旱,必请府君到村子里祈雨。一般求雨都要经过如下过程:选好日期后(一般是庚日),由求雨的村子选派数十名青壮村民,由一香头带领到殿上崔府君庙请神。到庙后,先上供焚香,行三拜九叩之礼,再向本庙道长呈上请神贴。然后由道长做法事,法事完后,鞭炮齐鸣,请神启程。请神的队伍中,最前面的是銮驾,然后是黄罗伞遮护的府君爷神驾,抬神轿的人头戴柳条编制的圆圈,赤脚行走。起轿后不论路程多远,抬轿人只能替换,不能落轿休息(传说,一落轿雨就下在落轿的地方)。
崔府君神驾将近村子时,由村长带领乡绅在村口设香案迎神,待神驾至村口香案前时,礼炮三响,即停轿接受迎拜。由村长行三鞠躬礼,焚香跪拜,众乡绅则跪在路两边。礼毕后,鞭炮齐鸣,鼓乐齐奏,崔府君神驾在鞭炮鼓乐声中向村子中行进。神驾到达特定的地方后,礼炮三声,仪式开始。首先由村长祈祷并行三鞠躬礼,次由香头祈祷并行三拜九叩之礼,再由附近各庙宇的道长行三拜九叩之礼,然后由选派的乡绅轮流祈祷跪拜,每人跪一炷香的时间,全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全村轮流上供品,每天一桌,直至送走神驾为止。
降雨后,即唱戏庆贺谢神。唱戏结束后,接着就举行送神仪式。礼炮三响,鼓乐齐鸣,在炮乐声中,先由村长行三鞠躬礼,然后由附近各庙道长,香头依次行三拜九叩之礼。礼毕后,礼生唱到“起架”,即由选派的青壮年抬起崔府君神驾,从原路返回。途中,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长和众乡绅一路把府君爷送到村口,并在村口设香案拜送。
(三)崔府君信仰流布
民间信仰从产生到成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成熟的标志是庙宇的建设。崔府君原为地方土地神,专事雨事,由于历史上,左权及附近县市多旱灾,又听说府君爷灵验,这些县市则纷纷设立庙宇,供奉府君爷,希望得到府君爷的保护,从此风调雨顺。因此在晚唐,陵川、长子、磁州等地均建了府君爷庙,到现在仍保存完好,均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盂县的府君爷庙则被列入“省级保护”单位。
府君爷还得到历代帝王敕封。相传,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蜀避难遇险时,崔珏曾显圣庇护。安史之乱平息后,回到长安的李隆基特命人在长安城中建庙,赐名为“崔府君庙”,并封崔珏为“圣灵护国侯”。北宋景佑二年,崔珏又被加封为“护国显应公”。宋元符二年,又被改封为“护国显应王”。南宋建立后,崔珏被封为“护国齐圣广佑王”,并在杭州建筑规模宏大的崔府君庙。
到此,府君爷由原来的地方神,转变为全国都有为其建庙的大神,千百年间,贫者祈富,耕者祈雨,贾者求利。崔府君由人而神,又受到了历代帝王的不断加封,使其的信仰者遍布于全国。
二、“六月六”府君爷庙会
阴历六月初六是崔府君诞辰日。据宋《梦梁录:六月》载:“六月初六日,敕封护国显应王崔府君诞辰,次日临安热闹非凡,内廷差天使降香设醮,贵戚士庶,善男信女,均至显应观,献香化纸,奉祭礼拜,以求护佑……”而每年的这一天,殿上崔府君庙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俗称进会和演会。
崔府君庙庙会是由五乡保理事会组织的。按惯例,理事会成员村轮流担任理事。庙会的一切活动:请戏、安排摊点、钱粮管理、祭品购办及进会、演会等均由理事会负责。 庙会分为进会(祭祀)、演会(表演节目)及赶集三部分组成。
(一)进会
进会仪式在崔府君庙献殿举行。殿内摆放着“三牲”(祭品中的三牲必须是公的;牛马羊的犄角需齐全;猪必须是通黑色的,绵羊必须是通白色的)等贡品,由本庙道长主持进会仪式。上午辰时许,礼炮三声,进会开始。先由五乡保内各村依次向崔府君进香,行三跪九叩之礼,再由宾客(与府君庙有交往的各个寺庙)依次进供,进香,行三拜九叩之礼。进会完毕即开始演会。
(二)演会
演会仪式在崔府君庙对面的河滩举行。首先从大殿请出崔府君的龙牌、仪仗,这一般是由殿上附近的川口村的武社火开道,将崔府君的龙牌、仪仗护送到宴会场地。
上午巳时一到,礼炮三响,演会开始。先由锣鼓开道,仪仗先行,有成对的香幡、青龙白虎旗、龙风扇、天帝牌、金瓜、铖斧、朝天镫半朝銮驾。接下来就是黄罗伞下轿子抬的崔府君龙牌,后面接着是五乡保各村的社火队。参加演会的各村社火都各具特色:川口村、寨沟村的武社火;后沟、白垢村的背棍、铁棍;石匣村、长城村的抬阁;竹宁村的龙灯;合玉村的高跷;马家庄、白岩村的会鼓;张科村的花炮等。参加汇演的队伍各显其能,尽情表演,观看的群众人头攒动,整个河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至午时后,演会才结束,这时仍有川口村武社火护卫将府君爷的龙牌、仪仗送回庙里。
(三)赶集
这一天也是殿上赶集的日子,大家看完演会,吃过中饭后,就到殿上的街上挑选家中短缺的物资。这天,商贩林立,有卖衣服的,有卖日用品的,有卖瓜果蔬菜粮食的,大街上充斥着商贩叫卖的声音以及买家和卖家讨价还价的叫嚷声,好不热闹。赶集一般连续赶三天,这几天中不只殿上的村民在集市中购买货物,而且附近县城、村里的老百姓也来殿上购买家中所缺。
这样,一年一度的殿上庙会,不仅使人们对府君爷的崇拜得到宣扬和传承,而且繁荣了当地文化,促进了商品流通,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
三、崔府君信仰的现代价值
在科技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信奉崔府君是希望府君爷能够显灵,从而保佑一方风调雨顺。在现代,人们依然信奉府君爷或是其他的神灵,除了一些神秘因素外,则是因为这些神灵信仰适应了某些人的复古心里和精神依托,因而具有现代价值。
(一)商贸价值
目前为止,殿上村仍以耕种为主,商贸经济不发达,人们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还要到县城或是更远的地方购买。而因庙会举办的集市,则把附近的商贩吸引到村子,方便了村上居民就近购买所需物品。另一方面,在办集市的时候,殿上本地村民,则把具有殿上特色的食物(殿上的凉粉、麻叶人人夸)、生产生活用品(殿上村民用荆条编的各种篮子深受各地百姓喜爱)拿出来卖,并且销路很好,对当地村民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些因信仰活动而引发的人口流动与聚集带来的商机,对于繁荣乡村经济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文化遗产价值
现代的一些民间音乐、舞蹈都是由古时候的祭祀演变而来,是需要当代人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敬奉府君爷时所表演的各种节目,如民歌、小花戏等都是具有左权特色的表演。由于现代人们外出务工,很多音乐舞蹈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而这些因为信仰而举办的娱神活动,则促进了这些民间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现在,这些专职表演的人在村子里组队,平时到各地进行表演,遇到庙会或是其它活动时,就回来表演,这就使得这些具有左权特色的民间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三)心里安慰作用
现代人面临着很多生存压力,而信仰某个神灵会产生心灵上的寄托,从而使他们面对压力的时候更加从容。虽然崔府君是主管雨的神,但是当人们有了不顺当的事情(如不生育、生灾病、出祸事等)都会到府君爷面前祈祷,如果灵验了还会回到府君庙还愿,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心里压力,使人们有了精神寄托。
参考文献:
[1]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
[2]周建新.《客家民间信仰研究》。
[3]左权古称辽州,殿上位于辽州之西,故称辽西。
[4]南尹,位于清徐、榆次、太原、太谷汇交之中心位置。
[5]五乡保:是由一百零三个村子组成,统称为五乡保。
作者简介:
巨琳霞(1989—)女,汉族,山西左权人,赣南师范学院文旅学院2011级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俗与旅游。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山西左权殿上崔府君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