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东北部35公里的磬石山中,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岩石,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利用灵璧石的历史。灵璧石之所以能奇绝于天下。享誉古今和海内外,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而且还响彻于皇宫内外和它独有的声、质、形、色、纹“五奇”之美,因此被世人所珍视和收藏。
灵璧石在奇石家族中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宋代杜绾的《云林石谱》中汇载石品116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介绍,且评述文字最多;宋代诗人戴复古在《灵璧磐石歌》中赞日:“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水石章》中称: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清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怪石辨》中把灵璧石排在第一位,并介绍灵璧石的特点和真伪:色如漆,间有白纹如玉,叩之声清越如金玉,以利刀刮之略不动;南唐后主李煜所爱的“灵璧砚山”,径才逾尺。前耸三十六峰,且各有其名。并有龙池,天雨则润,滴水稍许于池内,经旬不燥。宋徽宗得一“灵璧小峰”,玲珑秀润,卧沙、水道、裙折、胡桃纹皆具,小峰之巅有白石圆光,晶莹如玉;宋代文学家坡为得到灵璧石,亲自到灵璧张氏园亭为园主作画、题字、撰文;清代乾隆皇帝御封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另外,在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张应文的《论异石》等专著都对灵璧石进行了详细记载,明代王守谦还著有《灵璧石考》,专门研究和探考灵璧石。
灵璧石的形成,大约在8亿至9亿年前,即震且纪晚期。那时,灵璧、徐州一带均被海浸,形成辽阔的浅海区域。地球最早的生命原始藻类等植物在浅海区域大量生长、繁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气候的变化,浮游生物死亡之后与海水中的碳酸盐一起沉淀下来,形成了一层层的碳酸盐层被深埋于地下,在地球内部温度、压力作用下固结成岩。碳酸盐结晶为方解石、白云石,混杂于其中的藻类由于成份的不同,就形成了各种色彩的花纹和***案。在多次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岩层发生褶皱、断裂,加之受到亿万年微酸性泥土和雨水的渗蚀,形成于今天千姿百态的灵璧石。
灵璧石美在奇形,秀在其神,集“瘦、皱、透、漏、丑”于一体,融“声、质、形、色、纹”于一身,以意境、神韵、妙境、悟境。采众石之长。而雄居中国四大名石之首。
奇声:灵璧石又名磐石,声绝是灵璧石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和其它石类的最大区别。从不同角度轻轻叩击不同的部位,其声也各不相同,似铜钟混响,余音不绝,似金铁交鸣,清脆悦耳,被俗称为“会唱歌的石头”。据《尚书禹贡》记载,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就把灵璧石制成乐器名磐,以供大型礼仪活动中演奏之用。在《晋书》、《宋史》、《灵璧志略》等书中均记载历代皇帝派员来灵璧采石制磬之事。
奇质:灵璧石之所以有奇声之妙,是因为与它的奇质所分不开的。灵璧石是由于沉积的碳酸盐类经过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所以其结构致密,质地细腻。硬度比一般的石灰岩大,其硬度在6―7度。每块灵璧石其质也有少许差异,正是由于这稍微的差异,才使奇石的表皮粗细有别,有的像皮肤一样光洁圆润,有的像历经沧桑变化而留下的一道道褶皱,好像在诉说大自然千百万年来的无穷变化。
奇形:灵璧石经过亿万年自然风化和雨水冲击,呈现千姿百态,形成“瘦、皱、漏、透”和“圆、蕴、雄、稳”等特点。灵璧石,有的肖形状景,维妙维肖;有的气韵生动。震撼人心;有的轮廓抽象,写意传神;有的意境无穷,耐人寻味;有的色彩艳丽,气质高雅;有的纹理***案天然成趣,妙不可言。灵璧石,大的高达数尺,浑然天成,意境深远,观之令人遐思连绵,回味无穷;小的数寸,置于掌中,使人爱不释手。
奇色:灵璧石色彩丰富,有黑如墨的磐石、自如霏雪的白灵璧、黄如蒸粟的黄灵璧、红中透紫的红灵璧、色彩线条搭配巧妙的透花灵璧等。灵璧石色彩丰富,色彩之美是其它石种所无法比拟的,有的像桃花盛开者,花满枝头春常在;有的像出水荷花者,洁白如雪,使人真正体会到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气度;还有的色彩明暗变化,构成一幅幅内容各异的石画;有的像人物、鸟兽,跃然石上。
奇纹:灵璧青黑色磐石在表皮多具有深浅不一的凸凹纹理。主要有胡桃纹、蜜枣纹、黄沙纹、树皮纹、鸡爪纹、线纹、螺旋纹、龟纹、山石皴纹、金丝脉纹、银丝脉纹和赤丝脉纹等,各得其妙。多色的彩石、***纹石等,其纹理生长在不同底色的石体中。有平纹、凸纹,其纹理颜色丰富,以墨纹为主,纹理硬度如玉。纹理形态各尽其趣。有的曲折有致、变化无穷,有的像汉字,有的似景物,有的如诗如画,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美不胜收。
灵璧石是“形、质、色、纹、声”的综合美,即体态美、质地美、色彩美、纹质美、音韵美和神韵美等,能具备以上诸美之一者,便具极高的收藏价值。
灵璧石是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造化和神奇,使所有爱石、藏石、玩石者都能从中得到美的真谛和智慧的启迪。作为中华奇石的优秀代表,灵璧石在赏石界和收藏界都享有极高的地位,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2007年,宿州市灵璧县被国土资源部和中国观赏石协会命名为“中国观赏石之乡”。今年,宿州市又被中国观赏石协会授予“中国观赏石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