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华日报社就3名记者的稿件抄袭情况进行了社内通报并予以书面告诫,同时作出了“扣发5倍稿酬、取消当月职务奖励补贴”的处理意见,在报社内外引起很大震动。金华日报社对抄袭及乱署名行为一经查实,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借此要求广大采编人员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多采写“三贴近”的新闻。
杜绝重稿制度是根本
金华日报社旗下汇集金华日报、金华晚报、浙中新报、兰江导报、金华新闻网、金华报业(杂志),经营额年年上升,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固定资产总量达1.57亿元,报纸发行总量33万多份,2007年经营总额达到3.63亿元,跻身中国地市报报业发展50强。
在迅速的扩版、发展过程中,报社编辑部收到的记者重稿日渐增多,“网络克隆稿、抄袭通讯员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为是在职记者“取巧”,导致编辑环节难以防控,重稿见报给报纸质量及报社声誉带来不利影响。于是金华日报社制定了有关规定,严格出版流程。
理顺了体制机制,扫除了各种阻碍,才能万众一心发展报社事业,做好宣传舆论工作。赏罚分明、鼓励冒尖是金华日报社的用人原则,报社已两次开展十佳青年记者的评选、表彰、作品研讨、展示等系列活动,开展一年一度的首席编辑、首席记者评聘,鼓励乐于奉献、争当第一、勇攀高峰的职业精神。
金华日报社还在实行“人才兴社”计划中,建立了报社全员培训制度,包括送员工外出深造学习,让员工参加专业培训,请专家同行前来授课讲学,十多年坚持每周评报开展业务研讨,重奖新闻精品等。同时,向社会公布了自律条约,聘请30多名社会监督员,报社领导通过***访谈、召开市民意见征求会等问计于民。
新闻前沿涌现明星栏目
永远站在新闻前沿,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浙中经济建设跃动的足音;满足读者的阅读欲望,发出最新最有价值的报道;保持改革进取的恒心,增强发展经营的核心――这是作为地方***机关报的金华日报始终坚持的方向和理念。地市报的生命力在于和基层群众同呼吸共命运,金华日报充分发挥***报自身优势,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和报道,回顾30年来全国尤其是金华不平凡的改革史、开放史、创新史、前进史,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真正发挥了***报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
在采编业务方面,金华日报社获得浙江新闻奖的篇目列全省地市报前列,通过全体采编人员的共同努力,金华日报市民援助中心“天天援助”和“新闻三秒区”成为浙江省新闻名专栏;金华日报“多彩QQ群,和谐新空间”被评为浙江省“三贴近”创新栏目,服务“三农”短信平台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栏目。
“新闻三秒区”、“胜平接待室”、“新报兄弟连”等一批原创明星栏目,是金华日报社努力践行“三贴近”原则结出的硕果,是把体现***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的典型,开创了以人文关怀为特色的民生新闻之路,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新闻媒体的重要体现。这批明星栏目重点突出,扎根基层,宣传了一批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为金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策划活动鼓励原创报道
新闻策划要立足高起点,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著华章,2008年9月5日起,金华日报推出《改革开放30年・金华经济名人堂》系列报道,通过展示金华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先进典型,记录金华民营企业家抢抓机遇、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历程。
每策划一个活动或推出一个专栏,金华日报社都注重策划活动和表现形式的创新,并在报道中凸显主流性、参与性和沟通性,变展示式、单边式的报道为读者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组合报道,活动和报道中凸显读者的影子、观点和声音,增强读者参与的积极性。
早在1991年金华日报社就曾举行过“婺江行”采访活动,17年后报社决定重走这一发展路。2008年10月28日金华日报“新婺江行”报道记者出征,该活动以婺江为纽带,持续3个月,每周连续推出3~4期系列报道及各县市改革成果展示专版,从记者耳闻目睹中看婺江流域周边地区的发展风貌,串联起金华9个县市区近30年来经济发展情况、乡村面貌和市民精神面貌的改变。
英雄孟祥斌跳水救人牺牲事件发生在2007年11月30日,从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1月18日,金华日报社就此发稿超过百篇,在所有媒体中最早确定了“一个人感动一座城”的报道主题,有关报道获得了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系列报道中的代表作《不要哭……咱不哭……》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缅怀英雄背后的道德期盼》获2007年度中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
(作者单位:金华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