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缅怀诸葛亮的诗句。
从一定程度上讲,蜀汉败于大魏,孔明身体不支,抱病而逝,是重要的原因。那么,孔明是否先天身体很差呢?
从史书上看,诸葛亮早年在隆中“躬耕陇亩”,其“身长八尺,容貌甚伟”,身体大致还是不错的。但是自从受到刘备三顾之请,出来辅佐蜀汉,与魏、吴争雄之日起,他就抱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殚精竭虑,奋力驰驱,不以自己的健康为意,为刘备创建了三分天下。刘备死后,刘禅无能,一应朝事,全靠诸葛亮一人支撑,真是日理万机,呕心沥血。在***营中常常是三日两头顾不上吃饭。就这样多次出祁山,入“三毛”,伐中原,南征北战,无日休息,其身体的消耗可想而知。
蜀汉建兴12年,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拒于渭南。有一天,诸葛亮派使者给司马懿下战书,司马懿问使者:“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回答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计”(汉升合今的三两)。司马懿听后告诉众将:“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不过百日,诸葛亮即吐血卧床死于***营,年仅54岁。司马懿能“未卜先知”吗?其实他是针对孔明的身体状况而言的。因为司马懿深知孔明日夜操劳,废寝忘食,忙于***事,吃得少。营养不足,事情烦多,消耗精力,必然会积劳成疾。
“形神困惫、操劳过度”是诸葛亮早死的主要原因。过度地用脑,又不注意饮食,最容易损害人的健康。疲劳对于人体的伤害,如同我们反复扭析一根铁丝,当扭抗运动超过“金属抗疲劳强度”极限,铁丝就折断了。人体的器官也有它的耐疲劳强度,超过界限,则会给机体健康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长期工作、学习负担过重造成的过度疲劳,将给大脑皮层带来恶性刺激,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不但会引起头昏脑胀、睡眠不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反应,而且还会使身体的抵抗力和免***力下降,极易导致旧病复发或罹患新疾。血压升高、血脂增加、心肌缺氧而诱发心脏疾患,往往是积劳成疾的结果。另外,癌症的发生与此亦有密切的关系。
诸葛亮的早逝表明一条很平常的道理,若不注意日常的饮食起居,不注意保养身体,就有可能损害健康,缩短寿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需于本,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也。”他倡导劳而不倦。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刻苦精神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在繁忙的工作中忽视合理的休息,不讲究膳食营养,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所以,脑力劳动者,尤其是人过中年,在奋发工作的同时,要讲究科学用脑,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做到有节奏、有规律、动静结合、弛张有时,切勿长期负重,以免重蹈孔明之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