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斯塔夫·克里姆特(Klimt,Gustav)(1862—1918年),奥地利画家。他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最杰出的画家之一。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一个制作金银首饰的世家。父亲从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育有七个儿女,克里姆特是家中的长子。家传的金工技巧对画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77年与两个弟弟一起进入维也纳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接受传统绘画训练,毕业后进行壁画、壁饰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工艺美术;东方绘画;西方美术
19世纪中叶,随着照相技术的产生,模仿自然的艺术观念和形式受到挑战,艺术家们纷纷寻找新的出路。与此同时,随着日本“浮世绘”的传入,西方画家开始接触并认识东方美术,并且提出“东方文艺复兴”的口号,人们重新审视东方美术,真正领悟到东方美术的神韵,尤其是中国传统美术(包括工艺美术、民间美术、文人画等)的审美和空间构成特色。最早的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中就表现出对东方美术的兴趣,继而在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中也有所表现,新艺术运动吸收了东方美术的造型语言,运用平面的形式、意向的空间背景、抽象的线条以及富于装饰性的画面效果,克里姆特便是这种趋势的代表。他的绘画在形式上没有延续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写实绘画传统,而是大量借鉴东方美术的内容与形式因素,在尊重本民族的审美习惯的同时,将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色彩、笔墨、形式等因素运用于绘画之中,获得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1897年是克里姆特绘画风格转变时期,也是他东方风格的开始。他参加青年艺术家小组,并和一部分青年艺术画家组织发起了一场旨在反对学院派美术泥古不化的保守倾向,力求进行艺术创新运动,并成立“维也纳分离派”,担任了第一任***。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克里姆特对于东方艺术的借鉴,如他为《悲剧的寓言》所画的黑白画中,大胆的运用了平面化方式,画面中间象征悲剧的女性黑色的衣裙衬托出女性白色的面庞,画面两侧象征享受和痛苦的女性则采用中国白描的表现方式,平面的形式、富于秩序感的曲线造型以及画面的装饰性显然都是东方传统艺术常用的造型手段。
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日趋成熟,他不仅研究、借鉴意大利中世纪镶嵌壁画表现手法,更多地是从东方绘画艺术中寻找语言符号,结合各种材料工艺,追求形式感和装饰性的标新立异。他常常采用羽毛、螺钿、金、银箔的光泽入画,使作品具有华丽的装饰效果。尤其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吻》,在这幅保持镶嵌画格调的水彩画中,汲取了古代波斯细密画的某些表现手法,使用了日本浮世绘式的重彩与线描,色彩中掺入金粉;人物衣着上的***案纹样也很独特,有一种介乎日本趣味与拜占庭趣味之间的混合味;男人的是垂直的有力的长方形直线条***案,女人的则是大小不匀的圆形和曲线纹样,以***案纹样来区别两性的性别,带有暗示或象征的意味。
从1911年开始,克里姆特的绘画开始倾向于中国风格,由于1907年他为奥地利大学所做的壁画的***和***治内容使他不能容于维也纳社会,于是他远离尘嚣,在艾特森湖边的别墅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这一时期克里姆特画了大量的风景画、女士肖像画,虽然作品画幅和表现内容都不如他中期作品的恢宏富有气势,但其绘画的境界与表现方式则更加接近中国艺术的特点。无论是风景画还是肖像画都具有共同的特征:
首先,克里姆特常常使用中国民间版画、刺绣、陶瓷、丝绸、地毯等艺术品上的纹样作为其肖像画的背景,一方面显出异域的特色,另一方面增加画面可读性,丰富了画面色彩。如《女朋友》中以中国凤凰和牡丹的形象为背景,《舞蹈家》中的中国人物背景,《玛丽娅·贝亚》和《阿黛尔II》中的关云长的形象,都是克里姆特喜爱中国艺术的证明。
其次,克里姆特在肖像画的描写中减弱了写实性,运用线条勾勒与色彩交织的表现方式,带有更强的写意性。从自由的线条与不经意留下的笔触中我们能体会到画面所蕴含的意境。这一时期克里姆特改变了以前工艺化的表现方式,更加接近中国画的笔墨意韵。
再次,与以前对比画面由于作者运用对比色作画使画面鲜艳、明快、视觉冲击力强。画面中往往用红绿对比色构成画面的总体格局,然后以黄、黑、白点缀画面,使画面表现出热烈、华丽、醒目的感觉。如《女朋友》的红色调为主,点缀以绿色;《欧戈娜肖像》以黄色的背色衬托出人物红、绿交织的花裙;《乔安娜肖像》以红背景衬托绿色倾向的上衣,画面红黄绿三大块构成等。
在肖像画方面,克里姆特又创造了其艺术的又一次高峰。克里姆特的女性肖像画在他创作中表现为平面秩序感和装饰感。在作品中,除女性的头部、手部描写较为写实之外,人物的衣裙、背景均用大面积的平涂的色块分割画面。画家在衣裙、头饰等处加进抽象的,富有秩序感的类似于东方织物上的***案或符号,显示出很强的装饰感。由于不同大小、色彩、形状的块面分割画面,人物与背景在画面上的大小与色彩的搭配造成了视觉的平衡与协调。具有很强的构成的意味。中期人物肖像画虽有很强的平面装饰感,但画家在用色上并未摆脱欧洲绘画的影响,在绘画中追求色调的统一,色彩的和谐关系。画面柔和的色彩给人以文雅、优美之感。克里姆特后期肖像由于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借鉴,一改优美,柔和的感觉,而显得华丽而热烈。其后期作品从画面内容到表现技法,都与中国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另外,克里姆特也非常热衷于收藏东方艺术品,其中包括大量中国、日本、朝鲜的艺术品和文物。他对中国艺术情有独钟,他家中摆放着中国式的家具,还收藏着中国的刺绣和绘画作品,据说中国版画中关云长的形象就被常年悬挂他的居室里。克利姆特不仅收藏中国艺术品,还充满感情地研究中国艺术,他收藏的屏风、绘画、花瓶、雕像,常常成为他的作品中的背景,在他中后期的绘画中喜欢用纹样***案丰富画面,充实内容。在画面的背景、服饰、地毯、家具等处,凡是能加上花纹的地方,都采用中国纹样***案充实起来。例如在:《悲剧的寓言》素描稿中背景画出了龙的纹样***案等。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绘画超越了模仿自然的观念,在绘画中寻求表现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和理想美的同时,将东方审美思想与形式运用于绘画之中,形成既真实又抽象,既典雅又个性鲜明的绘画风格。克里姆特将东方艺术风格融于西方绘画的探索和实践,为东西艺术的交融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也给我们提供了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方法和态度,给当前绘画创作以启示。(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英)M.苏立文著陈瑞林译《东西方美术的交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
[2]翟墨主编徐深编著《象征派》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3](美)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4]孔新苗、张萍著《中西美术比较》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东方绘画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