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演变历程研究

摘 要:中国是文章的泱泱大国,文章从先秦发展到现代经历了不同的变迁。本文从文章的始于年代开始,按朝代对文章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对各朝代文章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状态及特征作了简要的整理,以期有助于对文章、文章学的研究。

关键词:文章 文章演变 发展研究

“文章”一词,最早见于《论语》。《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最简单的文字记事,最早始于商代的甲骨文和铜器铭文。这些卜辞和铭文的特点是:单纯、质朴、具事直书、不加文饰,所记的内容多为晴、雨、田、猎、祭祀、征战、人、地、日、月,文字极为简短,可以认为是今天长篇记事文的雏形,也可以名之曰“文章”。那么,我国有“文章”的时代,应始于商代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章也不断变化发展着。到了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即西周到春秋时期是我国文章的原始阶段。这一时期文章数量尚少,文章的功能比较单一,大多用作记录文书,这记录有文字的,也有口头的。书信开始萌芽,这一时期是文章的原始阶段,基本文章是《尚书》和青铜器铭文。从发展水平来看,文章还只是处在记录文阶段。西周统治者既讲文德,又重文治,他们兴礼作乐,建立了一整套典章制度。由于礼乐大备,文章的内容不仅增加了历史经验和道德说教,表现形式也更重文采了。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王纲解纽,私人可以讲学,处士可以横议,于是文章便得到划时代的发展。

战国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化学术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文章由《论语》的语录发展为长篇大论以至专门著作,如《荀子》、《韩非子》、《孙子》、《吕氏春秋》等。此时的文质并存的情况也出现了,孟子、荀子、庄子尚文;墨子、韩非尚质。论辩文章最为盛行,它放言无忌,相当随便,韵散并用。在汉魏以前,文学(文章)并没有***地位。只是到魏文帝曹丕,在他的名作《典论・论文》中,才第一次把“文章”***出来,并赋予它崇高的地位,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个提倡,对汉魏以后文学(文章)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先秦文章,主要是记言、记事和说理,尚少刻画和描写。到了汉代,逐渐出现了着力刻画描写的文字。汉代最有时代特征的文章是赋,从文章的形式说,有的虽名为“赋”,实为赋体之文。赋体之文发展到晋代,名虽为赋,实是论文。风气趋向于谈玄佞佛,行文更加瑰丽繁缛;到东晋,风气变了,社会思想平静得多,各处都夹杂了佛教的思想;再至晋宋,文章便更平和;到了南朝,统治者更好文雅,文章比前代更追求工丽,偶对求事之文发展到极端,形成了骈体。

魏晋南北朝的文章,除了前面论列之外,还有史家之文、小说家之文、文论家之文以及传统的名篇。史家之文如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小说家之文如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论家之文,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钟荣的《诗品》,作为我国文学理论著作是前无史例的。

“文章”(文学)的概念直到唐代的柳宗元才第一次比较清楚地区分为两大类:“文有二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杨评事文集后序》)显然,前者是指的实用文章,后者指的文学作品。唐代以诗为盛,宋代以词为高,但也出现了优秀的散文(包括论说文)作家及其作品,有名的“唐宋家”,就是两代文章大家的代表。唐代以前,文学上无所谓“古文”,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上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谓的“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理论,特别是韩愈所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论点,指导了后来无数古文家的写作,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宋代的欧阳修、“三苏”、曾巩、王安石等文章家,也都在文章理论和创作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赋到宋代已经逐渐散文化,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等,可视为优美的散文诗。文章在元代无什么可称,明代的文章家稍有成绩者有刘基、宋濂、李贽、归有光等人和几个文章流派社团。

清代一个最著名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它主要代表之一的方苞建立了古文基本理论,他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的主张。“义”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法”指表达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运用材料、语言等。章法上,他主张“明于体要,而所载之事不杂”(《书籍相国世家后》);在用语上,他主张“古文中不可入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俳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中俳巧语”(见沈莲芳《书方望溪先生传后》引);在写作实践上,“桐城派”文章有自己的特点,他们都选取事例或运用语言,只期阐明立意(“义”的具体化)即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所在,不重罗列材料、堆砌文字。他们的文章风貌一般简洁平淡,而鲜明生动不足。特别由于求“雅”,语言避忌太多,虽觉妥当自然,终缺乏活泼生气,他们的较好作品,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

梁启超努力于散文的改革,他自称“夙不喜桐城派古文”,也打破“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的束缚,自求***,“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以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而“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具一种魅力”,因而风靡一时,“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清代学术概论》)。他的新体散文,对一切传统古文是一次猛烈的冲击,为晚清的文体***和“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清代著名的文章家还有吴曾祺、林纾、张炳麟等。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鲁迅先生的杂文显示了文章的战斗业绩,此外陈望道、叶绍钧、夏尊、周作人、朱自清等也发表过一批引起读者注意的散文。同志是运用祖国语言的大师,他的议论文(***论文)堪称文章的典范。当代又涌现出一批散文的作者,如刘白羽、杨朔、秦牧、魏巍等,各个作者由于生活经历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选择题材各有侧重。

我国本是文章的泱泱大国,不知由于什么原因,人们却鄙文章而重文学,对文章的解释历来没有统一的说法。如果仅仅就一些辞书上的解释,是对文章的一种轻视。那么什么是文章呢?近来已有文章学的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吴伯威先生说:“文章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和符号表情达意的篇章。”(《文章学要走向***》见《殷都学刊》88年1期)孙移山先生主编的《文章学》(档案出版社)在《绪论》的开端说:“从形式上说,文章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有组织的书面语言。”“从内容上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表现客观事物的辩证统一体。”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搞活,对于文章学的研究,已有了可喜的成果,就更广泛地要求实用文章为之服务,从《尚书》到《选集》、《***文集》,已有宏文巨制做出了榜样,优秀的炎黄子孙理应为文章学这个新学科的建立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预衡.精神***与文章的变迁[J].中国******干部论坛,2002,4.

[2]刘溶.文章发展追踪[J].音都学刊,1989,1.

[3]尹相如.文章概论[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4]程福宁.中国文章史要略(西周至唐代)[J].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文章的演变历程研究

学习

中国铁路大提速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铁路大提速,内容包括中国铁路大提速纪录片,中国铁路大提速电影。30年前,在中国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数不清的男女老幼挤在即将通车的铁路边,只为了看一眼火车是什么样子。而今,人们对火车的好奇心已经淡去,平静地看着铁

学习

浅析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东方绘画情结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东方绘画情结,内容包括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绘画风格,浅析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的装饰性。古斯塔夫·克里姆特(Klimt,Gustav)(1862—1918年),奥地利画家。他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最杰出的画家之一。1862年7月

学习

浅谈“宣城普通话”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宣城普通话”,内容包括宣城话方言教学文字,宣城普通话考试。【摘要】方言区的人们在学说普通话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中介状态”。一方面是语音接近普通话,另一方面在学说普通话的过程中延续了方言中存在的语法、词汇等

学习

红色岩石峡 谷中的奇景

阅读(25)

我们来到了山顶上最美的小镇色当纳,这里是艺术家的天堂,这里的美景给了画家、摄影家、诗人、作家很多灵感。许多当地艺术家到此定居,寻找创作灵感。这里人们巧手制作的礼品精致高雅,以石头雕塑和手工艺品为主,件件令人爱不释手。街头到处是雕

学习

谈公共建筑装饰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谈公共建筑装饰设计的原则及方法,内容包括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公共建筑装饰设计流程有。公共建筑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独特又得体的公共建筑装饰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给人美的享受。本文以公共建筑空间装饰为主要研究

学习

噶举巴传承体系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噶举巴传承体系,内容包括达波噶举传承祈愿文,噶举红帽夏玛巴活佛。噶举巴是藏传佛教各宗派中支脉最多的一个,因而影响遍及藏地,拥有众多的寺院和僧人。噶举巴有显宗佛法和密宗佛法的很多传承,内部区分为香巴噶举和塔波噶举两宗

学习

开办一个家庭托儿所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开办一个家庭托儿所,内容包括开办一个家庭托儿所,开办托儿所的方案范文。现在大部分家庭是“一对夫妇一个孩子”,而且大部分是双职工家庭。孩子出生后,给父母带来了欢乐希望,同时也带来了烦恼.那就是小孩谁来带?奶奶爷爷、外公

学习

话题营销不是简单的新闻炒作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话题营销不是简单的新闻炒作,内容包括热门话题营销的方法,话题营销和事件营销。曾有某业内专家指出,“话题营销其实就是一种新闻炒作,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对于话题营销的此观点,你怎样看待呢?事实上,话题营销不一定就

学习

古代的“锡命”礼

阅读(31)

“锡命”又作“赐命”,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宾礼”的一种礼仪,始于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赐,是古代尊长者对卑幼者,即上对下的赠予;赐命,则是古代帝王赐予臣僚爵位(包括官职)、服饰、车仗、币帛等的赏命,其礼仪即为赐命礼。“锡者何?赐也。命者何

学习

写英文日记的女贪官

阅读(29)

外人眼中年轻、能干、懂外语的女强人韩永红通过独揽大权、私自透露招标信息的方式,与亲戚里应外合,内外勾结参与高速公路服务区整修项目,引起了许多参与工程投标单位的反感2011年3月28日,记者看到羁押在看守所的韩永红。韩永红原为河南省陕

学习

浅析快速公交(BRT)站点布置及站台类型的合理选择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快速公交(BRT)站点布置及站台类型的合理选择,内容包括目前我国有哪些城市有快速公交brt,常规公交与brt共用车站的优缺点。近年来,快速公交(BRT)在我国的许多大中型城市逐步得到推广,因其系统组成与常规公交有所区别,因此在站

学习

网络传播中的媒介接近使用权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传播中的媒介接近使用权,内容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讲解,网络媒体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媒介接近使用权的内涵媒介接近使用权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法学界新提出的一项公民权利,这一概念在法律界被提出之后,由于当时的理论和社会背

学习

王华文:33载坚守青山

阅读(32)

盛夏7月,走进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彝族村民王华文的家,就在密林深处的半山腰。从山脚沿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王华文家。眼前的老人,面庞黧黑,头发花白,不善言辞,但谈起33年来的守林岁月,王华文一下子打开了

学习

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的教育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的教育,内容包括藏传佛教是如何改变蒙古历史的,蒙古族与藏传佛教融为一体。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以蒙古土默特万户首领阿勒坦汗为首的蒙古右翼三万户各封建领主的极力扶持和积极推行下,藏传佛教格鲁

学习

西周青铜食器的发展演变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西周青铜食器的发展演变,内容包括西周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青铜器与西周饮食文化。丁孟简历:1960年生,现任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金石组组长,研究馆员。10余年中,一直从事故宫博物院院藏青铜器的征集、展览、研究、鉴定

学习

王安石变法历史演变及成因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王安石变法历史演变及成因,内容包括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朝哪个皇帝,如果王安石变法成功有什么后果。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就说:“一千年来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好像一个谜似的,为人们所不理解”。封建的

学习

全球气候变化的演变

阅读(36)

【摘要】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我们之所以关注气候变化,是基于对历史的客观认知和对未来科学预测的警示;是基于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经济社会

学习

浅谈“内圣外王”的历史演变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内圣外王”的历史演变,内容包括内圣外王的历史,内圣外王的七个标准。摘要: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借用庄子的“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学,实际上丢掉了儒家平民性和实用性的一面,把佛老本体论、直觉主义的东西植入儒学,产生了

学习

从民国初期女性服饰的艺术风格演变看审美观念的转型

阅读(76)

本文为您介绍从民国初期女性服饰的艺术风格演变看审美观念的转型,内容包括影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迁的因素,民国时期奢华的服饰有哪些。民国初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旧与新、中与西的碰撞与融合中翻开了崭新一页。其中,女性服饰直观、清晰地

学习

一篇文章作文800字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一篇文章作文800字,内容包括一篇征文800字左右,一篇作文800字记事。我,遇上了这样的一篇文章:一个人因为父亲和妹妹的挖苦,没有信心拉小提琴。有一天,他到后山偷偷去练琴,遇上了一个自称是聋子的老人,老人说她愿意做那人唯一的听

学习

“叶子戏”的演变

阅读(50)

关于牌的起源,以往在世界上有过不同的意见。法国学者认为是法国却尔斯六世在位的1392年发明的,比利时学者则提出他们要比法国玩纸牌早,而瑞士一位僧侣的文件,却记载着1377年时纸牌在瑞士已非常风行了……近年来,由于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桥

学习

梳理中国动漫发展史的时候,绕不开奠基人张光宇

阅读(44)

我问过许多学者,针对什么是动漫的问题,总有些含糊其意。其中涉及的动画、漫画、卡通等词汇,基本上是外来语。在日漫(日本漫画)、美漫(美国漫画)、外漫(外国漫画)的冲击、激发下,国漫(中国漫画、中国动漫)这门新学问、新产业已经是燎原之火,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