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高龄化社会的来临,人们常患疾病的结构类型也正发生着变化,单纯的医院护理已难以满足众多中老年患者的就诊需要。以维护和增进健康为主导的的家庭康复护理,由于其特有的方便性、及时性、灵活性,正日益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3]。本文试就家庭护理做一简单阐述,以资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家庭护理的对象
1.1 老年慢性病和老年痴呆症患者 在高龄化社会,老年性疾病是家庭护理的重点。这类患者的日常生活往往处于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状态,而家庭其他成员由于繁忙的工作学习,无法花费更多的时间陪护照顾他们,致使他们自感冷落和孤僻,心理、生理状态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家庭护理由于其方便性、及时性和灵活性,从而可为这些患者提供心理、生理的最佳服务,满足他们的护理要求。
1.2 因公伤残、丧失自理能力者 因患者躯体某些生理功能长时间或永久性丧失,心理上会因突如其来的打击而产生消极反应,他们不希望长期住院,而家庭护士可为他们提供院外细致周到的服务,重新鼓舞其对生活的信心。
1.3 晚期行姑息***患者 此期患者由于病痛的折磨而使其心理状态处于最低谷,最需要心理安慰和疏导。另外,因患者生理机能逐渐衰退也需要长期维持***。
1.4 患者的安息护理 针对那些由于疾病的进一步加重而失去***机会的患者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实施的一种积极的综合护理。
2 家庭护理的内容
2.1 病情观察 首先是生命体征的观察;其次,神志、精神、饮食及大小便的变化,均可反映疾病的发展演变趋势,为及时有效的诊治提供依据。如高热患者24 h体温的观察记录,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类型,患者出现的少尿、无尿可对***提供用药指导;另外,指导患者按时服药,观察用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需输液***者,观察滴速快慢,有无输液反应,液体有无外渗等。
2.2 护理患者所用器械的使用及故障的排除 常见的肠腔体表造瘘器、导尿管、鼻导管、氧气枕、氧气袋的使用及护理,以及出现故障的合理解决。要求家庭护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护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病情及日常生活质量。此外在家庭护士服务的前提下,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一般的护理常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进行康复指导,加强卫生宣教 对患者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对慢性病的并发症做好预防护理工作,如褥疮的预防及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条件下,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3 家庭护理区别于医院内护理的特点[2]
3.1 结构不同 医院内护理的病种多、病情急,病员集中,环境规范化,一切***护理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大多患者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护理范围较固定,局限于病房和门诊,护理对象仅限患者本人;而家护则是上门服务,护理对象为患者及其家属,护理环境随患者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不同,心理上常保持一种较为满足的生活状态,对生活充满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2 人员配备的不同 成功的家许护理首要的先决条件是护理队伍必须是充实可用的,包括在职护士的合理流动和老年护士的再续职者。在职护士要求业务水平高,医德修养好,由于他们往往***出诊,对发生意外并发症必须能够做出合理、正确、及时、***地处理;而医院又是一个教学场所,人员较为复杂。
3.3 护理形式的不同 临床护理包括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成组护理、个案护理;家庭护理则包括责任制护理、家庭医院联合体。某些患者病情急性期过后,即可回家***,医生可为其介绍家庭护士,出院后的***、护理就由家庭护士一人承担,当患者在家接受护理时发生了新的病情变化,可随时与联合体医院联系***。
3.4 患者的自身利益 由于住院费用的日益增加,并且还有可能发生的院内交叉感染,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一定压力,从而影响其***的效果;而家护针对的是单个患者,可明显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加之收费低廉,使患者及家属乐于接受。
4 其社会效应
据日本家护研究中心统计表明,各种疾病所占比率大致为:脑卒中33.3%,痴呆症23.8%,癌症23.8%,帕金森病14.2%,骨及关节伤14.2%,颈及股骨头病14.2%,心脏病4.7%,肝脏病4.7%,其他4.7%[1]。随着高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人对家护也有很高的要求。据调查有22%的老年人明确表态即使有病也不愿住院说明老年人觉得有病住院并不理想。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有病住院并不是最佳***方法。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或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者,他们最需要在家中享受护理服务。这样既方便了患者,节省了患者家庭的人力、物力投资,也为护理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服务实践天地。加之廉价的花费,这种多利而少弊的护理服务方式更适应社会的要求,促进护理制度的改革发展,加速护理最终走向家庭这一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戚兆力,李旭.日本家庭护理的现状.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2,5:216.
[2] 刘箴.家庭病房.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2,5:233.
[3] 尹红.我国护理面临改革.走向家庭护士进修杂志,19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