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于8月13日起生效实施,重点对婚前贷款买房,以及父母出资买房,离婚时财产如何分割问题;有关亲自鉴定问题;第三者是否受保护问题;堕胎是否侵犯生育权等问题做出解释,而其中争议最大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对婚姻双方影响最大的就是"房子"问题。
关键词: 司法解释(三);有产者胜利; 女性婚姻行为选择
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全国法院一审受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分别约为129万,134万和137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房子"等问题更是成为了法院判案的难点,最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更是引发了全体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司法解释(三)并不光单纯的将纷繁复杂的家庭纠纷的解决条文化,明确化,更是体现了现实中婚姻价值观,婚姻状态的悄然改变,相比较过去传统式婚姻,当下的婚姻生活更加充满了自由,民主,弹性,和不定性。
(一)婚前贷款买房归自己,"啃老房产"归个人预示着有产者的伟大胜利?
现代婚姻生活中,结婚前一方贷款买房,结婚后双方共同还贷已成了不成文的惯例。按中国的传统婚嫁习俗,一般由男方提供住房,房产也一般应当登记在男方名下,很多情况就是男方出房子,女方出车子。但在现在房价不断高涨的的情况下,婚后夫妻双方共同还贷已经成为常态,而离婚时房产的所有权如何划分?司法解释(三)给人们以往争论很久的的问题画上了句号。而此解释一出便出现了老公变房东男人一片叫好,女人则一片抓狂的情况。但是这种确定性的解释总是比等到个案再衡量决断来的有高效便捷的多。此条款的内容也在早在上海高院的规定有中所体现,所以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早已得到充分的预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条,看似不公平的对待了共同还贷但是却没有支付首付方,争议房子到底归属谁的时候,第十条的第二款却隐含了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亮点,"即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部分应当由房屋产权人给予配偶一定的补偿,而且要把房产的上升空间利益考虑在内"(1)这点恰恰证明了老婆和老公一样,都可以是房东,对于没有购房能力却又长期帮配偶常年还贷的女方实现了公平。
司法解释(三)的第七条的规定(2),相较此前的司法解释(二)进行了更符合现实情况的界定,"父母在子女婚前出资是对一方的赠予,而父母在子女婚后出资是对双方的赠予"但是这个约定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发挥作用。因为父母给子女出钱买房子的时候,很少有人去签订协议或做公证,而司法解释(三)的规定更为合理,也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避免了司法解释和现实生活脱节的情况,也明确了以前划分不清楚的产权空白。啃老房产归个人的司法实践的合理性更体现在,房产作为标的大,价值高的财产,如果作为婚姻法上的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很多老人倾其所有的投入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也避免因虚开借条而引发的虚假诉讼等问题。此规定也遏制了社会上一定的通过婚姻来投机的心理,引导人们更加理性的对待财富的增长和积累。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婚姻生活中,那些对房产进行实际投资的人的利益,最终会得到法律的保护和认可。有产者在这场婚姻保卫战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二)有产者胜利之后,是否会对女性的婚姻行为模式产生负面影响?
著名的法国社会法学创始人狄骥教授指出:"所有权是用以适配一种经济需要而成立的法律制度。它与其他法律制度一样必须随着经济需要的本身而演进"(3)。惟一的科学方法,应该观察事实,先将它分析,然后再将它归纳起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看似合理的规定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试看我国婚姻法自从1950年变采用了夫妻共同财产制,虽然经历了多次修改但是一直都是夫妻财产共同共有制(4)。共有财产制度的优点在于有效的维持了婚姻的稳定性提高了婚姻的质量,将男女方对婚姻的贡献都合理的算入婚姻的财产制度设计中,从而更有效的激发了男女双方在婚姻生活中的利他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样更加有利于婚姻幸福感的的增强。但是当财产分配制度设计倾斜,对一方肯定的多些,必定会损害另一方对家庭投入的积极性。而按照传统的男女在家庭事务的分工上来看,女性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照顾家庭,抚育子女,侍奉老人上面,但是这种非生产性的投入很难在金钱上进行具体的衡量,而因为家庭劳务的投入而失去的,比如再教育,比如社交,比如职业的机会成本就更加难以计算。如果制度设计只照顾到有产者的利益,而忽视了这些对于维系家庭同样重要的劳务和情感的投入,势必容易影响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选择,因为当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投入越多,意味着以后的风险几率的增强,为了规避未知风险,更多的女性把更多的经历投入产出比更加可靠的职业市场中。当女性把生活重点转移到职场中,就更容易改善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因此有产者的胜利之后,更加强了女性为了成为有产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职场中,不利于家庭的合理分工,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幸福感的增强。所以以上分析得出,如果只是单纯的有产者的胜出,并不是立法者进行司法解释的最终目的,整个家庭的胜出,让男女在家庭的功能上都能合理分配,劳有所得,亲有所养,一个美满幸福和谐的家庭才是真正司法解释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中国作为世界上现存的少数几个文明古国,13亿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增长力的发展中国家,在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家庭作为养老育幼的基本场所,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婚姻法的立法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家庭的职能的顺利实现,家运即国运,千家万户的命运汇集成整个民族的兴旺。夫妻财产制即成为实现家庭基本职能的最后一道法律保障。此次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让有产者胜利的走在家庭生活中,但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维护了家庭的幸福,因为两性差异客观存在,不合理的财产分配制度,很可能将本该合理和谐的男女职能引导可能更适合职场生活的境况,从而削弱了家庭的幸福感指数。"婚姻是成立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社会肌体的细胞组织,担负着多方面的重要职能。家庭不仅是人口生产的单位,而且是一个教育单位和消费的经济单位,如何处理婚姻关系,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到对方、下一代、社会的利益的重要问题。"[5]所以财产分配制度应当最大程度的维护婚姻所承担的社会职责,保护在婚姻中可能是弱势群里的利益。合理的财产分配制度,综合的全面的评价一个人在家庭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不是以有产无产而有所区别。
参考文献:
[1]杨.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六大焦点问题[J].半月谈.2011(10)
[2]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2011.8.13
[3]莱昂·狄骥.《拿破仑法典》以来私法的普通变迁.徐砥平,译.北京:中国***法大学出版社, 2003
[4]夏吟兰.对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社会性别分析[J].法学杂志,2005,(2).
[5]杨大文.论婚姻自由[A].杨大文教授从教五十周年文集[C].北京:法律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侯琳(1987-),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上海大学,09级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