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基金无疑是20世纪最有意义的金融创新之一,这一点在基金业迅猛的发展中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自第一个具有现资基金面貌的基金“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在1924年于美国波士顿诞生之后,共同基金后来的发展之迅速可以说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目前,美国的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量已高达7万亿美元,有大约4000万持有人,有50%的家庭投资于基金,基金资产占所有家庭资产的40%左右。
共同基金为什么能够实现如此蓬勃的发展?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认为基金投资只所以能够为广大的人们所接受,根本的原因之一还是基金投资能够战胜人性里冲动和懒惰这两大根深蒂固的弱点。
一、基金投资克服的是人性中冲动的弱点
根据美国著名基金评级机构晨星的统计,从2003年6月到2005年12月的两年半中,中国内地所有17个股票型基金都毫无例外地战胜了股票市场,比例为百分之百。3个债券型基金和7个混合型基金也都全部战胜了其相应的市场指数。这一完美比例令他们的欧美同行感到震惊,也充分说明了基金投资的优势。
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证明,人们很容易受到身处环境气氛的影响而在仓促之中做出非理性的决定。股市无疑是这一理论体现最为明显的试验场所之一,有过投资股票经验的投资者应该不难理解这一点。不少天天在营业部看盘的个人投资者的情绪几乎完全为大盘的涨跌所左右,大盘上涨时欢天喜地、大盘下跌时如丧考妣——这样的悲喜剧几乎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券商营业部上演着。
在市场剧烈波动的一两分钟之内,很多人会决定买入一只自己根本不了解的股票,还有很多投资者会将股市的随机波动作为转折信号而完全改变既定的买卖决策。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免于“随波逐流”,所以股市的上涨和调整才每每会有“过度”的尴尬结果。
相比之下,基金公司是法人而不是自然人,投资研究流程和风险控制机制成为基金投资最核心的内容。这样,基金的投资就可以充分利用集体决策来控制冲动的人性对投资的负面影响。
首先,基金的选股是投资和研究部门合作的结果,研究部门的介入确保了基金不太可能介入自己不了解的投资对象,同时还远远增加了挖掘出优秀上市公司的可能。其次,投资决策委员会确保了被选择为投资对象的股票将受到更为全面的考察。一般而言,投资决策委员会由投资、研究、风控等各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这保证了基金的投资对象必须接受行业背景、盈利前景、公司治理结构、市场买卖时机以及投资风险等各方面的审视。
当然,基金的投资流程较个人决策过程要复杂得多,这可能会导致一些短线交易机会的丧失,但同时也保证了基金通过谨慎的投资能够避免犯大的错误。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自己的投资秘诀就是“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自己恐惧一点,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自己贪婪一点”,基金的制度设计最后产生的结果,正和股神的心得颇有契合之处。
实际上,基金投资特别是股票基金投资,长期持有更有助于战胜人性冲动的弱点,往往是取得超额收益的关键。因此在海外成熟市场上,获得富人们青睐的,往往是对持有期限或赎回有限制的私募基金,而不是进出自由的开放式基金。
二、基金投资克服的是人性中懒惰的弱点。
很多人都对自己的懒惰耿耿于怀却又无可奈何,而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懒惰导致了财富的低效运用。最直观的案例就是申购赎回都极为方便的货币市场基金2%左右的收益率要远远超过活期储蓄,但至今却只有1800亿元左右的规模,中国仍有14万亿元居民储蓄“躺”在银行。
个人的资产一旦进入基金就会被充分动员起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去争取尽可能大的收益。在竞争激烈的基金行业中,每家基金公司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把客户闲散的资金打造成一架效率更高的赚钱机器,而投资者将是这场竞争中最大的受益者。
其实,很多人的“懒惰”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分工的细化,很难想象一个中小投资者能够投入很大的精力去研究上市公司,也不太可能让一位中小投资者去天天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这和中国的现实有所不同,在国内我们所熟悉的是“职业”的股民,但这一群体在不断缩减是不争的事实,这从反面证实成熟市场之中资金有限的个人投资者操作所面临的困难。
基金公司提供专业的投资团队为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的服务,基金不仅能够进入个人无法涉足的市场如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而且基金对金融产品特别是创新金融产品的了解和把握,也是一般个人投资者无法比拟的。基金所有的这些优势,最终都会在投资收益上体现出来。
现在,国内的很多基金公司还开始致力于以更主动的方式去帮助人们克服“懒于理财”的毛病。一些基金公司现在不仅在单只基金中提供资产管理即“选股票”的服务,还提供针对公司旗下所有基金产品的投资策略即“选基金”的服务。可以想象,基金公司理财经理及时周到的建议,在某种程度上是逼着“懒人”们打起精神来想想怎么让自己的钱“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