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现有人口约32万人左右,“5・12”地震使他们失去了很多的同胞。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
9月1日,对我们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天,我们有幸采访了5 .12四川大地震灾区z的几名受灾群众,当然他们不是一般的群众,而是来自古老的少数民族羌族。这一次简短的采访,让我们了解了羌族文化传承之一的羌乐,羌乐不仅震撼,更多的是感动。
下午3点,我们和杨晓铎老师相约在被誉为“东南亚第一女低音”的董翔老师家,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院子被主人打扫的很干净,各个角落都载满了花草,很有朝气,屋子是那种古色古香却融和现代艺术为一体的摆设,让人感觉很舒服,很有艺术氛围,我们的谈话就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下开始。
董翔老师,一位颇具修养的艺术家,她很和蔼。她给我们讲了亲历5・12大地震后灾区的见闻。她说:“如果不是那种身临现场,我们对灾区的认识永远存在在感性里,永远都体会不了生命的价值。羌族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活着就好’……”
董老师告诉我们,当她进入到羌族,一种无形的痛苦占据了她的内心,这种大山围绕大山的民族,好像与外面的世界隔了万水千山,在这次大地震中,羌族很多被毁文物都是部级的“宝贝”,一些研究羌族文化的知名专家也在地震中遇难。羌族文化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抢救羌族文化是她义不容辞的任务,因为古老羌族文化面临着震后消失的威胁。
在绵阳,董翔见到了来自北川的一个羌族艺术团队。这些羌族同胞翻越8座大山赶来参加演出,地震毁坏了他们的家园,这些一辈子活在歌舞之中、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的羌族同胞面临无家可归的困境。
“羌族是一个极其具有原生态的民族,如果就这样被世人慢慢遗忘那是多么可惜甚至于痛惜的事情,他们的音乐来自心里,虽然我们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可是我们却能从他们的音乐里,歌声里听出他们是多么和谐,多么勤奋的一个民族,这是我听过最好听的音乐,也是最感人的音乐,这样的音乐不能被人们就这样给遗忘,我们需要把它流传下去”。董老师说,“我把他们接到北京,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每天排练。”董翔决定,利用他们已经具有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天赋教他们自救,就他们自身的才能进行整合,以公演的标准培养他们的舞台功底,让他们依靠自己的才能走出困境、甚至走向世界。董翔认为,这是效率最高、也是最有效的救助。
羌族是一个性情豪爽、喜爱音乐的民族,是我国唯一的始终保存最初族源、最具古老民族历史的民族。历史上因连年征战而不断迁徙,作为鼓舞在战争中产生的古声部合唱,作为鼓舞士气的战歌和边打仗边劳作的劳动号子,陪伴了羌族上千年。羌族古声部唱法,是一种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唱腔。歌唱时,先由一人起调,随之有人和音、补音,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气势恢宏。古歌主旋律不变,随着人的情绪高低,补音与和音的旋律此起彼伏,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即兴之作。羌族的古声部有放牛歌、山歌、酒歌、喜庆歌和迎接远客歌等几百种,一句歌词多由4或7个音节组成,音乐古朴典雅,激情奔放,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董翔介绍说,由于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复杂的唱法与唱词仅靠祖祖辈辈的口传心授来传承。有的歌谣历时极为久远,由于羌族历史上连年征战迁徙,因此民歌中也不乏鼓舞士气的战歌,如《出征歌》,旋律哀怨、悲怆,即使听不懂唱词,也会被他们虔诚沧桑的唱腔打动,体味到沉重的历史感。羌族最典型的舞蹈是莎朗,也就是羌族的锅庄舞。喜庆的日子里,全寨人着盛装围火塘或场院边唱边舞,气氛欢快而热烈。跳“萨朗”时,男女分别各站成一排,围成圆圈。起舞前,男先女后轮唱一遍该舞的歌曲,然后,由一名男舞蹈能手领头,率领大家边歌边舞地前进。羌族舞蹈中手臂动作较少,腿部的动作较多,小腿灵活、敏捷,有一种别致的动态和韵律,即羌族特有的“一顺边”之美。它贯串于所有的舞蹈形式之中,尤以“萨朗”表现得最为突出。
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在几十位有基础的羌族儿女中选出来的“羌山彩虹”艺术团已经排练了优秀的羌族经典节目14个,包括盛大节日时的《祭祀舞》,有尊贵客人来到时的敬酒歌和《红舞》,羌人民间乐器之一的《羊皮鼓舞》,羌族代表舞蹈“萨舞”,多声部女声表演唱《清清的咂酒歌》,男声独唱《欢聚一堂》以及快要失传的表现妇女们在生活中交流的独特音乐语言《口弦》等等。董翔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和国家大剧院定下了演出时间,日期是10月3日,羌族特有的“口琴”“羌笛”以及“多声部”都已经被世界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这次演出中,就充分利用了这三种重要音乐元素,向世人展示这不为人们熟知的另类音乐。
“把羌族文化发扬光大,让世人都来了解。”听到这里,我们被董老师这样一颗善良执着的心给感动了。董老师还告诉我们,这些孩子有些已经失去了家园,有些失去了亲人,把他们接到北京,毕竟靠她一个人的微薄之力远远不够,她希望借助媒体,让更多的好心人来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把仅剩的羌族文化发扬光大,而眼下最为燃眉的是10月3日的演出,失去家园的他们,连自己的民族服装都是在拼凑的,没有一件是完整的……失去家园的他们连演出的服装都没有,他们需要更多人的帮助。他们需要自救,他们需要演出机会。
“……我们希望有爱心的企业或个人可以帮助他们,希望我们羌族同胞可以整装在艺术殿堂上表演……”董老师说。
采访结束之际,我们和羌族的几位民间艺术家一起随乐起舞,他们是那样的淳朴善良。看到他们,你会感觉到那种与世无争,他们丝毫没有被地震打垮,笑容依然是那样的灿烂。他们换上了他们羌族特有的民族服装,虽然这些服装不是很完整……
董老师告诉我们,那些色彩鲜艳的漂亮的***案都是他们自己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而且每一位羌族姑娘都会绣,每一个***案几乎都与寓意,而且每一个村子的绣法都不同,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很多东西是靠口头传承延续下来的。如果能把这样的民族特色也流传下来,将是一笔很大的文化遗产。
羌族是个古老民族,很多人是从中央电视台的原生态歌手比赛和网络红人“神仙妹妹”开始了解羌族的。
我们相信,最具原韵、凄美绮丽的羌寨彩虹,终会在风雨过后,出现最美丽的彩虹。
人物简介:
董翔从3岁时就开始师从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演奏家丁国栋、陈文勋和杨陆通等大师。她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深造于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我国著名指挥家吴灵芬、郑小瑛,成就为新一代指挥家和享誉东南亚的女低音歌唱家。被誉为“东南亚第一女低音”的董翔,在几十年的音乐生涯中,创作出了很多优秀曲目,先后担任维也纳音乐学院中国北京分院客席教授、国家皇家乐团首位女客席指挥、国家质检总局青年艺术团艺术总监等职务,成为作曲、指挥和歌唱全面发展的音乐人。董翔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研究、挖掘、开发,2005年开始着手羌族文化的研究,曾与北川、汶川的艺术家进行过多方面的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董翔:让世界了解羌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