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期来看,ECFA的逐步推进必将带来两岸投资的多元化、优质化和高附加值化。
2010年6月29日, 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重庆正式签署。ECFA的扬帆启航,对于正处于恢复性增长势头的两岸贸易来说,无疑会产生重大的推动力,必将使两岸的投资和贸易乃至文化交流进入一个新的航道。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内地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一度严重受挫。由于内地的台资企业以电子产品加工贸易为主,在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刚性需求较小的电子产品更易受到严重冲击,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也成了金融危机的重灾区。2009年1月份内地对台进出口贸易跌至50.3亿美元的低点,此后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逐月回升,呈现出良好的复苏态势。除了今年1、2月由于受春节等因素影响,出现短暂小幅回落,两岸月度贸易额均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5月当月,内地对台进出口值更是冲高到128.6亿美元,已经逼近2008年7月128.7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点。虽然6月当月对台进出口小幅下降至122.3亿美元,但是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已经宣告确立。
对台贸易恢复性增长
2010年上半年内地对台湾地区贸易总额达69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61.2%,比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增幅高出18.1个百分点。其中进口557.2亿美元,增长60.2%;出口136.5亿美元,增长65.4%。上半年内地对台贸易累计逆差420.7亿美元,增长58.6%。
全球复苏为原动力
上半年两岸贸易良好的发展势头归根结底是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复苏拉动,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地区经济企稳回升带动了需求增长,台资企业的订单逐渐增加。欧盟统计局7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季度欧元区和欧盟GDP同比分别增长0.6%和0.5%,环比增长均为0.2%,表明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已经步入复苏;而7月8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美国今年的增速预期由2.7%上调至3.3%,将日本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由1.9%上调至2.4%,这都表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显示出市场复苏迹象。对于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台资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市场状态转好的信号,成为带动台资企业出口回升的原动力,也是两岸进出口贸易恢复性增长的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台湾岛内经济的强劲复苏势头是内地出口大幅增长的重要因素。今年5月份,台湾工业生产指数达124.42,同比增长30.67%,连续3个月创下历史新高;5月份台湾失业率为5.14%,同比下降0.68%,已恢复至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的就业水平。IMF把台湾地区在2010年的经济成长预估从原本的6.5%再度上修为7.7%,各种指标表明台湾经济强劲复苏势头,需求增长拉动了内地对台出口。
台企扛大旗
在两岸贸易中,台资企业是毋庸置疑的领***人物,其进出口占两岸贸易总额近8成。台资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从台湾进口料件,加工成品后销往欧美等多国市场,海关数据也印证了这样的特点。今年上半年,内地外部投资企业对台进出口532.6亿美元,增长63.9%,占同期内地对台贸易总额的76.8%。其中又以加工贸易进口为主,上半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达到372.6亿美元,占两岸贸易总值的比例超过5成,由此可见两岸贸易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的重要地位。
机电产品强势领跑
台资企业在内地的投资方向决定了两岸贸易商品结构的特点一直非常鲜明,机电产品进出口是两岸贸易的绝对主力。从上半年的海关数据来看,内地对台湾进出口机电产品472.7亿美元,增长69.5%,占同期内地对台贸易总额的68.1%,增长贡献率达72.7%,无疑是近期两岸贸易恢复性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此外,自台湾进口部分原材料价格大涨也是拉动进口值增长的原因之一,例如初级形状塑料、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进口均价同比分别增长了34.1%、26%和79.1%。出口方面,农产品是除机电产品外的主要商品之一,出口值达5亿美元,增长53.8%;而钢材出口更是借着经济复苏的东风,实现成倍增长,上半年内地对台湾出口钢材4.8亿美元,增长4.5倍;传统优势产品――纺织服装出口当然也不甘落后,上半年出口值达4.7亿美元,增长70.5%。
“单向”状态导致逆差
从两岸贸易的数据可以看到,内地对台湾贸易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逆差。这主要是由两岸贸易一定程度上的“单向”状态造成的。一方面,台资企业从台湾进口料件加工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的加工贸易经营方式,造成了料件进口上的“单向”状态;另一方面,前期台湾对产自内地部分产品实行进口限制,例如台湾地区允许自内地进口的农工产品仅占全部货品总数的79.8%,而内地市场对台湾商品已经全面开放,这造成了一般贸易货物也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单向”流动。更深层次上来说,双方投资项目上的不对等也是造成“单向”贸易的原因之一。目前台商在内地投资项目近8万个,而截至2010年6月,台湾当局共核准陆资赴台投资项目仅43件。种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目前内地对台贸易的大额逆差。
经贸环境大幅优化
如果回头省视近期的两岸贸易,不难发现,经贸环境的逐步优化是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两岸贸易转好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内地赴台采购计划的实施,还是两岸包机到两岸直航的稳步推进,这一系列惠台措施,都大大强化了两岸经贸合作,为两岸进出口贸易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是2009年内地采购团赴台采购成效显著,签约总金额达200亿美元左右,涉及机械、化工、电子、汽车零配件、纺织以及农业等领域,随着采购订单在今年陆续执行,直接带动了内地自台湾进口增长。同时,两岸直航一年以来,为两岸企业节省了营运成本15%-30%,累计节省费用近1.2亿美元。两岸双方都在逐步放宽限制,鼓励对方企业到本地投资,有力地促进了两岸贸易发展。
ECFA新气象
6月29日,两岸正式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据此次ECFA的早期收获清单,两岸共计有800多项产品将在两年内分3步实现零关税。根据早期收获清单,内地将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产品实施降税,包括农产品、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电子产品等10类,基本上涵盖台湾各个产业,金额超过120亿美元;台湾将对267项原产于内地的产品实施降税,包括石化产品、机械产品、纺织产品及其他产品等4类,金额约30亿美元。早期收获清单的实施将有助于两岸一般贸易的发展,并且可能在未来一段时期改变两岸贸易的商品结构,内地的纺织品、机械等产品可能大量进入台湾市场,而台湾的石化、电子、轻工等优质产品也将全面挺进内地市场。从长期来看,ECFA的逐步推进必将带动两岸相互投资的增长,尤其是占整个台湾GDP70%的台湾服务业,借力ECFA的东风将更多地进入内地市场,两岸相互投资形态将由此朝向多元化、优质化、高附加值化的方向发展,这将为两岸贸易带来健康发展的新气象。
ECFA将成试金石
从经验来看,签订任何类型的自贸协定,本地部分产业都将因市场开放而受到冲击。此次ECFA“早期收获”清单中,内地将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产品实施降税,所涉及商品主要是台湾的优势出口产品,如石化、纺织中上游产品等。以石化产品为例,一旦双边关税降至零,台湾石化厂商向内地出口的石化产品将免除平均6.5%的关税成本,其产品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对内地的相关产业造成冲击将成必然。纺织行业亦然,“早期收获”清单中包括136种台湾纺织产品,业内人士预测,一旦取消关税,台湾纺织品对内地出口值将增长25.1%。内地的纺织企业在金融危机后受困于外需不振、汇率变动、成本激增等多方面因素,处在利润微薄的艰难时期,面对台湾纺织品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备战后ECFA时代
ECFA并非单一经济或贸易协议,而是涵盖了两岸间主要的经济活动,包括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原产地规则、早期收获计划、贸易救济、争端解决、投资和经济合作等一系列兼顾两岸特色、推进经济全面深入合作的特殊安排。因此,要用好ECFA***策,应该以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为基础,对所涉及的经济领域配套完善的***策措施,实现与ECFA架构的有效对接。ECFA逐步推进后,两岸合作将从过去简单的资本移动向要素整合发展,台湾资金、技术、管理和行销方式的优势要素和内地基础研究、土地、资本、市场等优势要素将有一个系统整合的过程。应该利用这个趋势性发展的机遇,着手引进更高层次、更接近技术前沿的产业,重点加强与台湾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资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合作,以更好地推进两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与此同时,台湾对内地企业的诸多投资限制有望放宽,赴台投资将更为便利。应当引导相关行业加快投资布局步伐,鼓励部分企业立足台湾本岛,多层次拓展台湾市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台贸易:ECFA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