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使命,还是一种乐趣,是中美学习文化中差别最大的部分。
说虎妈是当下世上最知名、最富争议的妈妈并不为过,这位美国的华裔母亲、耶鲁大学法学教授因其严厉的逼子成才教育方式,其话题席卷了全球知名媒体的版面。
虎妈热潮的背后,有着中美两国国势一扬一抑,以及美国教育颓势引发国民不满和危机感的大背景,也因为虎妈教育方式本身,引发了教育科学领域的重新认识和检讨,比如经常性的重复训练在学术与发现中的地位等。值得一提的是,被包装成“中国妈妈”代表的蔡美儿,在她祖上的国度,遇到的批评比赞美更多。
严厉和放养哪个更能培养出优秀的后代?东方的教育方式是否真是导致亚洲孩子们缺乏创造力的主要原因?西方的“放养”又是否真的过于理想化?该让家长选择还是孩子自己选择?究竟何种教育方式“更胜一筹”?
美国教育的海啸
2010年底,美国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竞赛上失利。这一项目中,美国高中学生的数学、科学和阅读能力在65个经济地区的排位分别是31、23和17。而中国上海的学生在3个类别中均名列前茅,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参加测试。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声响巨大的警钟。”***长阿恩•邓肯就说,“我们什么时候对美 国人在任何一个领域平庸的表现满足过?那是我们的目标吗?我们的目标是领导世界教育。”美国教育专家小切斯特•芬恩则在他的博客上写道:“美国在2010年的珍珠港日(12月7日)遭到中国袭击。”正如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所说,这一测试结果让美国人开始面对“危急时刻”。
而在输出最多留学人口的中国,许多人对于现有教育方式不满,他们一直相信,美国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知识发源地,美国的教育制度应当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虎妈出现后,有人惊呼,“哦,不,中国的教育有自己的优势!美国名校的研究生项目中多是中国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美国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危机,我们一直想学习的方向错了!”然而,也有不同观点,“不对啊,美国还是最有创造力的国家!”“虽然中国学生在PISA竞赛中获得高分,但高分并不等于人生成功,更不等于幸福!”
美国很大,中国也很大
从地域构成以及制度构成来说,美国很大,中国,也很大。
美国公共教育出现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2008年金融危机后,许多州面临巨额财***赤字,对公共教育系统的投入也日益捉襟见肘。在因财***赤字濒临破产的加利福尼亚州,过去两年已削减了全州公立高校170亿美元教育经费,并计划继续削减25亿美元。这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削减教育经费的举动。加州***府甚至为了转嫁危机,批准加州的大学提高学费,平均涨幅超过30%。其他许多州也难逃这一现象的波及,大量小学和中学在内的公立学校,不得不减少课时,甚至改一周5天上课为一周4天。
当国家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个人的努力就变得重要起来了。在美国,亚洲学生往往是最用功的。“很多亚洲学生到美国之后仍然埋头苦读,而且还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特长班,学乐器要学两种,所有这些都增加他们进入名校的可能性,”一位长期旅美的学者说。
反观中国教育,也是如此。在中国,如果一个普通中学生拥有北京或上海户口,那么他考取名牌大学的可能性会数倍于山东或河南的孩子。PISA竞赛中获得高分的上海学生是一个特例,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上海像一块人才磁石,吸引了来自中国各地的精英,***府还给了上海大量教育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成绩反映了有着地理代表性的青少年的表现。而中国,考虑到它是一个资源分配如此不公的国家,如果中国同样派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队伍,它的名次也会下滑。
真实的美国教育
真实的中国和美国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呢?一对在中国生活了8年有余的美国老夫妻Dick和Dee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育儿之道,他们一再强调,自己是“最普通的美国式家长”。
你们会逼迫自己的孩子每门功课都拿到优秀么?――“不会。孩子们总有一些科目是擅长的,我们会鼓励他们在这些科目取得好成绩;还有一些科目,只要他们尽力就可以了。”
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惰性,你们怎么确定他们已经尽力了呢?――“他们也许都会倾向于看电视或者玩游戏,但那也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而且,我们的教育文化是让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就喜欢上学习,他们自己会把学习当做一件有乐趣的事情,而不是用枯燥的反复练习来让他们讨厌学习。”
你们会强迫他们学习一种乐器或是学习某些科目么?――“当然不会,他们会自己选择。我们的儿子学习非常优秀,他拿到了MBA,但那是因为他自己希望。他们在高中时代还吹萨克斯、组乐队,或者是练习其他乐器,但都是因为他们自己感兴趣。事实上,我们的小女儿在大学只上了一学期就选择辍学,去社会经历她所想经历的,我们很高兴看到在兜兜转转一大圈后,她自己选择回到学校继续学业,这是她的选择。”
中美普通基础教育的差别,其实在蔡美儿和她的丈夫杰德身上都有体现。蔡美儿一向力求卓越,她希望成为耶鲁终身教授的原因是不想在华尔街工作,同时满足自己的事业心,所以她应聘耶鲁法学院第一次失败了,直到数年之后才获得成功。而且,在选择法律前,她还曾尝试过经济学和应用数学,尝试的前提仅仅是“为了让父亲开心”,她自己都承认,之所以学生时代在哈佛法学院成绩优异,是因为自己“近乎发狂的努力”,她并不明白真正喜爱的是什么。而她的丈夫杰德,却十分热爱法律,“令她自己相形见绌”,所以杰德才能成为资历最浅的耶鲁法学院终身教授。
蔡美儿和杰德的差别,正是中美学习文化中差别最大的部分,将学习看做使命,还是将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学习到底是让自己更完善的一种方法,还是通向成功的一种路径。也许美儿和杰德都成功了,但这种成功的含金量,却明显不同。
西方式的家长把孩子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包括在外人看来愚蠢的错误都当做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到最后都会成为有益的积淀。而中国式的父母则把孩子们生命中的结果看得最重要。中国的父母无论自己的孩子是一棵怎样的树,都期望他能长到最高。西方的父母则享受每一棵树的不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妈妈VS美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