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并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对于道教是宗教还是巫术的争论喧嚣尘上。本文根据詹·弗雷泽和马克思·韦伯的理论并结合道教的历史、现状,对道教的本质是宗教还是巫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道教巫术宗教
道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宗教而言,确实已获得中国各阶层的广泛认同。可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道教这一早已获得中国人承认的宗教形式究竟是不是宗教已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目前对道教的认识有两种看法,即“宗教说”和“巫术说”。“宗教说”一派认为道教是一种宗教,因为它符合宗教的一些基本条件。“巫术说”一派认为它是一个巫术组织,理由是它作为宗教的条件很不充分,而且十分符合巫术的定义条件。下面我们就这两种说法做一下分析。
“宗教说”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宗教说”。按通常说法,宗教之所以称之为宗教,是因为它有以下几个条件:主神、组织、教义、经典、仪式、排他性、超功利性的精神追求。那么,道教符不符合这一条件呢?“宗教说”一派,认为道教完全符合条件。道教的主神是“三清”—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至于道教的组织,现在的道教门派主要有:南方正一道,北方全真道。至于教义则有尊道贵德、仙道贵生、清心寡欲等。道教主要经典有《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冲虚真经》、《文始真经》、《通玄真经》、《龙门心法》。道教也有自己的仪式,特别是更多地保存了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文明。综上所述,“宗教说”的一派认为道教是一种宗教而不是巫术。
“巫术说”
关于宗教性质的论述,詹·弗雷泽在《金枝》中这样说:“我说的宗教,指的是对被认为能够指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和抚慰。这样说来,宗教包含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就是:对超人力量的信仰,以及讨其欢心、使其息怒的种种企***。这两者中,显然信仰在先,因为必须相信神的存在才会想要取悦于神。”由此可见宗教首先是一种信仰,即对神的敬畏或爱戴。弗雷泽在《金枝》中还谈到“但是宗教所包含的首先是对统治世界神灵的信仰,其次是要取悦于他们的企***,那么这种宗教显然是认定自然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可塑的或可变的,可以说服和诱使这些控制自然进程的强有力的神灵们,按照我们的利益改变事物发展的趋向。现在,这种关于自然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的暗示,恰恰同巫术以及科学的原则相对立,他们都认定自然的运转过程是固定不变的,既不可能用说服和哀求,也不可能用威胁和恐吓稍加改变。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宇宙观的差异,取决于他们对这样一个关键性问题的回答:统治世界的力量,究竟是有意识的和具有人格的,还是无意识的和不具人格的?宗教,作为一种对超人力量的邀宠,所认定的是两个答案中的前者。”而道教以道为至高信仰,认为玄之又玄,无法言说。现在科学理论一般浅显的理解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显而易见按照弗雷泽的标准,道教是巫术而不是宗教。对此马克思·韦伯说:“道教没有自己的‘精神’;巫术,而非生活态度,决定人的命运。”除此之外,划分巫术和宗教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对神灵态度的差异。弗雷泽谈到“巫术或科学都当然的认为,自然的进程不取决于个别人物的激情或任性,而是取决于机械进行着的不变的法则。不同的是,这种认识在巫术中是暗含的,而在科学却毫不隐晦。尽管巫术也确实经常和神灵打交道,他们正是宗教所假定的具有人格的神灵,但只要它按其正常的形式进行。它对待神灵的方式实际上就和它对待无生物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是强迫和压制这些神灵,而不是像宗教那样去取悦或讨好它们。因此,巫术断定,一切具有人格的对象,无论是人或神,最终总是从属于那些控制着一切的非人力量。任何人只要懂得用适当的仪式和咒语来巧妙地操纵这种力量,他就能够继续利用它。”对于这一点,马克斯·韦伯说:“道教已然是绝对非理性的,坦白地说,已变成低下的巫术长生法、治疾术与解厄术。道教应允可以为人祈免夭折—被认为是罪恶的惩罚;可以请动(道教的、非古典的)福德正神,以及众多被神格化的官僚神和功能神,降福给祈求者。”对于韦伯的观点,我们可以在道教的法术—道术那儿找到答案。道术一词,源出《庄子·天下篇》,与“方术”、“方技”是一个意思,道教中人也有称为“仙术”的。
道教之术繁多,共分五大类,即山、医、命、相、卜。关于各类包括那些道术,这里不再一一赘述。韦伯所言的祈禳术在道术分类中属于“山”类。道士运用道术便可通神、降神这一特点表明,道士很像巫师,而且还显示出道士对神灵不是那么敬畏。所以马克斯·韦伯认为从本质上说道教就是一个“巫术组织”。在马克斯·韦伯有关中国宗教的论述里,宗教或信仰与巫术的关系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他认为:(1)中国中有着大量原始巫术的孑遗,或者说,原始巫术在以后的中被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2)道教与巫术的关系至为密切,道教是完全彻底“传统主义”的,本质上说,道教就是一个“巫术组织”。在中国诸宗教中,道教与巫术的关系是最亲近的。韦伯明确指出:道教的源头是在原始巫术那里,或者说要直接在原始巫术那里寻其根脉,他用一个概念来表达,即“传统主义”。
道教的思想起源,最早可追溯于上古时期的崇信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术,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诸子百家尤以道、儒、墨为“显学”且当时的阴阳家、神仙家兴起,并在历史有所的影响。至东汉,社会因为战乱与王室崩溃导致对宗教产生急迫的需求,于是儒学逐渐宗教化,佛教也恰恰于此时传入中国。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综合传统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阴阳术数与汉代所崇尚的黄老思潮逐渐融合;道教教派也于此时形成。后世道教之所以成为多神教,即源于古代之鬼神崇拜;后世道教做斋醮法事,亦与古人鬼神祭祀礼仪和礼制有密切的关系。
至于宗教重要的条件之一—排他性,道教没有。例如一些民间神话中的神如蒋帝神、八仙,还有佛教中的赵公明,甚至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比干、范蠡、关公,都被纳入道教的神仙体系之中。这种随意将其他宗教的神拉进自己的神仙体系中的作法在道教中屡见不鲜,道教不排斥异端,对异端的宽容性更表明了道教的巫术本质。
结论
道教的两种观点—“宗教说”和“巫术说”都有一定的道理,而“巫术说”显然更贴近道教的本质!可是我们也要看到虽然道教中有大量的巫术成分,但是它也很符合宗教的一些特征,把它称之为“巫师的组织”不太合适,从全文的分析来看,称道教是为“伪宗教”或“准宗教”更准确些!(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英]詹·乔·弗雷泽.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金枝[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第48—49页。
[2][英]詹·乔·弗雷泽.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金枝精要[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第42—44页。
[3][德]马克斯·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82—283页,第309页,第272—273页,第283页,第284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宗教”还是“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