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水平、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点拨、引导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思维、操作、演练,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积极的双向教学原则。
一、引导式教学的特点
引导式教学理论虽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先进理论,但它始终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填补新的内涵,发挥其时代特色。引导式教学是以体现人的主体性为特征的现代教育观,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善与发展,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引导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理论长期以来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智力、能力、思想品质、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发展,总有教师认为:“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把书本上的知识全面而系统地向学生灌输,便是尽了最大的责任。其实,这种讲授式的教学,就恰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活动变成了“教书”活动,所谓“教书”,就是不看对象,只会在书本上下功夫,只重视书本中死记硬背或机械训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学,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创造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式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它强调教学要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实现三个维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它明确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全面地掌握,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谐统一。它认为教学的目的主要不在于单纯传授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引导式教学强调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能的充分发展。
引导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牢牢把握未来社会人才的标准,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生动活泼的智能开发活动,教学的最终是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来的,所以教师要创设活泼的教学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积极地、愉快地学习。教师应避免孤立地抓知识的传授,避免直截了当地给予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运用已知来解决未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尽可能揭示概念和知识的形成和发生过程,揭露矛盾以后,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与判断,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一系列手段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让学生把书本的系统知识与智能发展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深刻、正确认识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地、创造性地解决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 引导式教学强调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实现内在动机与学生责任感相结合。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就要善于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学生从好奇心发展为求知欲;从直接兴趣发展为对学科的爱好和志趣,同时应与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联系起来。比如在教学中,讲述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使学生把个人的学习与自己及国家的前途联系一起,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讲述文学家、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感与认真学习的态度;根据学科内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利用学生成功的喜悦,及时加以总结表扬,以巩固学习积极性。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总而言之,教师要采取生动、新颖、灵活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责任感积极地学习。
二、引导式教的实施
引导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上赋予新的内容,其基本原则还是在教师“导”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教师的主导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实施的准备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准备:1.教师要充分学习新课标,掌握学科特点,深入分析研究本学科本专业的教学目标,找出本学科贯彻引导式教学原则的规律性的东西;2.教师要充分掌握各种课型的特点,新授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等都各具特点,这些特点又决定了它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引导手段;3.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对象。孔子曾言:“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对教学对象有具体的了解。在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的了解更是实现引导式教学的基础环节,作为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等到智力因素的发展,还要研究兴趣、需要、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只有教师做好了充分的研究,才能为主导作用的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的基本点
要真正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掌握如下五个基本点。1.教师授课应掌握多种引导手段,并根据不同情况交替使用。如:直观引导、形象引导、问题引导、比较引导、迁移引导等等。2.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进行点拔,但不能“越俎代庖”,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熟练技能和技巧。3.要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走进思维空间的大门,是让学生展开思维的金钥匙,传统教学就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4.要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联想,要用迁移规律把要解决的问题与已解决的某一问题联系起来,突出共同规律,引导学生以简驭繁,触类旁通,化未知为已知,变少知为多知。5.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找出问题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