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其自身具有天然的货币职能。战国時期的楚国金版(亦称爰金)是中国最早的黄金货币。据考古资料介绍,金版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時期的楚国故地,金版上的印文也多与楚国有关,目前存世数量最多的郢爱就是在楚国都城所铸造。
战国時期的金饼,在安徽阜南三塔、河北燕下都、河北满城贾庄、陕西临潼、北京怀柔等地都曾有出土,大都呈圆饼状,背面中间内凹,边缘突起,正面凹凸不平。其大致可分为大、中、小型三种:大型直径约42~64毫米,重约250克左右;中型直径约28~35毫米,重约60克左右;小型直径约17~21毫米,重约15克左右。
秦统一中国后,销毁了六国的货币,并将货币分为二等,规定以黄金为上币、半两(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当時的金饼大多也是圆饼状,在背面底部还刻有各种文字或记号。陕西兴平、临潼都曾出土过秦代金饼。西汉金饼一般不作流通使用,只是作为贮藏、赏赐、馈赠、进贡、赎罪和大额支付等用途,相对较为多见,国内大部分省市都有出土。汉代金饼正面微隆起,背面内凹,凹面大都有文字、戳记和符号,平均重量为250克左右,即汉制一斤左右。若按当時的比价计算,一枚金饼约值万余枚“五铢”铜钱,当時粟米价每石约合70枚铜钱,而百亩良田的年收入也不过万枚钱而已,由此可知,黄金作为上币在当時是多么珍贵。
汉武帝時期,黄金货币的形制有了较大的变化,开始铸造马蹄金与麟趾金。自魏晋以后黄金作为货币的功能逐步减弱,而白银的地位则日益上升。在以后的历朝历代中,仍時有各式金铤、金锭和金币铸造,只是存世量更少,在民间更为罕见。
近年来在各地举办的钱币专场拍卖会上,金饼時有所见。无论是从文物考古、鉴赏收藏和投资增值等诸方面来看,其价值均不容小觑。但是,与目前一些动辄拍出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明清金银锭和清末民初的机制银币相比,问世更早、存量更少的金饼拍卖价其实并不高,其潜在的市场价值尚未被市场充分挖掘出来。如早在2006年11月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枚直径为62毫米、重249克、背面刻有文字的西汉金饼,估价10万~12万元,最终仅以11万元成交;2011年北京华夏藏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仲夏拍卖会上,一枚重253克、估价约10万元的西汉金饼,最终也只拍得14.95万元。在此期间,国际黄金价格涨了很多,各种金银币的价格也翻了数倍,但西汉金饼的价格却并没有涨升多少,其价值明显被市场低估。与西汉金饼相比,战国時期的中小型金饼较为罕见,其成交价也相对高些,但仍远低于其自身价值。如在2010年北京诚轩秋季拍卖会上,一枚直径33毫米、重量61.5克、估价2.5万元的战国時期中型金饼,经过数位买家的角逐,最终仅以5.6万元落槌。
对广大集币爱好者来说,现阶段可多关注西汉金饼尤其是战国金饼的市场行情,只要金色纯正、保存完好、价位合适,便可择机买入。因为金饼的价格仍处在低位,其潜在的市场价值迟早会被人们所认识,升值只是時间问题。
责编 陶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