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个地区,位于莱茵河畔和鲁尔河畔,有500万人口。鲁尔区在上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严峻的逆工业化过程,面临着被彻底清除与毁灭、毁灭之后再新建、回收利用或综合性战略开发的艰难选择。然而,鲁尔区的兴衰联结着几代人的生活,也印刻着人类技术进程中最重要的一页。因此,德国人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行动,而是将这里大片的产业基地保存了下来。德国的鲁尔区是工业遗产保护开发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最著名的成功案例之一。
产业景观的整体保护
鲁尔工业区的保护观念强调产业景观的整体性,无论是已经沉寂的车间,还是斑驳的构筑,即使是炼焦厂中曾被公认为景观杀手的巨大圆桶瓦斯槽,或者是当年的锅炉机房以及其他众多生产流程中的机械设备和构筑,都被保存了下来。德国煤炭业联盟厂包含了采煤场和炼焦厂,是整个鲁尔区价值最凸显的遗产地,这个在1930年已经设立的基地因其建筑的整体性设计和采矿技术的先进性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现在,从传输带、厂房到生产设备,矿区内几乎所有呈现往日先进生产过程的建筑和构筑都经过精心梳理留存下来,并为这个矿区可能转换为一个活的产业博物馆做好了准备。正是由于其出色的整体保护,它在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工业构筑重获生命
设计师的智慧首先在于赋予昔日的工业建筑以人性。他们发现废弃的钢铁工厂可以成为儿童与青少年的各种训练基地。一座废弃的瓦斯储放槽经过结构加固变成了一个潜水训练基地,在这个直径45米、深13米的圆桶中注满水之后,放入一艘沉船与一部汽车,由救难协会管理,作为救难训练的道具。在景观公园里,昔日的厂区可以变成男女老少聚集的溜冰场,而巨大水泥构筑物原来存放炼钢用的焦煤,现在被改造成了一个攀岩训练场,水泥岩壁上增设了适合不同水平的攀岩者路径,吸引了各种年龄的攀岩爱好者。结果是,因为这个场地的设立,在没有一座山的鲁尔工业区,德国攀岩协会的鲁尔分会竟然拥有了全国最多的会员。
旧厂房为艺术搭建舞台
这里还有许多旧厂房的利用颇有创意,有的被出租给了电影制片者当电影场景,因为高敞的空间与各种废弃的机械设备成为吊挂灯光与装饰的最佳舞台装备。更有趣的是,这里的独特空间甚至能举办别开生面的婚礼晚会,而由英国籍艺术家主导的照明设计把这个厂区的夜间装点得如梦如幻,巨大的工业建筑演绎成了震撼人心的当代“雕塑公园”。人们在公园里既能看工业时代的著名电影《大都会》,又能观赏从大烟囱上走下的杂技表演。最意想不到的是,该矿区内原来可以容纳数百人同时冲澡的浴室如今改造成了一个舞蹈团练习舞蹈以及表演者的聚会场所,甚至原来浴室内的白瓷砖以及内嵌式的肥皂架都被保留下来。
工业基地成为活教材
巨型圆桶大瓦斯槽曾提供炼钢厂所需的瓦斯燃料,它直径67米、高118米,属全欧洲之最。1994年,这个被公认为“景观杀手”的庞然大物却被改造成全欧洲最大也是最奇特的展览场所,一个尺度惊人的、全封闭式的单一展览空间。这种幻觉般的展览空间如果不是亲历体验,真是难以想象。它留存了工业时代完整的空间记忆,又使其变成了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标志物。每年夏天大瓦斯槽都会举办主题展览,庆祝德国足球协会成立100周年的展览就在这里举办。德国煤炭业联盟厂包含的采煤场和炼焦厂如今已经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厂房和传输带都是展览空间的组成,最有趣的是新添的大转轮,它带着参观者从空中转入厂房中的炼焦炉,那可真是一个产业历史的神奇之旅啊!
从旧烟囱、煤渣山到寻梦乐园
从消耗资源的角度看,即使规划再好的新建筑,也比不上对现有建筑物的保护、更新、转化和再利用。旧工业区的改造和更新,对各国都是一个挑战。曾经支撑各国经济的老工业区如今都成了头号污染区。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越来越重视。随着IT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重工业基地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优势,成了难以卸掉的大包袱。为了重塑老工业区的形象,再现老工业区的生命力,各国***府都在绞尽脑汁。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更新计划为全世界的旧工业区改造提供了范本。它的策略不是废旧立新,而是旧物再利用。通过改变原有建筑、设施及场地的功能,既再现了工业区的历史,又为人们提供了文化、娱乐生活的园地。整个鲁尔工业区已变成了一个博物馆和休闲区。从社会经济观点看,对技术和革新的积极接受态度以及对该地区愿景的信心,是鲁尔工业区从旧煤矿和钢铁厂向现代经济体系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工业区改造的口号是:“鲁尔头上是一片蓝色天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德国鲁尔区 工业遗产与旅游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