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论文阐述了裙子的结构构成及裙子的形态特点。论文对裙子规格的确定、肋线腰口的倾斜角度、肋线腰口起翘与后中腰口的构成、腹与腰的倾角和臀与腰的倾角、裙下摆宽与裙衩位的确定、腰节线下体表形态、前后片大小分配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归纳了裙子的基本构成及形态特点。对裙子的总体概念有了系统性的掌握。为裙子的结构变化打下了基础。论文用***形和照片论述了裙子的分类及形态特点,使裙子的特点和构成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最后论文总结了裙子的结构构成及裙子的形态特点之间的关系,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并联系自己的经历,对其在服装中应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裙子;结构构成;形态特点;裙子款式;裙子造型
一、裙子结构构成
从事服装教学工作多年,对刚进学校的新生,我们都是先把最简单的服装知识教给学生,在服装知识中比较简单的要属裙子的知识,裙子的结构简单,变化多样,贴近生活,服用效果突出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在教学初,我们就把有关裙子的知识作为突破点教授给学生。
每年讲的有关裙子的内容随着学生的不同有所不同,随着裙子潮流的不同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中,现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裙,一种围在人体下身的服饰,无裆缝。古为下裳,男女同用,今专指妇女的裙子。我国妇女穿裙,历史悠久。两汉以来,妇女穿裙,就有文字记载。西汉时流行一种折叠成许多褶纹的“留仙裙”。晋代时兴绛红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等;唐朝妇女一般穿红色裙子,白居易有“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之句;元朝后期,妇女兴素淡色的裙子;明代又流行百褶长裙,以红色为主;清代的裙子,名目繁多,曹雪芹《红楼梦》提到有大红灰鼠皮裙、葱黄绫子棉裙、翡翠撒花洋皱裙等;现代裙式样款式更为繁多。裙子是一种围于下体的服装,裙子包括连衣裙、衬裙、腰裙、短裙。裙子一般由裙腰和裙体构成,有的只有裙体而无裙腰。因其通风散热性能好,穿着方便,行动自如,样式变化多端诸多优点而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其中以妇女和儿童穿着较多。裙长短的区别,会带来感觉上的变化。如:短裙能使人感到轻松活泼,长裙使人产生文静、稳重。以裙的式样而论,环口喇叭裙可短些,因坐下来时环口裙会自然下垂,能盖住大腿。而紧身裙要长些,坐下来,裙子会往上缩。现在则专指妇女穿着的裙子。它的花色品种较多,已成为女性的主要下装形式之一。
(一)规格的确定
裙装所涉及的规格主要有裙长、臀围、腰围等。臀围、腰围放松量应根据面料的性能、质地而定,一般中厚形梭织面料臀围放松量为4厘米,腰围放松量为0―2。裙长以人体的身高“G”为依据,根据膝盖高低来定,膝盖以上取0.3G±a,膝盖以下取0.4G-0.5G±a (a为变量)。臀围高以身高为依据,一般不用公式计算,直接确定数据,如身高160-170厘米取18厘米,身高160厘米以下取17厘米,身高170厘米以上取19厘米。人体的下肢部位可视为5个头长,腰至臀线基本为一个头长,减去束腰宽3CM,臀长约为18CM。
(二)肋线腰口的倾斜角度
人体的肋线胯与腰口点的倾角一般在10°(约15:3),臀围的放松量要大于腰围的放松量,同时也要考虑布料的斜向伸缩性。结构设计时,裙的下摆要略往里倾斜,因为在胯部处两倾角的端点容易起鼓包。制***时一般要取小于人体实际倾角的1~2°使裙肋线柔和顺畅。
(三)肋线腰口起翘与后中腰口的构成
人体躯干下肢的部位成圆形的结构造型是依据两肋线与腰口胯线的相交点成平角,所以肋线腰口会产生0.7CM的起翘值。根据前中线与腰口成直角后的延长线可看到后中腰口会低落前腰口0.8~1CM,这样可以防止后腰起涌现象。
(四)腹与腰的倾角和臀与腰的倾角
女性人体的前腹和腰口倾角依年龄差异约为6 ~8°,因此前腰设一个省位较合理,如根据人体体形前腰省大为2.5 ~3CM,省长10厘米;一般后裙片设两个省位较好,省大各为2厘米。后中的省长于靠肋线的省约2厘米。当(H-W)/46CM时收2个省。由于腰节高离腹部距离较短省道不能太长。
(五)裙下摆宽与裙衩位的确定
裙的外型有方型,A型和倒梯型等。方型裙的下摆基本呈桶状,有时也可略往里收呈腰鼓状,但裙摆收进的量有一定尺寸限制。如齐膝裙长两肋线只能收进0.7CM,裙下摆开衩约5~6CM。如肋线收进2.3CM,则要在后中臀线下18CM处开衩至裙底边。因为穿裙子不可能只考虑静态的造型还要考虑穿着者的动态情况。一般而言,人体的下肢膝盖处的伸屈度最大,结构设计时,至少要考虑穿着者能跨一个台阶的活动量。再如,A型裙款也是同理,尽管A型裙下摆呈放射状,但它的放射值也受角度限制,因为过大下摆有波浪,过小不能活动。结构设计时要将放射角度定在臀围线往下约5~7°,这差量也可依照裙的长短而定,裙短放射角度小,裙长放射角度大。裙开叉设计在一步裙中较为常见,是人体活动的必要的条件,叉位高低的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行走活动。因此无论是长裙或短裙,都应该从腰节线向下量,根据人体的身高确定,如身高150―180厘米,裙叉取36―40厘米。随身高来选择裙叉大小数值比较合理。
(六)腰节线下体表形态
裙装结构与人体静态、动态特征有很大的关系。人体的侧面,观察体型可见前面上下较平,而后面弧度较大,臀部明显凸出,中裆凹进,在结构处理时应考虑除保证规格以外,还运用工艺手段来满足后臀部位的大小。人体的静态形状,静态时前后身左右两侧呈对称状态,前后挺缝位呈对应关系,在结构处理时要考虑前后挺缝线的对应位置。人体的动态形状,从中了解行走、下蹲时的最大幅度,在结构处理时要考虑放松量的多少来满足活动的需要。
裙装结构由于无立裆,因此设计规格时主要考虑臀围放松量,这是影响造型的关键部位。
一条得体的裙装可以表现出柔美的体态,裙装以腰节线的高低、裙摆、裙身的分割线、折裥、抽褶等变化塑造出各种各样的造型。但是千姿百态的造型辩护变化却不能忽略了人体下肢的体表形态和活动规律。
(七)前后片大小分配
人体前、后横向测量,腰以上有胸部,前面围量大于后面;腰以下后有臀部,后面围量大于前面。因此分配臀围是后大前小。裙子如***形成款式时,可以前后同样大小分配,也可取后大前小。当整体是连衣裙时,应随胸围前大后小分配。
二、裙子的形态特点
裙装款式千变万化,它们结构上的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裙子从实际出发,采用以下几种分类方法。裙装基本结构种类可按两种类型分,第一种是按在臀围线上裙装与人体的贴合程度分类,可有直身裙、A形裙、波浪裙等;第二种是按其长度分类,有超短裙、中裙、长裙等。裙装基本结构加上高腰、分割、抽褶、波浪、垂褶等造型手法,又可分为若干种变化结构,裙子从外形结构看,大致又可分为直裙、斜裙、裥裙及节裙等。
(一)根据形状分类
(二)根据腰围部位形态而分类
(三)根据裙长而分类
裙子的名称可以根据其造型和裙长,或是设计款式、材料、缝制等各种各样的特征来称呼。根据腰线位置和裙长变化的命名见***,根据造型不同的各种裙子分类名称归纳在下面的表格中。
(四)根据造型区别的命名
三、裙子廓型的概括
裙子的式样在所有主要的时装发展并形成服装整体轮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裙子具有非常精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裁剪某一款式的裙子时,必须能找出这些变化,并根据不同的款式裁制出不同的裙样板来。
裙子的形态虽然数不胜数,但究其基本轮廓,则不外乎三种:矩形、A形、倒三角形。如***1所示
***2所示三款都是由矩形发展而来,并成为所有裙子轮廓的基本形。不管是何种款式的裙子,它都和这三种基本形有关。当我们在分析一张设计***时,裙子的种类,有时是一种,有时是几种的结合,就已经存在了。这有助于我们选择最恰当的纸样裁剪方法。
***1
***2
(一)矩形裙
矩形裙或许是最易识别的裙形,它是最大众化的女服的基础。矩形裙的特点是腰部抽碎褶或打褶,它的下摆和腰围尺寸相等。这种款式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钟形裙。如***3所示。
***3
(二)A形裙
A形裙可能是现在最常见的女裙。它的最主要特点是下摆总是大于腰围和臀围,强调了腰部的纤细,使人显得苗条。如***4和***5所示。
***4
***5
(三)倒三角形
这种裙款的主要特点是窄下摆、宽臀、窄腰,他强调着装的细腰以上所述的三种基本裙型可通过***6―9来进一步加以辨别。
在分惜设计***时,我们要注意裙下摆和腰围的宽度上的差别,这为制得所需款式的样板提供了线条。
***6
***7
***8
***9
四、发展与展望
由于中国文化的根基之深厚,即使在外来服装的强烈冲击下,依然使中国服装表现出对外族文化精华兼收并蓄的能力,中山装和近代旗袍的出现,即证明了中国文化的深厚作用。中山装和旗袍是东西方服装结合的典范。在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在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等许多内容上符合20世纪的服装趋势,从而走向了世界。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不仅仅是思想开放了,更注重个性化,时代概念在整体服装上早已不再是一个虚有的名词。从宏观上看,中国服装界已形成一定影响的服饰文化活动,无论上海、北京或大连,都是服装文化搭桥,企业唱戏;或时装表演或时装流行趋势等,以期达到交易,繁荣经济文化的目的。而在这一时期服装的重点发展趋势是经典传统回归和对优雅华贵的追求两极的并存和对比,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色。正规的、经典的,完美的与反常规的,不平衡的,怪诞的形成对比,也带来了特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感受优雅、感受经典、感受自然、感受幽默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印象。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国的服装也走向了世界,与国际接轨。20世纪90年代中国服装的发展,为树立中国服装的国际形象创造了生存的条件,而我国的服装正处于从自然品牌到设计品牌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的服装设计师要不断地挖掘中国的文化,以历史、文化遗产为设计灵感,不断创新,挖掘服装的内在精神――文化。只有将服装文化植根于民族传统、时代特征,结合企业文化、商业运作加以研究、发展,才能创造良好的服装文化,促进服装业的发展,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重振“衣冠王国”的雄风。
最近,最受青春时尚的女性欢迎的应该算是韩版服装了。韩版服装,尤其是女装裙装以新款不断、品种繁多、时尚靓丽而长久受到爱美的女孩子的欢迎。
在远古时代,人们用兽皮树叶围在腰间,这便是最早的裙子,同时也是人类最早的服装.当然,这时的裙子谈不上美观.从古埃及时就有裙装出现,开始是把布缠绕在身上或缝成单纯的筒形,到了中世纪,又设计出了应用省缝和喇叭形的裁剪法。此时,裙子的制作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并且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随着服装整体的装饰化,到了16世纪中期,又有一部分人使用了裙环(hooP,为裙子造型用的一种衬裙),把它放入裙子的里面,使裙子的造型有了膨胀感,在裙子的历史中,被认为最具有豪华与装饰性的是18世纪的洛克克时代。从那时以后,由于法国***的爆发,被加以夸张的裙子也一时消失,再次又流行了把硬衬布衬裙(crinoIine,用马尾和麻的混纺布制作的衬裙)放人裙内的裙子,19世纪末期,又出现了在臀部放入后腰垫(bustle)的裙子。
20世纪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伴随女性加入社会生活的同时,裙子也变为易于活动的短裙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像长裙、超短裙等,根据流行出现了各式裙形,直至如今。
裙子的发展在服装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受到女性穿着者的喜爱,作为一个服装需要总结和归纳,在裙装结构方面,不能光凭经验做事,一定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论文从人体的结构入手,分析了裙子的结构的依据,在结构上处理时就能有的放矢更好符合人体。通过本文的论述,讲述了裙子的分类方法,归纳了裙子的基本构成及形态特点。解决了长期以来裙子分类的问题,裙子以前的分类较模糊,没有较系统的归纳,论文从理论到案例透彻的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学会对裙子的结构和形态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存在的问题,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在裙子的结构方面分析的还不透彻,在裙子的分类上也不全面,在两者之间的关系上还缺乏进一步联系,所以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裙子的变化非常多样,也是设计师最能表现女性魅力的服饰,希望裙子知识的教授能让更多的人对裙子对服装发生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为改变服装的现状而努力的大潮中来,设计制作出更多更漂亮的服装来。
参考文献
[1] 张祖芳主编.裙子、裤子(第一版)[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3.
[2] 娄明朗.最新服装制版技术(第一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
[3] 张道英,程馨仪.女装结构设计(第一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4] 鲍卫君,陈荣富.服装裁剪实用手册(第一版)[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6.
[5] 张祖芳主编.服装立体裁剪(第一版)[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裙装的基本构成及形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