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赎罪》的多重叙事悖论与叙事

【作者简介】

电影《赎罪》剧照 电影《赎罪》自2007年上映以来,其巧妙的多角度叙事、独特的叙事视点引起了普通观众以及学界的广泛兴趣。多角度叙事,主要指的是对于同一时间段,同一空间(广义上的)两条或以上不同的平行线索,通过互相间有交集的人物的视点来讲述故事的方法,其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呈现出丰富的视角变化。事实上,这个方法并不新鲜,从《公民凯恩》、《罗生门》、《巴别塔》、《低俗小说》、《撞车》到《苏州河》、《好奇害死猫》、《疯狂的石头》,在中外电影中运用的案例比比皆是。而电影《赎罪》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是因为其手法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多角度讲故事,而以复杂的故事讲述者身份强化了多重叙事的悖论,巧妙地扩大了叙事张力,从而呈现出迷人的电影文本。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了一个永恒的叙事悖论。电影渴望展现真实,纪录成为电影的本性。电影纪录的精确性使观众把银幕上的活动影像当成是那个事件的发生过程的实际纪录。然而事实却是,展现真实的欲望有多强烈,影像就与真实背离得越远。首先是作为载体的影像的不真实。如同拉康的镜像理论指出的,婴儿把镜子里的那个孩子指认为自我的时候,就开始了人生最重大的误识。影像就是真实的镜子,但绝不是真实本身。其次在于所讲述故事的不真实。正如克里斯蒂安·麦茨所言,“没有戏剧性,没有虚构,没有故事,就没有影片。”(克里茨丁安·麦茨:《现代电影与叙事性》,载《世界电影》1986年2期) 虚构出有戏剧性的故事是一部好电影必备的元素。在叙事上反叛经典电影的现代电影或后现代电影,也从没有放弃过对故事性的追寻。第三,讲述方式、讲述态度的不真实。影像本身并不叙事,而是依靠叙事行为或者说某些叙事手段共同来完成表意。因此,影片的叙事逻辑制约并左右了影像的生成逻辑。而讲述方式和讲述态度又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即便是自称追求真实的纪录电影或真实电影也难逃其网。

电影《赎罪》的本文在这个永恒的叙事悖论之上,以其复杂高超的叙事技巧,形成了多重的叙事悖论。

一、电影本文复杂的讲述者身份强化了

多重叙事的悖论要厘清谁是电影《赎罪》的真正故事讲述者,必须先理解这部电影的叙事层次与视点。

1.多角度叙事与内视角

电影《赎罪》按照故事发生的时空分为四个段落,分别是:1935年的英国乡间大宅;1939年二战期间的法国战场;1939年的英国圣托马斯医院;以及1999年的某电视台的访谈节目现场。看到第四个段落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老年的布里翁妮,原来这是一个类似于元小说的故事结构。

然而,影片里呈现出来的视点却复杂得多。在前三个段落里,由于是老年布里翁妮讲述的故事内容,大多情况下属于第三人称视点。而这个第三人称视点由于13岁的布里翁妮和76岁的布里翁妮之间的叙事距离,因而具有相对的客观性;但由于叙事身份的同一性,使得这个视点不得不具有某些主观性。在每个段落里,既有第三人称视点,又有故事中某些主要人物的视点。

在“1935年的英国乡间大宅”这个段落里,以老年布里翁妮的第三人称视点为主,同时又有13岁布里翁妮的视点。在“喷泉旁边的纠缠”事件和“***书馆的激情时刻”事件中,影片先呈现13岁布里翁妮的视点——罗比欺负或攻击塞西莉亚,然后由老年布里翁妮的视点还原事件真相。先主观,后客观,叙事逻辑十分清晰。

在“1939年二战期间的法国战场”这个段落里,总体上是老年布里翁妮的视点,但同时又穿插了罗比的视点。如,罗比看到学生们的尸体时,想到了布里翁妮跳水时的求救与表白;罗比母亲给罗比洗脚的幻觉等等。如果说76岁的布里翁妮给13岁的布里翁妮还原真相是符合逻辑的,那么在这里,罗比的回忆与幻觉显然不是老年布里翁妮的,而是属于摄影机器(导演)的视点。

在“1939年的英国圣托马斯医院”段落里,主要视点仍是老年布里翁妮的,同时也有18岁布里翁妮的视点。这时,18岁布里翁妮的视点与老年布里翁妮的视点有部分重合。如在参加完表姐洛拉的婚礼后,布里翁妮去看望塞西莉亚的段落完全是老年布里翁妮的视点。

在尾声“1999年的某电视台的访谈节目现场”段落里,总体上为摄影机器(导演)的视点。

·外国电影评论万丽娅:电影《赎罪》的多重叙事悖论与叙事张力 因此,电影《赎罪》的叙事层次大致有三层:第一层是导演运用视听语言综合手段进行的讲述,是相对客观的视点;第二层是老年布里翁妮的讲述,是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视点;第三层是主要人物13岁布里翁妮和罗比的内视角,是完全主观的视点。

内视角(人物有限视角)在第三人称叙述中,内视角指的是叙述者采用故事内人物的眼光来叙述。人物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彩。人物的感知与其言行一样,属于故事(story)这一层次。但是,人物的感知替代叙述者的感知成为观察故事的叙述工具,因此,又属于话语(discourse)层次。由于人物视角同时属于故事层和话语层,故事与话语在这里自然难以区分。人物感知在充当叙述视角时,成了叙述者手中的修辞策略之一。

在这个相当复杂的叙事层次和视点之下,我们应该相信谁?老年布里翁妮值得我们信任吗?诸多疑问之下,观众必须调动自己的叙事判断才能完成这部影片的解读。因此,电影本文具有的开放性,使得观众成为“叙事综合体”的建构者。

2.叙事者的可靠性与被叙述内容的可靠性

詹姆斯·费伦在《叙事判断与修辞性叙事理论》一文中指出,对于叙事性而言,读者的判断跟作品中人物的判断一样至关重要。读者需要作出三种主要的叙述判断,即:对于时间或其它叙事因素的性质判断的阐释判断;对于人物和事件的道德价值判断;对于该叙事机器组成部分的艺术价值的判断。人物的阐释判断与伦理判断相交织,而伦理判断又会影响道德判断。

“我是一个说谎者”。在这个陈述里呈现出永恒的逻辑矛盾。叙述者的可靠性与被叙述内容的可靠性分开了,而叙事的作用即制造这种***。马克·柯里在《后现代叙事理论》一书里指出,自我叙事的可靠性有赖于叙事者与所叙内容之间在时间上的距离,但如果要使人相信,就得牺牲叙事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的率真。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叙事都是真实的谎言。电影中,主人公布里翁妮一个人物就具有三重视点,分别是老年布里翁妮、18岁布里翁妮和13岁布里翁妮的视点。老年布里翁妮讲述自己在13岁时候由于无知犯下的过错。正因有这一段漫长的时间上的距离,使老年布里翁尼的叙述与视点显得真实可靠,并值得信赖。

老年布里翁妮的叙述里,既有自我审判,同时又自我阐释,借罗比之口,用少女的爱与嫉妒、家庭的助力等诸多借口完成自我救赎。因此,这属于叙事者与被叙者的双重性,即双重的双重性(double doubleness)。第三人称的叙事声音避免了说教或者对人物进行的道德人格判断。

叙事距离控制叙事判断。通过叙事视角控制距离的叙事原则,控制道德判断。正如W.C.布斯在《小说修辞学》里所言的,持续的內视点导致读者希望与他共行的那个人物有好运,而不管他所暴露的品质如何。

3.视听元素参与的电影叙述话语与故事本身

由于大量的视听元素的参与,使得电影叙述话语与故事之间建构出丰富的表现空间。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影片里成为表现的手法之一。洛拉有着一头火红的头发,而布里翁尼的剧本也写到,红头发的人最不可信,外表明显成为心灵道德的暗喻。

机位也可以成为表现方式之一。罗比在公园请布里翁尼送信的场景,罗比跳水救小布里翁尼的场景,都用了明显俯拍与仰拍的角度,展现了少女布里翁尼与罗比之间的俯仰关系。声音造型元素同样也参与到叙事之中。萦绕全篇的打字机的声音,不仅仅是布里翁尼写作时敲击键盘打字时的声响,而且也表述了她深切的忏悔。

二、电影本文的叙事悖论造叙事张力

1.主人公的自白与观众伦理判断相异造成的叙事张力

老年布里翁妮在电视台演播室,以“诚恳的态度”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忏悔,并告诉主持人,“我要死了”,“我的医生说,我患有一种血管性痴呆症。主要是连续的轻微脑中风,脑子就渐渐地不灵了,会慢慢失去语言能力,丧失记忆,这对一个作家而言,是致命的……”她言下之意非常明白,自己已经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并且通过写书的形式将真实的故事昭告天下,已经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对一部影片而言,观众的伦理判断因人而异。观众对于摄影机器的阐释可能认同,也可能不认同。但是,摄影机器会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来表达自己的伦理立场。在这部电影中,创作者通过客观冷静的叙事进程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即一开始就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最终才亮出讲述者的身份。

然而,有的观众会对老年布里翁妮的讲述产生质疑。她13岁时认为罗比欺负与攻击塞西莉亚是她的误识,老年的她又如何判断那两人是真爱的试探与激情碰撞呢,这一点同样是属于主观臆测的。那个午后,妈妈在房间睡不着,显然不是小布里翁尼所见。罗比在生命的最终出现的幻觉,老年布里翁尼又如何知晓?因此,老年布里翁尼的阐述并不可靠,也意味着摄影机器并不可靠。摄影机器的伦理判断与观众的伦理判断之间的差异造成了特别的叙事张力。

2.画面与叙述之间的背离产生的叙事张力

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长镜头,细致地刻画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时英***的惨败。受伤的战士们一起通过歌声表达自己的情绪,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激情昂扬。但是与在英国医院接受***的战士们相比,哪一个场景更真实可信? 影片通过罗比的愤怒道出了真相:“这年代什么叫有罪的,每个人又都是无罪的。……你今天没有杀人,可是多少人的死你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

尾声处,老年布里翁妮的画外音在讲述故事的真实结尾。“……因为,她在1940年10月15日,死于……”,“……炸弹摧毁了巴哈姆地下铁道上方的煤气和自来水总管。”画面呈现出塞西莉亚的尸体,像跳芭蕾舞一样优雅,秀发如同羽扇般四散开来,顺着地下隧道,朝着远方光亮飘去,与若干年前她在喷泉水池里拾起花瓶碎片一样美好。叙述之简洁与画面之灵动构成了意义上的张力。

3.隐含观众与真实观众之间的叙事张力

一部迷人的文本总是充满了多义性,并留下许多尚未解开的谜团。这些没有抖开的包袱,留待观众自己去体会与回味。导演创作的文本自然期待理想的隐含观众来进行完全的解读。然而大多真实观众在自己有限的认知之下,进行部分解读甚至误读,产生出更多的复义空间。隐含观众与真实观众之间的张力,也是呈现于阐释之间的张力。

电影《赎罪》的多重叙事悖论及其造成的叙事张力,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完美的电影文本。当代的主流叙事电影,已经进入了一个关注叙事技巧的年代,研究叙事技巧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目标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电影《赎罪》的多重叙事悖论与叙事

学习

低价旅游团的陷阱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低价旅游团的陷阱,内容包括低价老人旅游团陷阱,低价旅游团频频出现的原因。2015年10月,由香港强制购物引发的“死亡”事件,再次刺激了旅游业的神经。国家旅游局由此发出了治理“低价旅游团”的通知,明确提出“既要重罚组织者,也

学习

春帆楼,伤心地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春帆楼,伤心地,内容包括李鸿章泣血春帆楼,日本马关的春帆楼。十年前(该文写于2005年――编者注),时逢《马关条约》签订一百年,忽生怀古之心,从东京直奔下关(旧俗称马关),却未得入住春帆楼。岁月荏苒,依然有心怀古,这次提早预约,如愿一

学习

李叔同与沈心工

阅读(235)

本文为您介绍李叔同与沈心工,内容包括李叔同沈心工完整版,李叔同和沈心工创作的歌曲。一李叔同和沈心工都是中国近代学堂乐歌创作和学校音乐教育的先行者和启蒙者,两人皆对中国新音乐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俩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习

高压电机微机反时限过负荷保护的整定方法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高压电机微机反时限过负荷保护的整定方法,内容包括高压电机过负荷保护定值如何设定,电机过负荷保护时间整定值。钢铁冶金企业的主要用电负荷为高压异步电动机,随着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普及,高压电机的反时限过负荷保护在微机保

学习

次声的存在及其基本生物效应和研究意义

阅读(33)

当今认为:频率为0.0001Hz~20Hz的声波即次声。它的产生和声波相同,都是由于物质(或物体)的机械性振动。次声在本质上与可听声和超声没有区别,但当声频处于次声频率范围内时,可呈现一些新的特性,例如:已知声在空气中传播时频率高,衰减大,热

学习

试论土家族“梯玛神歌”的文化内涵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试论土家族“梯玛神歌”的文化内涵,内容包括梯玛神歌是哪个国家的,土家族梯玛神歌介绍。土家人在其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尚习俗和别具一格的文化艺术。“梯玛神歌”以其原始、质朴的自然观和道德观,以开

学习

夯扩沉管灌注桩在建筑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夯扩沉管灌注桩在建筑桩基工程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夯扩桩是预制桩还是灌注桩,沉管夯扩桩施工工艺。本文首先论述了夯扩桩的特点,进而论述了夯扩桩的设计,最后详细阐述了夯扩桩的施工工艺和成桩质量检查,以供参考。关键词:夯扩沉管

学习

女性译者的性别意识在译文中的彰显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女性译者的性别意识在译文中的彰显,内容包括论小说翻译中的女性叙事视角,译者主体性翻译策略。【摘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在研究译者主体性时,除了研究译者的翻译目的、时代背景、翻译策略等,还

学习

安全生产行业管理规定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生产行业管理规定,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全文,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以下统称安全生产标准)的管理,规范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程序,根据《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

学习

沈阳故宫建筑特色主要成因浅析

阅读(177)

本文为您介绍沈阳故宫建筑特色主要成因浅析,内容包括沈阳故宫建筑风格特点,沈阳故宫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介绍。【摘要】:沈阳故宫不同于中原地区汉族传统的宫殿布局形制,体现了东北地区多民族文化兼容并蓄的鲜明特色。本文以沈阳故宫为研究

学习

“现代艺术设计流派”系列之七 现代主义建筑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艺术设计流派”系列之七 现代主义建筑,内容包括现代主义建筑作品及代表流派,建筑设计中的现代主义风格起源。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

学习

专为城市战而生俄罗斯BMPT―72新型坦克支援车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专为城市战而生俄罗斯BMPT―72新型坦克支援车,内容包括俄罗斯bmpt72坦克支援战车,俄罗斯bmpt72火力支援车。在2013年于下塔吉尔举办的俄罗斯武器博览会(RAE)上,俄罗斯乌拉尔运输机械设计局终于揭开了传闻中其新研制的BMPT-72型

学习

蛋壳画达人陶蓉 一壳一世界

阅读(37)

小小一枚蛋壳,在普通人手中,它“命运”的最终归宿也许就是垃圾桶,而在陶蓉手中,就成为了一个精致的艺术品,连著名科学家丁肇中也对这些蛋壳爱不释手。她将生鸡蛋壳平滑地一分为二陶蓉从事蛋壳画已经20多年了,现在在锦里摆了一个小摊。“来我这

学习

细数那些民国大戏院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细数那些民国大戏院,内容包括民国北平大戏院,民国大戏院文案。上海国泰大戏院上海国泰大戏院建于1930年,由鸿达洋行设计。1932年1月1日,国泰大戏院正式对外营业。当天登在《申报》上的广告用语是:“富丽宏壮执上海电影院之牛耳

学习

从电影《刮痧》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从电影《刮痧》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内容包括刮痧电影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刮痧电影中医刮痧片段。电影是在大银幕上传播不同国家文化的一种形象而直接的表达方式,《刮痧》这部经典电影凭借其以微见著的方式使人们体味到了中西

学习

电影皇后杨耐梅沦为乞丐

阅读(33)

1926年,上海《新世界》杂志举办电影皇后选举,当时的四位女明星被选为“四大名旦”,其中之一,是杨耐梅。1956年,香港街头出现了一个女乞丐,虽以行乞为生,却风韵犹存,气质不凡,人们悄悄打听她的来历,才知道她是曾经的电影明星杨耐梅。上海滩最红的女

学习

腾讯成立企鹅影业互联网入侵电影前路漫漫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腾讯成立企鹅影业互联网入侵电影前路漫漫,内容包括企鹅影视和腾讯影业对比分析,腾讯企鹅影业。腾讯这只“无孔不入”的企鹅,开始在电影领域加码。日前,腾讯对外宣布成立企鹅影业。根据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的说法:“企鹅影业将

学习

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分析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分析,内容包括新现实主义电影表现和含义,现实题材主义电影的意义。一、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流变1911年法国人路易费雅德提出了对当时的形式主义来说一种相对的现实形式—自然主义,他开始用电影表现不带有任何

学习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电影美学的三个视点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电影美学的三个视点,内容包括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电影的风格特色,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电影的观后感。[摘要]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了很多不同风格和题材的影片,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其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较

学习

法国电影《蝴蝶》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法国电影《蝴蝶》,内容包括法国电影蝴蝶完整版,法国电影蝴蝶。剧情介绍8岁的单亲小女孩丽莎跟随妈妈搬入新公寓,与独居的朱立安先生成为楼上楼下的邻居。在医院当护工的妈妈常常无暇照顾丽莎。丽莎人小鬼大,朱立安先生却性

学习

末日电影启示录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末日电影启示录,内容包括电影末日启示,世界末日电影启示录。天灾不测风云类《后天》/《2012》终结者:温室效应/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全面崩溃救世者:丹尼斯·奎德/约翰·库萨克末日缔造者:罗兰·艾默里奇末日效

学习

浅析电影《心灵捕手》的情节构建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电影《心灵捕手》的情节构建,内容包括心灵捕手电影观后感赏析,心灵捕手的电影深影解读。影视剧情节的构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影片主题的表达,本文通过对电影《心灵捕手》情节构建的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影片阐述如何进行情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