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本质
环球慈善:近年来,随着国人对慈善事业关注度的提高,企业家和企业高管阶层作为精英人群,正日益成为人们目光聚集的焦点。泰山管理学院作为山东省民营企业家和中小企业管理者培训基地,企业家和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恰好构成了贵院学生的主体。您作为泰山管理学院的院长,对管理学院与企业家以及慈善事业的关系如何看待?
马方:在谈三方的关系之前,我想还是先从管理学院的定位说起。泰山管理学院是个学校,自古以来学校的本质无非有两个,一个是培养学生具备某种知识和技能,所谓授业是也;其二是传授一些商业上的道理,传授一种使命,一种精神。
环球慈善:对于愿意到泰山管理学院学习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学员而言,事业大多已经渡过了生存危机的时期,继续学习的内容应该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商业技巧,而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马方:是的。目前中国的商学院教育,在商业技巧方面大家的资源基本上是能够共享的,学校教学生什么,是很容易被模仿的。所以,泰山管理学院更希望用精神和社会层面的东西,去谋求学院的立身之本,致力于搭建“一个别人能做的我能做得更好,别人不能做的我也能做”的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要对社会的文明,对社会的进步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环球慈善:教育的功能除了教给受教育者知识之外,还有一种潜在的诉求,那就是让受教育者反哺社会。
马方:这说到了教育的本质上去了。教育一定要触及灵魂,如果教育不能触及灵魂,那教育的使命就只是完成了一半。所以我们常常深深地感觉到:在中国常规教育之下的中国的学生很少有反哺社会的举动。这就向我们泰山管理学院这类商学院提出了一个历史使命:通过教育企业家和企业高管这类的社会精英,提高全民文明素质,进而促进社会进步。
环球慈善:您所说的企业家等社会精英的教育,我想这可能涉及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话题:商业逻辑和财富伦理。作为教育者的你们,可能首先就会在这个问题上遇到纠结。
马方:这正是我要认真阐述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从不讳言也从不回避的一个话题。最近这些年来也确有许多人和我探讨过关于学校收费与学校教育使命的关系问题。我一直坚持认为,人人都有享受全民教育的权利。但是当我们发现普通教育未能使受教育者受到全方位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上的缺陷已经影响了一些企业家和企业高管的成长,且这些精英人士期待弥补这种缺陷之后,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个商业机会。但是我们尽可能以合理的价格吸引更多的人来读书,让更多有潜力的人来读书。事实证明,在这个前提下,仅靠学费依然是不能支撑学校运转与发展的,于是我们希望学生来给我们捐款。我们的学生每年都给我们捐款,也有很多学生给我送东西。对于学生的捐赠,我们是一律“笑纳”的,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始终坚守这样一个逻辑:我们不能给客户送任何东西,这个逻辑与商业逻辑是相通的。这无疑是一种颠覆传统的逻辑,但它无疑又是更符合价值交换原则的,所以我们认为这种逻辑是正向的,它能使我们与学员之间的关系更纯洁。
让慈善实现价值
环球慈善:那接下来的问题是:你们如何让慈善的种子深深地植入你们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学员们的心中呢?
马方: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积极地倡导让学生在责任中体会成长。责任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体验出来的。一个企业家,你要让他有良心、有责任感,你就得让他先做,从做中找到感觉,进而得到正确的回馈。正是这种正面的回馈,让他明确真正的责任的定义和标准。
环球慈善:近年来你们组织学员们举办过什么慈善活动吗?你们是如何组织的?
马方:最近几年来,我们组织企业家先后资助了好几所学校。
我们的资助活动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首先,我们并不直接针对哪几个、几十个人,我们通常是对整所学校进行资助;其次,我们一直提倡学生实物捐赠,让学生把家里不用的东西,像衣服、文具、玩具定期打包整理,资助给学校和需要帮助的孩子。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我们出于两方面的思考:一是对社会而言,任何东西不仅是某一个人的,更是社会的;二是慈善与否不能单纯地用出了多少钱为标准,而应以你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做了哪些好的事情,有益的事情为标准。
环球慈善:您所提到的捐赠的事情的确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这足以引发我们这样的思考:资源究竟应该怎么利用,才能真正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看来慈善本身也是需要用心策划的,而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一捐了之。
马方:一定要让捐赠实现其真正的慈善价值。慈善的价值,无非是让弱者受益,更进一步说,要让慈善的受益者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知道社会是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减少他们对社会的恶意心理,减轻他们对社会的不信任感,让他们对社会有包容心,而且要保证不使其产生心理压力。如果捐赠行为管理失当,就会与慈善的目标背道而驰。比如有些企业家把钱捐赠给慈善机构之后,很少去追问资金的使用情况,任凭慈善机构随意支配;有的企业家在捐赠过程中表现傲慢,让受赠者产生反感;有的钱虽然发到了弱势群体手中,但由于弱势群体能力或年龄的限制,钱被监护人轻而易举地挪用了,或者买烟买酒,或者了……像这种慈善做的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为了慈善而慈善意义不大,我的目的是他们在慈善中体验一种责任、一种良心。
环球慈善:对于捐赠者和受益者而言,慈善行为都应该成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成为一个对灵魂进行洗礼的过程。
马方:我们组织的每一次捐赠活动都让我们每一个人刻骨铭心。我们的很多学员在活动中经常把身上的钱全部掏光。那种感动是最真挚的,那种欣慰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这样的体验让学生坚信,他们的幸福不是来自索取,而是来自付出。
慈善应该来自信仰
环球慈善:近年来,国内数次重大自然灾害让国人对慈善事业有了极其深刻的认识。人们开始思考与慈善相关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尤其是如何使慈善事业的发展拥有一个长效机制。于是人们结合国外慈善事业的运作机制,对国人的信仰层面进行了探讨,得出的结论是慈善的长效机制来自信仰。
马方: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你想做慈善,那么你本身要是个善人才行,如果其本身是个恶人,即使偶尔行善,也不免会受到沽名钓誉诟病。
再者,慈善的边界是以责任为尺度的。慈善来自人类的终极关怀,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利他行为。所以它要求参与者必须有关注他人的责任,而首先不是关注自己的。其次不是关注血缘关系之内的亲属。中国社会是一个宗亲社会,这使得人们往往过多关注血缘关系之内的人。
环球慈善:这固然与责任相关,但还不是责任,更不是慈善,而只是超越动物本能的宗亲孝悌伦理。
马方:真正的责任是针对血缘关系之外的人,你对他能不能承担责任,能不能让别人幸福,是探讨慈善的前提。通过了解慈善的本质,可以让我们关注血缘关系之外的人,从而推动社会更加文明,使社会主体更有良心。
环球慈善:那对于企业而言,如何使这种理念与企业的慈善行为结合起来呢?
马方:我认为,做好企业是公益慈善的第一步。一个企业如果连生存都有问题,那它的慈善就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慈善更难言长效。其次要在产品功能、用途设计上,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说白了,就是要仗你的产品为消费者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价值,让客户群体受益。最后,要由国家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借助市场手段,引导企业家及其他社会精英人士积极参与到慈善事业当中去。
严格来讲,社会是一个在利益与情感综合作用之下有序运作的整体,这决定了真正的慈善需要借助市场的驱动。人类社会发现并运用市场机制,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进步,包括慈善本身,也是这种机制与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心理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模式不完全寄希望于人类的自省自觉,更需要一个文明社会制度设计机制的推动与保障,这才是慈善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马方:衔命前行责任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