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的起因: 丫丫终于挨打了,而且是为娘亲自动的手。
这几天阴雨绵绵。也许是呆在家里太久的缘故,丫丫也跟这个天气过不去,有意无意找着事端。先是尿后才叫。每尿湿一回裤子,奶奶就教育一回:“记着,下次想尿了就要叫奶奶,要不裤子就湿了。”然而,这个教育似乎引发了她的兴奋,尿后叫奶奶的兴致更高了。奶奶望着阴湿的天空和挂了一阳台的裤子直发愁。更绝的是,丫丫对着满地的娃娃和玩具熟视无睹,对画册故事也爱理不理,竟对厕所里泡着鱿鱼的一盆水发生了兴趣,总在大人不经意间跑到厕所里玩水,弄个湿漉漉的两截手臂出来展示给你看。这可气坏了奶奶和妈妈。奶奶一面给她换衣服,一面苦口婆心地叮嘱:不能玩水呀,玩水衣服全湿了,要感冒的。在屋内看书的妈妈不知咋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有一股不明的阴暗。对于奶奶的训话和丫丫的行为感到有点烦躁。当丫丫再一次从厕所出来的时候,没等奶奶发话,妈妈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扯起丫丫的手板就用力地啪啪两下……―选自《丫丫妈日记》
迷茫派
网友恬恬妈
关于打不打孩子我现在也有些无所适从。原本我是主张不打孩子的,因为这手一下去就会伤了孩子的感情,可是有时孩子也实在是太调皮不听话。就拿我家恬恬来说吧,小家伙脾气倔,性子急,动不动就爱大吼大叫,看电视不准旁人出声,吃饭三请四叫仍然不到。您要跟她讲道理,摆事实,嘿!人家就把小耳朵捂着,头不停地摇,一次,二次,妈妈、爸爸的耐心也就到了极限,这手也就下来了……
网友秋怡
打孩子真的很难说清楚,我觉得大家好像都很开明,都不会乱打孩子。可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烦的时候,平时我也不打孩子,可心烦时就很冲动,孩子有一点小问题便会发很大的火,这可怎么办?
网友点点妈
我家点点23个月了,大部分时间比较讲理,可前几天半夜,她非要吃核桃,不给吃就哭,什么着儿都使了,就是不听话。我气极了,给她屁股两下,才不哭了。我抱着她跟她解释半天为什么打她。这两天她自己玩时,嘴里总说:“你不听话,打你屁股!”有时还跑过来打我一下,跟我说:“你不听话,打你!”各位是否认为这是她挨打的后遗症?可不打,我又该拿她如何?
主打派
网友佳佳妈
我觉得孩子可以打,但不能随便打。在孩子老是犯同一种错误或是非常不应该的错误的时候,我就会动手,目的是让她记忆深刻,让她明白有些事情是不可以随心所欲的。但对于比较乖巧、比较内向的孩子,我觉得还是不打为好。
网友阿文妈
阿文刚刚2岁半。当阿文无缘无故地使劲打人的时候,就会挨妈妈打。他怎样打别人,妈妈就怎样打他,让他也感到疼。“你疼不疼?”“疼!”“你打了姥姥,姥姥也很疼的。”然后阿文就会说:“我以后不打人了,我改了。”
不打派
网友遥遥妈妈
我以为孩子不能轻易打,打多了就皮了,不好管了。作为父母应该理解孩子,小孩有时候很可怜,他们力量弱小,不能与大人抗衡,还必须要听大人的摆布,有时候做点出格的事情也是难免,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也是孩子长大的表现。
网友洋兔妈
现在的时代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刺激,更多的思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尊严,哪怕是小小孩。所以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很糟糕的。
网友婧婧妈
总在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打孩子不如打自己。
网友wang孩子还小,正处在信任与不信任(0~1岁)和自主与羞怯、怀疑(2~3岁)的阶段,正是和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的时期。如果打了的话,会影响将来孩子和你的感情。孩子不能太放纵,但绝对不能打。
网友任baby
为了防止情急之下打孩子,父母平时就应该教给宝宝最基本的原则和底线,不要以孩子小为理由,其实宝宝能听进去的。网友jiawei_tt像上述情况,我觉得丫丫不应该挨打。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那天天气不好,没有人可以陪丫丫玩,丫丫感到无聊,于是做出一些出轨的行动来吸引妈妈或是奶奶的注意。做妈妈的此时应该放下手中事(看书),好好地陪丫丫说说话,和她一起玩她以前最为感兴趣的玩具来转移她的注意力。等她心情好的时候再问她为什么先尿尿再叫奶奶,我想此时孩子会告诉你的。
网友雪扬
不打不打绝不打,他多娇弱,他多无助,他多可爱,他多,多多多多好呀。你忘了他在你怀里缩成小小的一团,嘟着小嘴无比信赖地酣睡……别打他。
网友紫水晶
我的孩子快3岁了,我和她的爸爸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甚至回忆自己的孩提时代。孩子爱玩水玩沙子,把衣服弄脏了,那我们有没有玩起来忘形的时候呢?孩子尿床了,那我们有没有失手把水撒掉的经历呢?孩子不听话,那我们的话都合理么?
网友sy
当然不能打,难道父母只能靠这个蠢办法教育孩子?真的就黔驴技穷了?丫丫挨打,非常冤。妈妈为什么不能弄点水给她玩?就因为怕湿衣服就不让孩子玩水?我不理解。我女儿每天洗完澡后,从不痛快地从澡盆里出来,让她出来她就说:“没洗够。”那就洗够吧。尽管会弄一地的水。但她很开心,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玩起来会耽误我许多事,但有什么比孩子快乐更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