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典型材料之三
从老国企到现代股份制企业,国光在市场搏击中脱胎换骨,经历了全面而彻底的变革转型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光”)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从事电声电子产品设计和生产的专业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电声电子产品出口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电声产品设计和生产基地之一。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国光在企业组织模式、技术创新机制、品牌经营策略、市场定位布局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坚持全方位的创新,实现了根本性转型。
组织模式:从国有到上市
国光最先是1951年成立的广州市公私合营国光广播器材厂,在工业化初期是国内电声产品的重要供应者。
改革开放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市场敏感度弱等弊端越来越突出。在这一背景下,公司开始探索改革。1993年,向内部职工定向募集800万元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变革迅速提升了公司对市场的反应度,企业获得了经营和市场活力,但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和现代化管理经验的缺乏激发了国光进一步变革。1995年,国光引进AIG基金3000万元,改制为中外合资企业。这优化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为日后的上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2年公司职工受让全部国有股成为民营企业;2005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开发行股票3000万股;2010年公司非定向增发成功,增发后公司累计总股本2.78亿股,总资产超过27亿元。通过上市,国光开辟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财务体制,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也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
通过体制改革,公司转型为规范化现代股份制企业。
产品升级:单一到系统集成
在国光产品的转型升级中,市场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光最早只生产扬声器,并长期保持了全国第一。2000年后,客户采购意向为成套、系统电子产品。国光克服困难,确定了“做电子、做系统、做品牌”的发展目标,转型向高端和系列化发展。2003年末,国光接到第一张30万美元的系列产品的订单,立即成立项目攻关组如期完成订单。国光如今具备了日产10万套音箱、5.6万套电子功放的生产能力,产品转型升级成功。
产业链:成品组装转向材料、模具和核心部件
国光近20年出口历史,技术上15-20年的差距,已经缩短到5年以内,公司研发高档部件配合用在自主研发产品上,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目前公司通过投资实现了关键材料、重要模具和核心部件的自供,逐步形成了电声产品的产业集群,并正积极建设电子电声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个百亿元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基地,实现产业链更深层次的转型升级。
生产模式:OEM转向ODM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光只有简单的OEM生产,后来通过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技术与生产管理经验;加强研发团队与研发中心的建设,聘请国内外资深专家与工程师,建设部级的检测中心与省级的技术中心,开始了ODM之路。2008年,公司成为国家新认定的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有了设计与研发创新能力,并注意增强技术创新的国际化,目前国光获得了58项专利和一项软件著作权,还有11项专利已在公示中,并参与了四项行业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实现了产业链向上游的技术创新延伸升级。
市场分布:海外市场向内外销共进
为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公司创立了专业音响的“KV2”品牌和家用消费类的“GGEC国光”品牌。
此外,2008年至2009年,国光进行了三次的国内外品牌收购:收购美国 “AURA”,投资1.36亿收购国内“爱浪”、“爱威”,以授权方式获得日本山水、丹麦威发的国内生产营销权。这样,国光完成了品牌的战略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