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役CEO中,每天发短信数量最多的,当杨镭莫属。“我每个月要发将近2000条。”杨镭笑着说。
杨镭是使掌上灵通成为国内最早一家凭借无限增值概念登陆纳斯达克的掌舵人之一,但他更是个性情中人。他会在刚醒一睁眼时就想着这样玩手机好不好,十分钟没有电话或没有短信就会怀疑自己电话有问题了。他还喜欢看戏,即使是在说服投资者为掌上灵通投资的间隙中,他也会陪妻子一起到百老汇看音乐剧《妈妈咪呀》,会忙中偷闲去听王菲的演唱会。他说,自己一方面是个听朱哲琴的《丹顶鹤》就会流泪的人,另一方面喜欢玩移动宠物。“单位里的员工很多人都不叫我老板,而是叫我‘老大’。”他得意洋洋地炫耀着。
而最吸引人的是,他创办了3个公司,而他每次都会在公司运转良好、个人生活非常优越的时候选择离开,再从零开始,再创业。到目前为止,他4次创业都创造了奇迹。
杨镭的第一次创业是在全国IT中心――中关村。1988年,中关村刚刚形成,后来的很多大公司如四通、联想等,都是在那时起家的。“当时有一个同学打电话给我,说几个同学要搞一个公司,于是4个人就开始筹划,当时主要的业务只是电脑销售。”第一个单子,公司靠关系倒腾了一台486电脑,当时值4万多元,他们赚了一大笔。他们从倒电脑起家,到开展系统贸易,一年可以做到几百万的生意。当上万元户的杨镭买了一双130多元的NIKE高帮鞋。“那时穿NIKE感觉挺牛的,心想着10年的钱都赚回来了。可是很奇怪,我再也没有激动过,再也没有对钱激动过。”然而就在此时,杨镭却选择了远赴美国读书。“那时如果我坚持下去,没准就是联想级的IT大鳄了。但是我不后悔,我喜欢冒险,喜欢了一切从零开始。”
杨镭念念不忘的就是自己赴美国时带的两样东西:一个是自己粘的乒乓球拍,一个是擀面杖――为了吃饺子。如果没有“创业”这个心结,或许杨镭到现在还在硅谷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但1995年的一天,波士顿技术公司驻亚太区的副总裁找到他希望他能与他们结盟,成立销售短信技术和语音信箱技术的STI公司。杨镭一下子兴奋了,虽然当时那家公司投的钱很少,但杨镭毫不犹豫再次以创业者的身份站在了北京了街头上。“我当时重点把语音信箱卖给了中国移动。”杨镭把成功更大程度地归结到他的推销术,因为当时他有超过1亿元的生意经他手出去了,但他还从没去过公司在美国的总部,也没见过那部机器是什么样的,仅有的,只是当初公司给的两张产品介绍。短信技术就这样来到了中国。
杨镭的第三次创业,是获得了“风险投资之父”的青睐,到2003年时,由他创办的网络情报公司已经做得有声有色。他的第四次创业是用一年时间将掌上灵通从“弃儿”带向了纳斯达克。
回顾自己一次次创业再离开再创业的过程,杨镭说:“对我来说,创业已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我喜欢‘创业’的感觉,因为很享受创业过程中的每一步,哪怕这个过程是很艰难、很痛很折磨人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杨镭:第一个将短信带到中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