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信息加工理论的诞生为学习理论增添了新的活力。对于认知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记忆与遗忘,认知学习理论为其提供了新的概念描述以及实现策略。特别是对于遗忘策略来讲,前人对其研究甚少,但作为同样具有较大存在价值的遗忘仍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持,从认知学习和信息加工理论对其展开分析探讨是一个新的视角。
1 认知学习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
1.1 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
学习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心理学界一般对它的定义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而教育心理学领域通常将其定义为: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变化[1]。
学习理论是多种学科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教育科学、哲学认识论等。它主要回答3个问题: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纵观学习理论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学习理论都对这三个问题做出阐述。
1.2 认知学习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认知学习理论飞速发展,出现了认知结构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两种研究倾向。认知倾向的心理学家重在研究学习者处理环境刺激的内部过程和机制,而不是外显的刺激与反应。而信息加工理论强调过去经验和现实刺激都是产生知觉所必需的,因此它认为知觉过程包括两种加工: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由于信息流程是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故称此为自下而上加工;与此相反,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于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故称此为自上而下的加工[3]。
1.3 经典信息加工模型及其与学习的整合
围绕信息加工理论,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很早就展开关于记忆的研究。1968年,Atkinson和Shiffrin第一次提出一个系统全面的信息加工模式——Atkinson-Shiffrin模型,即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新信息要经过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3个阶段。进而,他们提出包括感觉记录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内的信息加工模式的记忆理论。1974年,加涅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有关研究,提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核心应当是有效地信息加工,也即如何促进信息的短时记忆存储并如何使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对记忆的研究是信息加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加工学习论更加强调信息的选择与记忆,重视个人的认知过程。
2 记忆与遗忘概述分析
2.1 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的基本功能之一,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2]。而这一过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是同步?异步?并行?串行?还是有其他的方式进行的?现在学者普遍认为,记忆的过程因其记忆内容而不同。它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可以是并行的,也可以是串行的,甚至可以是同时发生的。
2.2 遗忘概述
根据对记忆的信息加工视角定义,可以相对提出遗忘的定义,在这里将从信息加工角度出发,将遗忘定义为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地再认与回忆,也即可以将遗忘看做不能正确提取目的信息。
从遗忘的分类看,通常将其分为自然性遗忘和有意遗忘。自然性遗忘指对输入的信息,不能回忆或难以检索,或者再认和回忆发生错误,在遗忘过程中没有意识的有意参与。有意遗忘指对指定材料进行定向遗忘,是在意识的参与下对要求忘记的材料进行有意识的遗忘[4]。
2.3 对记忆与遗忘思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会强调学会记忆,教学过程中充斥记忆策略的传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记忆就是积极向上的,而遗忘就是消极不好的。
1)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根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分析,记忆的本质就是将外部信息编码存储的过程,遗忘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编码障碍而使信息未进入长时记忆系统,第二种则是长时记忆系统的信息未能顺利提取。
2)从人文学角度看,记忆是人生存、发展、交往所需要的基本能力。遗忘是人健康发展、和谐共生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有意遗忘对痛苦经历的回避和烦恼忧虑的剔除利于维持身心健康,而自然遗忘对过时信息淘汰有利于存储新的知识信息。
3)从广义教育学视角看,广义中的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往往复杂多变,信息量巨大且无较为统一的道德考量标准,家庭的功利教育、封建思想教育及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熏陶常常对孩子产生负向教育功能,儿童如果不进行选择性的遗忘,往往会产生角色定位迷乱(埃里克森同一性混乱),影响儿童的正常发展。因此,广义教育中的遗忘与记忆几乎是同样重要的。
3 记忆与遗忘策略
3.1 记忆策略
本文所讲的记忆策略主要是基于信息加工提出的认知策略,因为认知策略是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基于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因此也可称为记忆策略。通常记忆策略分为程序性知识记忆策略与陈述性知识记忆策略,对程序性知识记忆策略本文不再赘述。下面将对陈述性知识记忆策略中的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3种策略展开详细探讨。
1)复述策略是通过重复而把信息存储在工作记忆中的过程。它的记忆原理是使信息较长时间在工作记忆中保留以使其更多地转化到长时记忆。但是由于短时记忆工作容量极其有限,因此复述策略的复述容量不可太大。一般复述策略常用的操作模式有:①降低干扰与前后摄抑制,新信息接收前复述加工;②多种感官参与;③整体识记(短信息)与分段识记(长材料);④过度学习;⑤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分散复习、集中复习;⑥复习形式多样化;⑦反复实践。
2)精加工策略常常与组织策略结合起来一起使用。精加工策略是指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它们的记忆原理为赋予每个工作记忆中***信息单元更多的逻辑内容以及建立新旧信息间连接,增加信息提取途径。常用的精加工与组织策略的操作模式有:①位置记忆法;②缩减法;③谐音联想法;④视觉想象法;⑤列提纲法;⑥***示法;⑦表格法。
3.2 遗忘策略
借鉴记忆策略的定义,整合遗忘的定义与遗忘的分类,从信息加工角度出发,笔者将遗忘策略分为自然遗忘策略与有意遗忘策略。遗忘策略指干扰信息被感觉登记、工作记忆加工存储于长时记忆或信息从长时记忆有效提取的过程与方法。
对于短时记忆的遗忘策略,从信息加工模型分析出发,应当阻断或干扰初始加工和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复述和编码过程。对于感觉登记过程,降低对特定信息的感官感知是有效的自然遗忘策略,声画刺激要比单一感官刺激更容易被登记加工,高分贝声音相对低分贝声音更容易被注意加工。转移注意是有效地阻止无关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进行初始加工的方法,将注意力分散或集中到其他信息上可以降低对特定信息的注意。
针对短时记忆工作过程,具体的遗忘策略的操作模式为:1)降低信息单元的复述频率;2)加快信息单元更新速率,避免编码与加工;3)避免短时记忆内容与背景知识产生联系;4)增加干扰,使信息产生混淆。
长时记忆的遗忘通常为压抑遗忘,当前对压抑遗忘的研究角度为执行控制机制。从信息加工模型中分析来看,就是阻止干扰信息从长时记忆向短时记忆准确提取。从理论上来讲,这种阻断干扰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建立非优势反映,破坏目标记忆的优势反映;2)使用压抑策略终止提取过程;3)尝试记忆重构。
4 结语
正如前文所讲,很多情况下遗忘与记忆是同等重要的,特别是从人文关怀的视角上看。作为研究人类心理的社会学科,心理学不应当仅仅承担科学研究的过程,更应当站在人本的立场上批判式地思考。本文仅仅是管中窥豹,提出几点浅显的关于遗忘的观点看法,希望能够带来更多的关注、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朱玉文.记忆研究与记忆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2-23.
[3]王苏,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宋耀武.有意遗忘过程中认知加工机制及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3.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认知学习理论中的记忆与遗忘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