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后回农村居住,地点是燕山南麓山脚下的小村庄。
小村背风向阳,村前地平土肥,村后草高林密,一条小河从村旁流过,这儿有山、有水、有林,是休养的好地方。
我把晨练的习惯带到这儿,每天早晨沿小河走上几里路,伸伸胳膊踢踢腿,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真是一种享受。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每天坚持着。
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天气挺冷,我穿着棉大衣,戴着棉帽子,沿小河走去。小河的冰已经很厚了,但急流的河段没有冻实,形成一个个长形的冰窟窿,能听到从冰窟窿里传出的潺潺流水声。
突然,我发现冰窟窿旁边的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小鸟在抖落身上的水,兴高采烈地“得吱哧特――得吱哧特”地鸣叫着,这情景使我停下脚步,呆呆地看着这只黑色小鸟,心里问自己:“是何乌?”还没有反应过来,小黑鸟蹦了个高一下子扎到冰窟窿里去了。“投了河了!”我边说边奔到冰窟窿旁,仔细看,小黑鸟正在水里用双翅划水,黑脊背在透明的水里忽闪忽闪的,像条全身包着密密小银色泡泡的“银鱼”似的顶着急流游泳。只见它扎到河底,脚爪踏着砂子在河底跑起来。在一个地方,它用嘴把一块小石头翻过来,从石底下翻出一条虫子吃了。
过了一会,小黑鸟从另一个冰窟窿里钻出来,它抖了抖身子,又若无其事地“得吱哧特――得吱哧特”地唱起歌来。
我把手伸进水里,河水冰凉刺得我的手生疼。我终于明白:这只小黑鸟是不怕冷水的褐河乌,是当地的留鸟。
褐河乌体长20厘米,全身黑褐色,上体闪烁着巧克力色光泽。翅上覆羽和飞羽具淡色,羽缘尾羽也具淡色羽缘,眼圈白色。
褐河乌是非常活泼的小鸟,它们特别爱叫,在觅食、打斗、梳妆、警卫、嬉戏、求爱时都鸣叫,叫时小尾巴翘起,一上一下摆动。褐河色以水生小动物鱼虾、水生昆虫为食。在水里活动自如,羽毛上有一层薄薄的脂肪,在水中羽毛表面形成小气泡,好象穿了一件空气做的衣服,羽毛不湿,不怕冷也淹不死。
每年五六月是褐河乌的繁殖期。这时,它们极为活跃,整天在河上飞来飞去,相互追逐玩耍,甚至打闹。当雄雌两只褐河乌双双并肩齐鸣时,它们配对结合了,开始选择筑巢地点了。
巢位标准很高,必须在河中巨石堆积处,河水浸不到的空间里,但进出巢位时一定通过“水帘洞”――这就是说,把巢建在石头上,流水又浇不着的水帘后面的石堆空隙里。“夫妻”双方共同筑巢,巢呈碗状,外层是苔藓,内层是枯草,巢底有羽毛。雌鸟产5枚淡黄色卵,并坐巢孵卵14~16天,雏鸟出壳。雏鸟头大脖细,无羽,腰部如球,双目紧闭,是纤弱的晚成鸟,需双亲喂食。
褐河乌“夫妻”每天喂小鸟30多次,雏鸟们吃着双亲啄来的小鱼、泥鳅等美食,17天可以离巢,再过13天羽翼丰满,会飞能潜水觅食长成幼鸟。
褐河乌分布很广,从我国东北东部向西南划一条线以东的地方,如东北东部,华北、华中、西南、华东、台湾、华南都有它们的踪迹。褐河乌不迁徙,是当地的留鸟。
褐河乌天敌很多,鹰、隼类猛禽可以伤害它,夜间黄鼠、艾鼠、豹猫、猫头鹰也是威胁。大自然用天敌控制它们,虽然分布广,但数量不多。近年来,河水污染并导致鱼虾减少,对褐河乌这样的水鸟是最大的危害。
对于旅游的观鸟者来说,在冰天雪地里聆听河乌的歌声,欣赏它在水里觅食的身姿是极大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