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幻想电影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好莱坞幻想电影更以其新颖的选题、巧妙的情节设置、庞大的制作团队、精美的视觉画面等受到广大影迷的青睐,在世界范围内极具代表性。好莱坞幻想电影不仅在情节内容的设置上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对于传播科学知识和理念、激发受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培养民众的科学态度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是向普通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好莱坞;幻想电影;科学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中的理想主义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WWB007)。
对于“幻想电影”,学界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有学者认为,“科幻电影”更准确地应被称为“幻想电影”,即“以科学幻想的情景或假设为基础,来展开叙事的电影”[1]。但是,在科学传播领域,幻想电影这种表现形式的重要性常被人们所忽视,仅被视为一种文化艺术作品。由于其编剧和导演并非科学家,他们“甚至不被列入‘懂科学的人’之列”,然而,“他们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正在对公众发生着重大影响――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现在已经发生了”[2]。可见,作为一种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艺术形式,幻想电影对于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以好莱坞幻想电影为研究对象,试***挖掘其内在的科学价值。
一、好莱坞幻想电影的科学性――以情节内容为例
论及幻想电影,不得不提美国,因为“一百年来,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幻想电影,绝大部分出自美国”,[3]1897~1994年间17个国家共发行443部科幻电影(实际上包括了魔幻和灵异),其中美国独占292部,[4]可见美国特别是好莱坞的幻想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具代表性的。好莱坞的幻想电影既沿袭了商业大片的运作模式,又融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使得这类影片在富有极强娱乐性的同时兼具了科学性,而这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其情节内容的设置上。
(一)相对论与穿越时空
这类电影看似源于电影编剧的想象,实则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即相对论。这一理论使穿越时空的“时间机器”不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是具备科学依据的猜想。爱因斯坦认为:“物质会减缓时间运行速度,就像是河的下游一样。物体越重,对时间的阻力越大。”[5]霍金则提出,时空旅行的“天然工具”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距离黑洞越近引力就越强,甚至连光线都无法逃脱。这种超大质量黑洞对时间具有显著的影响,令其减缓的速度远远超过银河系中的任何其他物体。
基于这一理论,涌现了一系列关于回到过去或是走进未来的好莱坞幻想电影,较有代表性的当属《终结者》系列和《回到未来》系列。这些影片中的主人公穿越时空并改变历史的系列情节,也正是早期狭义相对论中“佯谬”理论的体现。可见,与其说此类幻想电影是人们为了表达对于现状的不满,不如说是人们借助科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愿望和设想。
(二)航天理论与外部星球探索
对于航空航天技术的运用以及外太空生命的猜想,也是好莱坞幻想电影的重要题材之一。影片会设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外星生物、先进的航天器、绚丽的外太空风貌,以此来表现人们对于未知宇宙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具有代表性的影片包括《星球大战》《星际迷航》《***日》《外星人ET》《阿凡达》等。
这类电影与以“穿越时空”为主题的幻想电影相比,其科学性抑或思想性要稍显逊色。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于航空航天知识的认识上,即基于现有的研究,来推断外部星球生命存在的可能、设想外太空生命的存在、制造新型的太空飞行器等,这些都体现了电影主创人员在物理学方面的思考与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学家的工作进行了启发。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奥舍罗夫就曾表示:“当时,我并不认为《2001外太空漫游》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影片,但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我们今天对太空人如此迷恋,在某种程度上是这部影片的功劳。”[5]21
(三)生化技术与克隆人
一直以来,对生物化学技术的认知与使用都遭到了各界人士的争议,科学与伦理的论争使得这一先进的科学技术始终无法真正被广为应用,因此人们将所有对于这一技术的幻想运用到了电影创作之中,从而衍生出了一系列以克隆人、基因改造等为题材的好莱坞幻想大片。较有代表性的使用生物化学技术的影片有《侏罗纪公园》《异形》《异种》《第六日》《X战警》《逃出克隆岛》等。
这一系列影片出于人们对滥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忧虑,将这一问题扩大化,并赋予亲情、爱情、宗教、伦理、人权等现实意义,从而引起广大受众对于基因复制等技术的恐惧,唤起人们对于科技伦理、对于人性的重新认识。这类幻想影片的意义在于向受众传播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的同时,引发对现有此类技术应用的反思,以此来规范科学家或受众对于此项技术的广泛普及。
(四)生态环境恶化与地球灾难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好莱坞幻想电影中“灾难片”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从《龙卷风》《山崩地裂》《活火熔城》到《世界末日》《后天》《2012》等,这些影片的选题均来源于科学家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将引发的灾难的预言。
“灾难片”的选题依据多来源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这使得两级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海水温度上升、洋流改变等。有研究表明,“每年将有16万人因温室效应影响丧生,2020年死亡人数更会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 500万人远离家园,第三世界将因洪水、饥荒、干旱和农作物歉收大举移民,欧洲老年人将死于热浪”[5]24。人们将自身对于这种灾难的恐惧转移到了虚拟的幻想电影之中,使原本几百甚至上千年后才会发生的场景提前上演,不仅使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样使得人们对于类似灾难的来临能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二、好莱坞幻想电影的科学传播效应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好莱坞幻想电影,虽然在科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方面有所欠缺,其中所宣扬的科学理论也并不一定能被科学界所认可,然而,除了内容情节方面的科学性之外,它对于激发受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受众的科学态度、传播科学理念和知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容小觑。
(一)传播科学理念和知识
好莱坞幻想电影不仅在情节内容的选择上涉及了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在摄影技术、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也均融入了大量的科技元素,使得受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愉快地接收了先进的科学理念和知识。
好莱坞幻想电影在拍摄技巧、道具制作、后期剪辑等环节善于使用高新科技,这也是其他国家电影业只能望其项背的重要因素之一。好莱坞幻想电影制作团队的任务之一便是使那些虚构出来的不符合现实规律的人或事变得真实可信,而这一效果的实现主要还是依托各类特效技术的发明与发展。不同拍摄技术手法的使用、越来越逼真的道具制作、不同场景灯光的运用、电脑特效的不断进步,为电影受众营造了一个惟妙惟肖的幻想世界,使他们对先进的电影科技能够有直观的认识和体会。
受众的观影体验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早期的黑白电影、无声电影,到现代的彩、3D电影、IMAX电影等,使得受众在获得越来越舒适、逼真的观影体验的同时,吸纳先进的科学知识。
(二)激发受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好莱坞幻想电影的主旨主要有两点:一是幻想出一个美好的未来生活场景。人类能够合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避免科学技术的滥用;二是“反乌托邦式”题材。即通过对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人为放大,营造出一个令人充满恐惧的未来社会,从而引起人们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的哲学反思。这两类幻想电影,成为受众围绕科学和人类未来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催化剂。
想象力与创造力是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能力,而联想与想象正是锻炼这两种思维能力的重要科学方法。广泛而灵活的联想有助于合理且有价值的研究目标的确立、有效研究资料的搜集以及可行性设想的提出。想象对于启发创造性思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想象是新概念和假说提出的前提;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使科学创造不受现有理论和公式的束缚,从而更加广泛和深入;有根据的想象甚至是激发发明创造的动力。高尔基就曾断言:“科学知识一经与科学想象结合,就会给人以遐想、启示和力量。”[6]好莱坞幻想电影恰好促成了两者的结合,它通过一种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诱发受众进行科学想象与联想,引起潜在的科学创新,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社会面貌向人们想象中的方向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三)培养受众的科学态度
如前所述,好莱坞幻想电影除了宣扬科学技术的功用,表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外,还致力于反映科学的另一面,即科学技术滥用导致的负面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哪一类电影,它们所传达的生活***景或先进科学技术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对待科学的态度。一部分人会因为幻想电影而开始关注、热爱、研究科学,认同科学的积极作用,也有一部分人会因幻想电影而对科学持否定态度。由于普通受众自身具备的科学知识的局限性,产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实属正常。故而,如何帮助普通受众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是现今幻想电影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这就要求电影编导们尽量从尊崇科学的角度出发,尊重科学技术原本的功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以期把科学的全貌客观地展现在广大受众面前。
三、结语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好莱坞幻想电影在具备了科学传播功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幻想电影会引发一些普通民众对于先进科学技术的畏惧心理,甚至产生对***府科技管理部门的质疑情绪。但是,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一部分,幻想电影应当继续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不断拓展其传播科学理念和知识的功能,成为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主力***之一,这对提升受众科学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宗平,潘月里.科幻电影的科学传播――以电影《第五元素》为例[J].海峡科学,2012(03).
[2] 江晓原.我们还能不能有后天――关于电影《后天》[N].中华读书报,2004-06-23.
[3] 江晓原.好莱坞科幻电影主题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05).
[4] [英]约翰・克卢特.彩***科幻百科[M].陈德民,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5] 历佳.科幻电影的科技传播功能解析[D].沈阳:东北大学,2010.
[6] 刘学浩.科学幻想小说的社会效果[J].科学时代,1983(05).
[作者简介] 黄悦翎(1989―),女,江苏常州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技传播。赵亚珉(1967―),女,河南沈丘人,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外科技与文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好莱坞幻想电影的科学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