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宁海人。他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是当时的大儒。他博学强记,通晓经史,文章盖世。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并为其读书处题额“正学”,时人遂尊称其为“方正学”。
明建文帝即位后,将方孝孺招至南京,委以翰林侍讲学士之职。建文帝年纪尚轻,缺乏治国治***的本领。因方孝孺是他的老师,更受到百般信赖和倚重,“国家大事,辄以咨之”。方孝孺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扶持。建文帝害怕他的叔叔们王权过大,拥兵为患,就采用齐秦、黄子澄的削藩建议,但遭到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诸王的反对。方孝孺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讨燕王的诏书和檄文。
朱棣在攻下南京后,篡得大明皇位。迫令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反对朱棣篡权,宁死不从,掷笔于地说:“死即死耳,诏书不草!”燕王大声说:“诏不草,灭汝九族!”方孝孺针锋相对地说:“莫说九族,十族何妨!”朱棣又反复劝说方孝孺:“不要自找苦吃,我欲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依然还是不屈服,他说:“好,我写!”他从地上拾起笔来,大书四字“燕贼篡位”。
朱棣大怒,他命人拿刀来从方孝孺的嘴角直割到耳旁,并将他投入监狱。见方孝孺仍不屈服,朱棣就下令把方孝孺在午门内凌迟处死。
相传明宫午朝门内丹墀上的血迹石,即为方孝孺鲜血所溅而成。古代帝王处死大臣,一般都在刑部天牢、闹市行刑,或者推出午门外斩首,在午门内杀人是没有先例的。由此可见朱棣对方孝孺怨恨之深。方孝孺在就义前,作绝命赋道:“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可求?呜呼哀哉,庶我不尤!”朱棣处死方孝孺后,仍不解心头之恨,下令灭他十族。方孝孺的九族加上他的朋友、门生也算作一族,共873人,全部处死,行刑就达7日之久。
方孝孺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受到人们的尊敬。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有人为他建神情祠、树亭。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还曾为他树了墓碑(但是,当时县令邵甲害怕因此获罪,下令捣毁了)。清代顺治年间,又在雨花台西麓重建方孝孺祠、墓,分为两处。嘉庆二年,方孝孺族人方昂来谒墓,又重修了祠和墓,并由著名的桐城派学者姚鼐作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是“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那些面临险境忠贞不屈的人向来就是民族的脊梁,受到后人的尊敬。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史可法、谭嗣同等等几乎数不胜数,正是他们挑起了民族道德的重担,延续着中华文明的血脉。
(摘自《读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