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台县城北的繁华地段,1927年建成的“济佛院”旧址上,新建了“济公故居”。这座故居由李府宅院、观霞阁、陇西园三部分组成,形成二高一低雄伟的建筑群,高处是峰,巍然矗立,飞檐桃角,画阁雕梁;低处是谷,是“三透九明堂”的宅院建筑,庭院雅致,开敞明亮,成为天台建筑群中一个旅游观光的亮点。一年四季游人如织,令人赞赏不已。
故居门口,立有一块深绿色的石碑,上面刻有人民的好***手书的金色笔迹:“人民很喜欢济公,他关心人,为不公平的事打抱不平,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济公的美丽传说。”
说起这段题词,还有一段难忘的往事:1957年4月27日陪同前苏联最高苏维埃***团***伏罗希洛夫元帅及其爱子到杭州访问,在瞻仰西湖虎跑寺济公塔院时,他对伏老说了上面这段话。伏老的儿子对中国的历史人物颇有研究,他接着说,“济公本来想替天行道,但统治者不许他这样做,结果他只得装疯卖傻。”称赞说:“你对济公倒颇有研究。”
进入故居大门,就是李府大门,三座厅堂平行,间有道地,两边有厢房和走廊,济公就生于斯,长于斯,令人浮想联翩。
济公出身于官宦世家,七世祖李崇炬历任枢密使等职;六世祖李遵勖系宋太宗驸马,任左龙武将***、镇国***节度使;五世祖等上代人物都位高权重,地位显赫。随着宋室南迁,济公祖父李涓(曾任鄂州崇阳县令)的儿子们流寓到浙东天台,隐居于赤城山麓永宁村。长子李茂春,乐善好施,只是年近四旬,膝下无子,1129年12月初八日终于生下一子,夫妻大喜过望,取名“修缘”。李茂春全家望子成龙心切,在家设塾,培养爱子读书,教师是位博学儒雅的老先生,修缘学业大有长进,出口成章,引得众人赞许。以后,修缘又到风景秀丽的赤城山读起佛经,知识面大大开拓,求知欲望更加强烈。
修缘苦心潜读,本可像祖上一样走仕途,但他个人的特性和一次婚姻变故,使他的人生之路发生变化。
修缘长相俊美,学识非凡,深得舅舅王世安的赏识,他想把自己的独生女儿王秀莲许配给他。这对表兄妹从小两少无猜,亲热非常,来个“亲上加亲”也是顺理成章。双方父母一拍即合,订下婚约。不巧,李茂春夫妇先后谢世,修缘守丧三年,三年后舅舅为之操办成婚大礼。哪知成婚之日,修缘跑到国清寺,跪在方丈法空师父面前,说表兄妹婚配不利下代,拒婚不成,恳求出家,请他收留为徒。法空见其志坚心切,也就答应下来。新郎突然变成和尚,让王家上下大吃一惊。从此,修缘以“道济”的法号在国清寺中修行。他舅舅王世安常来寺中恳求“道济”还俗,搞得方丈法空和道济十分不安。师徒经过商量,就把道济送到杭州灵隐寺。
在李府东厢房中,有一间济公书画陈列室,收集展录了许多有关济公的书画和出版物,其中《济公的传说》《济公传》《济公续传》等等,把济公的优良品性和特质作了充分的描述,美化神化,奇思妙想都是难得一见,“斗雨祖师”“红纸作太阳”“掷石戏秦桧”“济公斗蟋蟀”等故事都是百姓喜闻乐见、千年流传不断的。许多书籍中还有话本、语录、评书、外传等,都是文苑中流传千古的作品。
李府之西耸立着高达30余米的望霞阁,飞檐翼然,画栋雕梁。望霞之名来自2公里外的赤城山,“此山不与众山同,敢于平地耸千寻”,山色如霞,就命名为望霞阁。李府东的陇西园有玲珑的醉仙楼,碧波荡漾的葫芦池,这与济公常挂酒葫芦的形象有关。游人常坐在醉仙楼高处,要来一盘天台狗肉或牛肉,来一葫芦李府的老酒,一边唱着“鞋儿破帽儿破”,一边喝酒,真有醉仙之乐。
济公故居建成五年来,接待中外嘉宾不计其数。特别是宝岛台湾的同胞奉“三公“为神圣(关公、包公、济公),这三位圣贤都是大仁大义,申张正义,济困扶贫的人,老百姓供奉他们是一种理念和习俗。在台湾济公庙有几百座。近几年,每年都有大批的台胞来天台朝拜济公,嘉义市番路乡的龙隐寺供奉济公,寺中和尚为乡亲行医治病,名声甚好,来看病和朝拜的人很多。澳门东井园林东先生,崇拜济公,以济世扶弱为己任,筹资3000多万元,在大陆建校助学40余所,成为“2007年中国十大慈善家”。他多次参加海峡两岸和港澳的济公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济公热”。泰国第一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蔡卓明先生得知济公故居在天台后,来天台访问,特向故居赠送价值200多万、高2.8米的济公玉佛立像,为故居增光添彩。日本、法国、新加坡、美国,都有学者、信士来朝拜济公。
济公的精神,经过800年弘扬,广为人们称道。2009年是济公圆寂800周年,天台县人民***府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有关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究、宣传济公精神,使之成为天台山的一张“金名片”。
1986年电视剧《济公》上映,主演游本昌先生演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被人称为“活济公”,成为济公故居的形象代言人。剧中主题歌:“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此歌一出,万人传唱,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2006年著名演员张国立和妻子邓婕拍成电视剧《济公新传》,由其儿子张默主演济公,又为“济公热”添了一把火,拍摄现场“观战”者人山人海,像过节一样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