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范文

小说写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型小说 写作 生活 发现

微型小说写作基于生活,需要笔者自身的感悟和提炼,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发现之眼、放大之笔和升华之心。

发现之眼,就是写作前期的观察、积累的立意阶段,要善于发现,搜集发现,体悟发现。

微型小说是极具时代感的文体,大部分取材来源于最贴近自己的生活场面,文章中的人物大多也是由身边的见闻借鉴而来的。心思细腻的人,经常能够从周围的小事感悟到很大的人生课题和性格养成,这些是微型小说写作最好的土壤。而在写作时经常感到脑袋空白、缺乏材料的同学不妨有意识地做适当积累。积累的途径多样:可以由己出发,拿一个本子记录下一两百字的生活片段;也可以借鉴他人,阅读一些典范。比如《微型小说选刊》中选登的文章就是为微型小说写作量身打造的样本,而“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欧亨利、莫泊桑、契科夫的短篇小说以及马克吐温的短篇作品在构思上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有了发现之眼,就有了创作最基本的素材,接着就要依托放大之笔了。

放大之笔,即写作过程中放大人物或情节的刻画,达到塑造人物性格,突出个性文风,可明可暗地揭示或暗示主题的作用。

人物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元素。一篇小说如果有一个饱满的人物,通常会使得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揭示更加生动深刻。由于微型小说篇幅上的限制,所以一篇文章中涵盖的人物和情节往往不会太多,一般不适宜阐述人物纵向的性格发展过程。这时候通常可以采用“镜头写法”,即抓住某一个适当的情节接口,浓墨重彩,展开对某小镜头充分合理的细节描写,使其突出。而这种描写一定要能够最大程度上为人物和主题服务,表现人物的典型个性。恰如《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宝钗扑蝶”这样的经典场面,《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勾勒都是很好的例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再比如,许多微型小说直接以细节为内核结构全篇,全文就是对细节的丰富,通过着重的凸起来渐次接近主题。比如尝试写一个后天失明的人的心态由晴转阴,就可以这样通过对镜头式的心理描写来体现:

未失明时——“这世界的气息,这城市的声浪,这日子鲜明的律动分明就是由斑斓的色彩编织而成。无论是阳光因金黄而灿极,还是夜空如浓墨一样泼洒开来的漆黑,亦或是那霓虹点点的绚烂,高楼大厦刻骨硬质的银灰线条,都使我的心跳‘扑通扑通’地震动得如此清晰。我写在诗页上对这生活的渴盼,无不是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甚至是妈妈手心里深黄堆砌的茧花。”

失明后——“我的世界沉入了一片深不见底的死寂。我像一只永远爬行在黑夜里的蛇,缓慢地、艰涩地、无声无息地在时间的长廊里挪动着我的躯壳,这世上一切的疼痛已经难以触动我麻木的神经,不管地上有多尖锐的石子荆棘磨破我的皮,我都只报以绝望而悲戚的冷笑。我看不见了!我看不见了!哈哈,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糟呢?”

当然,深层次的描写比较适合于语言程度较高的同学,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文采。如果自觉语言程度不够的同学,不妨在情节的安排,结构的调整方面多下功夫。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叙述方法,使情节一波三折。也可以利用一些事物作为全文线索,发挥其象征意义和贯穿全文的作用,常常会有夺人眼球的奇效。另外,设置悬念是微型小说中常用的手法。在戏剧理论中,“悬念”被比作“达摩克利斯之剑”,即在人的头顶上系着一把利剑,这把剑摇摇欲坠,时刻危及人物的命运。悬念设得好,设得妙,会使全文增色不少。在运用技巧这方面,莫泊桑的《项链》堪称经典。另外,曹禺的《雷雨》虽是剧本,但在悬念设置和象征意义运用上也非常值得借鉴。

最后,万事俱备之下,升华之心便是东风。

升华之心,即微型小说写作中对主题的把控展示和思想内容的升华。

首先切记要牢牢把控主题,根据主题对文章的篇幅轻重作合理安排是不可遗忘的。鲁迅说:“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如果是在考场上写小小说,那么更要特别注意字数,避免因篇幅安排不当而未能言尽其意,致使主题偏离。另外还要注意,“语言可含蓄,主题不可含蓄。”否则老师读不懂你在讲什么,分数就不是一般的低了。

微型小说中对主题的揭示和思想内容的表达,也是最能体现其“以小见大,知微见著”的精髓的部分。要通过一个小故事和一个小人物,去影射社会的大范围和大部分,揭示人生的大哲理和大智慧,对文章进行升华。这就要求我们的选材和组织有针对性,描写和刻画有重点性。另外,小说的结尾是升华主题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可以采用戛然而止,留有回味的方式,也可以首尾呼应,更可以出人意料。比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一对穷困夫妻为在节日时互送礼物而煞费苦心,最后一个卖掉金表为妻子买了梳子,一个剪掉长发为丈夫买了根表链。巧夺天工的同时又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

总之,微型小说的写作若能拥有发现之眼、放大之笔、升华之心,那么一切便水到渠成。最重要的是,对于写作,我们要报以一颗热爱之心,不要以太过功利的眼光去对待它,那么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小说写作范文第2篇

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小小说因为人物关系简单,情节事件单一,篇幅短小,以小见大,因此易于学生掌握和驾驭。同时,作为小说大家庭中的一员,小小说具有小说的一般特点,由小小说的创作能很轻易地转到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上。而且,高考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和对文体要求的降低为小小说的运用开辟了可供发挥的空间,较之诗歌、戏剧,小小说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此,小小说的写作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小说的特点:1.篇幅短小,言简意赅。2.立意新颖,风格清新。3.结构缜密,重点突出。4.见微知著,言近旨远。5.结构精巧,出人意料。6.博采众长,不拘一格。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虽说文无定法,但小小说的写作模式,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供遵循的。

1.开头营造要使人“一见钟情”

小小说的开头有三种方法:或制造故事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或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进入故事;或含蓄蕴藉,曲径通幽,通过描写景物来烘托渲染气氛,并注意要有适当的照应和伏笔。

2.中间曲折应“悬念丛生,欲罢不能”

小小说的中间有四种方法:或单线曲折,一波三折;或双线交叉,内在关联;或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互为陪衬;或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3.结尾含蓄宜“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小小说的结尾有三种方法:或画龙点睛,首尾呼应;或戛然而止,含蓄隽永;或出人意料,扣人心弦,即“欧•亨利式”结尾。

在平时学生的小小说习作中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现列举出来,希望对学生以后的写作有所帮助。

1.内容宜“真”不宜“伪”

例如,有许多学生喜欢写某位“落拓公子”的人生传奇,主人公常常凭借某种意志就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大有山鸡变凤凰的本事。本来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发生,可是作者在写作时过分突出主人公某一方面的非关键因素,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如知识结构、能力构成、环境因素甚至人生机遇等),让人读后感觉特别“假”,难以产生认同感。

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造成的,因此在小小说写作中要尽量避免写陌生的领域,多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人,须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2.题材宜“小”不宜“大”

很多学生在小小说创作中有贪大求全的毛病,一是表现为时间跨度长,例如总想在小小说中表现主人公传奇性的一生,结果落得“一地鸡毛”,没有一处可供人细细咀嚼。一是表现为涉及人物过多,或逐一描写,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或喧宾夺主,主人公的笔墨过少。

这种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学生构思不严谨造成的。小小说的特点在于一个“小”字,故而要尽力做到结构紧凑,事件集中(一般主要事件的时间范畴不要超过24小时),人物集中(三五人足矣),寓意深刻(小中见大是小小说永恒的魅力)。

3.角度宜“专”不宜“泛”

篇幅特点决定了小小说是以其中的人物视角来展示矛盾冲突并展开叙事的,它的叙述受到叙述者视野的限制,即只能叙述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不能叙述别人看到或听到的而叙述者没有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更不能介入别人的内心世界。否则,会让人觉得内容虚假或松散拖沓。

例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全部从主人公的角度展开叙事。写他讨来河豚子给家人吃的矛盾心理;写他所看到的妻儿欢呼的场面;写他怕见全家中毒的惨状而外出,略去妻子做鱼的细节;写他回来后却见妻儿欢笑等待的意外,让他又不得不回到直面全家人食毒鱼而死的现实中(作为唯一的知情者,直面死神的降临无疑是最痛苦的);在妻儿的鼾声中不能入眠的依然是他,他没想到因煮的时间太长鱼已经失去毒性,求死不能的现实让他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无奈中。全文都是以这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叙事的,略去了不必要的细节,文章显得干脆利落。

4.结构宜“曲”不宜“平”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小小说更要注意这一点,矛盾冲突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性格只有在矛盾冲突中才能充分展示。可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小小说的高潮。

如高考优秀作文《竞标》一文中公与私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情与法的矛盾,一重又一重,使文章悬念丛生,读来欲罢不能。最后揭开谜底,令人拍案叫绝。写小小说好比引着读者走山路。“山***上,络绎不绝”,阅尽人间奇景,是中长篇小说的惯用手法;而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则是小小说的看家本领。

5.表达宜“纯”不宜“杂”

小小说要写得有小说味儿,必须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人物的性格需要借助人物形象的言行来展示,这就决定了其表达方式只能以记叙和描写为主,且只能以人物描写为主。

有很多学生受散文写作的影响,总爱在文中夹杂过多的环境抒情和描写,使文章显得不伦不类。还有的学生爱给人物贴标签,先直接点出人物性格,再用事例加以证实。这种构思其实是受了议论文写作的影响,我们可观察一下思路:我认为某人是怎样的――不信,我举事例证明给你看――通过以上事例证明了我的结论。这就像用煮咖啡的方式泡茶,纵然是龙井、珍眉也难免暴殄天物了。

找到一个好的题材确实不易,就如极品茶叶于世间难寻一样,记叙描写则是泡好这壶茶的紫砂壶。在小小说创作中,应当用细节不露痕迹地展示人物性格,对人物不置褒贬,让读者自己去评价,去体味。

【范文精评】

变色龙

刘少华

阿龙是阳伞公司的职员,工作特别不认真,又爱偷懒,公司里的同事对他很不满,但没料到他上班才几个月,就连升三级,坐上了公司经理的位置。(文章开篇巧设悬念,疑窦丛生:阿龙个人的“懒散”和别人的“不满”,怎么竟能“连升三级”)

一天上午,阿龙刚走进办公室,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他连忙捂住鼻子,当他看到同事们正围在办公桌旁有说有笑时,便立刻朝着他们大喊:“你们不去工作,围在那里干什么啊?什么东西这么臭?”说着,他便快步走了过去。原来是同事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榴莲蛋挞。大家听到阿龙的声音,都默不作声,各自去忙各自的了。

阿龙平常最讨厌榴莲了,现在看到同事们竟然在吃着榴莲蛋挞,心里更是不舒服。他又冲着同事们大喊:“谁允许你们在办公室里明目张胆地吃榴莲蛋挞的,把整个办公室搞得臭气熏天。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里是垃圾站呢!以后要是再出现这种情况,我肯定严惩不贷。还有这榴莲蛋挞是谁买的,最好主动站出来承认,否则后果自负。”同事们都敢怒不敢言。因为阿龙平常就爱仗势欺人,谁要是得罪了他,连工作都要丢了。(这两自然段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为下文阿龙的“变色”张本:借阿龙本人的言行举止进一步突出其仗势欺人、颐指气使的性格。恰当地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展示人们对阿龙的不满)

阿龙见没有人回答,一股无名之火冒了上来,他觉得大家都没有把他这个经理放在眼里,便想破口大骂。这时,董事长进了办公室。董事长看到阿龙和所有的员工都在,便笑着说:“大家工作辛苦了,这些榴莲蛋挞是我特意买来慰劳大家的,你们可要多吃点啊!”(巧合的运用恰到好处:董事长的及时出现,使得故事峰回路转,给阿龙的“变色”提供了极佳的展示平台)

阿龙一听榴莲蛋挞是董事长买的,便马上换了一副嘴脸,讨好地说:“董事长真是体贴下属啊,我们工作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说着,他还拿了一个榴莲蛋挞咬了一口,虽然自己最讨厌榴莲了,但为了讨董事长的欢心,也硬吞了下去。(细节描写的运用,刻画出了阿龙的丑陋嘴脸)

阿龙吃完榴莲蛋挞,又笑着对董事长说:“这榴莲蛋挞实在是太好吃了。刚才,我一进办公室就闻到了它的香味,口水立马流了出来。真要感谢董事长,谢谢您买了这么好吃的东西。”董事长听了,高兴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他伸手拍了拍阿龙的肩膀说:“阿龙,你就是这么伶牙俐齿,讨人喜欢。”(语言描写,既解答了阿龙“连升三级”的原因,又进一步刻画了阿龙的形象)

同事们看着阿龙在那里讨好董事长,拍马屁,觉得很愤怒,可是又没有人敢站出来指责他,毕竟他的职位比大家高,而且又深受董事长的喜欢。(对比手法极具讽刺意味和喜剧效果:阿龙在下属和领导面前截然不同的表现,正是对题目“变色龙”的最好诠释)

董事长走后,阿龙因受到夸奖,脸上堆满了褶子。可是当他转眼看到那些榴莲蛋挞时,脸又拉了下来。真应了那句俗话“翻脸比翻书还快”。(结尾暗扣题目,同时又点明主旨:通过肖像和心理描写,使人们看到了某些在权力面前顶礼膜拜的猥琐身影和被名利腐蚀而变质的丑恶灵魂)

点评

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时间、场所、人物都非常集中。本文选取了发生在阿龙所在公司办公室的一件小事,故事以阿龙为主人公,以其典型的夸张式的转变为看点,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情节简单,仅仅用阿龙对“榴莲蛋挞”的前后态度的转变就绘声绘色地刻画出了一个善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现代小丑的形象。文章题目抢人眼球,能激发不同身份的读者从不同角度去探索的兴趣,读完之后,愈发感觉作者构思的精巧。此外以小见大的手法在文中也运用自如,结尾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同步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意

张秘书送来一份文件。

王局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轻松而熟练地在上面写下了“同意”二字。

突然,他睁大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落到了办公桌上。

翌日,……

依据上面提示的情景,用心构思写一篇小小说。要求文句有意蕴,不少于800字,要有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思路引擎:所谓“意蕴”,就是指“内在的意义”或“含义”,即“意在言外”“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意蕴”,就是要求作者不将事物和感情说透道尽,对“意蕴”和道理不进行淋漓尽致地发掘,让读者自己依据语境去推断、去想象。

小说写作范文第3篇

一、重写是我写作的一个特征

重写确实是我写作的一个特征,我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品都是重写出来的。《风声》之前有个中篇《密码》,《密码》之前还有一个电视剧《地下的天空》。《解密》更不要说了,它经历了从短篇到中篇再到长篇的过程。《暗算》是先写了3个***的中篇,然后才针对性地补了两个穿针引线的故事,发展成长篇。重写也许反映了我的一种性格。我从小生活在***治地位特别低的家庭里,养成了一种很自卑的性格。这种自卑体现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打交道也好,写作也好,我总担心事情做不好。既然做不好,开始时我就做小一点,先截一个片段写写看,写好了,我再来放大它。

这是个笨办法,要有笨功夫,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韧劲。我自认为是比较坚韧的。辛酸的少年给了我足够沉静和坚持的能力,好像一块铁被反复打造过,相对来说肯定会坚硬一些。只有我自己知道,用10年时间写《解密》,这是多么考验人的意志和耐心。感谢生活磨炼了我,让我经受住了考验。

我痴迷重写除了刚才说的性格原因外,其实也有我主观上的追求。我经常说,写,是作家的一种本能,至于写什么,有很大的偶然性。作家选择写什么和你找什么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没有找到“那一个”之前,你并不知道“那一个”是谁,当真正属于你的“那一个”出现时,你是会有感应的。这是个悖论,也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生中会经常遇到类似的困境。我愿意重写,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我找到了“那一半”,重写就意味着我忘不掉、丢不下。这也说明它是和我精神气质相接近的一个领域,我在这上面勤劳一点也许会有大收获。作家最终能留下来的也就是一两本书、一两个故事。所以,你首先要去寻找,找到后一定要花功夫写透它,不要随便转移“战场”。我经常说,一个人的兴奋点不能太多,有局限才有无限。这么说,我的重写确实也有有意为之的努力。

二、文学与现实

小说要有“世俗心”,也就是说,作家要解决好小说的“生计问题”,人物要有身世、乡情、乡音,情节要经得起常识的推敲,不是信手拈来、天马行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个“生活”不单单是现实生活、日常生活,我认为主要是内心生活。我生活的寡淡在某种意义上反而给我提供了很大的优势。我的小说物质外壳是经得起推敲的,我没有和你们一起生活,并不是我就远离了你们,我的内心其实时刻和你们生活在一起。这一点很重要,心和灵的介入,比生活的介入要难得多。

说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我觉得人亲近文学,一方面是好奇心在起作用,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实太琐碎、太庸常了,要逃避它。文学其实是一个梦,是对现实的不满足,是对现实的逃避和臆测。如果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你强行拉回到现实,让你牢记生活的难和苦,庸碌和猥琐,我怀疑它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文学应该是给人长翅膀的,把你从地面上升腾起来的一种东西。但现在,它常常升不起来,反而是趴在地上,某些所谓的反映现实的写实主义作品其实与文学毫无关系。把生活事无巨细地照搬记录下来,这种事情初识文字的人都可以做。这种作品只会消解文学的美感、高度,使文学变得越来越平庸、弱智。

文学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我们对现实不满,想创造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天空,至于那个天空对于读者来说是否确实存在,那就看你小说家的魅力了。文学从来有两种导向,一种是我刚才说的把真的也写成假的,还有一种是把假的写成真的——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也是最考察小说家才情的。什么叫才情?就是你把假的说成真的、把粗糙的生活描绘成一种灿烂的虚构能力。

三、我的阅读经验

我的阅读资源主要还是来自外国文学,而且是比较单纯的西方文学。我最早迷恋的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他唤起了我对文学的热情。但真正教我写小说的第一个作家是塞林格。我很早就学会了自我交流,从初中起我就开始写日记,等我写到大学的时候已经写了30多本了。所以有时我说我这人天生要当作家的,因为从小我和别人交流的渠道被切断了,怎么来满流的欲望?只有自我交流。有一天我发现塞林格的小说《麦田守望者》完全像是日记。我非常高兴,原来日记也就是小说。于是我就开始写小说了,写了《私人笔记本》,就这么简单。

后来看了卡夫卡、博尔赫斯、纳博科夫、马尔克斯这些作家的作品,但我始终认为茨威格是我的“初恋情人”,我一直很珍惜他。他的作品语言密度特别大,而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缺点是耐心的缺失。卡夫卡曾说过,由于我们没有耐心,所以被赶出了天堂;由于我们没有耐心,所以我们永远无法返回天堂。现在学界有些冷落茨威格,这不是茨威格本身的错,而是因为我们的耐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没耐心去读这种文学密度特别大的作品。

真正的好作家、一流作品是没法学的。很多人说我学博尔赫斯,博尔赫斯怎么能学?马尔克斯能学吗?学不到的。其实我长期以来很迷恋和反复读的一个小说是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我非常喜欢纳博科夫,远远超过博尔赫斯。如果说一个作家的读书有什么诀窍,就是不要广泛地读,而是发现一两个自己喜欢的作家,反复地读。这种读的好处,就是能让你与他处于一种亲密的文学氛围中。一个作家,你喜欢他的作品,他就像你的亲人一样。亲人不可能太多的。即使只有一个,也能够无穷地温暖你。

小说写作范文第4篇

摘要:面对精彩绝伦的外国文学,面对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我们更应把握好其精髓,落实好阅读欣赏下的写作课指导,激发好学生的写作欲望与热情,指导好学生提升写作水平与境界,这是难点更是精点。

关键词:小说欣赏;编者视角;获奖作家的视角;作品视角

翻开《外国小说欣赏》,开阖其中,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一个个或轻松诙谐或沉重的人物总是难以忘怀,一幅幅田园般的画卷总在眼前浮现,一句句哲思的言语总在撩拨心弦,一段段出人意料的故事总是在脑海中时隐时现。如何教经典的《外国小说欣赏》?愚以为既然是选修,我们大可不必像招待宾客吃大餐那样耗时,结果又弄得自己和宾客营养过剩,上选修只需像在茶座里独自面对老情人,不必铺张浪费,浪漫精彩即可!面对精彩绝伦的外国文学《外国小说欣赏》,我们更应把握好其精髓,激发好学生的写作欲望与热情,指导好学生提升写作水平与境界,这是难点更是精点。

《外国小说欣赏》这一选修教材很显然具备作文教学的重点与关键这两大要素,在曹文轩先生主编的本册书前言中,也就此做了说明:本来应该生意盎然的语文教育曾经在某一段时间里被扭曲得枯燥乏味,恢复语文教育的审美活力是我们的用力之所在。故所选文章都有较强的可读性,面孔新鲜,覆盖面和地区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激情,有利于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苦差。关于写作技巧方面他写道:所选作品都是外国小说中的经典,每篇都在写作方法上有可说之处,可供学生写作借鉴。在“思考与实践”中他也明确强调:安排有与本单元所讲的小说元素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外国小说的体会、对小说这一文体的感悟,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外国小说欣赏》也是一门写作课,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一、从编者视角获取写作理念与思维突破

思维突破这一点也许是本教材最大的也是最有价值的特色。这套教科书致力于打破传统分类与编排上的固定框架,依据小说的一些基本特质来区分为8个单元。全书共有“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八个话题。同时本教材致力于使新的、较有共识的研究成果进入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走出已习惯的阅读陈见,发现另样的解读作品的方式。这八个话题无疑就是很好的写作理念,突破了我们传统写作思维瓶颈。比如,在谈“主题”时,提出“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主题鲜明对于小说很难说是一个优点”。在谈“人物”时,引入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关于“情感”的处理编者提出了“节制胜于放纵”的写作理念。等等诸如此类的全新理念比比皆是,这些理念不仅对学生写作思维有了全新的突破。而且对教师也是一个全新的认知,同时也开阔了教师教学写作指导视野。

二、从获奖著名作家的视角获取写作的真谛与激情

1972年“为了表扬海因里希・伯尔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伯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78年,艾萨克・什维斯・辛格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以“激情”作为授奖的关键词之一,可见“激情”之于辛格作品的重要性。在其他场合,辛格也承认自己作品的中心思想就是情感和激情。他说:“人不应该轻视任何情感。哲学家都轻视情感,尤其是斯宾诺莎,他认为人的一切情感都是罪恶。我却自信我们头脑里闪现的念头,不管多么微不足道,多么愚蠢,或者多么可怕,都具有一些价值。换句话说,抽掉人的各种情感,这个人不管他的思维多么合乎逻辑,也不过是个生活呆板单调的木头人。情感和人是同一性的。我特别对那种变为激情的情感感到兴趣。”与辛格更多以鬼怪题材和曲折情节取胜的作品相比,《山羊兹拉特》是一个很“淡”的小说,它的题材、技巧、情节都无过人之处,但它却响应了辛格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情感主题。这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无疑给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带来了关于写作的无穷遐想与激情。

三、从作品视角获取具体的写作素材与技巧

《外国小说欣赏》阅读部分所选小说以短篇为主,适当节选一些长篇中的精彩章节。其深浅度与难度,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承受能力与鉴赏能力。所选作品都是外国小说中的经典。每一篇小说中的主人公都能给读者带来感动或思考,其中动人的情节,自然这些也是教学的重点。例如:桥边的善良老人,机智沉着果敢的朗德纳克将***,燃烧自己心脏照亮他人的勇于献身的美少年丹科,踏上寻宝之路的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在桥边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退伍士兵,永h抓不到敌人搞笑的朱阿,半张纸的背后的平凡人物,还有绝望的骑桶者等等。我们在欣赏精彩绝伦的小说时,思想境界大开,不知不觉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其次可以仿写动人片段。比如可仿写《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清晨原野”的那些描写:行走在朝霞绚烂、凉风习习的原野上……冬麦的禾苗,娇嫩、茁壮、青翠欲滴。电报线上停着好些青鹰,――活像乐谱上黑色的音符,像极了。观察原野,关注生活是我们现在学生极度缺乏的。

我们有如此多的华章美文,大量的鲜活的难以令人忘怀的素材、先锋的创作理念与技巧却不能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言语或作文之中,如同有米不会下锅,有砖而不会建房,拿着金碗去讨饭。这不仅是我们教师易忽视的问题,也是我们学生最易患的错误,不重视教材,却去买许多课外书籍,抱着珠子去找匣子,这样就无法提高写作水平,更别说提高语文素养了。

参考文献:

小说写作范文第5篇

小说写作者从始至终未曾想过,至少作为三分之一个小说写作者的我来说从未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就是我们笔下所写就的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有着一个准确无误的对应,也就是说,我们由笔迹创造的人物就活生生地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他生命里所进行的任一个动作,甚至他的所有思想,都跟随着我们写作的步伐游走。电影《奇幻人生》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说写作者与她笔下的人物之间发生着的故事,带着诙谐的味道,带着伤感的味道,带着启示的味道。

在初开始的那几分钟里,我曾经以为整个电影走的是幽默轻松的娱乐路线,主人公Harold Crick的生活规律得能引发我的阵阵笑意,围绕在他生活圈子里的数字像是一些顽皮的精灵时不时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出现在荧幕上,Harold Crick的所有似乎被囚禁于一整套严密的数字定律中,一如他作为国税局审计员的身份。电影一开始的人物独白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关乎于Harold Crick以及他的手表的故事,然而我们会始终关注Harold Crick那只平凡普通的表么?我们注意的只有HaroldCrick本人,或者说电影在最开始为我们定义好的Harold有趣的却又普通的生活。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最自然的情节之下发生了,Harold的生活与电影里的独白女声交叉影响在了一起。那个沉稳的女声在用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叙述着Harold的生活,一并叙述作为电影观看者的我们无法窥测到的Harold的内心活动,于是我们了解了Harold的人生观,他实际上从骨子里讨厌这样太过“精密”的规律性生活,这种生活割断了他所梦想要过的生活,也阻碍了生命中本该拥有的乐趣,只是他不愿意也不能够去改变他进行着的生活――又有多少人有勇气敲破我们平静生活所构建出的那面坚冰?――他很软弱,并对其他人有着一种过分谦恭的礼让。似乎一旦他将这种生活结束掉,生命便引领他朝向一个永不可知或者万劫不复的境地。电影在此时画面一转,进入让人心悬的一个场景中,一个妄***自杀的女人在高楼俯瞰着这个现实世界。我们从她的眼神当中读出了绝望,厌倦,疲惫,甚至带着点点侥幸。或许任何企***以自戕的方式结束掉自己生命的人总会表现出这样的心态,或者说,那些在生活里郁郁的人,多多少少也都拥有这种心境。实际上这个画面只是女作家Haren Eiffel在幻想着Harold Crick的死亡方式,她意欲杀死Harold,或者说只是杀死由她的笔端创造出来的Harold。作为一个悲剧小说家,Eiffel在她所构建的悲惨世界里曾经谋杀了太多的人,并且在她看来最理所应当的一点在于,一个悲剧故事当中不可能会没有一个人不死去。Harold此时被作为Eiffel下一个意欲谋杀的对象出现在Eiffel的小说里。Eiffel,沉溺于悲剧氛围里的黑作者,其生活亦难免被浸染上黑暗的色彩。有时候在观看电影的人的眼里,Eiffel的生活实际上便趋于病态。她像一个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女巫,在小说以外的世界里踽踽独行,以自我,或以其小说本体为中心,丝毫不去顾虑其他人其他事。

两个主人公的品性主宰着电影的情节走向,电影情节也随着主人公品性的变更而转化。Harold发现了其存在的实际性质,他已经能够听到实际上只发自于Eiffel内心的小说语言――即电影的独白,他惊叹于原来自己的人生被一个他并不认识,并且极有可能是距其千里之外的小说家写定了。但是Eiffel却没有发现,她仍旧继续着自己的小说,并且在脑子里幻想了许多种杀死Harold的方法。为何Harold发现了这一有悖于常理的事实,而另一主人公Eiffel却没有发现?或许源自于Harold过分谨小慎微的生活习性?源自于Harold软弱的性格极度容易被生命当中的意外刺伤?也或许源自于Eiffel习惯生活在虚拟的生活中,源自于Eiffel冷漠的性情从来不会被别的物事干扰。不过真正的原因或许来自于我在上文所提出的那一观点。

小说写作者从始至终未曾想过,他们笔下所写就的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有着一个准确无误的对应。

看完这个电影我问过一些人,当你已经预知得到你即将被人谋杀,你将持着何种原由心甘情愿地接受被他人掠去生命的结局,又将持着怎样的心境去面对你即将完结掉的生命?我得到的答案自然众口不一,却都没有任一个回答像Harold给我的回答那样令我肃然起敬。电影终于结束掉逗趣幽默的基调,换上沉重的面孔给我们观看电影的人一个悲凄的形象。Harold从Eiffel的小说手稿里读完了自己的一生。他从坐上公交车起开始阅读,孜孜不倦,并不受打扰。他周遭的人谁都不知道这个坐在椅子上沉默阅读的男人实际上是在提前审阅自己的人生。他看到他的人生太短了,不管是碌碌还是充实,都太短了,那只是一路公交车的车程,他自上车时阅读,而当汽车行完每一站走到终点站时,他阅读完了小说,阅读完了他的整个人生。他在知道他即将死去以后悄悄结束了他那原本规律的生活,他勇敢了一点点去扭转自己的生活。那时候他比人生任一时刻都接近自己的梦想与爱情――那个梦想关乎美妙激昂的摇滚乐,那个爱情关乎与之截然相反的一个女孩。他的人生多么美好,可他却又用尽了所有的勇气再一次扭转自己的生活,不,应该说是结束掉这种世人都会渴望与羡慕的生活。公交车行完了一天的路途在终点站整个车身接受了一次洗刷,Harold读完了Eiffel的小说,他会因为人的灵魂就像这辆公交车一样行走完一程,接受过洗礼后,又开始新的一程吗?不是这样的。他找到了Eiffel,将手稿交还予她,说出了属于他的理由。

“I love your book,and I think you should finish it”(我喜欢你的小说,并且我希望你能继续下去。)

Harold是很平凡的一个人,拥有一些微小的优秀品质,却也正是他的这种平凡与优秀品质让他在电影当中,在小说写作者Eiffel的眼中,在小说里,变得如此高大:有着一种过分谦恭的礼让。

Harold同意了Eiffel来谋杀他,Harold知道他们之间没有仇恨,或许是Eiffel欲***谋杀他,他同意了。Harold明白,似乎只有自己的死亡,才可能成就那部卓越的小说,他的人生是简短并且不会被太多人所瞩目的,而伟大的小说则不然,一如电影当中的文学教授所言:The hero dies,but the story lives on forever(主人公死去,但故事永远流传)。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一部伟大的小说献身,在这部小说成功之后没有人会相信人世间确实存在这样一个人,为了促成小说的伟大而牺牲自我。他是另一意义上的***,却不会有谁用崇敬的目光在他亡去后瞻仰他!Elffel将提纲延伸成为一部小说时――之前HaroId阅读的只是小说的提纲手稿。在Harold命定死亡的那一刻Eiffel被深邃的痛苦与自责击溃了,与此同时的Harold则是悠然地进行着其马上就要死去的生活,他最后的那些语言动作再自然不过了,像其每一天所进行的那样,就算是那个能够结束其生活的举动,他进行起来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应当,而最让人惊讶的应该就是他早已知晓自己会在这一举动后死去,却仍旧义无返顾地去做。

Eiffel所写的小说里Harold因为他的手表而死去,于是Eiffel说是一个Harold与他的手表的故事,Harold如Eiffel所设定的那样遇上了车祸,但谁也无法体察到的就是Harold已经悄然改变了Eiffel的生活与思想Eiffel再也不该写悲剧了,我们总是应该热爱自己的生活,并努力将之变作美好。于是Elffel改掉了小说的结尾。尽管这样一来小说确实没有原先的要好,更或许它已经不能成为一部伟大的小说。这是Harold与他的手表的故事,Eiffel在小说结尾也就是电影结尾仍旧使用了那只手表拯救了Eiffel的生命,这样,或多或少都没有改变掉Eiffel所写就的这个小说的初衷。

Eiffel在Harold处得到了启示,我们的人生太过短暂,每一天都是向死而生,像一部公交车,它总有属于它的终点站,它太短暂,于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将这短暂的一生变得美好。Harold提前预知了他的死亡,却任由死神掠去其生命,且在死前努力地将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Eiffel说像Harold这样热爱生活的人真的不该被提早夺去生命,更何况,Eiffel可以将他的生命延续。小说或者电影等等所该拥有的意义其实并不仅仅是它能永世流传、它能在历史上闪闪发光,而是它应该给阅读它、观看它的人关于生命的一些启示。早前Eiffel未能意识到这一点,直至Harold出现。小说家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得到了启示,有着让人惊叹的意味。

小说写作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短短20年,池莉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浪潮。几乎她的每部新作都能引起新的一轮“池莉热”。这科现象的出现,有着深深的社会根源,更是与池莉个人的写作态度息息相关。她深知自己写作的优势,追随着时代的发展,牢牢抓住都市平民关注的当下性问题,将它们写入小说中,为自己底得了读者,也底得了名誉。

自1987年发表中篇、说《烦恼人生》以来,池莉的名字红遍了中国文坛。自20世纪go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期,池莉的主要读者还是一般文学爱好者,而到现在,她的读者已辐射到广泛的识字阶层。她的每部新作的问世,几乎都能刮起一轮新的“池莉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时代的发展以及池莉个人的写作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20世纪80年代的成名期:烦恼人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口号和目标在***治、经济层面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人们心中的现代化梦想被现实的生存状况冲击得七零八乱。随着改革开放的窗口越开越大,人们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多,“一地鸡毛”似的现实出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惊醒了人们的美梦,也动摇了作家“宏大叙事”的根基。池莉的《烦恼人生》等新写实作品适应了社会的变化,从而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她挖掘了普通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琐碎烦恼与世俗情趣,并用一种“还原生活”的新写实创作手法,将现实的生活轨迹改编成故事,写人小说中,从而使她的小说显示出真实的活力与魅力。通过对当下个体生存状况真实、细腻的描写,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在文学创作初期,池莉不断尝试各种文学体裁。以1980年为界,在此之前,她的创作主要是诗歌,而此后主要为小说。因此,她初期的小说更多地溶人了诗歌的意象和境界,如《月儿好》、《的沙滩》、《雨中的太阳》等。池莉曾说:“我的小说首先是为自己写的。为了获得那一种写作过程的愉快。为了在喧闹的城市悄然潜行。……为了某个感动过自己的画面。为了给自己积累自己的玩具。还为了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对于自己来说,这些因素永远与小说同在。永远与我的生命同在。这是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写作态度。在这个阶段,池莉是个写作的模仿者,没有自己的题材,更没形成自己的风格。

她的身份不断变化:从乡下知青到乡村小学代课教师、医学院工农兵学员、厂医、武汉大学学生、杂志编辑等等。不同的平民式生活体验增加了她的人生阅历,同时也丰富了她的创作题材。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写作内容:当下人生的烦恼与苦闷。带着一种“转向”的尝试,池莉写了《烦恼人生》。几经辗转,最后被《上海文学》郑重推出,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部作品的成功,无疑鼓舞了池莉写作的信心,她说:“《烦恼人生》的面世使我大有柳暗花明之感,我好像这才知道天很大地很大宇宙无边,生活很广阔艺术很广阔可以任你去创造。《烦恼人生》的成功促使池莉反思自己以前的小说创作观念,并使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写作的题材:平民的烦恼人生;同时使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写作信念:为平民写作。

这种平民化的写作方式的选择无疑与池莉平民式的出生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她生于湖北一个没有多少文化气息的县城干部家庭,从小就接触下层市民的日常生活。幼年的种种经历在她那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所以,对于她来说,平民的烦恼琐碎的生活是她所熟悉的。她从不摆出传教者的高贵姿态,也不以“灵魂工程师”自诩,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强调:“正因为我深知我自己所知有限,所以不敢对我不知的一切妄加评说。所以不敢以我有限的个体生命去轻率地承诺重大的质问。所以在任何时候我都不愿意失去现实的分寸感。所以我从来都蔑视没有事实背景的激情与崇高。我的写作仅表达我个人以为的对于生活的准确感知。‑is1池莉的这种观念与态度实际上也正是整个新写实作家群的观念与态度。新写实小说家李锐曾说:“所以我不自欺:以为自己的小说可以替他们呼喊痛苦;所以我不自诩:一定要讲自己的小说是‘写给农民看的’;所以我不信:以为写了几篇小说便可以‘改造国民性’;所以我不自傲:以为自己的小说可以赋予他们无尚的‘光荣’;所以我不自美:我要到那近乎残酷的操劳中去寻找园的陶醉;所以我不自狂:以为在小说里开一剂良方便可以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所以我不自作多情:以为自己在小屋里痛哭流涕了.就是替芸芸众生喊了痛苦。

顺着这种写作题材与理念,池莉又写下了《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新写实小说。通过对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种种生存烦恼的描写,反映出了计划经济时代濒临停滞的世态人心。《烦恼人生》、《太阳出世》写尽了人们在物质匾乏状态下最基本生存需要到难以达到的烦恼与优虑,建构起了一幅幅人的生存需要与生存处境不断冲突的尴尬场景。新写实小说家刘震云在谈到他的小说《一地鸡毛》时说:“……我们拥有世界,但这个世界原来就是复杂得千言万语都说不清的日常身边琐事。它成了我们判断世界的标准,也成了我们赖以生存和进行生存证明的标志。这些日常生活琐事锻炼着我们的毅力,耐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通过对这种平庸的世俗人生作不厌其详的感受与描绘,使得池莉的新写实小说体现出了很强的当下性色彩。

池莉的创作,紧紧地抓住了时展的脉络,不停地追踪着读者的审美趣味。她好在文章中跟读者交心,敢于承认自己的幼稚和浮躁,敢于承认自己文学创造的有限性。为了得到读者,她宁可放弃专家们的意见。她知道自己只属于一部分读者,并为讨好这部分读者而努力工作着。“永远都只有一部分人喜欢你。尤其像我这么一个人,凡胎俗骨,能够得到选择写作的可能,能够得以安静的写作,能够坚持自己的思考,能够拥有一部分读者,这就很是不错。

二、20世纪90年代的卖点:都市传奇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杠杆威力的日益强大,人们在物质上的贫穷和生存上的困境稍微得到了缓解,生活正逐步走向富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历史已经迈进了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这是一个“康伟业”(《来来往往》中的大款)呼风唤雨、“印家厚”(烦恼人生)中的工人)普遍“下岗”的时代。平民生活成了失败的象征,不再是社会热门话题,而追逐金钱、财富成了人们最大的兴奋点。

凭着对社会生活的敏锐洞察,池莉及时地捕捉住了社会转型给平民带来的影响,及时地把握住了平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并用朴实的文字将它们写人自己的小说,从而引出了又一阵“池莉热”。

这一时期,池莉将自己作品的主题置于社会转型这一个大的背景下。尽管其作品仍然是围绕着普通平民们,但是又有所不同。为了满足大众普遍的求富心理,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商战中的“成功”人士,叙写了他们的成功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另类”烦恼。(来来往往)中的名牌消费、空中约会构成现代都市一道新的风景线。《小姐你早》中的夜总会、宽虹灯五彩斑斓,海鲜城、美人捞与珠光宝气相辉映,显现出了现代气息十足的都市特征。这些作品的主要人物不再是为生存奔波的芸芸众生,而是在商场搏击的财富英雄、新潮人类。

杜会转型期带来的商业化和个人欲望的膨胀化,促使池莉这样关注社会现实的作家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她的作品开始由平民世俗生活中无尽的烦恼走向大款美女的惊世艳情,由平民“仿真”走向都市传奇。有的评论者就说:“池莉的题材重心正在发生战略性转移,正在由静态人生素描转为动态人生速写。由社会结构内部关系的社会静力学研究,转为历史过程、社会变迁等社会动力学研究。”池莉说:“我拿不准我是否喜欢现在的大城市。但我对它非常敏感。它用高楼大厦、钢筋水泥和大量的生活垃圾将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因家日渐消解,同时却把人的心无限扩张和复杂化,真可谓人心似海。我拿得准的是,作为一个小说创作者,我喜欢人心似海的现代状态”。正是对这种“人心似海的现代状态”的积极介人,使池莉小说的故事性大大地加强了。与前期的“烦恼人生”相比,池莉在她的小说中加强了“动态人生速写”,即加强了对人物外部动作—午夜“起舞”与“来来往往”的叙述。她笔下的人物不再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克己奉公者,而是置身于时代大潮之中搏击风浪的弄潮儿;是在现代社会中,物质欲望与精神欲望两极分化而得不到调适的困顿者。“现在的城市生活无时无刻地发生着急骤的变化,荣l和辱、富和穷、相聚和别离、爱情和仇恨等等,皆可以在瞬间转换,这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希望与困惑并存、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撞击起了比物质世界更大的波澜。

《来来往往》中,商界精英康伟业在爱情与婚姻之中尝尽了理想破灭的伤痛。戴小蕾只是他少年时代的一个理想之梦;妻子段丽娜的离休高干子弟的身份,在市场经济中一文不值。段丽娜的言行举止留下了太多的历史痕迹,以至于在这个经济大潮中显得格格不人。康伟业的“出走”,尽管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是从某方面来说,也是段丽娜将他通出去的。他以为在白领丽人林珠身上找到了真正的爱情,但是这种爱情正如作品里所说的,“是空中的爱情,飞机里来飞机里去,电话里来电话里去,饭店里来饭店里去,上不沾天,下不沾地,如梦如幻,带着强烈的理想化色彩,似乎是不打算坠落红尘的”。这种“如梦如幻”的爱情在平凡的日常生活面前,立刻便土崩瓦解了。爱情理想的破灭使他与时雨蓬的关系变得“非常的简单”,只有调侃、取乐和金钱往来。小说结尾,康伟业终于抛弃了理想的浪漫情怀,“回到了他日常的忙碌的生活中”。

《姐你早》中,国家粮食部副研究员戚润物无意间撞见了丈夫王自力与小保姆的私情,痛不欲生。后来,她一连6次到歌舞厅追踪观察王自力的行为举止,终于得出丈夫已不可救药的结论,并制订出惩罚丈夫的计划:让他身败名裂。于是,戚润物与另外两位同样遭到男人欺骗、抛弃、玩弄的女人李开玲和艾月携起手来,并肩战斗,最终报仇雪耻、如愿以偿。

康伟业与林珠的婚外恋极尽浪漫之能事,使人看起来就像是中世纪的骑士传奇。而《小姐你早》中,三个被抛弃的女人煞费苦心的联合复仇故事,尽管带有很大的虚构性,但俨然是一部新的都市传奇,小说最后那篇由孙记者编撰的《小姐说不,男士当心》,正是对《小姐你早》传奇性的一个极好注脚。这些传奇性故事,正满足了当下人们追逐财富的心理以及体验异样生活的梦想,反映出了人民精神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而承受的巨大压力,引发读者去进行深人思考。

三、新世纪影视传媒:文本与传媒的融合

《烦恼人生》一炮走红后,池莉的名字在中国文坛红了近20年。几乎她的每部新作都能引起新的一轮“池莉热”,而她本人又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作家,所以,这股“池莉热”潮一直红遍中国,从无停歇。

1995年,池莉被《女友》杂志列为最受喜爱的10位作家榜首。江苏文艺出版社历时数年出版的《池莉文集》洋洋六大册,几乎搜集了作者1998年以前的所有作品,一版再版,长销不衰。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来来往往》两年卖了20多万,《小姐你早》也有十多万的印数。2000年6月,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了池莉与人合著的小说《口红》,该书一上市便立即成为市场的新亮点,首印10万册在两天时间里一售而空,出版社随后又组织加印。池莉早已成为了一个闪耀的明星,成了媒体关注的对象之一。

池莉的题材和写法以及她的体裁决定了她的作品流行。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烦恼人生”阶段,她的那些描写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悲欢故事,一反此前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者文学、寻根派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宏大叙事”和“伪宏大叙事”。她的小说通过对平民日常生活进行“仿真”式的描摹,再现了生活的原生状态,表现了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现状。因此,赢得了广大市民读者的热爱和赞赏。在池莉的笔下,现实生存的窘状变成了家庭唠叨式的叙说,这也更好地切合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理想的破灭而新的人生理想还没有生成,人们在烦恼的现实中,要求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心态。

到了20世纪90年代,她的都市传奇故事,迎合了大部分想致富而没有致富的读者对于金钱的那份渴望,对于花花世界生活的那份好奇心。池莉在小说中对大起大落的致富经历的传神描绘,奢侈场景的精雕细刻的写作方法,与现实人们的理想与文化趣味一拍即合。她将写作的视角定位在芸芸众生中平常的“小市民”的位置上,以一个世俗凡人的眼光,密切地关注着世俗常人的生存状态,解剖着一个个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池莉并不回避女性的视角。这是一个天然的有魅力的资源,并促使她在艺术判断与创作上,多年来一直与优秀的男性作家比肩而立,甚至更加优秀。”川面对着现今社会中出现的情感贬值、爱情难觅、婚姻脆弱等不尽人意的情感困惑,池莉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代女性立言。她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不再是依赖男人而求生存的弱小女子,而是独自在社会中打拼,独自撑起家庭的“强悍”女人。她们不再是甘愿听天由命,逆来顺受,而是奋起反抗,用自己的言行大声地向男性说“不”。

池莉着力创造的这类传奇故事以及故事中人物的生活困境与感情冲突,适应了当时正在发展中的影视事业的要求,引起了影视业的关注。她的作品被编剧相中,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它们一反过去历史题材太多的“戏说”,迎合了观众的心态,从而使得池莉更加受到读者、观众的欢迎。而且,这种书写人生的烦恼、困惑,以及人生的“寻找”的作品,暂时缓解了在快节奏中的人们的生存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选择。加上池莉本人早已是成名的作家,她的名字本身就是卖点。她以拒绝包装的姿态出现于文坛,而事实上,这种反向思维的“反包装”却是一种更好的包装,从而显得她更有“明星作家”的风范。

小说写作范文第7篇

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别样的叙事结构

美国著名评论家帕士利卡·哈南对鲁迅小说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他的每篇短篇小说在艺术技巧上更可堪称为一种冒险的事业,一种主题与形式完美结合的新鲜尝试。”事实上,仅就《故乡》这篇小说而言,它的叙事结构就是异样的。

这篇小说突破了传统的结构形态,“情节结构”极少见,有描写闰土由少年到中年发生变化的情节。但主要表现为“性格结构”——以人物形象性格化为目标的结构形态,文中以闰土这个典型人物为轴心,按照他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安排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在小说中的主体地位,围绕人来写事,打破了传统小说注重故事完整性和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模式。鲁迅先生的创作并不是想通过情节的铺陈让读者获得阅读上的,而是通过只言片语、时断时续的事件来展示以闰土为代表的民众的灵魂、社会的病态,揭示“国人的灵魂,挖掘社会的病根”。从本文的“性格结构”表达效果来看,作者集中组合生活事件的片断以及场景、心理等因素,从而灵活地表现出闰土不同时期的性格特点:少年时代的活泼机灵,淳朴可爱;中年时代的被生活磨去了所有光芒,胆小怕事,逆来顺受,不知如何去掌握自己的命运。

初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在情节的完整性方面已经基本成熟,如果还是固守四平八稳的结构模式,按照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依次展开,对于特殊的读者——教师而言,必然会产生批阅作文的倦怠感,就是对学生自己而言,也会对作文产生厌倦。执教《故乡》时,笔者就进行了尝试,让学生对以前写的记叙文进行变式训练:不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借助片段、场面、心理等描段,突出主人公性格刻画。从训练效果来看,学生知道了传统与现代叙事结构的区别,能初步懂得以人为中心开展事件的陈述和人物的描写。相信假以时日,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定然大有改观。

二、朦胧的渲染,有力的烘托:别样的景物描写

《故乡》的景物描写也是相当成功,文章一开头就来了一组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此处的描写朦胧地渲染了“我”二十多年后,再回故乡时的心境,为全文蒙上了凄凉、衰败的色彩,为后文人物的活动和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铺设了典型的背景。

再如回忆少年闰土时,“我”的脑里忽然闪出的一幅神异的***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作者通过对“深蓝的天空”、“ 金黄的圆月”、“ 碧绿的西瓜”等意象的刻画,配以“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的动作,有力烘托出“我”心目中的少年英雄形象,进而为后文中年闰土的落魄出场巧妙铺垫。

事实上,初中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少有像样的景物描写。《故乡》启示我们:可教会学生在叙事开始前用景物渲染气氛,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行文中间,在刻画人物时可加以适时的景物点缀,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细腻而震撼的描写:别样的对比手法

《故乡》围绕闰土形象的刻画,运用了多种形式的对比手法。

外貌、神态对比:少年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行为动作对比。少年闰土捕鸟身手敏捷,“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中年闰土见到“我”时,“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精神态度对比。少年闰土初到“我”家,他告诉“我”如何在冬天捕鸟,海边拣贝壳,夏夜看瓜,潮汐前捉跳鱼儿……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那顺畅流利的语言,有声有色的描绘,滔滔不绝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年闰土见到“我”,恭敬地叫“老爷”,还让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

如要细细查对,还会有更多的对比。通过这些细腻的对比,描写出闰土的巨变,极其震撼地揭露了旧社会给以闰土为代表的广大农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就是缺乏如此细腻的描写,缺少系统的手法运用。平时训练,语文老师可以此文为范例,先开展单一形式的对比片段训练,等到成熟之后,再开展复杂的对比篇章训练。

小说写作范文第8篇

但必须看到,这类作品中的另一种情形也随之出现:题材单一、内容浮泛、精神取向暧昧……许多作品过分强调所谓贴近少年儿童的“本位”,娱乐、调侃、泄导,抚慰有余,意蕴深度不足;一些作者拼命在文本表面制造噱头,津津乐道于语言、细节上的笑料,显得过分浮躁和嘈嚷,如同不安静的呱呱不休却说不出正经话的孩子――我们姑且将此类文学现象叫做少儿小说的“过本位”现象。

综合起来,“过本位”儿童小说有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审美情趣严重滑坡。“过本位”少儿小说仅停留在少儿生活表象的描述,其审美情趣严重不足;平面、肤浅的写实难以切入读者精神需求的深层,更不能通过对作品的审美创造,提升读者的精神意趣、情感力量、鉴别能力和批判功力。

这种过于世俗化的行文过分靠拢儿童、少年的本位立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则会更加诱引孩子走向肤浅和躁动,是一种不良的文学教唆和导引。

二是题材“撞车”频繁。“过本位”少儿小说以城市为背景的校园题材为主――这从经济角度考虑当然是对的,眼下,农村孩子没几家订得起杂志。但令人忧虑的是,乡村题材、旷野题材、历史题材等少儿小说愈渐稀少。从某种角度看,“过本位”少儿小说迎合了当前整个文化消费市场急功近利的出版模式的需求,是出版追求即时效应造成的――一大批城市孩子需要这种“袋装膨化类”读物;而我们的相当一批作者也对廉价的喝彩声趋之若鹜,浮躁和短视限制了他们的创作境界和艺术抱负,许多作者缺乏构制鸿篇巨著和打造精品的勇气与耐心,缺乏艺术自律和长远眼光。

我们常常遇到尴尬局面是:某个时期的“过本位”少儿写作呼啦都一窝蜂地趋同于某一种世俗价值取向,根本谈不上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与高度概括、提炼。于是,这一时期的创作就造成了单一题材的“撞车”现象。这类少儿小说在内蕴上日趋侏儒化、在形式上日趋粗鄙化。由最初的让人“眼睛一亮”,逐渐蜕变得让人“见着就烦”!

三是形式老套。在我们的编辑和阅读视野中,“过本位”少儿作品很少在形式上有所探索、有所创新的。无论是中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构思精巧、形式别致的佳作凤毛麟角。这类小说的形式意识已经很微弱了。许多作品形式感匮乏、创造力不足,不讲求构思精巧、结构新颖、语言美感与张力,形式大同小异,谋篇布局更缺乏鲜明的个性,只讲求叙述的搞笑和语词的夸张与另类,只炼词句,不炼意趣,这其实是少儿小说叙述方向的歧途!

“过本位”少儿小说的种种弊端显示:这类作品仅能提供眼前阅读,不能传之后世;它的“即时性”使它缺乏深度和穿透力,因而“速朽”是必然的。说到底,这类小说缺乏立得住的主题和厚重的内容。要知道:友爱、亲情和互助,点燃少年的初始情感;勇敢、正义和公平,构筑少年的基本体魄;忏悔、自省和良知,铺就少年的成长台阶;救赎、宗教般的情怀和热诚,树立少年不可或缺的伦理精神……而所有这些主题,都指向“人性的永恒”,是少儿写实小说所不可或缺的。

必须强调的是,注重“儿童本位”写作,并不意味着就可因之失去题旨的“深刻”。“儿童本位”作品并不仅仅等同于表面的“轻松”、“愉悦”和“幽默”,或者貌似“甜美”、“单纯”和“稚拙”;“儿童本位”的作品同样也可以“凝重”、“深沉”和“浑厚”;同样可以反映成人世界的话题,关键在于作品是否对少儿的生理、心理以及对少儿的精神世界有着精准的把握!

小说写作范文第9篇

那么。如何使小说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呢?这也就离不了悬念的设置。悬念本意是指写作受体对文章中人物命运和故事的发展产生一种紧张与期待的心态。作为小说写作技法。它是指写作主体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以启动写作受体接受兴趣的艺术手段。从叙事文学本身来讲,悬念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对于小说中悬念的形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描述。

一、多次重复同一问题,并一再延缓提供答案

在小说写作中。多次提出同一个问题。而又一再延缓提供答案。造成靠近“道破”而又不“道破”的局势。往往使问题的答案呈现明显的悬而未决的状态,因而形成悬念。霍桑的《红字》中便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文本开篇叙述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怀抱三个月大的女婴。从监狱出来走到市场的枷刑台接受示众的惩罚。她上衣上红色的A子。从围观的市民谈论它时所用的“”和“烂污女人”等称谓已暗示出其含义:Adullery(意即通奸)。即她所犯的罪行是与人通奸。但是这个罪犯的奸夫是谁?这个问题在文本中出现了三次。而且三次都未得到解答。先是海斯特・白兰的丈夫向围观的市民打听“婴儿的父亲是谁”。市民答以“白兰夫人决不肯说。长官们又束手无策”:接着是青年牧师迪梅斯迪尔奉命当众规劝海斯特・白兰“供出那罪犯和肇事者的名字”。但遭到了海斯特的拒绝:然后是海斯特。白兰的丈夫到监狱里逼问“那个男人是谁”。海斯特依旧不肯说出来。这个问题首先出现在文本的第二章,接着又重复出现了两次。直到第十二章才明确答案:与海斯特。白兰通奸的男人就是青年牧师迪梅斯迪尔。文本中多次提出的这一问题涉及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一个犯了通奸罪的男人。故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因而问题一经提出便能引起写作受体的好奇和关注。这一问题接连三次在文本中山现。而且每次都是处于靠近“道破”的边缘而未“道破”的状态。实际上是强化了答案的悬而未决状态,悬念因此而成。

二、突出反常情境。延缓道破原因

所谓反常情境。就是指与人们日常熟悉的生活真实不相符合的情境。小说文本中人物的反常表现或事件的反常情况。都能够成反常情境。反常情境通常是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反常情境一旦出现。人们关注的焦点便是反常情境出现的原因。就会使反常情境的原因呈现出明显的悬而未决的状态,因而形成悬念。这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突出人物的反常表现来延缓道破原因。巴尔扎克的两部小说《无神论者望弥撒》和《萨拉金》都是通过突出人物的反常表现之后延缓道破原因来形成悬念的。《无神论者望弥撒》写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德普兰本来不信上帝。可是人们却发现她定期悄悄上教堂做弥撒,而且很虔诚。德普兰这一反常举动出于什么原因?作者没有马上呈现出来,而是在转入叙述德普兰未成名之前的一段生活经历后,才揭开谜团:原米德普兰是为了报答一个挑水夫布尔雅。无亲无故的布尔雅是个热诚的天主教徒。他与德普兰非亲非故。却倾尽全力帮助德普兰。在布尔雅去世之后,为了满足他虔诚的愿望,德普兰给了教堂一笔钱。让他们每年举行四次弥撒。德普兰则以布尔雅的名义去教堂为他背诵他想要的经文。希望他更快地升入天堂。《萨拉金》开篇写了德。郎蒂伯爵家的晚会上经常出现的一个奇怪的矮老头。他外表奇丑且行为古怪。形同幽灵,尤其是穿着打扮女性化:描眉、涂胭脂、戴假发、戴耳坠等,而伯爵全家对他却毕恭毕敬。这个老头是什么人?对此。文本没有立即点明,而转入叙述一段爱情故事:青年雕塑家萨拉金如痴如狂地爱上了演员臧比内拉。后来却发现“她”是一个被的男人。萨拉金盛怒之下正欲杀死“她”,而自己却被臧比内拉的保护人红衣主教派来的三个刺客杀死。文本结尾才点明,怪老头就是臧比内拉。是德。郎蒂伯爵的叔祖父。他又丑又怪的外表。这是他不幸的经历所致。对两个文本的对比发现。悬念都是运用人物的反常表现形成的。而区别是前者写的是寻常人物的反常表现,后者则是写反常人物的惯常表现。这说明运用人物的反常表现来形成悬念。既可以是寻常人物。也可以是反常人物。对寻常人物要突出其反常态的表现。对反常人物要突出其惯常表现。二是突出反常现象,延缓揭示原因。加谬的小说《鼠***》叙述了一个城市在突然问发现了鼠***并造成大批人死去的故事。小说开头就叙述了由贝尔纳。里厄医生发现的一个反常现象:四月十六日早晨,贝尔纳・里厄医生在他的诊所的楼梯口踢到一只死老鼠,于是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看门人。可得到了看门人的否定。此后他接二连三的发现老鼠死亡。对于出现老鼠成批死亡这一反常现象。文本中并没有立即说明原因。而是接着叙述医生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并不时插入老鼠死亡的数字在不断的上升。而死于一种怪病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直到第四章,才明确提出医生的明确判断:鼠***。这样一来。文本中的反常现象的原因处于明显的悬而未决的状态。因而形成悬念。文本中这一悬念的形成就是在叙述了发现的反常之后。强化其反常特征,并自延缓揭示原因。

三、在矛盾冲突的关键时刻,变换叙事节奏

小说写作范文第10篇

微型小说结尾的技巧有很多种类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将所有的类型穷尽地展现给读者。本文中,笔者仅举几种常见的类型与同学们共享。

一、补叙式结尾

前文是叙述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看不出有任何破绽或问题。但是,等看完了结尾的补充交代,便会恍然大悟。

例如:[日]古贺淮二的《现场作戏》

前文概述:

电梯的门刚一开,顾客们就一拥而入,挤满了电梯。正在电梯刚要关门的时候,又有两位顾客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跨进了电梯,其中一个是一位胖胖的中年女性,另一位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与此同时,电梯的报警器响了,电梯小姐动员她们下去一位,可是谁都不愿意下去。这时,电梯小姐忽然想起了一个好办法,一拍手说道:我这里有这家商场医药品专柜所卖的“立竿见影减肥灵”,你们不妨吃一片看看,两位顾客半信半疑地吃了下去,3秒种之后,报警器不响了,于是电梯小姐关上了电梯。

原文结尾:

大约过了30分钟,在一家小咖啡馆里,方才那两位女性坐在同一张小桌前正喝着冰镇咖啡。那女孩朝着正在吸烟的中年女性说道:“妈妈,时间不多了,我们该去H百货市场了。今天还有三家百货市场等着我们去做‘立竿见影减肥灵’的现场广告宣传呢。”

二、自悟式结尾

前面的故事结束了,主人公忽然一下子醒悟,或是一段自言自语,或是一段内心独白,把事情的真正原委和盘托出。

例如:[法]吉尔贝・塞斯勃隆的《地窖》

前文概述:

国王为了了解真实的民情,颁布了一道诏令,宣称他将每月一次亲临一个臣民的家,并在那里进餐。大臣们都非常害怕:当人民有机会在国王面前开口讲话的时候,他们的阴谋真相就会裸地暴露在国王的面前。但是国王执意要这样做,他们只好顺从。于是,他们便为国王做了周密的安排。就这样,国王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下察,并感到十分满意。

原文结尾:

四位大臣向国王行礼告别,然后他们进了屋,向出场的七个演员付了预定的酬金。正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脚底下似乎有点什么响动。

“哎呀,”警察总长大声喊叫,“我差一点儿把他们忘了(原来,三个半钟头以来,这所房子的真正主人一家一直被关在地窖里,悄悄地呆着,感到时间太漫长了)。我希望还能剩下点儿布纪侬牛肉给他们……”

三、验证式结尾

主人公对眼前的现实将信将疑,通过验证,终于知道了真相。

例如:[德]威塞尔的《举世无双的珍品》

前文概述:

一位富人(舒尔曼)来到珠宝店为夫人买了一颗价值十万马克的钻石,这颗钻石上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但珠宝商(本德尔)仍是按正品价格出售给他的,幸而富人没有发现,珠宝商暗自高兴。几个星期之后,富人又来到这个珠宝店,对珠宝商说,他的妻子非常喜欢上次的那颗钻石,希望能再买一颗一模一样的。珠宝商感到十分为难,富人就提醒他,能不能跟其他的同行人联系一下。几个月之后,被派出去的人当中有一个给他打来电话,说在缅甸的仰光发现了一颗与所需钻石质量相仿的钻石。于是他用三十五万马克把它买了回来。买回来之后,他又请到原先那位珠宝鉴定专家。专家一看就怀疑这颗钻石就是原来的那一颗。不过确切的结果需两天才能出来。

原文结尾:

本德尔先生的脸刷地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但还是跑到电话机旁拨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地址。”

四、故事式结尾

结尾用一个故事来委婉地回答某一个问题或解释某一种道理。

例如:汪曾祺的《尾巴》

前文概述:

厂里准备把一个工程师提升为总工程师,领导层意见不一,反对者很多,多次开会定不下来。他们反对的理由有以下几条:一是家庭出身不好;二是社会关系复杂;三是反右时有言论;四是群众关系不好,说话有时很尖刻……

原文结尾:

人事顾问听了几次会,没有表态。***书记说:“老黄,你也说两句!”老黄慢条斯理地说:

我讲一个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人,叫做艾子。艾子有一回坐船,船停在江边。半夜里,艾子听见江底下一片哭声。仔细一听,是一群水族在哭。艾子问:‘你们哭什么?’水族们说:‘龙王有令,水族中凡有尾巴的都要杀掉,我们都是有尾巴的,所以在这里哭。’艾子听了深表同情。艾子看看,有一只蛤蟆也在哭,艾子很奇怪,问这蛤蟆:‘你哭什么呢?你又没有尾巴!’蛤蟆说:‘我怕龙王要追查我当蝌蚪时候的事儿呀!’”

五、说明式结尾

前面叙述的往往是一个让人很难理解的故事或现象,结尾用一段说明让读者恍然大悟。

例如:[美]奥莱尔的《在柏林》

前文概述:

一列正在行进的火车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其中有一位老妇人,她身体虚弱,神志不清,一边不时地指手划脚,一边不停地数着“一、二、三”,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不加思虑地嗤笑起来。老妇人每重复一次她们就嗤笑一次。

原文结尾: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六、真形露相式结尾

作品中的人或物,一直以一种身份出现在活动中,直到读完结尾,读者才知道他真实的身份。

例如:[德]路易丝・席波赖特的《上海决窍》

前文概述:

公司的老板带着诺伊鲍尔向哈姆森交代:这是新来的同事,先让他在你办公室里办公。他需要全面了解这儿各部门的情况,请你多关照,对他说明一切情况。

哈姆森受宠若惊,唯唯诺诺地说道:“我一定照办。”

哈姆森很“负责任”,他把自己平时如何偷懒,如何巧妙地违反公司的规矩,如何狡猾地应对迟到等决窍全部告诉给了诺伊鲍尔。

原文结尾:

“嗯,我已学到了各种诀窍,多谢您的关照。”

“嗯,这是我理应做的,我们是同事嘛。不过,您能对我说说,您是怎么搞到这份差事的?为什么您要熟悉各部门的情况呢?通常这儿雇的人只做某一件事。”

诺伊鲍尔说:“我要熟悉各部门的情况,是因为老板一退休,我就要接替他,那位老板是我的岳父。”

小说写作范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说写作范文

学习

懂得幸福才会拥有幸福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懂得幸福才会拥有幸福,内容包括懂得糊涂才能拥有幸福,幸福要懂得珍惜。亚生同志:你好!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幸福是一种感觉它虽与一定的客观因素相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主观因素决定的,是主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你“事业

学习

别着急,慢慢来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别着急,慢慢来,内容包括别着急慢慢说免费阅读,别着急慢慢来原版。儿子从泰国回来,学会了一句话:“别着急,慢慢来”。据说是跟导游韩PP学的(泰语里面哥哥的发音是PP),韩PP成天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即使是催促你上车,末了也会找补一句“

学习

百年中国,我们为什么结婚

阅读(41)

民国:为家族利益结婚1926年,15岁的林家小姐林娴静初入十里洋场社交圈,甫一露面便小有名气。这也是向外界放出的一个信号:林家千金开始考虑婚姻事宜了。林家是江苏省的书香世家,林父到上海后,一路平步青云,四十岁不到便任上海市长秘书要职。但生

学习

金秋肥鸭最肥美

阅读(31)

“秋风起,鸭子肥”,在每年入秋后,正是人们吃鸭子的大好时节。依照旧的传统习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食鸭子的人数会猛增,称之为全国的“食鸭日”也不为过。鸭子应以雄者为良,老者为佳。鸭肉鲜嫩肥美,含有丰富的营养。在每100g鸭肉中

学习

周小姐的爱情标准

阅读(45)

我们这一代,总有许多人的爱情观是从电影里学来的。比如周小姐,看了《大话西游》之后,她终于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爱情标准。作为圈子里最宅的一个,过去这些年,我能有幸和许多位男士当面聊天,都是拜周小姐所赐。用她的话讲,陪她相亲,是每个朋友应尽

学习

我们的黄金时代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的黄金时代,内容包括我们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文案。由汤唯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将于十一上映,电影尚未已经备受关注。日前,该片作为闭幕电影隆重亮相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可谓万众瞩目。当地时间9月5日,汤唯及各位

学习

官升脾气长

阅读(28)

我在机关工作。我们领导任副职时很和蔼,每天中午吃过饭都会到下面科室拉拉家常、打打扑克,周末还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等他升职之后,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特意给自己配了个秘书,传达什么都不再当面交代。平时跟我们说话,也总是拿腔作调的

学习

我依旧是我作文600字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我依旧是我作文600字,内容包括我还是我600字作文,我还是原来的我作文600字。一切都变了,只因为那个黑暗且嗜血的星期三那一天,她参加了学校的家长开放周,回到家之后脸色不太好,她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眼神有些空洞、乏力。我知

学习

新郎婚礼誓言范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新郎婚礼誓言范文,内容包括新郎对新娘的婚礼誓言,婚礼新郎誓言词文案。新郎婚礼誓言范文第1篇当你们快乐的时候就按照佛教的传统来考虑问题,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想想慈爱的佛也会指引你的生活。“爱和同情”这两个字说

学习

浅谈树木年龄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阅读(137)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树木年龄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树木年轮怎么判定年龄,年轮代表树木年龄。指出了准确鉴定树木生长年龄是一个国际性的技术难题,目前,国内外关于树木年龄测定的方法很多,但都停留在“估算推算”阶段,没有达到“精准快速

学习

引水工程隧洞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引水工程隧洞施工技术要点探析,内容包括引水隧洞开挖施工重点,引水隧洞施工质量评定标准。引水工程是水利工程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引水工程中隧洞施工技术更是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完成质量,所以近年来引起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关

学习

如何写好时事评论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写好时事评论,内容包括国际时事评论专家排名,时事评论资质怎么获得。一“时评的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新闻传播界的一个耀眼的特征,甚而至于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事件。自上个世纪初年的1904年由《时报》开创而

学习

论灯光音响增进舞台艺术表现力的探究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论灯光音响增进舞台艺术表现力的探究,内容包括榆林舞台灯光音响设备价格,专业舞台灯光音响演出设备。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审美艺术追求越来越高。灯光技术和音响技术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

学习

河套灌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阅读(77)

本文为您介绍河套灌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内容包括河套灌区如何深度节水控水,河套灌区耕地盐分变化情况。河套灌区地下水资源非常宝贵,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地下水合理开发有助于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文中通过对灌区地下水补

学习

科技创新作文范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创新作文范文,内容包括小学生科技创新作文怎么写,科技创新小作文200字。科技创新作文范文第1篇创新作文600字高二1在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里,所有的事物都在迅猛的发生着变化。也诞生了许多新生事物。李嘉诚说过:一个新生

学习

项目计划书格式范文

阅读(102)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计划书格式范文,内容包括合作项目计划书范文模板,项目计划书格式及字体大小。项目计划书格式范文第1篇二、项目的内容1、立项依据:根据国内外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2、项目意义:就其对产业的进步、经济

学习

阿姨色范文精选

阅读(26)

阿姨色篇1我有一个阿姨,在这么多的阿姨中,就数她我最喜欢了,大家喜欢自己地阿姨吗?有的人并不喜欢自己的阿姨,我想可能是那个人的阿姨对他很凶,什么东西也不肯给自己买的阿姨。而我的阿姨呢?恰恰和那个人的阿姨相反,我的阿姨人很大方,我们想要干

学习

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范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范文,内容包括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范文600字,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该怎么写。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范文第1篇如果你是一颗小草,那么诚信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鱼儿,那么诚信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池水;如果你是一朵

学习

校园春色学妹范文精选

阅读(34)

校园春色学妹篇1我首先飞回久违的红楼。红楼的砖石古朴依旧,循着整齐的廊柱望去,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教室前的石榴早早吐出了红萼,像是喷薄而出的青春的热情。教室里那个临窗的座位上,坐着一个清秀的女孩,正埋头写着试卷,

学习

痫病发作的急救措施范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痫病发作的急救措施范文,内容包括抢救子痫病人的方法,子痫病人抢救的应急预案。痫病发作的急救措施范文第1篇1.1发作期护理癫痫病发作时,应特别注意神志的改变,抽搐的频度,脉息的快慢和节律,舌之润燥,瞳孔之大小变化,有无发

学习

动物医学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动物医学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怎么写动物医学论文,本科动物医学论文题目。动物医学论文篇1笔者使用AMLC对《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新收到稿件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了解到学术不端论文在动物医学稿件中存在的严重程度,掌握了学术

学习

短文摘抄范文精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短文摘抄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好短文摘抄10篇,短文精选摘抄大全。短文摘抄篇1一、设计多元家庭作业的基本要求多元家庭英语作业任务设计应该与教材的教学目标相匹配,与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尊重个体差异,设计相应的难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