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丝绸之路”,你可能就会联想到浩浩荡荡的马匹队伍驮着五光十色的丝绸锦缎,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金色光芒……实际上,当初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充满了艰辛与险恶。在这条繁华热闹了上千年的丝绸之路上,又有着多少传奇故事呢?
张骞艰难开辟“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国力雄厚,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心一改对匈奴的守势想武力战胜匈奴。汉武帝听说西域有个强盛的游牧部落大月氏国与匈奴结仇,决定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于是招募人员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人。
那时,没人知道大月氏国在哪里,路途有多艰难。尽管前路迷茫而艰险,侍从郎官张骞还是慨然应征,勇担重任。公元前138年,张骞带领100多人,从长安启程,经陇西向西行进。出使路上,环境险恶,困难重重。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100多人全部被俘,失去自由十余年。一次趁看守疏忽,张骞乘机和贴身随从唐邑父一起逃走,向西继续完成使命。他俩忍饥挨饿,艰难奔波了很多天,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山雪地,来到了大宛国(今中亚费尔干盆地)。
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设国宴热情地接待了张骞,还邀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在大宛王的鼎力帮助下,张骞来到了大月氏等地。但大月氏因西迁已久,生活安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只好踏上归途回国。
不幸的是,张骞在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被扣押一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才乘机逃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3年后回到长安。张骞此行虽然未能完成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的使命,但他使生活在汉代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各国的***治、经济、文化情况,以及他们非常想和汉朝来往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第二次出使西域。随后西域各国***权派人跟随汉使来到汉朝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终于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启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交流。
“江都公主”西行和亲
提起丝绸之路,不得不提到“江都公主”刘细君,她是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第一位和亲公主,也为丝路增添了更多传奇。
刘细君,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建在江都国意欲造反,后自缢身亡,其妻以同谋罪被斩。细君尚幼,被赦无罪。在其叔父,广陵王刘胥教养下,细君能诗善文,精通音律,她的芳名也被传到了长安。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乌孙国国王猎骄廉向长安送来聘礼,请赐一位汉家公主为妻。汉武帝想到了刘细君,一封诏书将其封为公主,令其和亲。刘细君辞别叔父沿邗沟北上,行经沛国相县灵璧时,登相山扶石东眺江都故国,伫立良久,致使手印留香于石,其“灵璧手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经过数月准备,细君走出京畿进入河西走廊,长途跋涉抵达乌孙国。细君容貌美丽、气质高贵,到达乌孙后,受到乌孙朝野的热情接待。猎骄靡册封细君公主为右夫人,地位在左夫人之上。细君以使命为重,积极联络乌孙上层贵族,使乌孙与汉朝建立了巩固的***事联盟,初步实现了联合乌孙遏制匈奴的战略目标,完成了汉、胡团结的伟大任务。细君还为乌孙国带去了汉朝的典章、礼仪、音乐艺人、工匠、生产技术和汉代的葬制等等,乌孙开始有了琵琶、房屋,并开始种桑养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丝绸古道上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