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不良品德行为的问题。这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青少年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以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学生不良行为原因措施当今社会,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青少年学生中也存在着不良品德行为地问题:有的学生抢劫,有的学生盗窃,有的敲诈勒索,所得钱物胡乱挥霍,出入歌舞厅、网吧,有的学生还参与社会上的打架斗殴……凡此种种的事实实在是触目惊心,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深刻反省,必须仔细研究青少年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以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学生形成不良品德的原因分析
虽然造成青少年学生不良品德的行为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主要因素不外乎四个方面:自身因素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1.自身原因分析――生理和心理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接受社会的信息量也逐渐增大,外界的不良诱惑很多,他们对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也逐渐有选择性地做。同时,因为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有限,导致他们对是非丑恶的辨别力不够,于是就盲目地崇拜和模仿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是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2.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一方面,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发展;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影响到社会公共生活的各方面。
首先,孩子的启蒙老师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成长其实是潜移默化的。现代社会,受国家***策的影响,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子女在家庭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体现在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但是忽视了对孩子的一些基本社会要求,把孩子捧在手心,孩子就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更有甚者,家长本身的不良行为也直接影响其子女的正常成长。其次,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过分宽容,觉得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对的,比如孩子在外面欺负了别人,家长不但不责备孩子,还觉得自豪,孩子受了委屈。有的家长错把简单粗暴当成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训斥辱骂是家常便饭,棍棒有加也是不断。这样,子女慢慢就走到了家长的对立面,子女心里就慢慢产生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再者,某些特殊家庭结构的孩子也容易形成不良品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价值观也不断改变,特殊家庭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的情感也和正常的孩子不同,更容易产生不良品德。如留守儿童家庭、单亲或者重组家庭,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内心情感还很自卑,而家长对孩子无暇顾及,抑或是因为重组家庭对孩子缺失了应有的监护,而其他孩子的取笑会让他们心灵受到创伤。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无处不在的影响,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受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学校教育措施不给力,一部分教师的道德水平也不敢让人恭维,这些都会导致或助长学生的不良行为。当有部分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苗头时,一些教师就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或者听之任之的方法,而不是采取积极的方式正面引导,这样就很自然的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走向极端。
《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一书指出:“学校教育一直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也就不断地产生制造出大批学业失败的学生,日益增多的离家出走学生、问题行为学生和适应不良学生等,显示出学校存在严重问题。”学校教育中还存在一个问题,片面强调孩子永远是对的,缺少对犯错孩子的惩戒力度,这些在学校屡次犯错的学生往往就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4.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们的社会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文化氛围、生活环境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拜金主义逐渐盛行起来,这种思想对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当官就有权,有权就有钱”的观念,已对一些中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请客送礼现象,中学生也极易模仿。在学生难分良莠、法律意识不强的情况下,这些不好的因素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学生腐蚀着学生,部分学生因此而堕落。另外,不可忽视网络不良因素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上网成为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形成的一条新途径。
二、如何矫正学生不良行为
第一,社会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区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共建体制,共同携手开展教育活动,让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起来,教育效果会更好,青少年抵御各种不良因素腐蚀和侵害的能力也就越强。
第二,作为学校,就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切实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主要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学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同时更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表现为可塑性强,另一方面,是模仿性强,因此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每位教育工作者应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作为己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平时工作中要善于和学生交流,以便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不好的苗头,做到防患于未然。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遇不良诱导因素的刺激,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都是正常的。老师必须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他们的每一言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时制定适合他们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必要时以严肃的校纪,严厉的班规来强化管理,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三,家庭中,父母要不但有正确的兴趣,还要有正确的爱好和追求,家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可以给子女树立好的榜样。同时家庭和睦、民主是子女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条件。对子女好的方面要予以激励,对孩子不良方面要注重引导矫正。
第四,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消除学生的疑惧和对立情绪。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教育学生改正错误时,最大的障碍是学生的逆反心理,良言会被误认为“坏心”,善意会被误解为“恶意”。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他们的心境被怀疑恐惧笼罩着,他们对老师和同学冷漠疏远,甚至对立,故意与老师“顶牛”,老师对此应怀有崇高责任感去爱护学生,去了解他们。因此,老师应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努力替学生寻找犯错误的“合理性”,耐心地、热情地引导学生吐露犯错误的真实思想根源。只有这样做,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真意在帮助他们,就会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
三、结语
总而言之,青少年事情是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学校、社会、家庭要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大家齐抓共管,共同控制、预防、挽救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大合力,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形成及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