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优化 人才培养 方案 提高 质量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教育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而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教育功能的扩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资源配置、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的变革等。正如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科技领导小组会议讲话中强调的“要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和培养模式创新要成为规划的亮点。”

因此,现阶段的教育不能只考虑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由此引发的质的变化。在市场机制逐步深化和成熟的过程中,社会对高校人才的理性呼唤与高校内部培养出的人才匹配程度弱的矛盾凸现,面对新形势,高等教育如何定位,如何选择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找准各类专业的定位与特色,是目前应思考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1.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意义

1.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创新,特色办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办学目标定位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不同性质的大学有不同的功能,吉林农业大学是吉林省属地方院校,坚持“以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明晰了“以人为本,教育创新,特色办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方向,在客观分析学校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定位等因素基础上,确定了将学校由以农科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建设成为以农为优势和特色、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国内先进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修订,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解决好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矛盾,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为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使吉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走上自己独特的求生存、求辉煌的发展之路。

1.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根本保证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基本育人环节,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教育理念、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时代性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变化在人才培养上的反应,是更好的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需要。地方大学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都面临着如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切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应”***和国家事业之“实”,满足社会人才之需,应当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杠杆。

1.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

吉林农业大学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已运行3年,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课程体系结构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力不够,课程设置过于繁杂、课程之间衔接、交叉处理欠妥,存在交叉重复内容,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不能有效衔接,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有必要对现行方案进行修订,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还有其他隐性的、具体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利用调研、研讨,以及审核、完善的过程找准问题,破解一些难题,以此促进吉林农业大学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管理改革,这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要求,符合学校的发展方向。同时,学校也将在一个一个问题的破解中获得发展机遇,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4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要解决学校教学工作的根源问题,使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更加符合社会与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其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落脚点是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核心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为目标。这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一致的。同时,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需要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即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具有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其次,要充分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本科人才不再是定位于过分强调“知识“型为主的”专门化“人才,而是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强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教育过程既要重视知识培养,又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本次修订工作要紧密结合学校“坚持教育创新,推进内涵发展,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的教育创新大讨论,深入开展调研和研讨活动,进一步***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

2.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

2.1构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拓展教育三个平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将院级选修课与校级选修课合并,增加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增设创新学分,搭建素质拓展教育平台,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与创业能力,为实现个性发展提供可能。学校下发了《吉林农业大学2009年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吉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新一轮全面修订工作。确定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根据“育人为先,强化基础,注重实践,拓展素质,因材施教,突出特色,鼓励创新“的基本思路,科学修订具有学校或不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优化课程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主要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专业教育要为学生合理构建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的梯级递进的系列课程体系;加强人文科学素质教育,构建人文与科学通识课程教育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等提升专业能力的实践体系建设。方案增加了学生选修课的比例,目的是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发展,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发展性,体现弹性和多样性,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设置创新学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创新。因此,人才培养要根据每个学生智力层次、兴趣爱好、职业取向与需求,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化成才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2.2分类指导,突出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根据各类专业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按专业类别规定最低总学分以及各部分学分比例,指导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优势、目标定位,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体现自身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针对性。每个专业都要认真分析挖掘自身优势,凝练专业方向与特色,明晰对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核心课程体系,选派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兼备的优秀教师承担核心课程教学任务,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比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相关实验课程内容整合***开设,单独考核,单独计算学分;在保证必要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要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实验课程的比例,同时要注重教学效果。鼓励大学生参加老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也可以将其科研工作与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毕业论文结合起来,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从事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生源。

2.4对学生成才支撑作用较强的基础课,要进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运行模式的改革

学校要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化学等部分基础课进行分级教学,目的是加强基础课教学,为学生考研深造打好基础,与此同时也满足了应用型人才的合理需求。基础课专业负责人或任课老师要了解吉林农业大学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当参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合理提出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材及学时数有差异性的教学大纲,体现“因材施教”现代育人方针。

3. 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质量的保证,也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保证,更是高校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干力量,是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根据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增强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地方高校要与时俱进,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肩负起责任。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吉林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也体现了学校的竞争力。学校对此高度重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目的是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宏观领导和咨询指导,并在教务处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安排,以确保工作质量。

学校将修订工作划分为动员、实施、验收和完善四个阶段,并分别规定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为各教学单位组织和安排修订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指导。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方院校;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优化

地方学院大多数是近几年由专科合并升格为本科的高等学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育人如同植树。树只有根深,才能杆粗叶茂,人只有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文化艺术修养等通识知识(如同树的根系),才能高素质,造其无限发展之势:树只有干粗,才能木秀,人只有具备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如同粗壮的树干),才能强能力,撑起高耸凌云之志;树只有冠茂,才能荫多,人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像茂盛的树枝),才能有特长,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为此,仿照树型结构提出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培养具有广博通识知识、宽厚学科基础知识、精深专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就是综合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本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个性健康发展的宗旨,按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既要按照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来优化,又要体现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科专业优势,以增强学生的竞争优势。二是从整体优化的全局出发,从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入手,来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结构的科学理性与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使德育与智育教育,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期与假期、校内与校外学习有机融合,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四是在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上设专业方向,增加选修课,因材施教,创造富有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1 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台

实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通识教育,筑建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应用科学技术知识、文化艺术修养知识、国际交流知识、体育***事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结合的优化通识课程平台。改变以往教育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课程有***治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品德与法律、形式与***策、大学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计算方法与程序设计、信息技术、艺术设计、技术经济学、国际事务知识等。旨在提供学生适应社会与今后发展需要的通识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正确认识,规范学生的行为道德,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较强的经济意识与国际意识:使学生掌握具有共同规律的知识和工具,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构建宽厚的“工程+管理”学科基础课体系

随着现代工程创造性、复杂性、综合性、社会性等特征的日益突出,未来工程师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非工程”方面的。工科大学生应加强民族意识、工程意识、经济意识与业务素质的融合,才能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因而,必须进行多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的宽口径学科基础教育,即构建宽厚的涵盖固体、气体、液体知识、能量转换技术、现代设计方法、现代制造技术、检测控制技术与经济管理技术的优化学科基础课程体系。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能源与环境、微机接口与应用、机制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热工理论、液压与气动、通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现代设计方法、控制工程基础、汽车学、产品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旨在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学科基础,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与自我发展能力。

3 设置精深的“技术+特色+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按需求分流,在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上,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基于精深的专业性与广阔的视野并重的原则,突出专业课程内容精、学时少、水平高、应用广、效果好的特点,来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中:机电一体化、现代制造技术、模具设计制造、热能工程、制冷与空调、汽车与内燃机6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结构,确保每个专业方向设有科研基础好的特色课程和探索性课程,开有一定数量的选学课,以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

4 整合课程减少学时

从社会、科技、行业发展需要和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打破传统的课程壁垒,重新进行整合,实现课程内容的交叉融合、相互协调和整体优化。如各种热工设备工作时,其工质的热力过程变化中均有流动与传热现象存在,而以往的工程热力学主要研究工质热力过程变化中的能量转换效率,流体力学只研究工质的流动,传热学又只研究热量的传递,学生学了这3门课程后,很难综合应用三者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将这3门课程整合成热工理论课程,使那些被人为割裂的各部分内容之间形成有机的、符合知识本质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再现知识整体的本来面目。不仅形成了科学、先进、实用的课程体系,而且增强了课程教学活力,也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优化后的机械动力大类专业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时为2500小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为2270小时,实验教学课时为230小时,集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42周。

5 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

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单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的,是不能内化成素质的。还要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把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加强工程训练和实践环节,使学生知识来源与能力培养多渠道、多元化。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的做法是: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完善“多系列、多层次+模块”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使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实现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工程化。

不断提升由动力机械产品结构分析、产品性能提高、先进制造技术、单项试验研究、测试控制技术和产品技术创新6个分室组成的动力机械工程模式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水平,突出试验研究能力培养,不仅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产品结构、性能研究、仪器标定、制造工艺、控制技术、单项研究实验和实验设计的全面实验技能训练,而且师生在实验室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创新课体系,深入生产实际和学科前缘找课题,使创新课程体系与课堂创新教学相结合,课堂创新教学与创新实验、创新设计相结合,创新实验、创新设计与生产实际和行业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实践效果

通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模块课程与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共同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以往存在的专业教育过窄、课程负担偏重,学生人文社会知识贫乏、工程意识不强、经济观念淡薄、个性不明显、创新能力过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将机械工程系与热能动力工程系合并为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原有专业均按机械动力大类招生培养。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后,初步形成了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创新模式的新局面。有利于集中师资设备力量,发展交叉学科,组建学术团队,构建优势专业群组,服务地方经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近三年,本专业教师为企业开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2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专利3项,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重点科研项目1项、省级与横向科研项目20项。

校企共建工程模式动力机械专业实验室,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对外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特色,有利于出人才、出产品、出成果,2004年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实验室。校企共建机械动力专业实践创新教学基地,2005年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实习基地。动力机械工程学科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41-02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明确提出,要“完善教学标准体系”。相对于国家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的责任主要是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制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要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水平,高职院校和相关人员必须明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依据与原则,掌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与框架结构,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以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依据

(一)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依据

1.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教育发展观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是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理论依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立德树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近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和挖掘,就能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因材施教。要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从关注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系统科学理论。系统科学是一种科学方***,能够促使我们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及建构优化的教育教学系统。有学者将系统科学的控制理论引入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之中,采用了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方式性控制和全程控制等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策依据

***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职业教育改革文件是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策法规依据。在构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策,使建立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以法律法规为准绳。

1.改革“三种模式”。从2006年***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到2015年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提出了系统、明确、规范的意见,为科学制订与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可靠的***策依据。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正像有学者提出的那样,“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将人才培养模式诸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作为方案的逻辑主线,支撑方案的内容与运作,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实施“五个对接”。2011年《***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提出了“五个对接”的专业建设要求,即努力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个对接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成为制订与优化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3.建立“一种机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进一步提出,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结合学校实际,以专业群变革传统的专业发展方式和教学组织,编制体现专业群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确立基于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具有专业群平台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创建专业群共享的教学资源,按照专业群组织教学和管理,有利于形成专业集群优势,也有利于适应市场需求,逐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与框架结构

(一)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

要素齐全和格式规范是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有外显的核心要素,又有内隐的核心要素。

1.外显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要素。(1)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要的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也就是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问题,这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核心要素。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教学的预期结果,包括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所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毕业生的质量标准及所从事的工作等。培养规格是指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素质要求、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职业态度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2)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培养人什么,核心是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出发,设置相应的素质教育通识课程、职业平台课程、职业方向课程和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形成多元整合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既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又要符合专业教育的“高等性”和“教育性”的要求。与此同时,也要求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体现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3)基于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是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传统的以知识、教师和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必须创新和转变考核评价方式,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核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

2.内隐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要素。(1)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所谓内隐的核心要素是指虽然不能直接看到,但却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这样一种内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要素。这是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在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统领的作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不同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以及不同的人才培养内容与方法。只有将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内化于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预期目标。(2)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保障。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与条件,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固然都很重要,但环境的核心要素是体制机制平台。对于职业教育来说,需要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保障,包括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培养,打造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只有校企协同育人,创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才有了机制上的保障。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结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由原有的教学计划改进而来的,其框架结构必然应包含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教学进程表;必要的说明等。2012年颁布试行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给出了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也应该是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的基本依据。

除了人才培养方案核心文本外,有的院校还提出了“1+4”的人才培养方案“文件包”,即1个核心文本和4个支撑文本。核心文本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规定,支撑文本包括人才需求与专业调研报告、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报告、课程标准和教学实施保障。这种思路也得到了部分高职院校的认同。

参考文献:

[1]陈***.模式支撑――求解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整体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70-71.

[2]祝士明,吴文婕.五个对接: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4,(27):10-13.

[3]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2-63.

[4]卢兵,王微.紧扣产业发展 探索高职专业建设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4,(9):32-34.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高校实现价值的重要体现。受教育者从迈入高校开始,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就在一系列既定的计划下展开,这个计划就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 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和作用

人才培养方案也有学校称其为教学计划,它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方案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周期、培养进程计划、课程特别说明等内容。

1.人才培养目标是受教育者在经过几年的学习教育后,毕业时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心智模式、人格品质等方面应该达到某种程度的一个文字性描述,它表明了高校某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

2.培养规格是受教育者学***历和受教育程度的一个社会通行的统一描述。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对培养规格的标准表述一般为专科、本科、研究生等。

3.培养周期明确了学生从注册入学到完成学业,获得学历和学位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基本单位。在我们国家,一般本科是四年、专科是三年、硕士研究生是三至四年、博士研究生大概为三至五年。具体的课程学习时间按照***相应的规定执行。

4.人才培养进程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最终都是以人才培养进程计划为依据展开的。不同学校对人才培养进程计划的表述不尽相同,比如有些学校称之为"教学进程计划"等,其中包含的内容也不完全一致,但是每个学校编制人才培养进程计划都是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周期等为依据,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课程架构,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课程的学时分配、周学时安排、实践课的教学安排、课程考核方式等内容。

5.课程特别说明是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对课程授课内容和方式等提出的特殊要求。由于不同的专业在技能掌握方面有所侧重,比如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和"工商企业管理"这两个专业都开设有"市场营销"这门课程,但是由于专业的不同,对"市场营销"这门课程掌握内容的侧重点和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由于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师的教学工作都是以它为依据展开的,所以不同专业对课程的要求要在培养方案中予以特别说明。

二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个专业在设置之初,其动机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意愿,容易出现跟风的情况。由于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在某一个地区需求量很大的专业,在另外一个地区可能不一定有需求;同时,不同行业对同类专业的技能需求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如果不加认真分析论证就确定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技能标准、职业品质等,就可能会出现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一致的情况。

2.无视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根据现存的知识储备设置课程。由于长期的运行和积累,每个学校往往都会贮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可能存在知识老化,不适应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执行部门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往往会依从于现有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和学校对教师工作量的要求,而忽略或无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设置课程和安排学时,也就是出现"因人设课"的情况。这样就可能会开设一些没有必要开设的课程,随意减少或者增加课程的授课时间,影响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这个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中。

3.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在人才培养工作一个周期结束后,需要根据技术、工艺的变化以及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因为培养方案在制定之初已经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和论证,再加之工作量很大、工作任务很繁重,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往往会省略社会调查,而特别关注教师的授课体会,从而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

4."人才培养进程计划"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忽视素质教育和职业品质教育;专注于教学工作的安排而忽略对学生工作的指导。学生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应该是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复合体,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但现实中学生工作,不论是工作目标还是学生活动安排,几乎没有在"人才培养进程计划"中有所体现,本应该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计划的"人才培养进程计划"几乎成为专业课程的教学进程计划,而学生工作只能在教学工作之外,在教学工作的间隙时间安排活动,与专业教学活动互补交流,自成体系。

三 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责任部门应该是具体的教学执行部门。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在新生入校之前,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由教学系部具体负责,专业教学团队和负责学生工作的人员直接参与完成制定(修订)工作。

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大量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基础,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搭建课程体系。

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而进行的社会调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要了解学校所面向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现存产业的特点,以此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目标;其次要对与专业相应的行业进行深入调查,掌握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职业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第三个方面,在同一个地区,可能同时有多个学校开设同类的专业,为了提高本校的竞争力,应当对开设同类专业的相关院校开展调查,了解这些学校在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定位、方向、目标、特点等教学情况,以确定本学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从而增加本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竞争力。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因此对于已经开设多年的老专业,在一定的培养周期结束之后,一定要进行上述同样的社会调查,从而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使之不断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同步。

3.学校要在一定的层面上成立由专业人员包括校外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建或调整要经过专家组的论证通过。这样既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又可以杜绝"因人设课"的情况发生。

4.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特别情调开展社会调查,要把学校负责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的人员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中,比如班主任、辅导员,他们与学生的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感受;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员直接与用人单位打交道,对用人单位的意见最为了解。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认真听取这些负责学生工作的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对于我国电子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进一步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够更好地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目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而提出了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应用电子;电子技术;专业人才;人才培养

目前,随着我国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同时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地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改革,不断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因此,本文首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如何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的策略。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一)主要是以应用为主

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来讲,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应用:一方面,在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为学生的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需要不断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使得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第二,在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培养模式,使得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走入社会和企业。

(二)依赖于教师的素质

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讲,对于教师的素质依赖性比较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开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参与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主体,而教师对于课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讲解等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对于教师的素质有着较强的依赖;第二,为了更好地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也需要从教师这一方面入手,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呢,不断地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策略运用到教学当中,从而能够真正提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人才培养内容更新比较快

对于应用电子技术来讲,其知识的更新速度比较快,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使得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第二,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进程,同时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很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被提出并应用到教学当中,从而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多的模式选择,从而满足不同学校的不同需求。

二、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策略

(一)需要认识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需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和优化的重要性,为此可以做到一些几点:第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可以对优化方案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更好地投身到优化的过程中;第二,相关学校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重要性,并且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相关条件,例如:方案优化的资金基础、师资队伍基础,还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出台等等,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进程。

(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需要教师不仅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而且在实践能力方面也需要非常突出。所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将这些能力更好地运用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第二,人才培养的学校也需要对教师的招聘工作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于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都给予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能够不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

为了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需要进一步体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断更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从而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从企业中了解到对人才的要求,更好地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定向地进行人才培养;第二,要不断创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从而能够选择出适合学校或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小结

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来讲,其人才培养模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因此,本文首先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如何优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策略。相信,随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不断优化,能够更好地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合适的人才。

作者:熊志成 单位:许昌技术经济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泳竹,杨永,姚屏,等.应用技术型高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为例[J].大学教育,2015(6):135-137.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6篇

提升人才的职业能力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仅有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构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能顺利实施,从而提升财务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职业能力;财务管理;质量监控;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对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而言,我们可以将其目标确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经济和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相关专业技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完成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各学院也可以本着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制定较细化的培养目标。如有的院校将其细化为:以“奉献和创新精神强、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强”为人才培养目标,在系统传授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强化财务管理实践技能的培养,因人施教,分层次教学,构建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财务管理教学体系。而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可以分别从基础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以及专业拓展能力来设计。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应在保证基本理论课程体系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合理配比理论和实践教学,构建兼具开放性和多元化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兼具多渠道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优质的质量监控体系是设计良好的课程体系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因此,设计优良的质量监控体系就成为保证具有高水平的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控制手段了。

(一)构建原则。按照段琳(2010)指出的湖南M学院构建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分级质量监控体系设计的思路,学院的专业建设组应积极参与并坚持全员管理的原则来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工作。事实上,一个良好的质量监控体系应该包括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控,并具备对监控反馈信息及时应变迅速进行调整和纠错的能力。其中,全过程的监控至少应包括教学过程监控和后续过程监控。全方位的监控应要求该体系提供包括学院、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等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和反馈的监控结果。

(二)构建思路。为了实现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监控,学院应建立严格的教学过程监控和后续过程监控两个子体系。为了完成教学过程的监控,应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备课和教案的规范撰写以及指导学生预习等工作。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依据事先制订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并力求学生对所授知识的全面理解。课后教师应注意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并及时予以解答。所谓后续过程监控主要是指对学生利用教师所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指引和监督,并对教师所授知识的深入理解程度进行跟踪和评价,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引。为了实现对人才培养的全方位监控,需要学院从不同的维度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工作,包括学院对基层工作的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包括毕业生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等,汇总相关评价反馈的信息,结合教学研讨、教学改革等工作,促进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参与评价的各维度中,毕业生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应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因为二者都是从知识需求的角度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分析,包括对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弊端分析、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评价以及实习与各类实践环节的安排和理顺问题、各类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这些反馈信息更能反映市场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状况,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依据市场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适时合理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三、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应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必备工作:

(一)以科学的培养目标为起点。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强的团队如果在错误目标的指引下也必将走向灭亡,因此必须以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确立正确的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配以优秀的团队加以实施,才能确保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真正落实。

(二)以夯实的理论基础为前提。如果我们仔细对比基于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复合型及综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相比,通识(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的广度并不差,但是其深度却远不及后者。因此,教师应着重向学生传授基础性的在实践中有应用价值的理论基础知识,确保学生在学习阶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专业时间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三)以过硬的实践技能为导向。基于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也是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学术型人才的根本特征。因此,培养方案的设计应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包括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都应该加大对实践技能培养的倾斜力度和程度。

(四)以优秀的师资和创新的教学方式为依托。优秀的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为了保证基于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应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具体来讲,可以通过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或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到各类优秀院校或企业实践学习等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改革也是促进基于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的教学改革也强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所以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灌入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通畅的信息互动平台,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五)以完善的考评制度为保障。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考评既包括对教师的考评也包括对学生的考评。所谓完善的考评制度,要求对教师的考评制度不仅要注重教师课堂上的各种形式表现,更应该关注教师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效果的评价,这些内容可以以基层领导和学生双主体的对教师的评价为依据。对学生的考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的高低,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根据学生平时的专业活动以及各类假期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对学生进行考评,并据以对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应该明确的是,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非是一蹴而就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高度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各方面变化,从而在市场导向下,顺应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和修订,提高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四清.***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计[J].会计之友,2010.6.

[2]段琳.优化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财***经济学院学报,2011.4.

[3]殷俊明,杨***.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财会通讯:综合(下),2011.12.

[4]翟金花.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11.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7篇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物质生产部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科学、大企业、大系统的出现,城乡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智力结构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之间、商品之间出现激烈竞争,知识技术需求增长,行业与行业及跨行业的结合态势形成,大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从自己的本行业中游离出来,涌向新的行业。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也在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水利业从外延的粗放型向内涵的效益型,从外延的劳动密集型向内涵的技术密集型转变;单为生产服务农业的水利工程和用水管理制度的传统农业水利向以科技和现代工业装备的现代农业水利转变。严格讲,农业水利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实质是一个与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现代农业水利注入新的内涵外延、人才规格的特征、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等诸多因素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1.1农业水利建设的发展与展望

回顾展望我国农业水利的建设和发展,它将经历或正在经历着三个阶段,即以由解决人类生存生活为目的的原始水利阶段向着以兴建水利工程为主要手段来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问题的工程水利阶段发展并逐渐向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环境水利阶段过渡。其内涵与外延发生了根本变化。

1.2现代农业水利的内涵与外延

研究发现,现代农业水利工程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内容:

①研究农田水分及盐分的运动规律。研究农作物需水、土壤水及其溶质的运动,探索水、土壤、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合理的灌水制度,控制适宜的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改良土壤。

②研究灌、排、节水技术及其设备。地面灌(沟灌、畦灌、格田灌)、喷灌、滴灌和地下灌溉以及明沟排水和地下排水等。

③研究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自动化配水技术。找出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灌溉模式,提高节水节能效果。

④研究不同类型灌、排系统的合理布置。针对地形、水文、土壤、地质和灌溉水源等不同自然条件,提出灌排系统的合理布置方案。

⑤研究灌排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修养护。对水源工程、渠道工程、渠系建筑物等灌溉排水工程进行的调度、运行、检查、观测、养护维修的管理工作的研究。

⑥研究蓄水保水措施。主要通过修建水库、塘坝、坑塘等蓄水工程和利用原有的湖泊、洼淀、河道、排水干沟、河网,增设一些挡水、提水、引水工程,以及大面积的水土保持和田间蓄水措施等,用以拦蓄调节当地径流和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⑦研究引水调水措施。引水调水措施是通过兴建跨区域、跨流域的引水河、引水道、渠,使地区或流域之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以改变水量在时空间的分布状况。

同时外延也在不断扩展。包括了:

①农村人畜饮水、乡镇企业用水以及废水处理。

②水环境评价与保护。

③水土保持、旱作农业及土壤的沙化、荒漠化干旱缺水问题。

④农业用水的水质检测,控制技术以及水污染的治理问题。

⑤灌排水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与评价,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分析与评价。

1.3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规格特征研究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规格特征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规格特征除其共性之外,还具备以下特征:

①现代农业水利工程主要是面对大农业涉及的面十分宽泛,它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技术含量不是那种“高精尖”,由此决定了其相应的人才规格具有“优材”“不成器”的鲜明特征。所谓“优材”“不成器”的特征,就是指在该类人才的培养上,绝对不能拘泥于本专业,应该是十分宽泛的,应该使每个受教育者成为“优质材料”,毕业后可完全根据所面对的工作岗位自行“组装成器”,以满足岗位转移跨专业流动的需要,而不是狭窄的专业单一训练。要考虑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工作的不断再流动的问题。

②农业水利是艰苦行业,工作对象大部分面对的是“农村、农业、农民”,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的具备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又一个鲜明特征。

③现代农业水利工程面对的岗位大部分都是一个“操作性”的问题,由此决定了人才规格具有“能工巧匠”的特征。这就更加突出了人才培养上必须注重理论应用形态的教学,使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勤于动手、巧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在动手过程中总结经验,寻找出理论与实践最佳实现途径。

1.4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研究

1.4.1知识结构

“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人类关于客观事物的事实及其规律的反映,包括自然界的知识,社会存在的知识,关于人思维本身的知识。知识是人们顺利完成各种职业活动所必须掌握的工具。具体由人文知识、基础知识、工程知识、生物知识、管理知识模块等构成。

1.4.2能力结构

所谓“能力”,就是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要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能力结构”是指个人掌握专业知识,贮备专业知识,运用知识实践转化的合理性问题,即在量与质及其彼此间配置状态上能否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结构。

根据上述专业人才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分析其能力结构应为以下等式所示: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技能

1.5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

所谓“培养目标”,就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目的“标杆”。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1.5.1专业内涵与外延,人才规格特征的目标定位

农业水利工程除了为农业生产服务外,还包括为农村、农民服务的水利工程,诸如乡村城镇给排水、节水工程、人畜饮水。因此,高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岗位能力的“专门人才”,要能从事中小型灌区的规划设计、乡镇的给排水工程设计、设施农业灌排系统设计、城乡防洪工程设计、节水工程设计等,在工程设计实施方面,应能熟悉阅读***纸、理解设计者的意***,熟练进行施工组织安排,熟悉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现场解决施工中各种技术问题,指挥工人按时保质完成工程施工任务,达到设计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专业高职生应担当的是一线的技术员、工长、监理、项目经理、懂经营、善管理等基层的管理工作。

1.5.2世界各国高职教育目标定位的启示

研究世界各国,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大都是从人才特征,知能构成工作岗位、工作面向的层次以及范围来定位的。

综上分析,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面向“三农”,服务于少部分省市所属灌区;服务于大部分县乡农业水利部门或其他水利部门;服务于少部分大中型水利工程施工和建筑企业,具有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一定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架构的研究

研究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一方面要切实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整体化、综合化、最优化”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特征。一般地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应是:为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遵循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把教学过程延伸到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领域,致力于把生产工艺、技术的掌握、传播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综合效益,展示多功能作用而建构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结构、任务划分、制约关系、教学进程的总法式。

2.1人才培养方案架构的依据

构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架构,对于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达到高职教育的初衷,促进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因此,它的构建必须探索其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而不是原有教学惯性计划上的修补。

2.1.1人才培养方案架构的理论指导

教育的根本目的使“自然人”过渡到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而这个过渡的唯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实践的相结合。

2.1.2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方***基础

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上升到更高实践的过程。从思维加工过程来看,认识过程经由具体到抽象,再到更高层次的具体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实践境界。

2.1.3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心理需求特征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有其共性之处,但也有自己的个性。从其心境来看,充满着矛盾的两难境地:“这里是希望之春,这里是严寒之冬”。一是来自普通中学学习好的学生,他们过去考察升学,由于某种原因来到职业技术学院后,苦恼与希望交织在一起,但受职业的动机驱使,考虑未来的职业,思考着从事职业的准备;二是来自普通中学学习差的学生,来到职业技术学院后,文化素质差,纪律观念薄弱,但认为开始学习职业技术,有奔头,有可能学好,希望之火开始在他们心中点燃;三是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滞后名牌高校的毕业生,择优录用,竞争激烈,从而唤起他们刻苦奋勉,学习知识、掌握技术为就业录用创造条件。因此他们显现的心理特征除过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情感体验等一般心理特征外,具有职业自尊心理、职业的求知心理、职业的审美心理、职业的创造心理、职业的竞争心理。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思想发展规律和个性形成,从实际出发,运用正确认识方法,科学地建构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非常有价值的。

2.1.4人才培养方案国外职教培养模式对构建架构的启示

经研究各个国家在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差异,但也具有一定的共性:一方面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各尽其力,各负其责;第二个方面都是注重理论教学与生产训练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形成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综合技能。这两个共性对于我们构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有一定借鉴价值的。它将鲜明的给我们一个启示,这个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利于人文素质的修养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利于人才的知识深化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利于广泛吸收新的生产技术和更新教学内容,利于学生身心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2.2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架构研究

人才培养方案的架构具体地讲就是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计划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总体表现形式。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特征制订的关于人才培养工作安排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性、目的性和一致性。

2.2.1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①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任务确定。

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确定。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为三种性质的课程框架。即:人文素质修养与“RWA”能力培养课程+智力、专业能力、专业技能、技巧的课程+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课程设置架构如所示。

2.2.2人才培养的实训内容架构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和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实训架构为“课程模块”进度与阶段技能训练、课程模块包全部修完与毕业实习同步的动态的实践实训框架。

2.2.3教学计划的架构设计

教学计划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关于教学工作安排的指导性文件,充分体现对教学工作的有条不紊的进行过程的统一要求。因此,其设计必须满足认识论的要求,满足:鲜明的职业方向性原则;渐进性与跳跃性相结合的原则;动态的适应性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3方案付诸实践的支持条件研究

方案能否付诸实践,产生应有的整体效果,达到方案架构的最终企***,除了方案架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层面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条件支持和宏观层面的环境条件支持。否则再好的“方案”,仍将是一纸空文。

3.1教育教学过程条件支持

3.1.1理论教学体系改革的条件支持

理论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要打破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淡化学科界限按照本专业培养人才的规格以及培养目标,重组理论知识架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要求,以“循序渐进”和“跳跃性”思维方式进行教学,突出理论应用形态的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先进性”和理论的“实用性”,使教学内容不断吐故纳新,踏上科技发展的时代节奏,使学生走出校门知识不落后,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市场的需求、同时本着“用什么”、“学什么”的实用主义方法,精选理论教学的教学内容,对于那些能反映事物本质规律性的东西,具有思维结构特点的技术基础理论加大其教学时数。要达到上述目的,首先要在教材建设上下功夫;第二要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改革;第三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3.1.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条件支持

首先是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其次是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后是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实验室及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以“项目导向性”为背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大纲,开展多样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3.2方案实施的环境条件支持

在此所提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人文环境与***策环境对《方案》实施的影响。

3.2.1方案实施的人文环境支持条件

所谓人文环境,是指人们对人类社会、人的活动和人的思维所形成的观念氛围。目前人们对高职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存在贬低高职教育,轻视高职教育的现象。当下,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办学单位普遍存在盲目攀高的不正常心态。……,如此等等形成的这些人文环境严重影响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2.2方案实施的***策环境支持条件

任何一项***策的制定,通常都是为解决一定问题的。并借助***策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来指导事业的发展。因此,要使高职教育得以持续发展,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术实用型人才,架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使之付诸实施,与良好的***策环境支持是分不开的。为此,我们建议:

①提高高职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走综合发展之路。

③教育主管部门应逐步放弃原有计划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体制安排的利益格局,担负引导社会建立以面临运行机制为主导,重建教育规范与市场规划为主线,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所实施的***府干预的类型、广度和质量”为主体的新制度安排的责任。

④打破以***府供给主体为主导的制度安排唯一体系,提供非制度安排主体在局部进行制度创新的条件,使改革能在某一区域推进。

⑤缩小***府权限,扩大地方和学校根据市场规划的自主选择权,使有限的理性决策能够成为市场供求信号与市场资源配置之间的环节与基础。

⑥积极建立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互动的、***府宏观调控、社会积极参与、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8篇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达到16000多所,年招生规模达到110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3000多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一半。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广泛开展,年培训规模超过1.5亿人次。

(2)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①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②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③注重职业教育的“两加强”:一是加强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加强技能训练,提高职业能力。

(3)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①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提供职教课程,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准备就业者,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就业导向”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②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④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⑤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包括:①培养目标和规格;②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③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④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三、我校五年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1)制定依据。①各地、各校经社会调研、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后形成的相关调研报告。②劳动部门颁布的相应工种高级工技能等级标准。③各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办学特点,形成的计算机专业建设方案。

(2)制定方案的主要特色。①方案合理定位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②方案执行“3+1”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努力体现“五年一贯制”办学特色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③方案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从毕业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出发,建立以职业技术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充实了“四新”内容,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④方案在设计制定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和“以能力为本位,在评价中学习”的现代职教理论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和项目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⑤方案以选修课的形式给各校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时,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兼顾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和各地区、各校办学的特色差异性,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⑥推出了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其课程结构和特点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由以下三大类模块课程组成:基础理论类模块——综合化课程、专门技术类模块——理实一体化或项目课程、技能训练类模块——项目化或课题化课程。

(3)内容的解读。包括招生对象、学制与办学层次。①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②学制:五年。③办学层次:专科。④培养目标——总体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介于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之间: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技术性强的操作岗位、工程师与工人间的纽带岗位—— “员”、生产一线的组织管理岗位等。

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行为为导向,最终以项目课程组成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的学习不是按***的学科课程,而是按工作项目进行。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开发综合课程和项目课程,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9篇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区别于本科和普通专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制定出符合高职人才教育的培养方案就成了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相对较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直是借鉴本科或普通专科的人才培养方式,以至高职教育未能充分体现出其教育优势。本文将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策略作出相应的探讨。

1 中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高校的入学率从1979年的4.8%到2015年的80%,说明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而其中以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为主。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偏低,以四川为例,文科200分,理科180分的最低录取线。此分数表明高职学生大多偏科,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中为难情绪较大,专研精神不够。因此制定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和方法的方案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2 中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策略

高职高专是以培养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让学生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教育培养策略。

工学结合即为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高职学生可以“做中学”,这样可以避免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无用论”的思想。这时对学生的培养要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提出培养方案,以专题学习、任务学习为主,学生技能学习中学习理论,理论学习后加强对技术的理解,这样的“学中做、做中学”可同时获取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工作经验,在学校中即可掌握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学会工作”。

校企合作即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可以师资共享、订单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首先企业可以派技术专家到校培训,其次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工作”。这样学生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本专业的职业世界,认清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专业的特性及其对就业者的要求。

3 中国高职教育的培养手段

3.1 规范性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所以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教育发展中必将注意的内容。人才培养方案是进行人才培养的执行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一直贯穿于高职教育中,具体体现于:分析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各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学习方法、开发技巧等等。然后分析整合相关领域,完成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总的来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将专业的实际工作,通过分阶段的学习,按照教学规律每学期每学年分阶段分任务的完成该专业完整框架的构件。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在企业实习的方式,达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的教学实现。

3.2 科学性

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体系中,需要三类人才: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以传统高等教育为主的高校教育中一直以来是中理论、轻实践。在高职发展的初期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对传统高等教育的补充。所以在高职教育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更加贴近市场发展和企业生产的需要,即教学过程将和企业生产、市场服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高职教育必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含了收集资料、选择资料、整理资料,将这些资料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规划和决策,并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使用自己收集的知识。除此以为,还有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不一样,十分重视同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应与公司企业等单位合作,将这种合作看作是自身发展的潜在力量,企业也需要员工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让企业进驻高职院校,并和高职院校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学校定期选派优秀老师到企业接收培训或讲课,互相促进提高,提高办学效果。这样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将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进入企业工作。

3.3 可行性

大力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师资队伍的现状不如传统高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由于高职办学年限较短,专职教师较少,具有高级职称有教学经验的更少。因此制定适合高职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是指导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标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高职院校的定位就是要突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高职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培养方案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必须以“学会做”。我国高职院校自己建设实习工厂和实习基地难度较大,但却可以做到校企合作。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通过企业见习、实习进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让企业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让企业学习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目标。

教育信息化也应该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因此,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适应传统教育,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下,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训教学促进"订单"培养和专业建设,极发挥培训功能,开展在岗职工培训、创业和再就业培训,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麦秋,王绍良,贺召平. 高职专业培养方案与的对接分析[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04).

[2] 彭元.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3] 姚寿广.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 .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4] 戴勇.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关注三个层面的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作者简介:

李玮 女 1981年2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系 讲师 硕士 四川 644003 研究方向:通信与测控技术、光纤通信技术、高职教育。

张焕国 1977年9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系 副教授 硕士 四川644003 研究方向: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方案 改革措施

一、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10年的规模扩张,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但由于大学数量的急速增加,我国众多高校,包括部分传统名校在内,不得不采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大学生基本上按照统一节奏、统一模式、统一内容来进行培养[1],这不仅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个性和想象力,而且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学习和思维的固化模式,习惯于在学校、老师、家长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缺乏***性、主动性、自立性,既不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又不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同时,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实际操作能力较差,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岗位要求。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等学校为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而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过程和培养机制的系统化、定型化范型和式样[2]。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市场对人才的独特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推行学分制改革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最大的优点在于赋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学习进度和任课教师的权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1]75-77,能够真正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实施完全学分制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对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将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计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3]。为此,***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结合***文件和湖北省发展需要,湖北省厅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以下简称“英才计划”)和“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产业计划”),为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契机及***策保障。在此背景下,学校积极开展试点计划,以优势学科为基础,深度挖掘,在实践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新途径。

“卓越计划”遵循“***思想、创新模式,立足行业、注重实践,校企共赢、持续推进”的原则,深化工程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在企业深度参与下,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英才计划”旨在从省内高校中全国优势明显的基础学科专业和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应用学科专业中,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区。此计划要求不拘一格,改革试验,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一批思想敏锐、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为培养造就未来在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人物和应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产业计划”则鼓励支持高等学校与相关行业携手,与有关企业联合,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为省内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定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探索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方案,是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的集中体现。2012年,根据学校学分制改革的需要,对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意见进行了修订,形成新的“武汉科技大学关于制订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12版原则意见有以下变化。

1.构建了“两平台,三模块,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

“两平台”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三模块”即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多方向”旨在克服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同,对同一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细分,根据行业对人才需求多样性,设置具有行业特色的多个专业方向。

2.实行了弹性学制。

我校设定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建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为5年),实行3~6年(5年制专业为4~7年)的弹性学制,学生可以在此学制范围内根据个人兴趣安排学习。

3.提高了选修课程比例。

在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程模块中均要求设置选修课程,并对学分要求做了统一规定。素质拓展模块类课程性质为必修,但是学分均是通过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若干个项目获得,学生可以自由选修。统计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在14%~28%之间。

4.规定了各平台和模块的学分、课程设置。

将全校所有专业划分为理工类、文法经管类、医学类和艺术类四个大类,按照这四个大类设置各平台和模块的建议设置总学分,并对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作了统一规定,便于统筹安排。

5.调整了部分基础课的课程设置。

在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中新增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1学分,为全校性的必修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的总学分作了调整,由16学分调整为12学分;计算机类课程中,只设置一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必修课,根据学科专业,划分为A和B两种;“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调整为“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调整为“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和“网络技术及应用”,各专业可自行设置为选修课或者不设置;学科基础平台中对学分学时要求不同的公共课程采用分级教学的模式,各专业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能力培养的需要设置课程。

(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试点计划

根据***、省厅文件和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我校获批了“卓越计划”专业6个,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1个“英才计划”,即冶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7个“产业计划”,包括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工程和药学专业。依据“卓越计划”、“英才计划”和“产业计划”的特殊要求,针对培养方案中基础平台课程学分设置过多,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结合体现不够等问题,对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胆改革。

1.改革基础平台课程。

对部分基础平台课程学分设置进行调整,调整情况见表1。如下表所示,对文法与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课部等三个院部开设的思***类、外语类、体育类的课程学分学时设置做了调整,这几类课程的总学分由30学分调整为23学分,减少了7学分。

基础平台课程调整情况一览表

2.增设特设课程和校企合作课程

(1)“卓越计划”专业开设提高个人业务素养和管理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课程,如增设“企业管理概论”、“项目管理概论”、“技术经济概论”、“耐火材料新技术”、“电气传动新技术”、“工业控制网络”等校内课程;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讲授增加相关企业课程,如“环境健康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市场策划、运行与技术支持”等;开设企业相关的实践环节,如“企业案例分析”、“工程实训”、“工程实践与创新”、“企业认知实习”、“自动控制技能实习”、“自动化设备应用实训”、“冶金主体设备应用实训”等课程。

(2)“英才计划”班级一年级即接触“冶金高端论坛”专业启蒙课程;同时聘请企业成功人士作“批判性思维”和励志成才讲座;对原有冶金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进行拓展,增加有色冶金方面的知识;开设创新方法课程“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增加“科研、写作与报告综合训练”等实践环节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经历。同时,强调课程衔接,注重学科交叉,加强冶金工程学科与材料、热能与动力、机械、计算机、资源与环境等学科课程之间的交叉。

(3)“产业计划”增补了与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技术相关的内容,对关联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例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增设“电子信息工程导论”、“电子产品策划与设计”、“电子信息工程专题研究”、“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实践”、“电子产品的测试与检验”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课程;车辆工程专业增设“电动汽车电机拖动基础”、“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动力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原理与应用”、“代用燃料技术”、“电气电子工艺实习”和“新能源汽车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等课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增设“光电技术”、“特种机器人”、“微观流体力学”、“创新设计与专利申报”和“工程应用软件”等课程。

四、结语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管理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各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做到科学设计培养目标与业务要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合理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培养方案。各高校只有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环境下,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有效地实施,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75-77.

[2]刘英,高广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27-129.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2-12-17]..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学习

酒店智能化范文

阅读(30)

酒店智能化范文第1篇【关键词】:酒店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要点Abstract:Thismodernhotelweakintelligentsystemdesignconcept,forexample,summarizeandsummarizethemainpointsofthemodernhotelweakintelligentsystemdesign,and

学习

品味西周玉器之虎纹、兽面纹

阅读(24)

在中国,龙文化大行其道。其实还有一种文化与之相伴而行,这就是虎文化,所谓“虎踞龙蟠,卧虎藏龙,龙潭虎穴,龙腾虎跃,生龙活虎”,早已是汉语中常用的词汇。相对来说,虎文化与民间百姓的联系更为广泛而密切。比如:在陕西关中农村,小孩子过

学习

哈罗德百货:有钱到底能够买什么?

阅读(36)

在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奢侈品商场里你能看到价值达100万英镑的鞋子;140万欧元的手机,或是制作一尊价值25万英镑,由杜莎夫人蜡像馆制作的私人蜡像;甚至可以为你爱犬的皮毛脖套上缀满钻石,只要你的想象力还在地球上以及荷包足够坚挺,哈罗德都能为

学习

轻集料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阅读(33)

轻集料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混凝土,许多性能较普通混凝土都有所提高,研究轻集料混凝土得发展及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关键词:轻集料混凝土;发展;应用1概述轻集料混凝土主要由请粗料集料、水泥、水以及轻砂组成,密度一般

学习

西格弗里德·伦茨

阅读(32)

德国作家西格弗里德・伦茨(SiegfriedLenz)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能直面历史,不惜自身毁誉,用笔重现纳粹年月里真实的德国社会。在伦茨去世后,与他合作长达半个世纪的霍夫曼和坎佩出版社发表声明说,伦茨是“德语文学最重要

学习

劳务承包合同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劳务承包合同,内容包括劳务承包合同要交印花税吗,劳务承包合同纠纷案例。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为确保混凝土生产与运输的正常进行,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公平公正的原则,协商并达成本承包合同

学习

妈祖圣地湄洲岛

阅读(29)

湄洲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东南42千米,距大陆仅1.82海里,是一个南北长9.6千米、东西宽约1.3千米、面积约14.35平方千米的小岛,因全岛南北纵向狭长,形如娥眉,故有此名。岛虽不大,但它的名气却很大,素有“妈祖圣地,海上明珠”的美誉。从宋朝开始,

学习

灵璧金钱莲花石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灵璧金钱莲花石,内容包括灵璧金钱石价值,灵璧文字石。灵璧石中的莲花石、莲花瓣等品种名噪一时,尤其莲花瓣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稀少的产量而日益珍贵。徐州也有人在灵璧彩玉石中发现了彩玉莲花石。那么金钱石(也称灵璧皖螺石

学习

论我国保险法中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

阅读(23)

【摘要】:不可抗辩条款作为英美保险法中一项独特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人滥用合同解除权,对于平衡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也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我国保险法修订,引入不可抗辩条款。本文首先界定不可抗辩条款的性质,并根据不可抗辩

学习

《摘葡萄》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摘葡萄》,内容包括摘葡萄发朋友圈句子,摘葡萄的女孩世界名画。《摘葡萄》是流行于四川地区的一首山歌,音域在“6-5”之间,旋律主要活动在高音区,一开始就出现七度、五度的大跳音程,音乐具有高亢辽阔的特点,多用假声演唱,属于“

学习

哆啦A梦口袋里的哪一件宝贝最吸引你

阅读(48)

哆啦A梦作为一个经典的动漫形象,伴随了几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哆啦A梦口袋里到底有多少五花八门的道具呢?据统计,哆啦A梦系列自从开始连载以来,已经相继出现的秘密道具已经超过1300件!所以无论多大年纪,你偶尔也会想要一只万能的机器猫,在机器猫的

学习

十大最具并购价值A股公司

阅读(23)

A股市场经过几年的下跌,当前的估值水平接近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后股权分置时期,所有A股得以流通,通过股权购并等行为,证券市场所提供的资产配置空间和效率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重置成本法下具有并购价值的行业从价值低估的角度考察,当并购

学习

水中月 镜中花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水中月 镜中花,内容包括水中月镜中人,水中月镜中花梦中你。在这个关于并购的专栏中,我的前两篇文章曾谈及,并购是一门艺术,而且只有商人才会成为艺术家。但是在,他们在作出富有艺术性的决定之前,必须评估正在考虑的并购交易会给

学习

浅谈战后日本室内空间设计的“和风洋体”

阅读(21)

[摘要]战后日本的“和风洋体”,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体现。本文将以室内设计中的空间设计为切入点,在分析战后西方设计思想对日本设计影响的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传统设计的维护和继承。最后通过寻找本土设计与外来设计的恰当结合点,为今后我们设计

学习

RRC建立成功率优化方案探析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RRC建立成功率优化方案探析,内容包括rrc建立成功率怎么分析,rrc建立成功率低怎么办。【摘要】在LTE网络优化过程中,RRC建立成功率是衡量网络接入性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RRC建立成功率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以网络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习

分布式光伏电站方案

阅读(22)

文章介绍8.4535MW分布式光伏电站方案设计,着重分析系统组成,包括电力系统接入和计算机监控系统。根据方案对太阳能电池和光伏逆变器进行选型,分析计算系统效率并估算25年发电量。关键词:光伏发电;太阳电池;逆变器;太阳能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太阳

学习

移动设备管理平台(MDM)解决方案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移动设备管理平台(MDM)解决方案,内容包括mdm移动设备管理,mdm移动管理平台。【摘要】近年来由于IT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移动互联网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

学习

MIMO天线资源分配方案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MIMO天线资源分配方案,内容包括mimo天线技术如何避免干扰,mimo全车定向天线什么作用。【摘要】建立天线分组前后的注水功率分配模型,阐述了最优天线分组方案。【关键词】MIMO;功率分配;天线分组1.引言MIMO系统的天线分组问题

学习

企业税务筹划方案范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税务筹划方案范文,内容包括建筑行业税务筹划方案设计,税务筹划方案的范文有哪些。企业税务筹划方案范文第1篇由于A公司是一个经营加工、生产、销售综合业务的管件公司,因此在购货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运费的7%进行

学习

基于软件的NAS方案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基于软件的NAS方案,内容包括nas软件方案,适合做nas的开发板。我们最近测试了几款基于软件的NAS,它们不同于之前测试过的NAS设备。我们可以将基于软件的NAS安装到自己的设备上,包括PC、服务器、虚拟机或云端。本次测试的基于软

学习

Infor解决方案

阅读(32)

2011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Infor解决方案的内容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产管理、企业资源规划、费用管理、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本管理、酒店业解决方案、绩效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内容。Infor中国公司为用

学习

信息化工作方案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化工作方案,内容包括学校信息化工作方案,档案信息化工作方案。信息化工作方案为使分公司信息中心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使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及时为分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