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间艺术的丰富题材,夸张的造型,鲜明的色彩,与中国画的笔墨、文字题跋、篆刻融为一体
杨莹莹,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协会艺术总监,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长务副秘书长。常年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汉办、国际孔子学院等院校
杨莹莹出身于美术世家,父亲是著名画家杨永青。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年幼时,美术艺术便成为触及她幼小心灵的第一件事。七岁时,杨莹莹师从著名艺术家申沛农,并向其他许多民间艺人学习,浸染于大量的民间艺术中,为她今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模仿申沛农老师的剪纸到自创、自设剪纸,杨莹莹的剪纸作品陆续在四十多家报社媒体发表。随后,杨莹莹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得著名画家周思聪和贾浩义老师的真传。随着学习的深入,她既惊叹民间艺术顽强的生命力,又沉迷于中国画的博大精深,也为其日后走上一条中国画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道路埋下了伏笔。
毕业后杨莹莹在一家出版社工作并加入了北京美协。这期间因工作繁忙,她的剪纸创作曾有间断,但并未完全放下――在工作中她先后编辑出版了多部有关剪纸的书籍,并把剪纸元素尝试着应用在设计与绘画作品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凭借剪纸的特长,杨莹莹获得了一些走出国门进行艺术交流的机会。她惊奇地发现,一向不大受国内重视的传统民间艺术,在世界各地备受欢迎;而素来被称为格调高雅、意境悠远的中国画(即文人画),除去在亚洲一些国家外,因其高深的画论和概括的笔墨,很难被欧美等地的观众理解、接受。能否将中国画优美的笔墨与传统民间艺术有机地结合,创造出一种兼具中国特色、通俗易懂且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绘画作品,令中国画达到雅俗共赏,不受审美地域性所限的目的呢?为此,杨莹莹投入了全部的精力,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潜心探索,她终于取得了新的突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画为小道,心为大道――真善美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的形象最能反映出人类自身最本原的美。杨莹莹最喜欢孩子,她喜欢他们的天真无邪,无拘无束。她相信,当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是人类本性的必然。故此,她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人见人爱的儿童作为主题,创作出融合了儿童画、剪纸以及国画大写意的作品“中国娃系列”。
通过大胆尝试,杨莹莹将民间艺术的丰富题材,夸张的造型,鲜明的色彩,与中国画的笔墨、文字题跋、篆刻融为一体,以人见人爱的中国娃形象为代表,画面充满了童真童趣,令观者仿佛回到了难忘的童年。
自面世伊始,“中国娃系列”所到之处均受到大众广泛的欢迎和喜爱。从2006年迄今,杨莹莹应邀先后在英国、日本、印度、中国香港等各地举办个展并参加多个国际性艺术活动。
“中国娃系列” 作品旨在表达人们心底的愿望,传达出人类的真、善、美。2008年,在迎奥运 “筹建奥运爱心小学”以及一系列抗震救灾义卖的活动中,杨莹莹积极参与,先后共捐出画作40余幅。她以实际行动向世人充分展示――何为言行合一的“真、善、美”。
杨莹莹曾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大展,数部作品刊登于《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等多家媒体,出版个人画集十多部,然而她并不满足于现状,她常说:“我的艺术道路还很长,创作‘中国娃’的品牌也仅仅是个开始。几位恩师对艺术的执着,以及在逆境中百折不挠的坚持,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在我身上注入了那么多老师的心血与期望,我将用一生的辛勤劳动来回报他们。我必将在中国民间艺术与中国画相结合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尽我自身的微薄之力把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传向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杨莹莹 心血尽倾“中国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