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培养计划,以提高我校机械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培养目标,针对《工程力学》课程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特点,我们从教学大纲的修订到编制适合“卓越工程师”的教材,以及工程实例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本文中作者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在“卓越工程师”教育中所要承担的新任务作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力学》课程;教改的新任务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41-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我国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急需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其主要目标是要改变目前的教育模式,教学重点要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知识创新、工程应用的能力和习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能面向工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对于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应用性能力、思维开创性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等。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大学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与计划中,《工程力学》课程毫无疑问是与工程实际和工程应用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之一,也是对机械专业学生将来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影响最大的主干课程。力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用简练的语言让学生掌握较难理解的理论,使学生在较少的学时里掌握更多的知识,以确保教学质量。经过我校力学教师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个《工程力学》课程的新体系。虽然新体系的运作效果较好,但是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角度,我们看到还有待完善的方面。
一、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重新调整《工程力学》的教学大纲,并增加了ANSYS程序的应用
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我校的材料力学课程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工程力学》课程获得了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力学教研室多名教师在教学上获奖,并且多名教师获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称号。然而在新形势下我们还要更加努力,教学中在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的前提下,要增加具体的工程实例,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工程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提炼工程主题,并将教学重点内容提炼成具体的工程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教师的职能将由“教”转变为“导”,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新知识,并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工程背景结合,使抽象的工程问题变得丰满有趣,从而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与背景。另外,还可利用现成的ANSYS程序对一些简单的工程问题进行求解。ANSYS作为现今通用的大型有限元软件,拥有极强大的计算分析和***形显示功能,将其与材料力学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一些力学模型。这种与计算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扩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二、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编制一本适合的教材
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工程应用,但是现有的教材所涉及到的问题几乎都是静定的问题,与工程实际问题相差甚远。为此我们编制了一本适合“卓越工程师”班学生使用的材料力学教材,将于今年底完成。整本教材的特点就是在内容安排上更合理,在问题的导入上更接近工程,使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好。
三、利用大学生第二课堂,完善力学竞赛辅导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大学生第二课堂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主课堂,对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正是《工程力学》课程重要的第二课堂之一。在多年的参赛中,我校学生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届的成绩尤为可喜,有学生获全国奖项,更有多名学生获上海市奖项,在同类学校中我校的成绩算是领先的,但是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在力学竞赛辅导方面,我们可以对现有的力学竞赛辅导体系做出适当的调整。
1.更多地开展课堂讨论,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次报名参赛的学生人数特别多,虽然我们已进行了初步筛选,但参加力学竞赛辅导课的学生人数还是太多,这导致每位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太少。而只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生潜能,展示学生的才能。
2.增加更多的工程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的同学可以说是在学校里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的,他们的学习能力是超强的,但是从今年的参赛情况来看,我们觉得学生的能力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例如,其中有一题讲的是杂技运动员的一个道具,抽象为力学模型就是一个压杆的稳定问题,而我们的学生答得并不理想。所以我们在以后的辅导中更要重视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3.增加实验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往的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我校只参加理论部分的竞赛,从未参加过实验部分的竞赛,从参赛的角度来说是不完善的,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上来说也是一大欠缺。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还需改进。
以上是我们正在进行和有待完善的一些工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就能融入社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成为国家的栋梁、企业的人才,成为真正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4):11-17.
[2]李德才,王俊.关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几点认识[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3):53-57.
[3]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39-141.
[4]扶慧娟,辛勇.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实践型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