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国宝金匮直万
国宝金匮直万为王莽铸币之一,其造型秉承了莽钱一贯的别致风格,钱体上半部为一方孔圆钱,篆书“国宝金匮”四字,下半部呈方形,篆书“直万”二字。其铸造精良,文字劲秀。此钱是王莽时期的货币昔日已成定论,只因史书不载,也有人疑其为开炉、镇库之属。钱文“直万”,即值五铢钱1万枚,当为我国时代最早、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据载此钱存世仅两枚半,《古泉汇考》中有清代钱币收藏家刘燕庭附注一残品摹本,仅为上半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西安西北隅未央宫地区出土一枚,为时任西安邮务长的英侨纽曼所获。民国时,几经转手后被陈仁涛收藏。***后***府以重金从香港购回,归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其通长62毫米,重41.7克(***1)。另一枚据《中国钱币》载罗宏才文章:1921年西安西北隅汉未央宫遗址所在地杨家城农民耕地时又发现此钱,被西安古董商阎秉初所得,后经其父阎甘园千金转售上海余挺生,最后归于大藏家张叔训。张氏后定居美国,今此珍泉不知下落。时至2003年西安市西北部某地农民盖房取土时挖出一坑国宝金匮直万,数量大约有十余枚,且多为残次品,完好无缺的仅有几枚(***2),估计为当时试铸残废品遗留物,其钱文与馆藏品稍有小异。近闻西安藏家又得一品,版式与前有所不同,说明当时并非一处所铸。
少数民族地区最早的铸币――东汉汉佳二体钱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权的铸币,具有数量不多且多为地方铸币两个特点。过去认为最早的是魏晋时期主要行用于***地区的龟兹五铢,又称汉龟二体钱。实际上***地区最早行用的当为于阒国的“汉怯二体钱”,亦称“和田马钱”。和田,西域古国名,汉代称于阗,属西域都护府,唐设于阗镇;1913年改和阗县,1959年始为和田。据出土资料,汉怯二体钱自1874年英国探险家福赛斯爵士首次在和田地区发现,至1989年的115年间,中外人士先后主要在和田各遗址发现353枚。这些钱多数分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印度***府***书馆、原苏联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一部分藏于民间;收藏于中国文博单位的仅13枚,其中旅顺博物馆11枚,中国国家博物馆1枚,***文物考古研究所l枚。其钱体厚重,无廓、无孔。径24毫米,厚4毫米,重14.8克。面文为汉字铭文“重二十四铢铜钱”。居中的纹样可释为“月桂树之环”或“贝”,外缘为一圈装饰纹。背两圆圈内为一立马,一只前腿屈弓,马头高昂。圈之间为怯卢文,共20字,逆时针旋读,释意为“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知伽罗摩耶娑”(***3)。这类钱尚有小钱一种,直径16毫米,厚1.5毫米,重量约为大钱的1/4,面文汉字“六铢钱”。背中央动物像马或为骆驼,周围有怯卢文(***4)。其制造方法为打制而成,是中亚各国承继希腊造币方法的产物。据夏鼐先生推断,这种钱制造和流通的时间当在东汉,其理由是公元73年班超再使于阗(和田)以后,到公元3世纪末怯卢文不再通行。
最早以国号名钱的圆钱――十六国时期前凉凉造新泉
凉造新泉(***5)是前凉张氏***权(301~376年)铸币,一般认为是张轨(晋永宁元年至建兴二年,即301~314年)所铸,但亦有认为是其孙张骏使国力达到空前强盛时所铸,或为张祚“僭称帝位”时所铸。青铜质地,钱文篆书,顺读;书体端庄凝重,布局疏密匀称,但钱文间常有流铜,有失清晰;背无文,形制上可分为大、小样两种。昔又有定其为新莽时凉地所铸及新莽、东汉之际凉州窦融所铸者。今见有小样及大样两类,“凉”字“京”部中间“口”字写作“日”;其小样钱径18毫米,穿孔6.5毫米,厚1毫米,重1.4克。内外郭和钱文多不清晰,文宁亦较拘谨,字口浅浮,背平夷。小样钱是凉造新泉中较多的一种。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发现唐代窖藏,内有小样钱一枚。大样钱大小、轻重及钱径各有差异,钱径最大者为21.8毫米,最小者19.5毫米,最重者2.45克,最轻者1.5克。此钱文字较古朴,精整有神,“凉造”二字方正,“新泉”二字瘦长,内外郭与钱文笔画略显粗糙、刚劲;大样钱较为少见。
对钱指钱文内容、钱体形制等均一致,而书体有异并且成对铸行的钱币,亦称对子钱。其特点是钱币的形制、厚薄、大小、穿孔、重量、直径、质地、轮廓、文字完全相同,区别之处仅仅在于钱文的书法不同,成双成对,别具特色。对子钱始见于五代时期的南唐,盛于北宋,南宋时衰竭,先后历时230多年。南唐所铸钱的种类在十国中为最多,中宗李理所铸开元通宝有大、小两种。当十大钱较为少见,无对,径40毫米,重12克。小平钱则存世尚多,较唐铸开元钱文字稍小,外廓较阔;钱文有隶、篆两种,是中国最早的对子钱(***6)。但南唐的对钱属草创阶段,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完全符合标准的,其形制、大小、厚薄、轮廓、铜质等尚不尽相同,只能作为广义上的对钱。李Z交泰年间(958~960年)铸行的唐国通宝,钱文也是篆隶成对(***7)和篆楷成对(***8),各有大小两型。南唐出现的这种别开生面的对子钱,对北宋钱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年号最短暂的方孔钱――清“祺祥”钱
1861年农历7月15日,清成丰皇帝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病危,诏立年甫6岁的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端华、肃顺、景寿及穆荫、匡源、杜翰、焦祜瀛等八人为“赞襄***务王大臣”,辅佐皇太子总摄朝***。7月16日成丰帝病死,臣遵从遗诏,拥立载淳为帝,拟定次年改元“祺祥”,并铸造祺祥通宝、重宝。而慈禧则以她和慈安的名义,联络当时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沂,于9月30日发动宫廷,逮捕臣,并将肃顺等三人处死,这就是有名的“辛酉”。不久,慈禧采纳大学士周祖培奏议,废止“祺祥”年号,停铸“祺祥”钱,改用“同治”年号,并铸同冶通宝、重宝。“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7月26日确定的,但到当年10月5日即被废除,仅仅存在69天。祺祥通宝为小平钱(***9),背满文纪局,局名宝泉、宝源存世稍少;宝云铸工粗糙,不类官钱;宝巩、宝苏极为罕见;宝泉、宝源母钱、雕母尤罕。祺祥重宝为当十大钱(***10),背满、汉文纪局、纪值。背局名宝源者存世尚有所见,宝泉其少,宝巩则为孤品。
责编 陶 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