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画重视形象,重视再现;而中国诗歌在重视意象、意境,侧重表现。这是形式的不同,但是艺术同源,艺术想通,异体体同心、异貌同趣在发展史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甚至走向珠联璧合。
关键词:中国画;诗;诗画融合
诗歌与绘画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国绘画史视觉的综合艺术,中国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绘画主要借助线条、色彩、构***再现对象的形貌,展现一定的思想、审美;而诗歌则是借助语言的这个载体,选择一定的意象,选用一些艺术手法组建一定的画面和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1 异体体同心的中国画与诗
一切思想观念的产生都从哲学上找到依据,中国的艺术思想都是在佛释道三家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儒家的思想注重***教伦理经世致用,道家的思想更加强调超然出世,忘却一切功利强调主观的绝对精神自由,佛家强调四大皆空,否定客体世界存在,这三家思想构成了中国思想的艺术思想的核心,在中国艺术市场的表现形式上各不相同,但是所表达的志向是抒发的情感却都是一致的。这样的艺术思想使得中国画和中国诗能够有机的统一奠定了必要的基思想础和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已经开始摆脱儒家经义的束缚,不再简单地为了追求服务现实生活或者服务***治说教,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投向大自然,使他发现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大自然是如此的多姿多彩,他们非常的惊喜,于是山水诗咏物诗的大量涌现。人们开始去摸索如何去更好地描写山,如何去更好地摹写水,使诗歌创作自然而然的追求形似。钟嵘在《诗品》中这样评价张协的诗歌――“又巧构形似之言”。在评价鲍照的诗歌中强调“贵尚巧似”,由此可见,在魏晋时期,形似成为诗歌的主要倾向,对形式的追求体现了对绘画独特魅力的倾慕。
这种心有灵犀的关系使得中国画和中国的诗歌在唐朝时有了更多的联系,也使得中国画与诗歌向更深的层次迈进,诗歌也开始回归自己的真实的本质开始更加注重神似。杜甫在《独酌成诗》这样评价曹霸画的马,赞扬韦偃画的松――“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追求神似成为诗歌和绘画的共同语言。唐代时期的绘画,更是吸收了六朝诗文中的意蕴,把意蕴作为绘画的根本,张彦远更是强调绘画不能再以模仿对象再现艺术对象为能事,从而向诗歌又靠近了一大步。诗歌有开始吸取了绘画中的“象外说”,创立了“意境说”。诗歌和绘画对意境的共同追求标志着长于镜短在意的中国画与长于意而短于镜的诗歌携手并进,取长补短,再现与表现实现了为非常巧妙的结合,铸就了唐诗的辉煌和和绘画的灿烂。尤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诗人、画家、美学家闻一多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三美”原则,其中有一点就是会画美,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诗歌和绘画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
2 异貌同趣的中国画与诗
我国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指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之后,把两者的关系密切联系起来,阐明了诗歌与绘画不仅有着非常突出的神理趣味的相通,而且指出了二者在形迹与色相的相通。诗歌与绘画都是文人用以陶冶性情之事,诗人的诗歌都注重画面的描绘,突出一定的意境;而画家在作画时其实都是怀着一颗激情滚烫的诗心,在画面之上洋溢着浓浓的诗意。
中国画在构***上更多的是采用散点透视,根据表意的需要任意的变换焦点和角度,突破时空限制,把不同的物象显示在同一画面之上,表现特定的意蕴,实现“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比如,我国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比如夏的《长江万里***》在一幅***景上展现北宋的全景,在尺幅之端显现万里长江的风貌,没有了时空束缚,有的只是画家心中的胸襟、意蕴和情感,泼洒浓浓的诗意。在在这一点上,诗歌可谓异曲同工之妙,在诗歌创作之时,借用画家的艺术手法,把空间展开,把意象组合,构筑多姿多态的画面。比如,杜甫的《绝句》中的一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歌把中国画的艺术借用得异常空绝。真可谓是意象万千、境界阔远、气象惊人,既是一首诗歌,更像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几个意象不仅充满色彩感,更有立体感,境界开阔,画面优美;千秋雪与万里船绝对是超越时空的典范,由眼前的景物白雪想到千年的历史,由眼前的停靠或穿行的船只想到远行万里之外的遥远,营造诗意的画面。李白在诗歌中也有这样的描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样的诗句只有盛唐的诗人才会写出,也只有中国的诗人才会表现得如此到位,也只有融通中国画与中国诗歌的文人才能创设出来。
3 中国画与中国诗歌珠联璧合
中国诗人和画家都有一双慧眼,而且他们的眼睛最能看得懂对方,诗人的眼睛与画家的眼睛才可谓“一见钟情”。画家通过眼睛准确把握景物的色彩、层次、组合,表现审美情趣与思想情感;诗人有着一颗敏感的心,多愁善感,总会触景生情或者感物触怀,观山就会情满于山,看海又会情溢于海,中国画与中国诗把两者的眼睛很好的联系在一起。中国画家以一定的诗歌为题材,就有了诗意画;中国的诗人以某幅画为内容,就会有题画诗;精通诗画的画家就会让诗画一体,出现了较多的文人画。例如,著名画家陆俨少的《李白诗意***》以诗为题材启迪画趣,再现诗歌的意境;波的诗歌《题惠崇春江晚景》,提升诗人的形象表现力和对画面美的感知力;宋代诗人吴龙翰强调,难画之景物以诗凑成妙境凸显,难吟诗歌用画补足诗味会更浓,诗画浑然一体,情景交融。
[参考文献]
[1]刘晔.中国传统诗画交融的理论轨迹[J].艺术百家,2006(07).
[2]许国玉.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中国画与诗的融合[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