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已经被讨论得很多,但其实有一个侧面没有被关切,就是这部电影和所谓“温情喜剧”的关系。“温情喜剧”的最经典的描述就是一种“含泪的笑”的喜剧。这种喜剧都是来自日常生活的小故事,在温馨中有搞笑,在滑稽中有感伤,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的故事让人感受到另一番滋味。“温情喜剧”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切身性”,和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同时又有观众所难以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感受的浪漫或滑稽。这样的喜剧是现代的市民生活的最为集中的体现。
《泰》的影响力其实在于几乎复制并放大了2011年《失恋33天》的成功。它说明中国电影原来看起来偶然的成功现在已经呈现了一种规律性。
“小片”从《疯狂的石头》开始的类型的潜力,一直被视为是偶然的机遇。而宁浩本人今年的《黄金大劫案》的不如人意似乎强化了这一看法。直到《泰》的成功,仍然有许多人强调其偶然性,但现实是这种反映当下中国的现实生活、有戏剧性,和中等收入者及其后备***80后、90后年轻人的生活形态密切相关的电影就始终有其市场的认同度。其实冯小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贺岁片”的制作就已经开其先河,但由于“大片”的强烈冲击,使得这一传统的延伸并未非常顺畅。其实冯小刚本人的《天下无贼》和《非诚勿扰》仍然是这样的喜剧类型的延续。直到2011年的《失恋33天》,在中等收入者的爱情之中也有强烈的喜剧色彩。看来以今天的在“全国化”的进程中急剧扩大的中等收入者和其后备***80后90后的年轻人为“拟想观众”、以接近传统的中国式的温情喜剧为基本形态的电影已经开始成为中国电影最有影响力的新的类型。
这其实是中国电影的日常生活的“温情喜剧”传统的复兴。
这一传统其实是早期中国电影赖以在中国初期的城市生活中存在的重要的前提,也是一个关键性的类型。这一类型的存在其实是中国电影的“现代性”的重要起点。从早期的郑正秋、张石川的社会题材的喜剧电影《劳工之爱情》开创了这一传统,到“软性电影”的三十年代的市民传统,到四十年代以张爱玲和桑弧的《太太万岁》为代表的生活喜剧等等,在中国以喜剧和感伤相结合的类型,也就是以所谓“含泪的笑”为前提的类型就一直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的支柱。这些电影都凸显了现代社会的惟利是***的市场中的交换的价值和欲望的焦虑和温情与信任之间的冲突。这些都是中国“现代性”的起点的现实感的直接体现。但这样的喜剧由于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的动荡而缺少充分发展的基础。其实《乌鸦与麻雀》就是这种“温情喜剧”进入新中国之前的最后的表达。而谢晋的《女篮五号》等也尝试在新中国延续这一传统。
今天看来,这些类型化的因素在一个新的“全国化”的时代反而以新的形式和与互联网文化的深度的接合而再度彰显了其活力,这其实是中国电影可以和自己的武侠类型相媲美的独到的类型。
由《泰》的成功看来中国电影正面临着新的“内向化”的浪潮。这一内向化就是专注于自身正在快速扩大的内部的市场,面向中国的新崛起的巨大的中等收入者受众的新的选择。这其实是中国电影的“全球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化。
从“温情喜剧”的类型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并不寻求一个跨越内外的全球市场,而是专注于全球增长最快的中国本地市场,以中国的中等收入者作为自己的基本受众。这似乎是对中国电影传统的一个再度回返,但当年的中国电影是在一个极为狭小、面临民族危亡、城市生活空间仅仅在极为有限的城市的状态下运作的,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是全球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市场。据安永的预测,“预计2010到2015年,中国媒体娱乐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将为17%,大大高出中国整体经济预期增长。中国目前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票房有望于2020年超过美国。”这其实也显示了中国作为电影市场所具有的巨大的全球影响力,因此中国电影首先“内向化”在本土做出更大的发展就是当下的状况所决定的。中国电影的国际票房在近年的下滑实际上正是本土市场的快速的发展所造成的“内向化”的结果。对此,我曾经在二十一世纪初就做出过一些预测。今天的这一趋势正是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直接的结果。《泰》这样的电影正是证明了这一市场的巨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