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厚非”(厚,重;非,责备),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表示虽有错误或缺点,但可以原谅,不能一概否定,过分责备。例如茅盾《一九六零年短篇小说漫评》:“作者的动机无可厚非,但客观效果则不尽符合作者的动机。”王朔《人莫予毒》:“女儿希望体面地出嫁,希望婚后生活较前有所改观,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人们常把“无可厚非”同“无可非议”混为一谈。比如:“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天衣无缝、无可厚非。”小说的构思既然已经“天衣无缝”了,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呢?显然这里应该改用“无可非议”。
“无可非议”是说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言行合情合理,并无错误。例如巴金《爱情三部曲·总序》:“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这似乎是无可非议的。”
“无可厚非”同“无可非议”的区别全在一个“厚”字。后者是根本不应非议,前者是可以非议但不能过分非议。它们之间的区别,不但一般人容易忽略,就连某些成语词典也没有弄清。例如最近出版的一本大型成语词典,将“无可厚非”等同于“无可非议”,把二者完全混为一谈。在这种误导之下,某些读者用错了,似乎也“无可厚非”了。
“置若罔闻”与“熟视无睹”
“商品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见它,有些人却置若罔闻,不去研究它的规律。”这是把“置若罔闻”同“熟视无睹” 混为一谈了。
“置若罔闻”(置,放着;罔,无,没有;闻,听见),意思是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不予理睬。例如《红楼梦》十六回:“宁荣两处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独有宝玉置若罔闻。”冯德英《迎春花》:“遇到这后一种场合,谁说他落后也好,顽固也好,他是泰然自若,置若罔闻,一概不理睬。”
“熟视无睹”(熟视,经常看到;睹,看见),意思是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看到一样。形容对客观事物毫不关心。例如郭沫若《天地玄黄·悼闻一多》:“然而有权贵的人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不仅不依从人民的意愿,反而倒行逆施,变本加厉。”
对比两条成语,可以发现它们的意思差不多,区别在于“闻”和“睹”两个字,一个是听了跟没听见一样,一个是看了跟没看见一样。开头举的例子明明说“天天见它”,显然只能用“熟视无睹”,而不能用“置若罔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