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我国油气资源的特点是总量比较丰富、质量较差和区域分布不均。目前产量和储量增长处于上升阶段,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将越来越低。本文分析了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阐述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油气资源 勘探
中***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303-01
1 概述
油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其供需形势和接替资源的发现与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油气资源勘查开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原油产量从建国初期的年产12万吨增长到2003年的1.7亿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石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凸现出来,油气产量增长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面对油气资源的供需矛盾,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抓紧研究应对措施。因此,如何评价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前景,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保障长期稳定的油气供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我国油气资源勘查的基本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投入了巨额资金用于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先后集中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石油普查工作,发现了一批新的油气田,石油储量和产量得到了快速增长。相继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等大型油田,开发了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腹部、塔里木、渤海海域、南海北部等大型油气区,这些大型油气田的建成和发现基本保证了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要。
2000年以来,我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在1993年全国二次油气资源评价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先后对所属探区进行了油气资源评价研究。根据阶段成果的汇总,目前我国石油远景资源储量约为1040-1060亿吨,天然气远景资源储量约47-54万亿立方米;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0-14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我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根据石油可采资源量的分析,陆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和鄂尔多斯等五大盆地,合计石油可采资源量115亿吨左右,占陆上总资源量的83.7%。海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海域,占海域总资源量的45%以上。而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陆上中西部和海域的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东海、莺歌海六大盆地,共有天然气可采资源量9万亿立方米左右,占中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60%以上。上述大盆地为今后大中型油气田勘查的主攻方向。
总的来看,我国油气勘查开发程度不均,石油高于天然气,东部高于西部,陆上高于海上;勘探难度增大,发现大油气田的机率减小;勘查对象的地表地下条件越来越复杂,已开发的主力油气田都已进入了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稳产难度大。
3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风险勘查投入不足,前期地质工作薄弱
基础性、公益性的油气矿产前期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作为一项相对***的国家公共事业,主要应由***府出资,其成果提供全行业、全社会使用。多年来,国家对这项工作投人少,缺乏有效的机制,发现性调查评价工作力度不够。基础地质理论研究,特别是西部叠合盆地和南方海相油气藏的勘探理论,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石油公司在改制上市后,注重经营性的勘探开发,对风险性较大的前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做得不够,缺少可进一步选择的战略有利区块,难以实现油气矿产资源的重大发现和突破。
(2)可采储量不足,供给矛盾突出
由于西部和海域的油气勘查尚未取得战略性的突破,未能成为战略接替区,石油可采储量,特别是可供开采的优质储量不足,已有多年出现新增可采石油储量和产出量入不敷出的局面,全国的石油储采比已从1991年的15.3下降到2002 年的14.2。因此,后备可采石油储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增加原油产量和满足供给需求的主要矛盾。
(3)油气资源的质量较差
在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中,低品质的资源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中高品位石油地质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61.35%;低渗油地质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28.25%;重油地质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10.40%。在已发现的油田中,除大庆、胜利等主要油田外,其它油气田单位面积储量普遍较小,低品位油田居多,而且埋藏较深、类型复杂、品质较差、工艺技术要求高。在剩余可采储量中,优质资源不足,低渗或特低渗油、稠油和埋深大于3500米的超过50%,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部地区。
(4)油气资源分布不均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和近海,这三个区的远景、地质和可采资源分别占全国的82.42%、79.33%、83.66%。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和近海,这三个区的远景、地质和可采资源分别占全国的83.40%、85.11%、86.63%。天然气资源量的分布相对集中,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及柴达木等9个含油气盆地地质资源量大于1万亿立方米,这9个盆地的天然气远景、地质和可采资源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0.68%、82.93%、83.65%。
4 建议与思考
(1)在深化东部、加快西部和海上的同时,积极开拓新产区。我国尚有2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沉积岩分布区,仍是油气勘探的处女地或勘探程度很低。因此,在深化东部、加快西部和海上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区是我国油气勘查的重要战略选择。要在以往地质调查程度低的陆上和海域开展油气普查工作,如松潘一阿坝地区、羌塘盆地、南方海相地层分布区、中国东南沿海周边大型盆地、南海深海地区的盆地等。这些地区石油地质工作程度低,具有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前景,一旦取得突破,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接替区和后备阵地。
(2)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油气勘探不断获得新的发现与突破提供科技支撑。勘探实践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油气储量持续稳定增长的最强大动力。随着勘探对象的日趋复杂和勘探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原有理论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体系和配套技术来指导勘探实践。
(3)加强油气资源基础调查评价。加强油气公益性、基础性调查评价。以正在开展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和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为基础,进一步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和调查评价工作,充实后续基地,组织相对固定的队伍进行评价,结合技术攻关,在海域和成矿条件差的地区取得新的突破。
(4)“走出去”勘探开发国外油气资源战略。“走出去”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外资源,要抓住国际上油气资源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的有利时机,增加国内储备。综合考虑***治、外交和资源等条件,勘探开发国外油气资源以周边国家和中东为主;石油资源重点以俄罗斯和中东地区为主;天然气资源重点以远东和中亚地区为主;勘探开发活动以签订***府间长期稳定的油气资源合作协议为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