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课程是在一定群体中产生的一个计划过程,应该把它当作一个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展开的故事来讲。”它“不是理性上计划了要发生的事情,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它能充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把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引入到课程中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生成课程是儿童兴趣的产物
“生成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生成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来源。”学习者个人的经验向来都是课程活动的重要基础,缺乏了学习者经验的课程就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的兴趣保证了幼儿园生活的生机和活力的存在,然而,纵观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可以知道,不管是幼儿园中的活动、玩具以及每一个装饰,都是由成人提前预设的,从内容到形式,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成人的思维烙印。儿童早已习惯了在成人的严密监控下学习、生活。有些幼儿教育机构给幼儿规定统一的教材,强调墨守成规的活动模式,幼儿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远离自己兴趣的程式化生活,他们的兴趣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相反,如果儿童的兴趣得到了认同和支持,他们的学习就不需要外来的推动力,他们自己的兴趣就能使学习持续下去。
二、生成课程的外在动力是成人兴趣
“教师作为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研究者和记录者,可以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为儿童提供帮助、建议和服务,引导儿童不断建构新经验,获得新的发展。”由于幼儿的特点决定了幼儿不可能完全主宰自身的学习和活动,因此,教师兴趣的作用不可低估,它能为幼儿预设活动的内容和范围。成人的兴趣是生成课程的外在动力的说法不是鼓吹预设在幼儿课程中的主流地位,而是说要使成人的兴趣通过成人的知识和热情,保持他们对幼儿兴趣的持续关注。只有那些指向幼儿兴趣的成人兴趣,抑或只有那些基于幼儿兴趣的成人兴趣才能成为生成课程的外在动力。例如,教师把一些塑料小鸭子放入水池中让幼儿体会水对物体的浮力是成人对活动目的的预设,而儿童的兴趣可能指向可爱的鸭子,可能指向水池中的水或者戏水。如果成人能结合自己童年的记忆,与儿童一起围绕水和鸭子进行活动则体现了儿童与成人共同的兴趣。
三、生成课程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成人兴趣和儿童兴趣的融合
“幼儿乐于探究的问题都可能成为课程的内容,教师要不断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发现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将此作为课程内容来探究。”成人的兴趣在幼儿教育中不能脱离儿童的兴趣,它是基于儿童兴趣的成人兴趣。当儿童在沙坑里玩沙的时候,成人的移情引发自己孩提时代的回忆对理解儿童活动本身起主要作用。但移情并不总是使儿童情感与成人情感相一致,相反,却常常出现背离现象,这时,成人要报持自己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兴趣的价值就必须立足儿童的情感,努力使儿童兴趣和成人兴趣在内容上形成“交集”,以保证儿童与成人把情感共同投入到活动中去。可见,成人兴趣和儿童兴趣的融和便是加强了成人与儿童交流的可能性,“那些仅仅‘因为儿童喜欢这些’才选的主题就限制了儿童与成人之间真诚的彼此交流的潜在的可能性。”
四、生成课程计划是一种“脚本”
“生成课程的目标强调的是在活动中形成的目标,强调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所产生的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课程开发者和教师所强加的目标。”成人兴趣不等同于儿童兴趣的结果便是产生在适当时候才能启动的游戏“脚本”。因为当成人兴趣与儿童兴趣产生交集时,儿童从事游戏的意向被认同和支持,儿童便当即投入到游戏当中,“脚本”程序即刻启动。这种“脚本”可能要在一段时间内被经常使用,直到儿童通过协商和对话,增加新的内容,使脚本的内容发生变化。通俗地讲,脚本就是活动,只不过是一种通过成人和儿童兴趣的随时准备进行的活动,不同的是每次进入同一活动时,活动的内容和范围早已发生了变化。在幼儿生成课程中,课程网络就是典型的生成课程脚本的外部表征。它由一个活动主题辐射开去,让每一个活动在这个网络中充当网结,从而构成一个包含教师兴趣和儿童兴趣的活动网络。
五、生成课程中教师是参与者、促进者
生成“是指教师在与儿童一起活动时,逐渐发现儿童的兴趣、需要,就像大洋下面的冰山在浪潮中逐渐浮出水面。教师并不是消极等待‘冰山’的到来,而是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看清楚这个‘冰山’,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工作,激发每个孩子的潜力,使之不断地生成变化。”教师在幼儿课程活动中负有巨大的责任,教师要经常努力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学习事件,教师通过积极的追随学生的目标来进行教学,这一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在这种赋予爱心的关系中,教师全心全意地参与学习事件,目睹儿童的成长,为教学取得的成果而满意。“成人可以依靠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参与到儿童固定不变的游戏中去。”生成课程不允许成人无视儿童的存在而任意妄为,它需要同事、儿童、家长参与协商和讨论,这种讨论和协商是聚焦于教师们达成共识,对自己的课程思维有所裨益的活动,这种共识只有通过儿童兴趣的检验,使成人与儿童相互作用,才能以双方提供概念和对概念做出反应的形式形成吸引人的有价值的主题,只有这样,教师就能在坚信生成课程意义的同时向家长和社会证明生成课程的价值。
六、儿童是生成课程的真正执行者
尽管教师、家长都参与活动概念的生成,也尽管教师在与儿童的交互作用中实现了对生成过程中成功与困惑的分享。但在现实的课程活动中,儿童才是生成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儿童用自己的兴趣检验来自成人的课程计划,儿童用自己的兴趣表现不断充实和改变原有的活动主题,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应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儿童在师幼关系中的角色更像是学徒而不是受教导的对象或夸奖的目标。”因而,在幼儿教育机构中,儿童才是生成课程的主宰,成人的课程协商是基于儿童兴趣的协商,是基于儿童发展的协商。
在生成课程实现着对预设超越的同时,它也“使课程更加人性化,更加艺术化,更具开放性。”生成课程正是因为其生成的性质才使这种课程带上开放、动态的特点。生成课程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使成人的课程观由“计划”、“控制”转向了协商和共同构建。生成课程也使人们注重从材料和资源入手,由成人走向儿童,由儿童走向成人,形成致力于儿童发展的课程理念。显然,生成课程已成为一种全新的课程思想体系。它既注重儿童的参与,又注重教师与儿童的共同协商,它既注重课程主体结构的不断重组,更注重儿童的发展,它是成人、儿童全身心地投入的活动,它也促使人们不断思考课程活动的有效性,从正在发生的课程事件出发,回归现实的课程事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生成课程